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這等於說,皇後沒有親生之子做皇帝的福分。
將來即或生子,即或聰穎,但亦不會有繼承皇位之望。
皇後的心境,本已灰黯無比,更何堪又用濃墨染上這一筆? 話雖如此,皇後統攝六官,而且上有太後,不能因為喪了愛子,稍減一元復始的繁文縟節。
而在料理宮中新年的儀節以外,還得預備東巡隨駕。
哪個該去,哪個該留,瑣碎煩雜,而且頗費口舌,以緻二月初三啟駕時,精神委頓,興緻毫無,但仍不能不強言振作,侍奉太後。
※ ※ ※ 太妃有傅夫人與秀秀侍奉,另外還帶著福康安,行動雖然不太自由,但船中融融洩洩,樂趣無窮。
當然,太妃的船一直在後面,加以傅恆與鍾連格外照料,而且經過細心安排,所以絕少人知道,這隻船中的人,身分特殊。
太後跟皇後,當然知道太妃亦在行列之中,隻是不知道傅夫人也在隨扈之列。
每次皇後去看太妃,傅夫人總會事先得到通知,帶著福康安避在另外船上。
在東巡途中,自然有許多娛親的節目,一樣是「打水圍」,亦就是打野鴨。
皇帝的槍法是莊親王所授,準頭相當好,連發九槍,打下七隻野鴨,使得太妃與傅夫人亦能一快朵頤。
二月二十二,禦駕到達曲阜,衍聖公孔昭煥率領屬下職事官員,恭迎皇帝。
第二天舉行釋奠禮,然後按照康熙年間的成例,由舉人孔繼汾在禦前進講《大學》,然後屏謁孔林,並蒞臨「元聖周公」廟緻祭。
當然,對衍聖公,及孔門十三家後裔,都有優厚的賞賜。
又特命將禦用的曲柄黃傘,留供在大成殿。
而最重要的是,將禦製的「闕裡孔廟碑」,勒石大成門外,留下「天子右文」的明證。
三天以後,駐蹕泰安府,皇帝奉太後鑾輿登上泰山,在「岱嶽廟」拈香。
下山到濟南,奉皇太後閱兵,皇帝親禦弓矢,連發中的,歡聲雷動。
登泰山,駐濟南都是陸路,禦舟另由水路到德州停泊。
太妃與傅夫人一直是在船上,與皇帝數日不見,正在思念之際,忽然深夜有宮女來報,鍾連求見太妃。
「喔,」太妃詫異地問秀秀,「你夫婿怎麼這時候要見我?」 「總有要緊事吧!請太妃傳他進來一問,就知道了。
」 果然,是件極要緊。
也是極機密的事,皇帝即將來看太妃。
「皇上從濟南回鑾,因為皇太後的轎子慢。
估計可以抽得出一天的工夫,特意趕來看太妃。
」鍾連看了傅夫人一眼,「皇上不願驚動大家,所以特為派鍾連先來面稟太妃。
皇上又關照,太妃船上的人,都不必接駕,免得張揚出去。
」 顯然的,皇帝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機會來與傅夫人作一夕之敘。
太妃很明瞭愛子的心情,當即點點頭說:「好,我知道了。
我船上的人,你都熟的,你自己去交代他們。
」 「是!」 這一次東巡,護衛的禁軍,臨時編組,由領侍衛內大臣傅恆綜其成,分前、中、後三路。
太妃的坐船在中路,由鍾連負責,這一路的侍衛禁軍,都聽命於他,隻要關照一聲:「戒嚴!」立即便有分段巡邏的侍衛,關照太監、蘇拉,各歸宿處,不得在外閒走,宮女自更不在話下。
到得二更時分,月華如霜,但見沿著運河,密密麻麻的船隻,桅杆上都懸著紅燈,前後相接,形若貫珠,一眼望不到底。
