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人民的心

關燈
征塵 我久久地踯躅在臨汾車站附近,孤獨、焦煩,不時把行李卷從一隻手轉到另一隻手。

    我剛下火車,要到城裡去找八路軍總部,可是天還不亮,不能進城,想先找地方歇歇。

    敲過幾家店門,房間全滿了,不是旅客,而是隊伍,這兒的棧房差不多臨時完全變成了軍營。

    現在是什麼時候呢?我的表偏偏不走了。

    我望望星空,覺得自己裝模作樣怪可笑的,因為我根本不是善于夜行的人,能夠從星鬥的位置辨出夜色的深淺。

    沒有一絲兒風,然而冷得出奇,遠近的雞叫也似乎摻進一點荒寒的意味。

    多謝雞的報告,我知道黎明是離我不遠了。

     當我第二次轉來,車站更加冷靜。

    十來個候車的旅客坐在各自的行李上,抄着手,縮着頭頸,疲倦地打着呵欠。

    電燈,因着電力的不足而散射着黃澄澄的光線,很像在無葉的樹梢僵卧着的月亮。

    其實月亮已經殘缺,它的本身更像一顆蟲蝕而腐爛的枇杷。

     原始的蠢笨的牛車聚集在站外。

    車夫們圍着一架賣甜酒的擔子,蹲着,抽着旱煙。

    他們是在趨就爐眼的藍色的火苗,沒有人肯花兩枚銅闆喝這麼一碗。

     我還在躊躇是不是應該立刻進城,一個車夫走近我,雙手抱着鞭子說: &ldquo上哪去呀,先生?我送你去吧?&rdquo &ldquo進城。

    現在城門能不能開?&rdquo &ldquo還得一歇哪。

    你不如先到棧房歇歇腳,等天亮了我再送你去。

    &rdquo他看我有點遲疑,指一指前邊的蒼灰的夜色說:&ldquo那兒就有小店,我帶你去。

    &rdquo 這樣善良的農民在北方的旅途上時常可以遇見。

    他們總是那樣率真,質樸,存着點古代遊俠的豪爽的味兒。

     我們來到一所簡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準可以摸到屋檐。

    車夫拍着闆門喊道: &ldquo趙大哥,趙大哥,有客人來啦。

    &rdquo 火光一閃,小小的紙窗映上淺黃的燈影。

    一個帶痰的嗓音在裡面含糊地答應着,過後,有人趿着鞋走來打開門。

     穿過一間漆黑的小屋,我踏進另外一間,壁上挂的油燈袅着青煙,兩張跛腳的八仙桌子擺在地上。

    這其實是家小飯館,外間是爐竈,這兒賣座,還有個裡間,黑得像洞,從内裡飄出一個人的咳嗽、吐痰、摸索着穿衣服的聲音。

     開門的堂倌掩着懷,揉着眵眼,把外間的燈火也點上。

     車夫同趙大哥招呼幾句,鑽出黑洞對我說: &ldquo一會兒就生火啦。

    你先烤烤火,暖和暖和,愛吃東西就吃點馍啦、面啦,愛睡覺裡邊有鋪,天亮我來接你。

    &rdquo 我倒真想睡覺。

    一夜火車,僅僅打了幾個盹,眼皮沉重得撐不開。

    我伏在桌上,昏昏沉沉睡去,又昏昏沉沉醒來。

    短短的間隔,外邊忽然變天了。

    北風打着呼哨,像是大夥的馬隊,飛快地馳過原野。

    塵土被卷到半空,又灑到窗上,沙,沙,一陣松,一陣緊。

    不知幾時,屋裡來了兩位新客,占據着另外一張桌子,每人眼前放着一隻酒盅,一雙木筷。

    他們木然地靜默着,如同堆在牆根的皮箱和網籃(他們的行李)一樣的靜默。

    我移動闆凳,坐到炭盆前,兩腳踩着盆邊,木炭的火苗小蛇似的飛舞着。

    &ldquo好冷呀,快下雪了。

    &rdquo 一團肥大的影子擺動在牆壁上。

    影子的主人似乎努力想打破沉悶的空氣,開始同我攀談。

    但是在繼續說話之前,他擤了一把鼻涕,又用青呢馬褂的袖口擦一擦他的滾圓的鼻頭。

    坐在他對面的客人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商人,湖色線春棉袍,尖頂瓜皮帽,胡須許久不曾修剃,臉色很灰敗,然而這是怎樣的一雙眼睛呵:冰冷、僵直,隻有宰殺後的死羊眼才這樣可怕。

    那肥胖的商人覺察到我在注意他的同伴,就說:&ldquo他是個癡子,不要理他&mdash&mdash你不是山西人吧?從哪兒來的呀?&hellip&hellip噢,西安。

