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時候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見到世鈞,要怎麼樣告訴他,也曾經屢次在夢中告訴他過。
做到那樣的夢,每回都是哭醒了的。
現在真在那兒講給他聽了,卻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為已經是那麼些年前的事了。
這時候因為怕茶房進來,已經坐了下來。
世鈞越聽越奇怪,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隻是很蒼白。
出了這種事,他竟懵然。
最氣人的是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現在就是粉身碎骨也沖不進去,沒法把她救出來。
曼桢始終不朝他看着,仿佛看見了他就說不下去似的。
講到從祝家逃出來,結果還是嫁給鴻才了,她越說越快。
跟着就說起離婚,費了無數周折,孩子總算是判給她撫養了。
她是借了許多債來打官司的。
世鈞道:&ldquo那你現在怎麼樣?錢夠用嗎?&rdquo曼桢道:&ldquo現在好了,債也還清了。
&rdquo世鈞道:&ldquo這人現在在哪兒?&rdquo曼桢道:&ldquo還提他幹什麼?事情已經過去了。
後來也是我自己不好,怎麼那麼糊塗,我真懊悔,一想起那時候的事就恨。
&rdquo當然她是指嫁給鴻才的事。
世鈞知道她當時一定是聽見他結婚的消息,所以起了自暴自棄之念,因道:&ldquo我想你那時間也是&hellip&hellip也是因為我實在叫你灰心。
&rdquo曼桢突然别過頭去。
她一定是掉下眼淚來了。
世鈞一時也無話可說,隔了一會方低聲道:&ldquo我那時候去找你姊姊的,她把你的戒指還了我,告訴我說你跟豫瑾結婚了。
&rdquo曼桢吃了一驚,道:&ldquo哦,她這麼說的?&rdquo世鈞便把他那方面的事講給她聽,起初她母親說她在祝家養病,他去看她,他們卻說她不在那兒,他以為她是不見他。
回到南京後寫信給她,一直沒有回音,後來再去找她,已經全家都離開上海了。
再找她姊姊,就聽見她結婚的消息。
當時實在是沒有想到她自己姊姊會這樣,而且剛巧從别方面聽見說,豫瑾新近到上海來結婚。
曼桢道:&ldquo他是那時候結婚的。
&rdquo世鈞道:&ldquo他現在在哪兒?&rdquo曼桢道:&ldquo在内地。
抗戰那時候他在鄉下讓日本人逮了去,他太太也死在日本人手裡。
他後來總算放出來了,就跑到重慶去了。
&rdquo世鈞慘然了一會,因道:&ldquo他還好?有信沒有?&rdquo曼桢道:&ldquo也是前兩年,有個親戚在貴陽碰見他,才有信來,還幫我想法子還債。
&rdquo 憑豫瑾對她的情分,幫助她還債本來是理所當然的。
世鈞頓了頓,結果還是忍不住,仿佛順口問了聲:&ldquo他有沒有再結婚?&rdquo曼桢道:&ldquo沒有吧?&rdquo因向他笑了笑,道:&ldquo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rdquo世鈞頓時慚愧起來,仿佛有豫瑾在那裡,他就可以卸責似的。
他其實是恨不得破壞一切,來補償曼桢的遭遇。
他在桌子上握着她的手,默然片刻,方微笑道:&ldquo好在現在見着你了,别的什麼都好辦。
我下了決心了,沒有不可挽回的事。
你讓我去想辦法。
&rdquo曼桢不等他說完,已經像受不了痛苦似的,低聲叫道:&ldquo你别說這話行不行?今天能見這一面,已經是&hellip&hellip心裡不知多痛快!&rdquo說着已是兩行眼淚直流下來,低下頭去擡起手背揩拭。
她一直知道的。
是她說的,他們回不去了。
他現在才明白為什麼今天老是那麼迷惘,他是跟時間在掙紮。
從前最後一次見面,至少是突如其來的,沒有訣别。
今天從這裡走出去,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
他們這壁廂生離死别,那頭他家裡也正難舍難分,自從翠芝挂上了電話,去告訴叔惠說世鈞不回來吃飯,房間裡的空氣就透着幾分不自然。
翠芝見沒甚話說,便出去吩咐開飯。
兩個孩子已經吃過了。
偏那李媽一留神,也不進來伺候添飯,連陶媽也影蹤全無,老媽子們再笨些,有些事是不消囑咐的。
叔惠是在别處吃得半醉了來的,也許是出于自衛,怕跟他們夫婦倆吃這頓飯。
現在就隻剩下一個翠芝,也隻有更僵。
在飯桌上,兩人都找了些閑話來講,但是老感到沒話說。
翠芝在一度沉默之後,便淡淡的說道:&ldquo我知道,你怕我又跟你說那些話。
&rdquo他本來是跟她生氣,那天出去吃飯,她那樣盡情發洩。
她當然也知道事到如今,他們之間唯一的可能是發生關系。
以他跟世鈞的交情,這又是辦不到的,所以她仿佛有恃無恐似的。
女人向來是這樣,就光喜歡說。
男人是不大要&ldquo談&rdquo戀愛的,除了年紀實在輕的時候。
他生氣,也是因為那誘惑太強了。
幾天不見,又想回來了,覺得對她不起。
他微醺地望着她,忽然站起來走過來,憐惜地微笑着摸了摸她的頭發。
翠芝坐着一動也不動,臉上沒有表情,眼睛向前望着,也不朝他看,但是仍舊凄然,而又很柔馴的神氣。