岸上篷帳不斷,而聲息不聞,隻有值班的侍衛及護軍營的官兵,手扶佩刀,往來巡邏。
十來裡長的一段寬闊堤岸,空宕宕地恍若無人,真個刁鬥森嚴,警蹕上的氣象,畢竟不同。
傅夫人已經回到自己的船上了。
分配給太妃的船,一共三隻,最大的一隻,作為太妃的坐船;較小的兩隻,一供宮女乘坐,再一隻就歸傅夫人專用。
這時她正將福康安哄得睡了,一個人在燈下沉思,心裏七上八下,既興奮,又不安,那種滋味,頗難消受。
忽然間,聽得岸上有隱隱的馬蹄聲,凝神細聽,辨出約有三、五匹馬,跑得極快,轉眼間,蹄聲已近。
她從船窗縫隙中望出去,隻見一行五眾,馬已停住,有人拉一匹白馬的嚼環,馬上人下得地來,身材特高,一望而知是皇帝。
這時太妃船上的跳闆,已經搭好,皇帝由鍾連扶持著上了船。
就這時,聽得艙門邊有輕脆的掌聲,傅夫人轉臉一望,是秀秀在向她招手。
「皇上駕到了!」她向傅夫人說道,「太妃的意思,如果小阿哥已經睡著,請你還是上大船上去。
」 「喔,」傅夫人有些躊躇,「我得換衣服。
」 「加件坎肩兒就可以了。
」秀秀答說,「皇上也是穿的便衣。
」 於是傅夫人聽她的話,在月白緞子繡五色牡丹的旗袍上,加一件寶藍緞子的坎肩,用油刷子抿一抿鬢髮,略微染一點胭脂,由秀秀陪著上了大船的後艙。
秀秀做個手勢,讓她暫時站住,然後掀簾掩入前艙,隻聽太妃在說:「趕快來,趕快來!」 接著,門簾高掀,傅夫人眼前一亮,定定神望進去,恰好與皇帝的目光相接。
「給皇上請安!」傅夫人蹲一蹲,旋即站起,對皇帝看都不看,便在太妃身邊的一個錦墊上坐了下來,用手替她掠著鬢邊花白的頭髮。
皇帝亦故意不跟她說話,甚至太妃亦是視若無睹。
這已是三方面極深的默契,唯有這樣,才能完全忘卻身分,脫略禮數,視己視人,是一家骨肉。
皇帝是坐在一張矮凳上,左首有一具靠枕,右首是一張朱紅長方矮幾,上面放著一杯酒,一個什錦果盒。
他悠閒自在地,一面拈一把松子,不斷送到口中咀嚼,一面大談孔林的見聞。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傅夫人能夠很自然地平視皇帝了。
他穿一件粉青湖縐的夾袍,紫緞套珊瑚扣的琵琶襟褂子,繫著明黃綢子的腰帶,頭上戴一頂紅絨結頂的玄色緞子小帽,帽檐上鑲一塊長方蟠龍的碧玉。
打扮得非常俏皮,看上去似乎三十剛過。
他的興緻很好,講了孔林,又講泰山,而太妃卻有些倦了。
「你大概很累!別說逛,我聽都聽累了!」說著太妃打了個呵欠。
「娘已經過了安置的時候了。
」皇帝說了這一句,看著傅夫人說,「我看看你的兒子去。
」 這自然是一個藉口,太妃還怕傅夫人不能意會,答一句「已經睡著了」,事情就會變成僵局,所以急忙以眼色示意。
不但示意。
而且明說:「對了!你把皇上帶到你船上去吧!」 「是!」傅夫人輕聲答應,然後瞟了皇帝一眼,將頭低了下去。
這時候秀秀已打起後艙門簾,也是輕聲說道:「請為皇上帶路。
」 於是傅夫人又看了皇帝一眼,然後向太妃說道:「請早早安置。
」 「你別管我,你們走吧。
」 傅夫人便低著頭出後艙,由宮女扶掖著上了她自己的船。
皇帝身手矯捷,撈起長袍下襬,緊跟著她上了另一隻船。
