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談
關燈
小
中
大
古人說,談虎變色,這句話,不是确實知道猛虎如何厲害的人說不出。
不是确實知道猛虎如何厲害的人,便整日整夜地談虎,也就和談貓狗及尋常獸類一樣,絕對不至于變色。
猛虎是一種最厲害的野獸,說起來,三歲小孩兒也能知道,在動物園或其他娛樂的場所曾見猛虎的人,更是知道得詳細。
然而知道盡管知道,談起來決不會變色,何以呢?隻因為猛虎的厲害,不在深山叢錯之中,一點兒不能表現;而真在深山叢錯之中發現過虎的厲害的人,絕少絕少。
所以,猛虎究竟如何厲害,确實知道的,也是絕少絕少。
在下生長山澤之中,從十歲到十六歲,六年之間,見過四次,雖一次也曾被他傷着哪裡,然而危險也就危險到極處了。
至今偶一回想起當時情形,豈但要變色,遍身的皮膚,都得登時起栗,和雞皮一樣。
倒是十七歲的時候,因為到日本去,打上海經過,在愚園看見那隻斑斓猛虎,不僅一些兒不覺得可怕,當時并疑心不是我所曾見的那一類猛虎。
隻因關在籠裡的猛虎,精神上固是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威嚴,便是形式上,也好像和我在深山叢錯之中所見的大有區别。
同一樣的斑毛,在籠裡的,黯淡無光;在山中的,燦然奪目。
斑毛同一般的長短疏密,在籠裡的,緊貼在皮膚上,沒一根豎起的;在山中的,時豎時倒,全身斑毛豎起來的時候,仿佛粗壯了一半的樣子。
同一般的一條長尾,在籠裡的,如拖着一條繩索,絲毫沒有氣力,沒有動作,就像和它身體不相連屬的,又像早已與它身體脫離了關系,由人力使之綴上去的;在山中的,便不然了,全身的精神和威力,完全在那一條細而且長的尾巴上表現。
無時無刻沒有動作,即無時無刻沒有氣力。
施耐庵著水浒,說大蟲尾巴的作用,隻有一剪,這是想當然也的話。
其實大蟲尾巴的作用極多,得力差不多與他的爪牙相等。
它在山中覓食,用那條尾巴的時候,就很多很多。
它在深草裡面睡覺,身體被深草掩藏了,偶然一眼望去,能使人不覺,而它那條尾巴,總是橫拖在深草外面。
據經驗富足的老獵戶說,它的用意,是特地橫拖在外,一般不知死活的野獸和在山裡砍柴或行路的人,走它跟前經過,一腳踏在那條尾巴上,它便好一驚而醒,擇肥而噬。
所以古人說:&ldquo履虎尾,咥人兇。
&rdquo天生它那麼長一條尾巴,倘若沒有這些用處,不成了一條張勳腦後的廢物嗎? 閑話少說,且說在下四次遇虎,情形雖各有不同,然沒一次不是十分駭人的。
詳細實寫出來,一則可使看官們知道虎的性質與一切野獸的性質不同;二則也可使看官們知道虎的厲害,不是尋常憑理想推測的所能仿佛其萬一。
第一次,在下的年齡才十歲,清明時候,跟随家君到平江西鄉祭墓,住存一個親戚家中。
這家親戚的住宅,三面都是高山,隻有前面有許多田畝。
靠住宅左邊的高山,更是陡削,真是壁立千仞,并沒有供人上下的道路。
暮春三月,草木正長得茂盛,遠望這邊高山,就和一扇點翠的屏風相似。
山底下辟了一個小小的菜園,舍親是種山地的人,平日沒有多的工夫種植園裡的蔬菜,因此本來是一塊菜土,卻長滿了青草,輕易不能看見草中的蔬菜。
舍親家養了不少的山羊,初生不久的乳羊,最是使人可愛。
在下那時年輕,平日又不曾見過乳羊,一見就如獲至寶。
拿一條麻繩,系了四隻乳羊,絕早乘舍親不曾起來的時候,獨自牽到那菜園裡吃草。
菜土裡的草,因土性比一切地方松,肥料比一切地方厚,長出草來,也比一切地方的草柔嫩好吃。