    西安真是個好地方。

    我在漢口做買賣&hellip&hellip别客氣啦,這個年月,混口飯吃就知足了,哪有财發?&rdquo 鐵勺子敲在鍋沿上亂響。

    堂倌從外間端進兩盤菜&mdash&mdash蔥爆羊肉和炒肉絲&mdash&mdash連同一壺汾酒,一起擺在肥胖的商人前。

     &ldquo吃點吧,不要客氣。

    &rdquo胖子謙讓着。

    但我自己叫了一碗燴馍,這是種含有十足的西北風味的飯食。

     堂倌打來一盆熱水,白毛巾早變成了深灰色。

    我擰一把手巾,輕輕擦着臉,幾點水珠濺到炭盆裡,木炭咝咝地叫起來。

     &ldquo火,火!&rdquo癡子的眼睛充滿恐怖,從炭盆移到我的臉上。

    我是怎樣驚擾了他呢! &ldquo老實點!&rdquo其實不用胖子威吓,癡子也會自動地平靜下來。

    他的神情又是那麼冰冷,宛如泥塑似的。

    他的盅裡斟滿酒,眼前放着菜,可是他不吃不喝,眼珠直瞪着前方,并不理會胖子的一再誘勸:&ldquo吃吧,到家啦。

    喝完酒,吃點飯,我們就雇腳回家。

    你媽媽和老婆都等着你呢。

    &rdquo 不耐煩的表情挂在胖家夥的厚臉上。

    他搖搖頭,啧啧了兩聲,意思是說毫無辦法。

     &ldquo他是怎麼癡的?&rdquo我猜想其間一定藏着一個謎。

     &ldquo唉,這個人心眼兒太窄,遇事想不開。

    &rdquo胖子一刻都不停止吃喝,菜屑伴随着唾沫星子從他的嘴裡噴吐出來,又飛進菜盤裡。

    &ldquo他原先在上海做買賣,後來打仗,統統燒光了!這件事落到我們明白人身上,也不會怎麼樣。

    可是他太看不開,整天坐着發愁,日子多了,就變成這個癡樣子!嗳,我們是鄉親,還沾着點親戚,旁人把他帶到漢口交給我,我哪好意思不管呢?沒辦法,隻有送他回家,這一道可真累死我了。

    &rdquo 我問道:&ldquo你府上是哪裡?&rdquo 胖子說:&ldquo好說,小地方浮山,還得從臨汾起早走,天一亮我們就得找大車。

    &rdquo 堂倌吹熄壁上的油燈,屋裡人的眉目已經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

    天陰着。

    北風吹來遠處士兵上早操的&ldquo一、二、三、四&rdquo的呼喊聲。

     胖子忽然不安地說:&ldquo你看日本鬼子能不能打到浮山?&rdquo 這個腦滿腸肥的市儈忽然引起我極大的憎惡,我是在故意同他搗亂: &ldquo誰知道呢?前線又開火了,你怎麼敢回來?&rdquo &ldquo我特意回來搬家眷,&rdquo他忘記方才說是送癡子了。

    &ldquo就是房子和地沒有辦法。

    他們說日本怕地震,房子都能推來推去,早知道打仗,我們蓋房子真應該安上車輪。

    &rdquo他為自己高明的诙諧而裂開肥厚的嘴唇,他是在替自己喝彩。

     門口走進一個穿短棉襖的中年漢子,粗眉大眼,我似乎認識他: &ldquo是你送我來的吧?&rdquo &ldquo對,對,城門開了,可以走啦。

    &rdquo 我推開剩餘的半碗燴馍。

    大概因為過分的陳舊,馍裡散發着一股黴味。

    趙大哥&mdash&mdash飯館掌櫃的兼廚師,搶先提着我的行李,把我送上牛車。

     屋外的世界完全被風占領着。

     天上是黃雲,地下是黃土,風把黃土卷到半空,于是天地攪成一片愁慘的黃色。

    我坐在粗糙的牛車上,翻起大衣的領子,俯着身,依舊不能抵禦風沙的侵襲。

    我的眼眶、鼻孔,埋藏着許多的細塵。

    我閉緊嘴,風卻像是一隻有力的手,窒息着我的呼吸,逼迫我不時地張一張嘴。

    就在這一刹那,它也會往我的口腔裡揚一把土,類似一個惡作劇的壞孩子。

     &ldquoJa!Ja!&rdquo車夫用一方藍布包着嘴臉,齊到眼下。

    不管他怎樣揮動皮鞭,車子仍然蝸牛似的向前爬行。

     塵頭回旋着、滾轉着,十步以外便是模糊一片了。

    我疑心這是戰場,彌漫着槍炮的硝煙;我幾乎相信我的猜疑是對的,那兒不正有大隊的行軍戰士嗎?他們從我相對的方向走來,背着軍毯、步槍、手榴彈&hellip&hellip掙紮在吼叫的北風裡。