叔惠隻管順着她頭發撫摸着,含笑望着她半晌,忽道:&ldquo其實儀娃跟你的脾氣有點像,不過她差遠了,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年紀關系,心境不同了。
&rdquo便講起他的結婚經過。
其實他當時的心理說來可笑─當然他也不會說─多少有點賭氣。
翠芝的母親從前對他那樣,雖然不過匆匆一面,而且事隔多年,又遠隔重洋,明知石太太也不會聽見,畢竟出了口氣。
他不說,翠芝也可以想像─比她闊,比她出風頭的小姐。
儀娃怕生孩子,老是怕會有,就為這個不知道鬧過多少回。
他雖然收入不錯,在美國生活程度高,當然不夠她用的。
她自己的錢不讓她花,是逼着她吃苦。
用她的錢,日子久了又不免叫她看不起,至少下意識地。
吵架是都為了節育,她在這件事上太神經質,結果他煩不勝煩,賭氣不理她了,又被她抓住了錯處,鬧着要離婚。
離就離─他不答應,難道是要她出贍養費? 所謂抓住了錯處,當然是有别的女人。
他沒提。
本來在戰時美國,這太普遍了。
他結婚很晚,以前當然也有過豔遇,不過生平也還是對翠芝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
這時候燈下相對,晚風吹着米黃色厚呢窗簾,像個女人的裙子在風中鼓蕩着,亭亭地,姗姗地,像要進來又沒進來。
窗外的夜色漆黑。
那幅長裙老在半空中徘徊着,仿佛随時就要走了,而過門不入,兩人看着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虛度之感。
翠芝忽然微笑道:&ldquo我想你不久就會再結婚的。
&rdquo叔惠笑道:&ldquo哦?&rdquo翠芝笑道:&ldquo你将來的太太一定年輕、漂亮─&rdquo叔惠聽她語氣未盡,便替她續下去道:&ldquo有錢。
&rdquo兩人都笑了。
叔惠笑道:&ldquo你覺得這是個惡性循環,是不是?&rdquo因又解釋道:&ldquo我是說,我給你害的,仿佛這輩子隻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
&rdquo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
*初載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報》,題《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經作者改寫後,以《惘然記》為題連載于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改名《半生緣》。
做到那樣的夢,每回都是哭醒了的。
現在真在那兒講給他聽了,卻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為已經是那麼些年前的事了。
這時候因為怕茶房進來,已經坐了下來。
世鈞越聽越奇怪,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隻是很蒼白。
出了這種事,他竟懵然。
最氣人的是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現在就是粉身碎骨也沖不進去,沒法把她救出來。
曼桢始終不朝他看着,仿佛看見了他就說不下去似的。
講到從祝家逃出來,結果還是嫁給鴻才了,她越說越快。
跟着就說起離婚,費了無數周折,孩子總算是判給她撫養了。
她是借了許多債來打官司的。
世鈞道:&ldquo那你現在怎麼樣?錢夠用嗎?&rdquo曼桢道:&ldquo現在好了,債也還清了。
&rdquo世鈞道:&ldquo這人現在在哪兒?&rdquo曼桢道:&ldquo還提他幹什麼?事情已經過去了。
後來也是我自己不好,怎麼那麼糊塗,我真懊悔,一想起那時候的事就恨。
&rdquo當然她是指嫁給鴻才的事。
世鈞知道她當時一定是聽見他結婚的消息,所以起了自暴自棄之念,因道:&ldquo我想你那時間也是&hellip&hellip也是因為我實在叫你灰心。
&rdquo曼桢突然别過頭去。
她一定是掉下眼淚來了。
世鈞一時也無話可說,隔了一會方低聲道:&ldquo我那時候去找你姊姊的,她把你的戒指還了我,告訴我說你跟豫瑾結婚了。
&rdquo曼桢吃了一驚,道:&ldquo哦,她這麼說的?&rdquo世鈞便把他那方面的事講給她聽,起初她母親說她在祝家養病,他去看她,他們卻說她不在那兒,他以為她是不見他。
回到南京後寫信給她,一直沒有回音,後來再去找她,已經全家都離開上海了。
再找她姊姊,就聽見她結婚的消息。
當時實在是沒有想到她自己姊姊會這樣,而且剛巧從别方面聽見說,豫瑾新近到上海來結婚。
曼桢道:&ldquo他是那時候結婚的。
&rdquo世鈞道:&ldquo他現在在哪兒?&rdquo曼桢道:&ldquo在内地。
抗戰那時候他在鄉下讓日本人逮了去,他太太也死在日本人手裡。
他後來總算放出來了,就跑到重慶去了。
&rdquo世鈞慘然了一會,因道:&ldquo他還好?有信沒有?&rdquo曼桢道:&ldquo也是前兩年,有個親戚在貴陽碰見他,才有信來,還幫我想法子還債。