乳羊得着了這種好草料,都喜不自勝地隻顧低着頭吃。
在下初次看羊,就得着了這種可愛的乳羊,更是樂不可支地瞧瞧這隻,又望望那隻。
正在這個時候,忽聽得半山中的小樹枝喳啦一聲響,四隻乳羊的八隻耳朵,都同時豎起來,向左右張聽,草也不吃了,很像有些驚慌不知所措的樣子。
我不由得擡起頭,向山上一看,隻見那青翠的小樹,往左右的披,一路下來,與從山頂上滾下一個大圓石相似,其快如箭,一瞬眼就到了離菜地一兩丈遠近的所在。
這時才看出是一隻虎來。
然而沒有仔細定睛的工夫,它已翻身仍往山上蹿去。
下來的時候,它的身體,一點兒沒給我看見,唯翻身蹿上去的時候,一起一落,約有十來次,每次足蹿了一丈五六尺高下,身體全部顯露出來。
蹿到半山之上,忽然在一塊絕大的青石上面,停步回頭,朝着菜園裡哼了一聲。
這一聲哼出來,遠近各山都震動了。
我手中牽的繩索,突然脫手而去,原來四隻乳羊,被這哼聲驚得一同沒命地向家裡逃跑,我這時也不在意,還呆呆地擡頭望着,隻見那虎哼過一聲之後,将那條垂拖在後面的長尾,往左右掃了一個半圓,然後豎将起來,尾颠擺動了幾下,再朝後一倒,與它的身體成一條直線,前爪略略地蹲下,後臀聳起來,後爪在青石上抓了幾把,好像是伸了一個懶腰的樣子,趁着那伸懶腰的勢,更一蹿,就掩入深草之中,一些兒動靜沒有了。
我遠望着那塊大青石發怔,家君和舍親已起來,因聽得山中虎嘯,呼我又不見答應,都慌了,跑出來尋我。
我手指腳畫地說了剛才所見情形,舍親吐舌搖頭道:&ldquo好險!好險!幸虧你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兒,不然已膏虎吻了。
&rdquo我因問道:&ldquo虎不吃小孩兒嗎?&rdquo舍親點頭道:&ldquo從來虎吃小孩兒的事很少。
每有三五成群的小孩兒到深山窮谷中尋
不是确實知道猛虎如何厲害的人,便整日整夜地談虎,也就和談貓狗及尋常獸類一樣,絕對不至于變色。
猛虎是一種最厲害的野獸,說起來,三歲小孩兒也能知道,在動物園或其他娛樂的場所曾見猛虎的人,更是知道得詳細。
然而知道盡管知道,談起來決不會變色,何以呢?隻因為猛虎的厲害,不在深山叢錯之中,一點兒不能表現;而真在深山叢錯之中發現過虎的厲害的人,絕少絕少。
所以,猛虎究竟如何厲害,确實知道的,也是絕少絕少。
在下生長山澤之中,從十歲到十六歲,六年之間,見過四次,雖一次也曾被他傷着哪裡,然而危險也就危險到極處了。
至今偶一回想起當時情形,豈但要變色,遍身的皮膚,都得登時起栗,和雞皮一樣。
倒是十七歲的時候,因為到日本去,打上海經過,在愚園看見那隻斑斓猛虎,不僅一些兒不覺得可怕,當時并疑心不是我所曾見的那一類猛虎。
隻因關在籠裡的猛虎,精神上固是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威嚴,便是形式上,也好像和我在深山叢錯之中所見的大有區别。
同一樣的斑毛,在籠裡的,黯淡無光;在山中的,燦然奪目。
斑毛同一般的長短疏密,在籠裡的,緊貼在皮膚上,沒一根豎起的;在山中的,時豎時倒,全身斑毛豎起來的時候,仿佛粗壯了一半的樣子。
同一般的一條長尾,在籠裡的,如拖着一條繩索,絲毫沒有氣力,沒有動作,就像和它身體不相連屬的,又像早已與它身體脫離了關系,由人力使之綴上去的;在山中的,便不然了,全身的精神和威力,完全在那一條細而且長的尾巴上表現。
無時無刻沒有動作,即無時無刻沒有氣力。
施耐庵著水浒,說大蟲尾巴的作用,隻有一剪,這是想當然也的話。
其實大蟲尾巴的作用極多,得力差不多與他的爪牙相等。
