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松露生涯

關燈
假如你到沃克呂茲遊覽,你便會經常看見一小塊一小塊的田地,其間橡樹行植,稀疏有緻,旁邊還立着一塊醒目的黑黃兩色警告牌,嚴然守衛者,上面寫着“禁止進入,否則嚴懲。

    ”并提醒人們注意法國刑法第388條和第444條。

    對可能的懲罰我無從知道。

    或許鐐铐加身放逐魔島,或許巨額罰款後禁锢在某個冷飲店?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

     盡管對于這些警告,我不敢小觑,但并不是人人都像我一樣自律。

    警告牌不斷地被偷、損壞或成為打獵者的槍靶子。

    按理說,對于置若罔聞的擅自闖入者應給予懲罰。

    這些地都是松露田。

    如上帝思典——天氣及那些莫名其妙的土壤和孢子允許,這些地就成了或将成為寶地。

    在它們的下面幾厘米深的地方蘊藏着财富——松露。

     不久前,我們有幸到坐落在松露田邊的一座農舍小住,這塊地可稱得上是松露田的祖師爺了,整個面積足有一百多英畝。

    它是人類決心要獲取那昂貴而神奇的黑色松露的最好範例,給我前所未有的深刻印象。

    這些“神聖的結塊”使多少美食家們慷慨解囊,以滿足陳年的夙願。

     土地的主人瑪策爾蒂和伯納德很友好地接待了我們,給我們講述了這塊土地的曆史。

    許多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荒野,伯納德的父親看到了它的潛力并買下了。

    伯納德的父親是一位目光遠大并且極富耐心的人。

    他時刻準備着,等待他的松露的露面。

    他肯定也是個達觀的人,因為黑色松露是有它自己的頑強的意志的,它們喜歡在哪兒生長,就在哪兒生長,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人們所能做的隻是幫助創造适宜的環境,然後就隻能企盼好運,等上五年,十年,也許十五年。

     地買下來了。

    兩萬五千株松露橡樹苗栽種在澆灌好的坡地上,鋪設了幾公裡長的管道。

    人人都認為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投資,盡管當時這種灌溉系統對當地人來說算是一大笑談。

    誰曾聽說過松露橡樹還要灌溉,難道它們是天竺葵?拿錢打水漂兒。

    他一定會後悔的——他們笑着說。

     但是伯納德的父親對如何侍弄松露橡樹已有深入研究,他知道在炎熱夏季的炙烤後,樹需要補充水分。

    他要盡可能少地依賴運氣和大自然,所以他鋪設了管道以防幹旱。

    每逢幹旱年頭,八月的暴雨該到而不到時,他的樹照樣能澆上水。

    當冬季随着幹旱的後塵而至,别人扒開土地一無所獲時,他的地裡卻長出了松露。

    當地人不再笑了。

    在對他進行着譏諷式的恭維的同時,有些人便開始幹起了梁上君子的勾當。

     保護這樣一片廣闊的土地不被人偷偷入侵是相當困難的。

    而讓他們感到更難的事是松露盜賊們通常是晝伏夜出。

    他們的狗訓練有素,能嗅到松露的香味,所以不必看,狗鼻子會帶他們去想去的地方。

    夜晚行動如被喝住詢問時,盜賊們經常利用一個傳統的借口,“我正帶着狗散步呢”。

    淩晨兩點鐘帶狗散步,很新鮮。

    很難捉住夜晚的盜賊。

    有時你能聽到他們的動靜,或隐約看到他們的影子,可就是抓不住,有什麼辦法呢? 伯納德的父親絞盡腦汁想盡辦法。

    以法辦和罰款相威脅,不管用;設輪流巡夜人,又很難照顧到如此大的曠野;引進一些鵝作為活動報警系統,又發現其髒而效率低(有些鵝活不了多久,它們被順手牽“鵝”地偷走了,因為易宰殺而且肉味鮮美)。

    繼鵝報警系統實驗失敗後又豎起了一人多高的鐵絲網,可竊賊們又及時買好了鋼絲鉗。

     最後,四條警犬被引進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

    它們個個都是龐然大物,身材和德國的牧羊犬不相上下,行動迅猛,短時間内就能穿越曠野。

    白天,它們被勒令呆在狗窩裡,夜晚它們被允許出來在田野裡跑動。

    這些狗受了訓練,不攻擊竊賊隻對付他們的狗。

    這個辦法終于管用了。

    面對撤退還是死亡兩種選擇,竊賊的狗像是突然記起别處還有緊急任務似的,趕緊溜之大吉。

    沒有狗的引導,竊賊就徹底完蛋了。

    讓他在地裡扒上一夜,除滿手的泥巴外一無所獲,所以,還不如趁早回家。

     收獲季節剛開始的一個下午,我們深為所見到的情景所歎服。

    一條好的松露狗簡直就是存在銀行裡的鈔票。

    那是一條毛色發灰多須的雜種狗,和其他好的松露狗一樣,腿短短的,對它的工作非常投人。

    我們跟在後面,它慢慢地穿過樹林,頭貼近地面,鼻子翹起,尾巴搖來擺去。

    它一次次停下來,驚喜地用爪子輕輕扒着地,從不失敗,在那下面準能找到松露。

    人們用U型鏟輕輕挖出松露,這時它使用鼻子去聞主人的衣兜以求獎賞——一小片格律耶爾幹酪。

     松露收獲季節是從下第一場霜開始直到下最後一場霜結束。

    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