前艙燭火微明,是特意安排的,
將來即或生子,即或聰穎,但亦不會有繼承皇位之望。
皇後的心境,本已灰黯無比,更何堪又用濃墨染上這一筆? 話雖如此,皇後統攝六官,而且上有太後,不能因為喪了愛子,稍減一元復始的繁文縟節。
而在料理宮中新年的儀節以外,還得預備東巡隨駕。
哪個該去,哪個該留,瑣碎煩雜,而且頗費口舌,以緻二月初三啟駕時,精神委頓,興緻毫無,但仍不能不強言振作,侍奉太後。
※ ※ ※ 太妃有傅夫人與秀秀侍奉,另外還帶著福康安,行動雖然不太自由,但船中融融洩洩,樂趣無窮。
當然,太妃的船一直在後面,加以傅恆與鍾連格外照料,而且經過細心安排,所以絕少人知道,這隻船中的人,身分特殊。
太後跟皇後,當然知道太妃亦在行列之中,隻是不知道傅夫人也在隨扈之列。
每次皇後去看太妃,傅夫人總會事先得到通知,帶著福康安避在另外船上。
在東巡途中,自然有許多娛親的節目,一樣是「打水圍」,亦就是打野鴨。
皇帝的槍法是莊親王所授,準頭相當好,連發九槍,打下七隻野鴨,使得太妃與傅夫人亦能一快朵頤。
二月二十二,禦駕到達曲阜,衍聖公孔昭煥率領屬下職事官員,恭迎皇帝。
第二天舉行釋奠禮,然後按照康熙年間的成例,由舉人孔繼汾在禦前進講《大學》,然後屏謁孔林,並蒞臨「元聖周公」廟緻祭。
當然,對衍聖公,及孔門十三家後裔,都有優厚的賞賜。
又特命將禦用的曲柄黃傘,留供在大成殿。
而最重要的是,將禦製的「闕裡孔廟碑」,勒石大成門外,留下「天子右文」的明證。
三天以後,駐蹕泰安府,皇帝奉太後鑾輿登上泰山,在「岱嶽廟」拈香。
下山到濟南,奉皇太後閱兵,皇帝親禦弓矢,連發中的,歡聲雷動。
登泰山,駐濟南都是陸路,禦舟另由水路到德州停泊。
太妃與傅夫人一直是在船上,與皇帝數日不見,正在思念之際,忽然深夜有宮女來報,鍾連求見太妃。
「喔,」太妃詫異地問秀秀,「你夫婿怎麼這時候要見我?」 「總有要緊事吧!請太妃傳他進來一問,就知道了。
」 果然,是件極要緊。
也是極機密的事,皇帝即將來看太妃。
「皇上從濟南回鑾,因為皇太後的轎子慢。
估計可以抽得出一天的工夫,特意趕來看太妃。
」鍾連看了傅夫人一眼,「皇上不願驚動大家,所以特為派鍾連先來面稟太妃。
皇上又關照,太妃船上的人,都不必接駕,免得張揚出去。
」 顯然的,皇帝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機會來與傅夫人作一夕之敘。
太妃很明瞭愛子的心情,當即點點頭說:「好,我知道了。
我船上的人,你都熟的,你自己去交代他們。
」 「是!」 這一次東巡,護衛的禁軍,臨時編組,由領侍衛內大臣傅恆綜其成,分前、中、後三路。
太妃的坐船在中路,由鍾連負責,這一路的侍衛禁軍,都聽命於他,隻要關照一聲:「戒嚴!」立即便有分段巡邏的侍衛,關照太監、蘇拉,各歸宿處,不得在外閒走,宮女自更不在話下。
到得二更時分,月華如霜,但見沿著運河,密密麻麻的船隻,桅杆上都懸著紅燈,前後相接,形若貫珠,一眼望不到底。
岸上篷帳不斷,而聲息不聞,隻有值班的侍衛及護軍營的官兵,手扶佩刀,往來巡邏。
