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是的!我告訴她的。
」太妃問道,「你想,你做這件事,能少得了她嗎?」 想想也是,傅夫人釋然了。
到得第三天午後,皇帝悄然蒞止,她將一直瞞著他的秘密和盤托出,同時提出了要求。
皇帝恍然大悟,不免慚愧。
「咱們這一段兒讓娘也知道了。
」他躊躇著說,「我倒有點怕見她老人家的面了。
」 「我都老著臉皮說了實話,皇上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皇帝想了一下說:「這也不去說它了。
我倒跟你商量,有沒有法子,能把孩子留下來?」 「沒有!」傅夫人斷然決然地說,「不等孩子下地,我的命就沒有了。
再過兩個月,捧著個大肚子,我怎麼見人?」 「好吧!隻好依你。
」 「太妃說,本來不打算讓皇上知道的,可是想來想去,沒有法子不讓皇上知道。
不然,第一,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第二,這件事沒法子做得秘密。
」傅夫人又說,「如果皇上願意給我恩典,我隻求皇上務必將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
」 「你說吧!要怎麼做?我全依你就是。
」 傅夫人想了一下說:「我是這麼在想,如果皇上奉太後回鑾了,這裏沒有那麼熱鬧,消息就不容易漏出去。
其次,皇上一定得派一個妥當的人照料,這個人還得很有權柄,說什麼就是什麼才好!」 「行!全依你。
」 皇帝說這話,極有把握,因為序入仲秋,本來就快回鑾了。
至於託派一個人,既要妥當,又要有權柄,說什麼就是什麼,看似不易,其實不難,因為隻要妥當就行,至於權柄,可假皇命以行。
皇帝已決定派鍾連幹這個差使,他是禦前侍衛,口啣天憲,誰敢不遵? ※ ※ ※ 皇帝的生日快到了,八月十三。
每年此時,太妃總有一段很不快活的日子。
從一鉤眉月開始,往往在露冷風清、桐葉初飄的空庭中,悄然獨坐,凝望蒼天,不辨心中是何滋味。
這樣過了上弦,月輪漸圓,到得八月十二已經清光滿地,想到一交十三子時的光景,更是淒迴欲絕,連帶那個中秋亦就枉稱佳節了。
今年可是大不相同,她老早就在盤算了,如何得能跟皇帝一起過生日?這個念頭,也曾跟傅夫人提過,但尚無結論,便有了那件意外的發現。
及至料理得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已是桂月掛林梢的八月初七。
「皇上的生日快到了。
」 「啊!」傅夫人不待太妃說完,便搶著說道,「我都差點忘了還有六天!今年當然要好好兒樂一樂。
」 「你說呢!」太妃躊躇著說,「皇上的萬壽,自然有慶典,也不能來陪我啊!」 「那有什麼不可以?」傅夫人說,「正日不行,前一天暖壽,後一天補壽,有何不可?」 「你們看呢?」 這「你們」,便包括秀秀在內。
在以前,她跟傅夫人在太妃面前是一樣的身分,而目前身分的差別是越來越大了,所以雖一起陪侍在太妃面前,卻等閒不敢說話。
如今用了「你們」二字,她才敢開口。
「我倒有個主意,不知道使得使不得?」 「你說!」 「何不在十二晚上,暖壽實在也就跟正日一樣了。
」 「這個主意有趣!」傅夫人說,「皇上如果能留到交了子時,不就是名副其實地過了生日?」 「有趣倒有趣!」太妃答說,「隻怕晚上不便。
」 「等我來請示皇上。
」 於是等皇帝駕臨時,傅夫人從容隨奏,又說這是安慰親心最好的一個機會。
不過她把話又拉開來,事情要順乎自然,不必稍有勉強,尤其是此舉必須避免引起議論,否則太妃反而不安。
「順者為孝,這個道理人人皆知。
」皇帝答說,「我仰體親心,盡力要做到。
至於引起議論,我倒不怕。
像這種情形,有何可以議論之處?」 傅夫人聽皇帝的語氣,似乎有著負氣的意味,心裏不免嘀咕,但亦隻能裝作不解。
她在宮中多時,深知像這種事最好不聞不問,越問是非越多。
皇帝卻忍不住要發牢騷。
「你看,」他說,「皇後說的話多可笑,道是我來的次數太多了,怕太後心裏不高興。
其實我隔一兩天才來一次,太後那裏晨昏定省,一天兩次,試問孰多孰少?」 傅夫人暗暗心驚!她在想,皇後的話,不會無因而發,也許意在言外。
她跟皇帝的這段情,皇後一定有所聞了。
這樣說法,明指太妃,暗中指的是她。
這一層與自己切身利害有關,她認為不宜緘默。
「皇上,」她很認真地問,「莫非皇後別有用意?」 「你說!是何用意?」 「怕是指我而言。
」 「我想不會的。
」 「何以見得?」 「我早說過,皇後左右的人都在我掌握之中。
」 「也許,」傅夫人遲疑著,不知道自己的話該不該說下去,但終於忍不住說了,「也許皇後是從太後宮中得到的消息。
」 「這輪著我問你了,何以見得?」 「我是猜測。
」傅夫人說,「宮中人這麼多,難免走漏消息。
」 皇帝想了一會,皺著眉說:「太後宮裏的人,我不便過於幹涉。
」他接著又說,「不要緊!我可以宰雞駭猴,讓他們有所警惕。
」 「皇上也不必操之過急,凡事總以化解為上。
」 「是啊!我一心想化解,可是,人實在奇怪,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不獨小人,無不皆然。
