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白線橫飛護衛夜半受窘
關燈
小
中
大
寶瑛仍又回身将那把匕首刀,恭恭敬敬地放在洪承疇面前的案桌上,又後退幾步,向着洪承疇打了一躬道:&ldquo卑職對于這把匕首,雖然是不認識,但上面有着&lsquo龍岩朱氏&rsquo四字,想起來這匕首刀,必是那當事人的原物了!&rdquo洪承疇道:&ldquo兩位既然認識,是那龍岩朱氏的東西,但不知道這龍岩朱氏到底是誰?兩位知道何妨直告!&rdquo寶瑛這又打了一躬,才和多薩河後退坐在椅沿上。
寶瑛沉思了一下後,這才望着洪承疇道:&ldquo禀爺,這話提起來可是太長,爺如果不厭煩的話卑職可以将細情告知。
&rdquo洪承疇道:&ldquo那倒不須那麼詳細,隻将大略一說即可!&rdquo 寶瑛遂說道:&ldquo提起這龍岩朱氏來,當在明永樂篡建文而得帝位之後,以北胡犯境,曾躬自北征,由其長子高熾監國。
其三子高煦,謀逆不遂,既貶至樂安之後,尚蓄異志,無時能忘。
時建文帝有個李嫔妃,所生之子名叫朱放,自其父建文被永樂篡位之後,曾求為庶民,隐迹燕京城外。
此時眼見高煦之行為,無異其父,永樂帝對建文之事,恐又将重演出來,自己歎息天道循環,真是一點不假,這樣宮室處之也太無味了。
遂有摯妻攜子,變姓埋名地出關,隐迹在長白山叢。
後來聞之高煦突然有榆木川之變,但為于中肅率領一千将士用命,将其兄高熾送往京城,就位為洪熙帝。
但永樂卻已死在樂安,那朱放聽了此信之後,以手加額道:有逆倫之父,即有枭獍之兒,天理循環真是絲毫不爽啊!此後朱放想要在這關外另立事業,但因一切卻很困難,不久朱放便殁,其子朱鈴為繼父志,曾從師習武。
朱放一死之後,這朱鈴就浪迹江湖之上,多方結納武林之物。
後來在鴨綠江畔一個不知名的村落之中,病在店内,病勢很是沉重,幸而這家店主看得出朱鈴非常人也。
多方地看視,并為之延醫熬藥,最後這朱鈴病好之後,很是感激這家店主的厚德,就要拜為義父。
恰好這家店主年過五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
見朱鈴人既年輕又是忠誠,對于拜為義父的事,卻是一力推辭,那朱鈴還以為這家店主有點嫌自己。
後來這家店主微微露出一點口風來,這朱鈴才知道,這家店主有招自己作為女婿的意思,為了感恩報德,就欣欣然地答應了。
不久,那店主人就露出來本來的面目,朱鈴才知道這店主人,便是過去名震天南一帶的鎮南大俠衛赤眉。
這鎮南大俠衛赤眉一身驚人的武功,就傾囊傳給這位朱鈴。
十年以後,那衛赤眉病故,這朱鈴就移家于遼東半島的龍岩地方隐居。
随後又闖蕩江湖,憑着那一身驚人的武功,在關内關外,以及大江南北,行俠仗義,威名遠震。
江湖人隻知道有&lsquo龍岩朱氏&rsquo四字卻是不知其名,直到這朱鈴六十多歲以後,武林人物,見他的輕身功夫,超塵絕俗,迥異尋常,遂為之起了一個&lsquo飛龍叟&rsquo的外号。
自從有了這個外号之後,即又歸隐,但幾年之後,有人見之于昌關附近,可是不久忽又不見,這已十多年不曾見之江湖了,估量着這時候沒有八十也有七十多歲了,世人傳說這十多年沒人見這飛龍叟了。
又聽說十年前在哈爾濱附近的山谷之中,曾經發現過一具死屍。