它在山中覓食,用那條尾巴的時候,就很多很多。
它在深草裡面睡覺,身體被深草掩藏了,偶然一眼望去,能使人不覺,而它那條尾巴,總是橫拖在深草外面。
據經驗富足的老獵戶說,它的用意,是特地橫拖在外,一般不知死活的野獸和在山裡砍柴或行路的人,走它跟前經過,一腳踏在那條尾巴上,它便好一驚而醒,擇肥而噬。
所以古人說:&ldquo履虎尾,咥人兇。
&rdquo天生它那麼長一條尾巴,倘若沒有這些用處,不成了一條張勳腦後的廢物嗎? 閑話少說,且說在下四次遇虎,情形雖各有不同,然沒一次不是十分駭人的。
詳細實寫出來,一則可使看官們知道虎的性質與一切野獸的性質不同;二則也可使看官們知道虎的厲害,不是尋常憑理想推測的所能仿佛其萬一。
第一次,在下的年齡才十歲,清明時候,跟随家君到平江西鄉祭墓,住存一個親戚家中。
這家親戚的住宅,三面都是高山,隻有前面有許多田畝。
靠住宅左邊的高山,更是陡削,真是壁立千仞,并沒有供人上下的道路。
暮春三月,草木正長得茂盛,遠望這邊高山,就和一扇點翠的屏風相似。
山底下辟了一個小小的菜園,舍親是種山地的人,平日沒有多的工夫種植園裡的蔬菜,因此本來是一塊菜土,卻長滿了青草,輕易不能看見草中的蔬菜。
舍親家養了不少的山羊,初生不久的乳羊,最是使人可愛。
在下那時年輕,平日又不曾見過乳羊,一見就如獲至寶。
拿一條麻繩,系了四隻乳羊,絕早乘舍親不曾起來的時候,獨自牽到那菜園裡吃草。
菜土裡的草,因土性比一切地方松,肥料比一切地方厚,長出草來,也比一切地方的草柔嫩好吃。
乳羊得着了這種好草料,都喜不自勝地隻顧低着頭吃。
在下初次看羊,就得着了這種可愛的乳羊,更是樂不可支地瞧瞧這隻,又望望那隻。
正在這個時候,忽聽得半山中的小樹枝喳啦一聲響,四隻乳羊的八隻耳朵,都同時豎起來,向左右張聽,草也不吃了,很像有些驚慌不知所措的樣子。
我不由得擡起頭,向山上一看,隻見那青翠的小樹,往左右的披,一路下來,與從山頂上滾下一個大圓石相似,其快如箭,一瞬眼就到了離菜地一兩丈遠近的所在。
這時才看出是一隻虎來。
然而沒有仔細定睛的工夫,它已翻身仍往山上蹿去。
下來的時候,它的身體,一點兒沒給我看見,唯翻身蹿上去的時候,一起一落,約有十來次,每次足蹿了一丈五六尺高下,身體全部顯露出來。
蹿到半山之上,忽然在一塊絕大的青石上面,停步回頭,朝着菜園裡哼了一聲。
這一聲哼出來,遠近各山都震動了。
我手中牽的繩索,突然脫手而去,原來四隻乳羊,被這哼聲驚得一同沒命地向家裡逃跑,我這時也不在意,還呆呆地擡頭望着,隻見那虎哼過一聲之後,将那條垂拖在後面的長尾,往左右掃了一個半圓,然後豎将起來,尾颠擺動了幾下,再朝後一倒,與它的身體成一條直線,前爪略略地蹲下,後臀聳起來,後爪在青石上抓了幾把,好像是伸了一個懶腰的樣子,趁着那伸懶腰的勢,更一蹿,就掩入深草之中,一些兒動靜沒有了。
我遠望着那塊大青石發怔,家君和舍親已起來,因聽得山中虎嘯,呼我又不見答應,都慌了,跑出來尋我。
我手指腳畫地說了剛才所見情形,舍親吐舌搖頭道:&ldquo好險!好險!幸虧你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兒,不然已膏虎吻了。
&rdquo我因問道:&ldquo虎不吃小孩兒嗎?&rdquo舍親點頭道:&ldquo從來虎吃小孩兒的事很少。
每有三五成群的小孩兒到深山窮谷中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