十來裡長的一段寬闊堤岸,空宕宕地恍若無人,真個刁鬥森嚴,警蹕上的氣象,畢竟不同。
傅夫人已經回到自己的船上了。
分配給太妃的船,一共三隻,最大的一隻,作為太妃的坐船;較小的兩隻,一供宮女乘坐,再一隻就歸傅夫人專用。
這時她正將福康安哄得睡了,一個人在燈下沉思,心裏七上八下,既興奮,又不安,那種滋味,頗難消受。
忽然間,聽得岸上有隱隱的馬蹄聲,凝神細聽,辨出約有三、五匹馬,跑得極快,轉眼間,蹄聲已近。
她從船窗縫隙中望出去,隻見一行五眾,馬已停住,有人拉一匹白馬的嚼環,馬上人下得地來,身材特高,一望而知是皇帝。
這時太妃船上的跳闆,已經搭好,皇帝由鍾連扶持著上了船。
就這時,聽得艙門邊有輕脆的掌聲,傅夫人轉臉一望,是秀秀在向她招手。
「皇上駕到了!」她向傅夫人說道,「太妃的意思,如果小阿哥已經睡著,請你還是上大船上去。
」 「喔,」傅夫人有些躊躇,「我得換衣服。
」 「加件坎肩兒就可以了。
」秀秀答說,「皇上也是穿的便衣。
」 於是傅夫人聽她的話,在月白緞子繡五色牡丹的旗袍上,加一件寶藍緞子的坎肩,用油刷子抿一抿鬢髮,略微染一點胭脂,由秀秀陪著上了大船的後艙。
秀秀做個手勢,讓她暫時站住,然後掀簾掩入前艙,隻聽太妃在說:「趕快來,趕快來!」 接著,門簾高掀,傅夫人眼前一亮,定定神望進去,恰好與皇帝的目光相接。
「給皇上請安!」傅夫人蹲一蹲,旋即站起,對皇帝看都不看,便在太妃身邊的一個錦墊上坐了下來,用手替她掠著鬢邊花白的頭髮。
皇帝亦故意不跟她說話,甚至太妃亦是視若無睹。
這已是三方面極深的默契,唯有這樣,才能完全忘卻身分,脫略禮數,視己視人,是一家骨肉。
皇帝是坐在一張矮凳上,左首有一具靠枕,右首是一張朱紅長方矮幾,上面放著一杯酒,一個什錦果盒。
他悠閒自在地,一面拈一把松子,不斷送到口中咀嚼,一面大談孔林的見聞。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傅夫人能夠很自然地平視皇帝了。
他穿一件粉青湖縐的夾袍,紫緞套珊瑚扣的琵琶襟褂子,繫著明黃綢子的腰帶,頭上戴一頂紅絨結頂的玄色緞子小帽,帽檐上鑲一塊長方蟠龍的碧玉。
打扮得非常俏皮,看上去似乎三十剛過。
他的興緻很好,講了孔林,又講泰山,而太妃卻有些倦了。
「你大概很累!別說逛,我聽都聽累了!」說著太妃打了個呵欠。
「娘已經過了安置的時候了。
」皇帝說了這一句,看著傅夫人說,「我看看你的兒子去。
」 這自然是一個藉口,太妃還怕傅夫人不能意會,答一句「已經睡著了」,事情就會變成僵局,所以急忙以眼色示意。
不但示意。
而且明說:「對了!你把皇上帶到你船上去吧!」 「是!」傅夫人輕聲答應,然後瞟了皇帝一眼,將頭低了下去。
這時候秀秀已打起後艙門簾,也是輕聲說道:「請為皇上帶路。
」 於是傅夫人又看了皇帝一眼,然後向太妃說道:「請早早安置。
」 「你別管我,你們走吧。
」 傅夫人便低著頭出後艙,由宮女扶掖著上了她自己的船。
皇帝身手矯捷,撈起長袍下襬,緊跟著她上了另一隻船。
前艙燭火微明,是特意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