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曠
關燈
小
中
大
曠又曰:&ldquo梭化為龍,如何?&rdquo女曰:&ldquo梭,木也;龍本屬木,變化歸木,又何怪也?&rdquo曠又曰:&ldquo龍之變化如神,又何病而求馬師皇療之?&rdquo女曰:&ldquo師皇是上界高真,哀馬之負重行遠,故為馬醫,愈其疾者萬有匹。
上天降鑒,化其疾于龍唇吻間,欲驗師皇之能。
龍後負而登天。
天假之,非龍真有病也。
&rdquo 曠又曰:&ldquo龍之嗜燕血,有之乎?&rdquo女曰:&ldquo龍之清虛,食飲沆瀣,若食燕血,豈能行藏?蓋嗜者乃蛟蜃輩。
無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誕妄之詞爾。
&rdquo曠又曰:&ldquo龍何好?&rdquo曰:&ldquo好睡,大即千年,小不下數百歲。
偃仰于洞穴,鱗甲間聚其沙塵。
或有鳥銜木實,遺棄其上,乃甲坼生樹,至于合抱,龍方覺悟。
遂振迅修行,脫其體而入虛無,澄其神而歸寂滅,自然形之與氣,随其化用,散入真空,若未胚,若未凝結,如物有恍惚,精奇杳冥。
當此之時,雖百骸五體,盡可入于芥子之内,随舉止無所不之,自得還原返本之術,與造化争功矣。
&rdquo曠又曰:&ldquo龍之修行,向何門而得?&rdquo女曰:&ldquo高真所修之術何異。
上士修之,形神俱達;中士修之,神超形沉;下士修之,形神俱堕。
且當修之時,氣爽而神凝,有物出焉,即老子雲&lsquo恍恍惚惚,其中有物&rsquo也。
其于幽微,不敢洩露,恐為上天譴谪爾。
&rdquo 神女遂命左右傳觞叙語,情況昵洽,蘭豔動人,若左瓊枝而右玉樹,缱绻永夕,感暢冥懷。
曠曰:&ldquo遇二仙娥于此,真所謂雙美亭也。
&rdquo忽聞雞鳴,神女乃留詩曰: 玉箸凝腮憶魏宮,朱絲一弄洗清風。
明晨追賞應愁寂,沙渚煙消翠羽空。
織绡詩曰: 織绡泉底少歡娛,更勸蕭郎盡酒壺。
愁見玉琴彈《别鶴》,又将清淚滴真珠。
曠答二女詩曰: 紅蘭吐豔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
珠珮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雲高。
神女遂出明珠、翠羽二物贈曠曰:&ldquo此乃陳思王賦雲:&lsquo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rsquo故有斯贈,以成《洛神賦》之詠也。
&rdquo龍女出輕绡一匹贈曠曰:&ldquo若有胡人購之,非萬金不可。
&rdquo神女曰:&ldquo君有奇骨異相,當出世,但淡味薄俗,清襟養真,妾當為陰助。
&rdquo言訖,超然蹑虛而去,無所睹矣。
後曠保其珠、绡,多遊嵩嶽,友人嘗遇之,備寫其事。
今遁世不複見焉。
(《太平廣記》卷三一一)
上天降鑒,化其疾于龍唇吻間,欲驗師皇之能。
龍後負而登天。
天假之,非龍真有病也。
&rdquo 曠又曰:&ldquo龍之嗜燕血,有之乎?&rdquo女曰:&ldquo龍之清虛,食飲沆瀣,若食燕血,豈能行藏?蓋嗜者乃蛟蜃輩。
無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誕妄之詞爾。
&rdquo曠又曰:&ldquo龍何好?&rdquo曰:&ldquo好睡,大即千年,小不下數百歲。
偃仰于洞穴,鱗甲間聚其沙塵。
或有鳥銜木實,遺棄其上,乃甲坼生樹,至于合抱,龍方覺悟。
遂振迅修行,脫其體而入虛無,澄其神而歸寂滅,自然形之與氣,随其化用,散入真空,若未胚,若未凝結,如物有恍惚,精奇杳冥。
當此之時,雖百骸五體,盡可入于芥子之内,随舉止無所不之,自得還原返本之術,與造化争功矣。
&rdquo曠又曰:&ldquo龍之修行,向何門而得?&rdquo女曰:&ldquo高真所修之術何異。
上士修之,形神俱達;中士修之,神超形沉;下士修之,形神俱堕。
且當修之時,氣爽而神凝,有物出焉,即老子雲&lsquo恍恍惚惚,其中有物&rsquo也。
其于幽微,不敢洩露,恐為上天譴谪爾。
&rdquo 神女遂命左右傳觞叙語,情況昵洽,蘭豔動人,若左瓊枝而右玉樹,缱绻永夕,感暢冥懷。
曠曰:&ldquo遇二仙娥于此,真所謂雙美亭也。
&rdquo忽聞雞鳴,神女乃留詩曰: 玉箸凝腮憶魏宮,朱絲一弄洗清風。
明晨追賞應愁寂,沙渚煙消翠羽空。
織绡詩曰: 織绡泉底少歡娛,更勸蕭郎盡酒壺。
愁見玉琴彈《别鶴》,又将清淚滴真珠。
曠答二女詩曰: 紅蘭吐豔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
珠珮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雲高。
神女遂出明珠、翠羽二物贈曠曰:&ldquo此乃陳思王賦雲:&lsquo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rsquo故有斯贈,以成《洛神賦》之詠也。
&rdquo龍女出輕绡一匹贈曠曰:&ldquo若有胡人購之,非萬金不可。
&rdquo神女曰:&ldquo君有奇骨異相,當出世,但淡味薄俗,清襟養真,妾當為陰助。
&rdquo言訖,超然蹑虛而去,無所睹矣。
後曠保其珠、绡,多遊嵩嶽,友人嘗遇之,備寫其事。
今遁世不複見焉。
(《太平廣記》卷三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