白于玉

關燈
肯,吳生固辭,太史便告訴了他女兒。

    女兒說:“遠近沒有不知道我已許配吳生了,今又改嫁别人,這不是嫁了二夫嗎?”于是葛太史又把這話轉告了吳生。

    吳生說:“我不但已經不圖功名,而且也絕情于男女了。

    我所以沒有馬上進山,隻是因為尚有老母健在。

    ”太史又把吳生的話告訴女兒。

    女兒說:“吳郎窮,我甘心跟他吃糠咽菜;吳郎要去,我就在家侍奉婆母,定然不另嫁他人。

    ”如是再三,商量不妥,葛太史最後還是擇了日子,用車馬把女兒送到了吳家。

    吳生感念妻子的賢惠,特别敬愛她。

    女子侍奉婆母非常孝順,也不嫌家裡貧窮。

     過了兩年,吳母死了,葛女賣了嫁妝,安葬了婆母,盡到了禮節。

    吳生對妻子說:“我有像你這樣的賢妻,還有什麼憂愁!隻是聽說一人得道,拔宅飛升,所以想離家出走,家中一切就拜托給你了。

    ”葛女也坦然答應,一點也不挽留。

    于是吳生就辭别妻子出走了。

     吳生走後,葛女外理生活,内訓嬌兒,治家井井有條。

    夢仙也漸漸長大,學習聰明過人,十四歲中了秀才,人稱神童;十五歲又入翰林。

    每次皇上褒封,不知他的生母是誰,隻封葛氏一人。

    每次有祭禮,夢仙總是問父親在哪裡?他的養母就實話告訴了他。

    夢仙想辭官不做,去找父親。

    養母說:“你父親已走了十幾年了,想來也已成仙了了你哪裡去找?” 後來,夢仙奉旨去祭南嶽,路上碰到一夥強盜,正在危急之時,來了一個持劍的道士,強盜被吓跑了,為他解了圍。

    夢仙很感激他,贈給道士銀子,道士不要,隻拿出一封信托夢仙捎回,囑咐說:“我有個朋友與大人是同鄉,托你代問個好。

    ”夢仙問:“你朋友叫什麼?”回答說:“王林。

    ”夢仙想來想去村中沒有這個人。

    道士說:“他是個老百姓,大人可能不認識他。

    ”道士臨走拿出一隻金镯子說:“這是閨閣之物,我拾了來沒有用,就送給你作為捎信的報答吧!”夢仙拿着手镯細看,做工精細,鑲嵌精美,就拿回家去給了他夫人。

    夫人很珍愛,叫能工巧匠照樣再造一隻配成對,怎麼也造不了這麼好。

     夢仙遍問村中百姓,并沒有王林這個人。

    實在無法找到,就打開信看,信中寫着:“三年鸾鳳,分拆各天。

    葬母教子,端賴卿賢。

    無以報德,奉藥一丸。

    剖而食之,可以成仙。

    ”後面寫着:“琳娘夫人妝次。

    ”念完了仍不知是什麼人,就拿着去問他養母。

    養母一看便哭了,說:“這是你父親的家書,琳是我的小字。

    ”夢仙才恍然大悟,王林是琳字的拆白,悔恨得不得了。

    又拿出镯子請母親看,母親說:“這是你生母的遺物。

    你父在家時,常拿出來給我看。

    ”又看藥丸,有豆子那樣大。

    夢仙高興地說:“我父親是仙人,吃了這丸子一定長生不老。

    ”他母親沒有立刻吃,暫時藏了起來。

    等葛太史來看外孫時,便給他念了吳生的信,并奉上丹丸給他添壽。

    太史一分兩半,與女兒分吃了,頓時精神煥發。

    太史已七十多歲老态龍鐘,吃了丹丸忽然筋骨強壯,不坐車馬,步行走得很快,家人跑路才跟上他。

     又過了一年,城裡發生了火災,大火終日不滅,全城人都不敢睡覺。

    夢仙家的人都在院子裡看,見大火漸漸漫延過來,一家人無計可施。

    忽然夫人手上的金镯子嘎然作響,自行脫手飛上天空,逐漸擴大,圓圓地蓋在宅子上,镯子口朝東南。

    衆人都驚呆了。

    一霎時,火自西來,燒到镯子邊就轉向了東。

    等火勢燒遠了,衆人認為镯子不會再回來時,忽見紅光一下收斂起來,镯子當地一聲掉在夫人足下。

    這次城中大火燒了民房幾萬間,前後左右都成灰燼,隻有吳宅安然無恙。

    隻有東南角一小閣被燒,正是镯子口處沒蓋住的地方。

     葛女年五十多歲時,有人看見,還像二十多歲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