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卮言

關燈
徐雲拂 徐雲拂,名筠,儒家子也。

    幼聰慧,長耽吟詠,善真、行二體。

    為人詼諧、放蕩,有似滑稽之流。

    期朋儕樂與泥飲,醉必小遺。

    雖錦衾繡褥,弗顧也。

    或謂之曰:「麹蘖腐腸,使賢元不固,恐非長壽相。

    」 雲拂但微笑以為戲已,而已其所作小遺解嘲,詩雲:「非關水厄甚無端,醉裏嵇康數起難。

    草野敢思遺漢殿,詩書真欲溺儒冠。

    三春犢鼻梅常潤,五夜龍漏未殘。

    如許頭顱堪一笑,那尋保母為推乾。

    」常書扇頭以自娛,後甫抱孫遽謂友人曰:「我當為鬼祖矣,有孫未周晬竟歿,人謂徐先生多慧少福,縱酒緻天然歟?否耶。

     火雞 康熙十年間,外國人有以火雞入貢者,舟過閶關出雞。

    船頭上令市人聚觀之,形赤色,與雞同飼以火炭,如啄米粒也。

    冰蠶、火鼠,火井、冰山,宇內之大,何物不有謂無是事者,亦夏蟲之語冰矣。

     老人捕虎 建平縣多虎,嘗有一老人至,和易可親,不言姓名裡居。

    隨一老僕,自雲能治虎。

    富民爭相延緻,飲食起居與人同,唯略喜靜坐,其僕蠢然無知耳。

    人告之曰:「某處有虎,已傷人。

    老人即書一紙函封之,不使人得見。

    密使其僕焚城隍廟中,即以數人捕虎,南北東西悉從指示,無弗得者。

     建平人捕虎,必以冬月,用興獵戶並田野健兒百人。

    先用火燒山,曠日持久,猶有時不能得。

    惟老人則隨時可捕不俟,多人三月之內捕得二十餘虎,即辭去。

    饋以金帛,一無所受,亦不知何許人也。

    老人去後,山中無虎患者十餘年。

     今則倀魂載道城外多虎跡矣。

     葉先生冥緣 松陵葉元禮先生,名舒崇。

    以迎入學騎馬,過彩樓下。

    有閨秀見而慕之,欲以為夫,單思染病,臨絕始告父母。

    乃召先生永訣,先生亦嗚咽不自禁。

     十六年後,公車計偕至山左,於途中得一俊童。

    不告父母,隨至輦下歡愛之。

    篤過於伉儷,後俊童病亡,京邸先生哭之幾絕。

    未及半年,亦沒於都下。

    一時鍾情眷戀轉女成男,尚膠漆相投如此。

     元禮先生,木名士貌如子都,長於古學。

    登第時,房考官拆得其名,向天四拜雲:「不圖葉元禮出在我房內,而不知其冤業相隨,未五十而畢命。

    死時人共見所歡,俊童現形至床前,共握手而逝。

    噫!在葉元禮止一世耳,而此閨秀者,已經再世矣!昔為葉死,今又為彼死。

    忽女忽男,冥緣相續。

    皆此愛心不忍舍割之所緻也。

    普勸世人戒之哉! 為賦絕句六首,其詩雲: 未經弱冠已蜚聲,瀟灑豐姿冰玉清。

    偶過翠樓珠箔下,美人含笑訂三生。

     單思無奈病纏綿,拚得形骸赴九泉。

    為告雙親兒不起,葉郎誤我已經年。

     喚郎嗚咽前衷,一笑姻緣命已終。

    今日迸形心內死,來生端的要相逢。

     忽忽年華十六春,公車山左走黃塵。

    馬前來得人如玉,宛似曩時夢裏身。

     得捷南宮到處隨,同衾同案不相離。

    直教兩世婚姻續,昔女今男事更奇。

     玉兒病肺喘絲懸,兒沒郎隨隻半年。

    昔死為郎今為我,韓朋簫史語空傳。

     捕虎 虎食犬則醉,歙縣金姓者,新正於族黨。