     車夫暫時把牛車停在路旁,側着頭,對我大聲喊道: &ldquo這又是往北開的,都是八路軍。

    &rdquo 隊伍通過我們身旁,長長的一列,最後是辎重隊。

    兩輛滿載軍火的大車後跟随着一小隊辎重兵,每人挑着一擔子彈,那麼重,扁擔被壓得微微彎曲着,戰士的腳步也顯得搖晃不定,似乎随時都有被大風吹倒的可能。

     這兒離臨汾車站足有一裡多路,那裡停着北上的兵車。

    距離雖然很短,然而這是多麼艱苦的行軍啊。

     車夫跳下車沿,出乎意料地朝我高聲說: &ldquo我不拉你啦,先生。

    &rdquo &ldquo為什麼?&rdquo &ldquo我得幫他們送送東西,&rdquo他用鞭梢指一指步履蹒跚的辎重隊。

    &ldquo你愛給錢就給幾個,不給就算了。

    &rdquo 隻是一秒鐘的猶豫,我便立在黃土松厚的地面上。

    我掏出兩角錢遞給他,不知應該說什麼。

     假如習慣允許的話,我真想擁抱他。

    我到底記起自己的事了: &ldquo可是我還不認識進城的路呢。

    &rdquo &ldquo沿着大道走,沒有多遠啦。

    &rdquo說着,車夫拉着牛車追上軍隊的尾巴。

    一陣風,一陣土,等我再勉強睜開眼,前面是一片滾滾的黃塵,我似乎跌進上古的洪荒時代。

     我又孤獨了,然而并不焦煩。

    我的心是活潑而輕快的,雖然我是那樣吃力地踯躅在風暴裡。

     雪浪花 涼秋八月,天氣分外清爽。

    我有時愛坐在海邊礁石上,望着潮漲潮落,雲起雲飛。

    月亮圓的時候,正漲大潮。

    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幾丈高的雪浪花,猛力沖擊着海邊的礁石。

    那礁石滿身都是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塊柔軟的面團,不知叫誰捏弄成這種怪模怪樣。

     幾個年輕的姑娘赤着腳,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

    想必是初次認識海,一隻海鷗,兩片貝殼,她們也感到新奇有趣。

    奇形怪狀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們好奇的眼睛,你聽她們議論起來了:礁石硬得跟鐵差不多,怎麼會變成這樣子?是天生的,還是錾子鑿的,還是怎的?&ldquo是叫浪花咬的。

    &rdquo一個歡樂的聲音從背後插進來。

    說話的人是個上年紀的漁民,從剛靠岸的漁船上跨下來,脫下黃油布衣褲,從從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個姑娘聽了笑起來:&ldquo浪花也沒有牙,還會咬?怎麼濺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rdquo 老漁民慢條斯理地說:&ldquo咬你一口就該哭了。

    别看浪花小,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心齊,又有耐性,就是這樣咬啊咬的,咬上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哪怕是鐵打的江山,也能叫它變個樣兒。

    姑娘們,你們信不信?&rdquo 說得妙,裡面又含着多麼深的人情世故。

    我不禁對那老漁民望了幾眼。

    老漁民長得高大結實,留着一把花白胡子。

    瞧他那眉目神氣,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樣,又清朗,又深沉。

    老漁民說完話,不等姑娘們搭言,早回到船上,大聲說笑着,動手收拾着滿船爛銀也似的新鮮魚兒。

    我向就近一個漁民打聽老人是誰,那漁民笑着說:&ldquo你問他呀,那是我們的老泰山。

    老人家就有這個脾性,一輩子沒養女兒,偏愛拿人當女婿看待。

    不信你叫他一聲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氣,反倒摸着胡子樂呢。

    不過我們叫他老泰山,還有别的緣故。

    人家從小走南闖北,經的多,見的廣,生産隊裡大事小事,一有難處,都得找他指點,日久天長,老人家就變成大夥依靠的泰山了。

    &rdquo 此後一連幾日,變了天,飄飄灑灑落着涼雨,不能出門。

    這一天晴了,後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紅的霞光,從海邊散步回來,瞟見休養所院裡的蘋果樹前停着輛獨輪小車,小車旁邊有個人俯在磨刀石上磨剪刀。

    那背影有點兒眼熟。

    走到跟前一看,可不正是老泰山。

    我招呼說:&ldquo老人家,沒出海打魚嗎?&rdquo 老泰山望了望我笑着說:&ldquo哎,同志,天不好,隊裡不讓咱出海,叫咱歇着。

    &rdquo 我說:&ldquo像你這樣年紀,多歇歇也是應該的。

    &rdquo 老泰山聽了說:&ldquo人家都不歇,為什麼我就應該多歇着?我一不癱,二不瞎,叫我坐着吃閑飯,等于罵我。

    好吧,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