屍的首部已經血迹模糊,還可以看得出那花白胡子,是有尺多長。
此後也沒再見那位飛龍叟,據人猜測那死屍必是飛龍叟無疑,可是也不敢斷定。
唯這十多年來,江湖上已絕無人再提起這飛龍叟了。
此際怎麼這飛龍叟又要踏這塵世,且入這宮廷呢?也許不一定就是這飛龍叟,或許是其他的江湖人。
&rdquo 這一番話使洪承疇的身子微微地震動起來,不自主地又将那把匕首反複地看了一遍,那寶瑛道:&ldquo這事爺不須顧慮,據卑職的想法,這飛龍叟既然到這宮廷來而兩次僅僅留迹,而對于爺無所下手。
可知道這飛龍叟對于爺并無不利之行,或須是有所目的。
隻希望爺不要挂在心上,此後卑職須當更加留意,如果那飛龍叟再度入這宮廷時,卑職兩人決定要問個水落石出,到這宮廷的目的!&rdquo洪承疇沉思了一下,突地歎了一口氣道:&ldquo我這麼一點苦心,也竟會得不到人家的諒解。
好,你們兩位且退去,本爵覺得身體不舒服,要歇息了。
&rdquo那寶瑛和多薩河便立起身來,朝着洪承疇行了一個禮。
那寶瑛才走了兩步,又忽地回身朝着洪承疇,欲要開口的樣子,可是還沒有開口,洪承疇已經仰首躺在椅背之上,于是寶瑛和多薩河雙雙地退出了這偏殿。
一大半天,洪仁洪德立在隔扇之外,似乎聽得洪承疇在這偏殿之内,有時候是來往踱蹀,有時候是聽得長籲短歎。
這洪仁洪德沒有洪承疇的命令,也不敢随便闖入,隻在外面着急。
一大半天的光陰就這樣地過去了,直到天色快黑,到開晚膳的時候,洪承疇才傳洪仁洪德進這偏殿收拾筆硯,已見那桌椅之後有許多亂塗了黑迹的殘紙片。
洪承疇眼看着兩人将那些碎紙殘片收拾幹淨以後,才離了偏殿去進晚膳。
是夜二更過後,洪承疇已經是早早地安息了。
洪仁洪德尚坐在寝宮的隔扇之外,準備洪承疇的随時呼喚。
那洪仁甚伶俐聰敏,和洪德大不相同,談着閑話就聽得殿階之上有了微微的腳步響。
那洪仁便是一驚,要示意洪德,可是那殿門的隔扇,好
寶瑛沉思了一下後,這才望着洪承疇道:&ldquo禀爺,這話提起來可是太長,爺如果不厭煩的話卑職可以将細情告知。
&rdquo洪承疇道:&ldquo那倒不須那麼詳細,隻将大略一說即可!&rdquo 寶瑛遂說道:&ldquo提起這龍岩朱氏來,當在明永樂篡建文而得帝位之後,以北胡犯境,曾躬自北征,由其長子高熾監國。
其三子高煦,謀逆不遂,既貶至樂安之後,尚蓄異志,無時能忘。
時建文帝有個李嫔妃,所生之子名叫朱放,自其父建文被永樂篡位之後,曾求為庶民,隐迹燕京城外。
此時眼見高煦之行為,無異其父,永樂帝對建文之事,恐又将重演出來,自己歎息天道循環,真是一點不假,這樣宮室處之也太無味了。
遂有摯妻攜子,變姓埋名地出關,隐迹在長白山叢。
後來聞之高煦突然有榆木川之變,但為于中肅率領一千将士用命,将其兄高熾送往京城,就位為洪熙帝。
但永樂卻已死在樂安,那朱放聽了此信之後,以手加額道:有逆倫之父,即有枭獍之兒,天理循環真是絲毫不爽啊!此後朱放想要在這關外另立事業,但因一切卻很困難,不久朱放便殁,其子朱鈴為繼父志,曾從師習武。
朱放一死之後,這朱鈴就浪迹江湖之上,多方結納武林之物。
後來在鴨綠江畔一個不知名的村落之中,病在店内,病勢很是沉重,幸而這家店主看得出朱鈴非常人也。
多方地看視,并為之延醫熬藥,最後這朱鈴病好之後,很是感激這家店主的厚德,就要拜為義父。
