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談
關燈
小
中
大
睡。
樹枝為鳥雀栖息之所,老虎怕鳥雀的屎掉在自己的斑毛上,因此不肯在樹木的地方坐卧。
老虎身上一着鳥糞,不到十日工夫,所着的地方,就得發爛。
唯有被火燒出來的,性質完全改變了,遇了有二三尺深的荊棘茅草,尋常老虎所喜的,不但不在茅草停留,連經過都不敢了,甯肯繞道走有水的田裡,也不肯踏腳到茅草裡去;而尋常所最忌的樹林之下,倒不覺得鳥糞可怕了。
有一句古話說&ldquo虎落平陽被犬欺&rdquo,可見得老虎是不肯多在平陽之處行走的。
隻被火燒出來的老虎,在剛逃出來的幾日,獨喜在平陽之處行走,有時竟遵着平陽大道,就遇了行人,也不向山上避讓。
這都緣于受了一次性命攸關的大驚吓。
凡是受驚吓當中所有的情景,一一印入了腦筋之中,于是隻知道力圖避免有與當時相似的情景,從前所忌的倒不覺得可怕了。
我第三次所遇的,就是這種從隐居山上被火燒出來的老虎,這時我已有十五歲了。
這年夏天,有幾個很厲害的小偷,半夜到我家偷去了不少的銀錢服物。
我為事後之防,買了一杆子路極好的獵槍,每夜裝好了硝彈,隻等狗一咬就起來,朝着狗咬時頭所指的方向,連響幾槍,槍子打在樹葉上,喳喳地響,使賊聽了,知道我家已有了防備,不敢再來。
這柄防家的獵槍,稍有點兒财産的鄉紳人家,每家都有一兩杆。
鄉下小偷所最怕,就是這東西。
這日記得是十月中旬,在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我正坐在客房裡看《東周列國志》,忽聽得後山上有野雞叫。
我那時并不曾學習過打獵的勾當,隻因不久才買了一杆獵槍,難得有機會,野雞就在後山上叫,叫得我心裡躍躍欲試,再也按捺不住,即時挂了硝彈袋,荷槍從後門上山。
才走上半山,就看見一隻文采爛然的野雞,飛過一個山頭,在一塊石碑項上立着,和我相隔不過一百步遠近。
我一則生性歡喜幹這類玩意兒;二則左右閑着無事,心想若能一槍打着一隻野雞,不但可以大嚼一頓,并且可在鄉裡人跟前,誇張我自己的槍法高妙。
一有了這兩種心思,莫說野雞隻相隔百步遠近,便再遠一兩倍,也得追趕上去打它。
當下一往直前的勇氣,就趕過那山頭去,但是等我趕到那山頭看時,野雞早已又叫了一聲,飛得不知去向了。
我四處探望沒有,勇氣并不因之減退。
因為曾聽常打獵的人說道:&ldquo野雞飛不甚遠,隻要聽了叫聲,在附近山裡細細地尋找,沒有尋找不着的。
&rdquo我腦筋裡有了這種理由,就這山翻過那山的尋找野雞。
尋到這山裡,聽得野雞在那山裡,再尋到那山裡,叫聲又離得遠了,接連是這麼奔波了幾次,興緻不由得漸漸地退敗下來了。
然既荷槍出來了,總覺得空手回去,對于家裡的用人及佃戶,面子上太沒有光彩,就打不着野雞,不得已而思其次,能打一隻斑鸠也是好的。
獵戶常說的話頭&lsquo飛鸠走兔&rsquo,鳥獸當中最好吃的,鳥推斑鸠,獸推兔子。
于是改變了目的,專一在樹林裡尋覓斑鸠。
班鸠原不是什麼稀罕東西,本來各處山裡都有,用不着費事地尋找。
無奈我那時沒有打斑鸠的知識,斑鸠是一種很乖覺的鳥類,且十九都是曾被獵槍驚吓過的。
一見有人肩上荷了獵槍,或類似獵槍的東西,即時插翅飛得遠遠地去了,留着影子給我看見的時候都很少。
莫說沒有給我從容瞄準開槍的餘地,此時連斑鸠都打不着一隻,荷着這杆獵槍在肩上,就覺得很無聊了。