&rdquo 憑豫瑾對她的情分,幫助她還債本來是理所當然的。
世鈞頓了頓,結果還是忍不住,仿佛順口問了聲:&ldquo他有沒有再結婚?&rdquo曼桢道:&ldquo沒有吧?&rdquo因向他笑了笑,道:&ldquo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rdquo世鈞頓時慚愧起來,仿佛有豫瑾在那裡,他就可以卸責似的。
他其實是恨不得破壞一切,來補償曼桢的遭遇。
他在桌子上握着她的手,默然片刻,方微笑道:&ldquo好在現在見着你了,别的什麼都好辦。
我下了決心了,沒有不可挽回的事。
你讓我去想辦法。
&rdquo曼桢不等他說完,已經像受不了痛苦似的,低聲叫道:&ldquo你别說這話行不行?今天能見這一面,已經是&hellip&hellip心裡不知多痛快!&rdquo說着已是兩行眼淚直流下來,低下頭去擡起手背揩拭。
她一直知道的。
是她說的,他們回不去了。
他現在才明白為什麼今天老是那麼迷惘,他是跟時間在掙紮。
從前最後一次見面,至少是突如其來的,沒有訣别。
今天從這裡走出去,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
他們這壁廂生離死别,那頭他家裡也正難舍難分,自從翠芝挂上了電話,去告訴叔惠說世鈞不回來吃飯,房間裡的空氣就透着幾分不自然。
翠芝見沒甚話說,便出去吩咐開飯。
兩個孩子已經吃過了。
偏那李媽一留神,也不進來伺候添飯,連陶媽也影蹤全無,老媽子們再笨些,有些事是不消囑咐的。
叔惠是在别處吃得半醉了來的,也許是出于自衛,怕跟他們夫婦倆吃這頓飯。
現在就隻剩下一個翠芝,也隻有更僵。
在飯桌上,兩人都找了些閑話來講,但是老感到沒話說。
翠芝在一度沉默之後,便淡淡的說道:&ldquo我知道,你怕我又跟你說那些話。
&rdquo他本來是跟她生氣,那天出去吃飯,她那樣盡情發洩。
她當然也知道事到如今,他們之間唯一的可能是發生關系。
以他跟世鈞的交情,這又是辦不到的,所以她仿佛有恃無恐似的。
女人向來是這樣,就光喜歡說。
男人是不大要&ldquo談&rdquo戀愛的,除了年紀實在輕的時候。
他生氣,也是因為那誘惑太強了。
幾天不見,又想回來了,覺得對她不起。
他微醺地望着她,忽然站起來走過來,憐惜地微笑着摸了摸她的頭發。
翠芝坐着一動也不動,臉上沒有表情,眼睛向前望着,也不朝他看,但是仍舊凄然,而又很柔馴的神氣。
叔惠隻管順着她頭發撫摸着,含笑望着她半晌,忽道:&ldquo其實儀娃跟你的脾氣有點像,不過她差遠了,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年紀關系,心境不同了。
&rdquo便講起他的結婚經過。
其實他當時的心理說來可笑─當然他也不會說─多少有點賭氣。
翠芝的母親從前對他那樣,雖然不過匆匆一面,而且事隔多年,又遠隔重洋,明知石太太也不會聽見,畢竟出了口氣。
他不說,翠芝也可以想像─比她闊,比她出風頭的小姐。
儀娃怕生孩子,老是怕會有,就為這個不知道鬧過多少回。
他雖然收入不錯,在美國生活程度高,當然不夠她用的。
她自己的錢不讓她花,是逼着她吃苦。
用她的錢,日子久了又不免叫她看不起,至少下意識地。
吵架是都為了節育,她在這件事上太神經質,結果他煩不勝煩,賭氣不理她了,又被她抓住了錯處,鬧着要離婚。
離就離─他不答應,難道是要她出贍養費? 所謂抓住了錯處,當然是有别的女人。
他沒提。
本來在戰時美國,這太普遍了。
他結婚很晚,以前當然也有過豔遇,不過生平也還是對翠芝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
這時候燈下相對,晚風吹着米黃色厚呢窗簾,像個女人的裙子在風中鼓蕩着,亭亭地,姗姗地,像要進來又沒進來。
窗外的夜色漆黑。
那幅長裙老在半空中徘徊着,仿佛随時就要走了,而過門不入,兩人看着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虛度之感。
翠芝忽然微笑道:&ldquo我想你不久就會再結婚的。
&rdquo叔惠笑道:&ldquo哦?&rdquo翠芝笑道:&ldquo你将來的太太一定年輕、漂亮─&rdquo叔惠聽她語氣未盡,便替她續下去道:&ldquo有錢。
&rdquo兩人都笑了。
叔惠笑道:&ldquo你覺得這是個惡性循環,是不是?&rdquo因又解釋道:&ldquo我是說,我給你害的,仿佛這輩子隻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
&rdquo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
*初載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報》,題《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經作者改寫後,以《惘然記》為題連載于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改名《半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