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卮言

關燈
,碗即隨手擲破。

    蓋忠勇之氣所激也。

    食罷,侍妾為紥將巾,兩目頓然突出,手執鐵鞭,騰身上馬。

    一路鞭至敵營中,當之者無不糜爛。

    蓋既紥巾後則不復認人,其愛妾不及避,亦被鞭死。

     明季,四鎮之中戰功最多,後為國朝大兵。

    追至蕪湖,糧盡不能戰,自刎而死。

    屹立不仆,大兵皆羅拜之。

    乃仆築墳大江之濱,土人每歲祭祀不絕。

    或雲:「天帝殿中四將「馬、趙、溫、嶽」,今則以黃代嶽,即得功也。

    崑邑王昌者,嘗獲一大鱔。

    烹而食之,膚革皆裂,有力如虎,常至山中拔樹。

    有時索綯如杵,兩手寸斷之。

    然生當承平之世,無所建。

    白老死,牖下人固有幸不幸也。

     樹蘭 粵西山水奇勝,略見於柳子厚之記。

    序今又聞桂林郡行松林四十裡,夾翠於岡嶺平坡,閑中列長亭短亭。

    蘭蕙遍生於松杪,號曰「樹蘭讬」根高人不能,取是歲寒君子之節;幽谷王者之香;草木並合而成,其奇者也。

    天地靈秀之氣,既鍾毓於山水,復流溢於草木。

    瘴雨蠻煙之中,發洩無餘。

    放楚之南,少偉人宜矣。

    而孰知其掉臂遊行,乃往來出入於眾香國裏哉。

     嶽武穆王擒楊麼 嶽武穆駐軍洞庭湖濱,欲剿巨寇楊麼。

    軍士皆北人,未習水陣破之無策,乃微服潛行。

    一路躊躇至永新縣,中見有一園亭。

    欣然往遊,此前輩劉幾退休地也。

    時劉在園見武穆,進門狹隘處必左右回顧,雖未識姓名,已默知為朝士。

    蓋戴紗帽有翅,掉頭始不觸礙,遂不覺流露其故態也。

     武穆見亭上題「墨莊」二字,自言曰:「此處顏額位置頗佳,但書法未妙耳。

    」適見墨瀋棕筆陳幾,即另書飄然。

    竟出主人敬揖,求款則有副元帥嶽飛名字。

    因駭問曰:「將軍軍務倥傯,何幸到此?」武穆雲:「有心事未決,冀得其策,不自知足之前耳。

    」劉謂武穆曰:「將軍戮力王家,與老夫義同一體,不妨明言或效一得之愚。

    因商述其事,劉問將軍自度對陣時,湖中停泊漁船,不驅去否?」楊麼鎧甲農仗可識別否?二者如可得兼,曷不令軍士練習,假置漁船於湖內,待楊麼親自臨陣時,兩邊夾裹漁船上,撒網擒之。