心想打不着東西,何妨對天開一槍,洩洩我胸中的悶氣呢?歸家若是種田的問我打了什麼東西,我就說謊,打了一隻喜鵲,因為沒有用處,不曾提回來,如此或可以遮掩不會打獵的痕迹。
心裡正在作這種無聊之想,猛然間見一隻麻色的豺狗,沒命地從我面前箭也似的竄過去了。
我不禁吃了一吓,卻又歡喜是我開槍的機會到了。
剛待順過槍頭來,追上去不問中與不中,隻對着它開一槍,比對天開的,總似乎有個目标,硝彈耗費得有價值些。
萬一真個一槍被我撞中了,這打死了豺狗的牛皮,不更大些嗎? 誰知我這時的危險,差不多和閻王隻隔一層紙了,還安心作這種妄想。
幸虧那時立在一塊石頭上面,隻已順過槍頭來,尚不曾舉步追趕,忽覺背後有很急驟、很兇猛的,獸爪蹴得沙石的聲音。
一落耳就能辨别,不是狗和其他小野獸的腳步。
沒有我回頭反顧的餘暇,已瞥眼見一隻三尺多長的斑毛老虎,就在所立的石頭旁邊,挨身蹿了過去。
身上的斑毛看得分明,有幾處被火燒枯了,仿佛冬天喜睡竈眼的貓兒,一直竄過去追那豺狗,不曾回頭。
這東西的威風,我已領教過兩次了,這回遇見,比前兩次更近些,不由得渾身都抖起來,幾乎将手中的槍抖落了。
次日就聽得人說,離我家不到兩裡路,一個行路的老婆子,被老虎咬死了;接連又聽得某家的狗,被老虎咬去了;某家有老虎進豬欄,咬了豬,有幾個人遇着的,都說身上的毛,燒枯了好幾處。
我記得王陽明有四句詩道:東鄰老人常患虎,虎夜入室銜其頭。
西鄰小兒不知虎,持竿驅虎如驅牛。
有了這四句詩,便可以證明老虎不咬小孩子了。
老虎咬人,十九出于自衛,咬人當糧食的時候,極少極少。
小兒沒有機心,老虎不怕他侵害自己的舉動,用不着自己的爪牙來防衛,所以不把小兒看在眼裡,不拿出平日的威猛樣子來。
我四次遇虎,一次也不曾傷損哪裡,就是這個原因。
我不曾談到第四次
樹枝為鳥雀栖息之所,老虎怕鳥雀的屎掉在自己的斑毛上,因此不肯在樹木的地方坐卧。
老虎身上一着鳥糞,不到十日工夫,所着的地方,就得發爛。
唯有被火燒出來的,性質完全改變了,遇了有二三尺深的荊棘茅草,尋常老虎所喜的,不但不在茅草停留,連經過都不敢了,甯肯繞道走有水的田裡,也不肯踏腳到茅草裡去;而尋常所最忌的樹林之下,倒不覺得鳥糞可怕了。
有一句古話說&ldquo虎落平陽被犬欺&rdquo,可見得老虎是不肯多在平陽之處行走的。
隻被火燒出來的老虎,在剛逃出來的幾日,獨喜在平陽之處行走,有時竟遵着平陽大道,就遇了行人,也不向山上避讓。
這都緣于受了一次性命攸關的大驚吓。
凡是受驚吓當中所有的情景,一一印入了腦筋之中,于是隻知道力圖避免有與當時相似的情景,從前所忌的倒不覺得可怕了。
我第三次所遇的,就是這種從隐居山上被火燒出來的老虎,這時我已有十五歲了。
這年夏天,有幾個很厲害的小偷,半夜到我家偷去了不少的銀錢服物。
我為事後之防,買了一杆子路極好的獵槍,每夜裝好了硝彈,隻等狗一咬就起來,朝着狗咬時頭所指的方向,連響幾槍,槍子打在樹葉上,喳喳地響,使賊聽了,知道我家已有了防備,不敢再來。
這柄防家的獵槍,稍有點兒财産的鄉紳人家,每家都有一兩杆。
鄉下小偷所最怕,就是這東西。
這日記得是十月中旬,在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我正坐在客房裡看《東周列國志》,忽聽得後山上有野雞叫。
我那時并不曾學習過打獵的勾當,隻因不久才買了一杆獵槍,難得有機會,野雞就在後山上叫,叫得我心裡躍躍欲試,再也按捺不住,即時挂了硝彈袋,荷槍從後門上山。