恰好這家店主年過五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
見朱鈴人既年輕又是忠誠,對于拜為義父的事,卻是一力推辭,那朱鈴還以為這家店主有點嫌自己。
後來這家店主微微露出一點口風來,這朱鈴才知道,這家店主有招自己作為女婿的意思,為了感恩報德,就欣欣然地答應了。
不久,那店主人就露出來本來的面目,朱鈴才知道這店主人,便是過去名震天南一帶的鎮南大俠衛赤眉。
這鎮南大俠衛赤眉一身驚人的武功,就傾囊傳給這位朱鈴。
十年以後,那衛赤眉病故,這朱鈴就移家于遼東半島的龍岩地方隐居。
随後又闖蕩江湖,憑着那一身驚人的武功,在關内關外,以及大江南北,行俠仗義,威名遠震。
江湖人隻知道有&lsquo龍岩朱氏&rsquo四字卻是不知其名,直到這朱鈴六十多歲以後,武林人物,見他的輕身功夫,超塵絕俗,迥異尋常,遂為之起了一個&lsquo飛龍叟&rsquo的外号。
自從有了這個外号之後,即又歸隐,但幾年之後,有人見之于昌關附近,可是不久忽又不見,這已十多年不曾見之江湖了,估量着這時候沒有八十也有七十多歲了,世人傳說這十多年沒人見這飛龍叟了。
又聽說十年前在哈爾濱附近的山谷之中,曾經發現過一具死屍。
屍的首部已經血迹模糊,還可以看得出那花白胡子,是有尺多長。
此後也沒再見那位飛龍叟,據人猜測那死屍必是飛龍叟無疑,可是也不敢斷定。
唯這十多年來,江湖上已絕無人再提起這飛龍叟了。
此際怎麼這飛龍叟又要踏這塵世,且入這宮廷呢?也許不一定就是這飛龍叟,或許是其他的江湖人。
&rdquo 這一番話使洪承疇的身子微微地震動起來,不自主地又将那把匕首反複地看了一遍,那寶瑛道:&ldquo這事爺不須顧慮,據卑職的想法,這飛龍叟既然到這宮廷來而兩次僅僅留迹,而對于爺無所下手。
可知道這飛龍叟對于爺并無不利之行,或須是有所目的。
隻希望爺不要挂在心上,此後卑職須當更加留意,如果那飛龍叟再度入這宮廷時,卑職兩人決定要問個水落石出,到這宮廷的目的!&rdquo洪承疇沉思了一下,突地歎了一口氣道:&ldquo我這麼一點苦心,也竟會得不到人家的諒解。
好,你們兩位且退去,本爵覺得身體不舒服,要歇息了。
&rdquo那寶瑛和多薩河便立起身來,朝着洪承疇行了一個禮。
那寶瑛才走了兩步,又忽地回身朝着洪承疇,欲要開口的樣子,可是還沒有開口,洪承疇已經仰首躺在椅背之上,于是寶瑛和多薩河雙雙地退出了這偏殿。
一大半天,洪仁洪德立在隔扇之外,似乎聽得洪承疇在這偏殿之内,有時候是來往踱蹀,有時候是聽得長籲短歎。
這洪仁洪德沒有洪承疇的命令,也不敢随便闖入,隻在外面着急。
一大半天的光陰就這樣地過去了,直到天色快黑,到開晚膳的時候,洪承疇才傳洪仁洪德進這偏殿收拾筆硯,已見那桌椅之後有許多亂塗了黑迹的殘紙片。
洪承疇眼看着兩人将那些碎紙殘片收拾幹淨以後,才離了偏殿去進晚膳。
是夜二更過後,洪承疇已經是早早地安息了。
洪仁洪德尚坐在寝宮的隔扇之外,準備洪承疇的随時呼喚。
那洪仁甚伶俐聰敏,和洪德大不相同,談着閑話就聽得殿階之上有了微微的腳步響。
那洪仁便是一驚,要示意洪德,可是那殿門的隔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