    賀年酣醉而歸,見一虎蹲伏中堂,乘酒勢徒手搏之。

    騎背坐虎,耎如羊,捽其項頭垂,垂而喪氣,與家人竟捶死焉。

    以為此必病大蟲也。

    及見暗隅閒,腥血沾灑,狗骨狼藉,方悟食犬而緻醉耳。

     徽地多虎,居民捕虎者多下機弩。

    名曰:「窩弓」。

    以烏頭毒藥熬淬弩端,謂之「見血封喉」。

    牽引絲繩作機械,分布各處。

    又有號十字弓者,南北東西如十字牽絆,虎蹴踏之,勁弩四出,萬無可逃矣。

     虎有倀,即所食人之鬼魂,為虎導路。

    尋人,再食已,得替代。

    能一路撥去絲繩,設弩者,先以香油雪飯遍置荒野,倀魂離虎就食,然後虎得中弩,故未經替代而虎先就,死者俗鹹謂之「失虎」,鬼既無依附,又難獨行,倀倀乎其何之者也。

    試藥法以細線緊束臂彎,針挑掌皮點藥,有一線黑光飛至臂彎者,乃可用復以針挑破臂皮,毒勢遂絕。

    若毒勢遲緩,則再加熬煉也。

    欲設弩,先大書於道曰:「某處有弩,不可夜行」。

    人誤中弩毒者,地漿水松毛葉可解。

     徽人夜行,必帶弩弓防護攔,箭篾颯颯有聲,則虎至,但以弩弦虛拽,弦響所震,倀鬼披靡即引。

    虎至別處,邪鬼、邪神無不畏弩上響聲也。

    人夜行,頭容欲直,若俯首,則神光散亂,虎將以為畜類也,而覬覦之矣。

    虎於日閒不離洞窟,眼怕日光。

    至酉時,始遍行覓食,其性畏詛。

    族伯孝廉,緝宗以青鳥急去,且詛且罵,問何故,曰:「是嘗竊我一彘,詛罵之則含羞而不復至。

    噫!羞愧之心,虎尚有之乎,餘亦談之而色變也。

    」 瓊州火現 瓊州於天下為正南,屬火。

    海水上皆有火光,今之石首魚皆從瓊州、南洋而下,儲之者夜有火光,蓋得離火之純也。

    瓊州人,臨終身上必有火現,如螢光,色淡而微青。

    自頂至踵,隨處可出。

    即他方人曾居瓊州者,歸老故鄉亦如之。

     我崑仲旋方先生。

    別字思矯,曾為瓊州刺史,歸崑十年而卒。

    屬纊時,有火現於大指。

    又嘗帶瓊州一小婢歸,年五十餘而死,有火現於床幹,人物之生同得天地之氣以成形。

    既居南方之土,復飲南方之水,火氣薰蒸浹人肌髓,臨終火現。

    蓋體魄之相感使然。

     婢名瓊英,終身不嫁,守貞處子也。

    瓊州界有大石牌坊,題曰:「海角天涯」,b9人遷客見之莫不黯然魂消矣。

     殺倭 嘉靖甲寅海中,倭警猝。

    至蘇周撫院令汪龍蔔之。

    汪龍者,休寧人也。

    雙瞽精梅花數,隨手授以安息,香得入莖。

    龍數遍勒之,斷者一,損而不斷者一,曰:「此七縣一州之數也,急如星火矣。

    」一城必屠其一城,必有大恐,然不至殘破,餘皆無患也。

    言未既,則報得崇明縣已屠矣。

     從太倉之茜涇之崑山,設長圍取城外。

    小兒插置矛頭,則拍手而笑。

    時崑山祝令賢侯也,令丁壯守城者,弱婦女皆運磚瓦石片,從陴閑飛擲而下,勢如雨集。

    倭稍卻乃伐大樹,去其枝為架密布城邊,以農舟置架上,高與城並。

    欲躍入城中,倭人身輕能超躍丈餘刀、長八尺鋒,甚銛當之者,甲與身俱斷,侯令人以長槍禦之,終莫能入。

    既而以一海舟覆於地群,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