    武穆即施此計於合陣,時竟網得楊麼,群寇皆伏蓋不過七日之期耳。

    先是楊麼出沒湖中,岩穴深阻不可入。

    自言若欲破我,除非天上飛來,果應是讖。

    蘇郡張天申為令永新遇劉氏子姓述其事,今「墨莊」二字已臨摹入石,原跡術為劉氏珍藏。

    銀鉤鐵畫,筆勢壯闊,飛騫餘曾見之於日,容張太史家武穆出師至洞庭湖,道經徽州歙縣。

    於荒野止一宿,相度地形謂土人曰:「不出四百年,此間一雄鎮矣!」 今為岩鎮,周廣十餘裡居民皆熙攘殷實,其放燈最佳。

    山水林木,高高下下。

    因其疏密而布置之星球火樹輝映,自然不同也! 王甫瞻 王甫瞻,能詩歌、善楷書。

    少峙嘗為僧。

    於天長六合閒山中獨行,遇一虎。

    急避至石壁下,虎亦闖至。

    猝見甫瞻,卻縮飛奔而去。

    山中人言:「虎之畏人,甚於人之畏虎。

    」此其證也。

     其所居小院在岡嶺四合處,院僧數十人夜深先睡,甫瞻於燈下誦經,窺見窗外月光下,一大虎隨兩乳虎蹲踞近屋。

    平岡上虎忽嘯,腥風四起,響振林木。

    門戶、窗欞、棟樑榱柱搖搖然,勢將傾陷。

    甫瞻息燈向長連床臥,臥僧俱已小遺。

    席被沾濕,膽落無聲矣!虎亦未進門,明日眾僧相視,猶覺悚然。

     甫瞻又見某處寺內一樹,樹葉細長,如石榴。

    葉上皆有蜈蚣一條,寺僧曰:「此不螫人者也。

    以手搖樹,娛蚣亦僵伏不動雲。

    」 任翁 任翁傅川,與同裡高翁幼同學。

    兩人皆潦倒,童子場中,至老不遇。

    然功名之念愈老而愈不衰也。

     任翁年八十二,尚就童子試。

    時高翁亦望八矣。

    遇府縣試,則喜氣津津,動於眉宇。

    二翁相善也已,而相忌謂歲朝。

    若遇諸途,則場中不利,故「高」指「任」為不祥人,而「任」亦視「高」為鈍客。

    每歲朝出門,兩人各迂道相避。

    其少時所同研席者,皆邑中名士,既而俱登高第、得顯官。

    獨「任」、「高」二翁,訓蒙於荒江虛市之間,朝夕雒誦聞其書聲者,小夫婦人莫不笑之,每當觀風季試時,兩人必手提線絡,與諸少年雜遝而至。

    諸少年見其隆然鮐背,鬢髮如銀。

    皆私相謂曰:「『南極壽星』與『彭祖老人』今日又至矣!」 餘舅祖李若采先生,名亮邦,為任翁後輩。

    任翁嘗捋其曰:「子來年必中式矣!」相君之貌,銀面金,舅祖笑謂任翁曰:「然則先生今年必進學矣!先生之貌,金面銀。

    」時任翁已八旬,面黃白久矣。

    微怒而去。

     舅祖輿雲間「陳臥子」先生對局,任翁闖然而入。

    陳先生不禮焉。

    任翁指之曰:「此何人?」舅祖曰:「敝同年也。

    」任翁勃然曰:「如此後生家尚未也。

    」陳先生即應聲曰:「我視汝老人家則已快矣。

    」蓋吳下方言謂「快」為「速死」也,兩先生機鋒敏捷如此。

    任翁晚年文理愈荒謬,其應邑侯葉臞仙縣試也。

    第二題得,亦饗舜中。

    比雲:「洪水橫流之日,水族於是乎必多。

    堯則以黿鼉蛟龍魚鱉之屬,而饗舜焉。

    草木暢茂之世,野味於茲乎。

    不少堯則以虎豹、犀象、麋鹿之屬,而饗舜焉。

    」葉公以墨筆濃圈其卷評雲:「水陸奇珍,悉登二帝之筵。

    是真所謂玉食萬方也。

    奇想天開,可以壯拘儒之膽。

    」即大加優覆。

     有一紳欲看任翁文者,葉公出示之噴飯。

    滿案謂:「不宜置之前列」。

    葉公曰:「如此耄年,尚欲冀其文理精通,博取狀元及第乎?我但使老人快意一時耳。

    人皆謂葉公之衝襟雅度不可及也。

    任翁與顧太師秉謙為友壻,對酌時任翁戲顧公曰:「嘗聞宰相之度,可以撐船。

    有諸乎?」顧公曰:「以小弟之褊心,即發絲亦容不下也。

    」 任、高二人一生著作相似,又共享遐齡。

    任年九十二,高年八十六。

    一時出兩壽童,拋去鳩杖僕僕風簷,亦事之咄咄可怪者也。

     跋 《張氏卮言》,崑山張臯亭明經所著。

    文緻蔬越,殊有梅花草堂家風。

     癸酉仲夏,鮑丈以文舉舊藏寫本見贈。

    時方患瘍未愈,而餘亦抱屙,相對淒然。

    今秋覆加校閱,餘猶視息人閒鮑丈則赴玉樓之召,已兩閱月矣!可悲也夫。

     甲戌孟冬震澤,楊復吉識。

    孫揆嘉肇初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