才走上半山,就看見一隻文采爛然的野雞,飛過一個山頭,在一塊石碑項上立着,和我相隔不過一百步遠近。
我一則生性歡喜幹這類玩意兒;二則左右閑着無事,心想若能一槍打着一隻野雞,不但可以大嚼一頓,并且可在鄉裡人跟前,誇張我自己的槍法高妙。
一有了這兩種心思,莫說野雞隻相隔百步遠近,便再遠一兩倍,也得追趕上去打它。
當下一往直前的勇氣,就趕過那山頭去,但是等我趕到那山頭看時,野雞早已又叫了一聲,飛得不知去向了。
我四處探望沒有,勇氣并不因之減退。
因為曾聽常打獵的人說道:&ldquo野雞飛不甚遠,隻要聽了叫聲,在附近山裡細細地尋找,沒有尋找不着的。
&rdquo我腦筋裡有了這種理由,就這山翻過那山的尋找野雞。
尋到這山裡,聽得野雞在那山裡,再尋到那山裡,叫聲又離得遠了,接連是這麼奔波了幾次,興緻不由得漸漸地退敗下來了。
然既荷槍出來了,總覺得空手回去,對于家裡的用人及佃戶,面子上太沒有光彩,就打不着野雞,不得已而思其次,能打一隻斑鸠也是好的。
獵戶常說的話頭&lsquo飛鸠走兔&rsquo,鳥獸當中最好吃的,鳥推斑鸠,獸推兔子。
于是改變了目的,專一在樹林裡尋覓斑鸠。
班鸠原不是什麼稀罕東西,本來各處山裡都有,用不着費事地尋找。
無奈我那時沒有打斑鸠的知識,斑鸠是一種很乖覺的鳥類,且十九都是曾被獵槍驚吓過的。
一見有人肩上荷了獵槍,或類似獵槍的東西,即時插翅飛得遠遠地去了,留着影子給我看見的時候都很少。
莫說沒有給我從容瞄準開槍的餘地,此時連斑鸠都打不着一隻,荷着這杆獵槍在肩上,就覺得很無聊了。
心想打不着東西,何妨對天開一槍,洩洩我胸中的悶氣呢?歸家若是種田的問我打了什麼東西,我就說謊,打了一隻喜鵲,因為沒有用處,不曾提回來,如此或可以遮掩不會打獵的痕迹。
心裡正在作這種無聊之想,猛然間見一隻麻色的豺狗,沒命地從我面前箭也似的竄過去了。
我不禁吃了一吓,卻又歡喜是我開槍的機會到了。
剛待順過槍頭來,追上去不問中與不中,隻對着它開一槍,比對天開的,總似乎有個目标,硝彈耗費得有價值些。
萬一真個一槍被我撞中了,這打死了豺狗的牛皮,不更大些嗎? 誰知我這時的危險,差不多和閻王隻隔一層紙了,還安心作這種妄想。
幸虧那時立在一塊石頭上面,隻已順過槍頭來,尚不曾舉步追趕,忽覺背後有很急驟、很兇猛的,獸爪蹴得沙石的聲音。
一落耳就能辨别,不是狗和其他小野獸的腳步。
沒有我回頭反顧的餘暇,已瞥眼見一隻三尺多長的斑毛老虎,就在所立的石頭旁邊,挨身蹿了過去。
身上的斑毛看得分明,有幾處被火燒枯了,仿佛冬天喜睡竈眼的貓兒,一直竄過去追那豺狗,不曾回頭。
這東西的威風,我已領教過兩次了,這回遇見,比前兩次更近些,不由得渾身都抖起來,幾乎将手中的槍抖落了。
次日就聽得人說,離我家不到兩裡路,一個行路的老婆子,被老虎咬死了;接連又聽得某家的狗,被老虎咬去了;某家有老虎進豬欄,咬了豬,有幾個人遇着的,都說身上的毛,燒枯了好幾處。
我記得王陽明有四句詩道:東鄰老人常患虎,虎夜入室銜其頭。
西鄰小兒不知虎,持竿驅虎如驅牛。
有了這四句詩,便可以證明老虎不咬小孩子了。
老虎咬人,十九出于自衛,咬人當糧食的時候,極少極少。
小兒沒有機心,老虎不怕他侵害自己的舉動,用不着自己的爪牙來防衛,所以不把小兒看在眼裡,不拿出平日的威猛樣子來。
我四次遇虎,一次也不曾傷損哪裡,就是這個原因。
我不曾談到第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