」皇帝又說,「為政之道,寬猛相濟,禦人亦復如此。
從先帝崩逝,我一切施為,務求寬大,以期彌補先帝之失。
那知居然有人公然昌言,如今上條陳,隻要將先朝時事翻案,就是好條陳。
這是蓄意搗亂,可惡之極。
因此,我已經降旨。
將此人鎖拿來京,非處以極刑不可!」 「這,這個人是誰啊?」 「是雲南巡撫王士俊。
」 傅夫人將皇帝的這番話,跟他接位以來務從寬大的作為細想了一遍,也禁不住感慨。
「做人難,真是做人難。
嚴了不好,寬了也不好。
」她緊接著又說,「不過寧失之寬!」 皇帝不答,他不願意與婦人談正事。
「福如!」他問,「你看,我生日那天,應該孝敬娘一點什麼?」 「孝心!」傅夫人簡截了當地說。
「那不用說。
不過孝心存在心裏,也不能擺在嘴上,總得借點什麼,才能有所表現。
」 傅夫人想了一會兒笑道:「有倒有幾樣東西,不過說出來好像荒謬,成了笑話。
」 「你不妨說來我聽聽。
」 「太妃常跟我說,不知道皇上小的時候怎麼樣,每天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我想,皇上如果能揀一套小時候的衣服玩具,送來給太妃,讓太妃能夠體會皇上那時候過的是怎麼樣的日子,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嗎?」 「這&mdash&
」太妃問道,「你想,你做這件事,能少得了她嗎?」 想想也是,傅夫人釋然了。
到得第三天午後,皇帝悄然蒞止,她將一直瞞著他的秘密和盤托出,同時提出了要求。
皇帝恍然大悟,不免慚愧。
「咱們這一段兒讓娘也知道了。
」他躊躇著說,「我倒有點怕見她老人家的面了。
」 「我都老著臉皮說了實話,皇上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皇帝想了一下說:「這也不去說它了。
我倒跟你商量,有沒有法子,能把孩子留下來?」 「沒有!」傅夫人斷然決然地說,「不等孩子下地,我的命就沒有了。
再過兩個月,捧著個大肚子,我怎麼見人?」 「好吧!隻好依你。
」 「太妃說,本來不打算讓皇上知道的,可是想來想去,沒有法子不讓皇上知道。
不然,第一,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第二,這件事沒法子做得秘密。
」傅夫人又說,「如果皇上願意給我恩典,我隻求皇上務必將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
」 「你說吧!要怎麼做?我全依你就是。
」 傅夫人想了一下說:「我是這麼在想,如果皇上奉太後回鑾了,這裏沒有那麼熱鬧,消息就不容易漏出去。
其次,皇上一定得派一個妥當的人照料,這個人還得很有權柄,說什麼就是什麼才好!」 「行!全依你。
」 皇帝說這話,極有把握,因為序入仲秋,本來就快回鑾了。
至於託派一個人,既要妥當,又要有權柄,說什麼就是什麼,看似不易,其實不難,因為隻要妥當就行,至於權柄,可假皇命以行。
皇帝已決定派鍾連幹這個差使,他是禦前侍衛,口啣天憲,誰敢不遵? ※ ※ ※ 皇帝的生日快到了,八月十三。
每年此時,太妃總有一段很不快活的日子。
從一鉤眉月開始,往往在露冷風清、桐葉初飄的空庭中,悄然獨坐,凝望蒼天,不辨心中是何滋味。
這樣過了上弦,月輪漸圓,到得八月十二已經清光滿地,想到一交十三子時的光景,更是淒迴欲絕,連帶那個中秋亦就枉稱佳節了。
今年可是大不相同,她老早就在盤算了,如何得能跟皇帝一起過生日?這個念頭,也曾跟傅夫人提過,但尚無結論,便有了那件意外的發現。
及至料理得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已是桂月掛林梢的八月初七。
「皇上的生日快到了。
」 「啊!」傅夫人不待太妃說完,便搶著說道,「我都差點忘了還有六天!今年當然要好好兒樂一樂。
」 「你說呢!」太妃躊躇著說,「皇上的萬壽,自然有慶典,也不能來陪我啊!」 「那有什麼不可以?」傅夫人說,「正日不行,前一天暖壽,後一天補壽,有何不可?」 「你們看呢?」 這「你們」,便包括秀秀在內。
在以前,她跟傅夫人在太妃面前是一樣的身分,而目前身分的差別是越來越大了,所以雖一起陪侍在太妃面前,卻等閒不敢說話。
如今用了「你們」二字,她才敢開口。
「我倒有個主意,不知道使得使不得?」 「你說!」 「何不在十二晚上,暖壽實在也就跟正日一樣了。
」 「這個主意有趣!」傅夫人說,「皇上如果能留到交了子時,不就是名副其實地過了生日?」 「有趣倒有趣!」太妃答說,「隻怕晚上不便。
」 「等我來請示皇上。
」 於是等皇帝駕臨時,傅夫人從容隨奏,又說這是安慰親心最好的一個機會。
不過她把話又拉開來,事情要順乎自然,不必稍有勉強,尤其是此舉必須避免引起議論,否則太妃反而不安。
「順者為孝,這個道理人人皆知。
」皇帝答說,「我仰體親心,盡力要做到。
至於引起議論,我倒不怕。
像這種情形,有何可以議論之處?」 傅夫人聽皇帝的語氣,似乎有著負氣的意味,心裏不免嘀咕,但亦隻能裝作不解。
她在宮中多時,深知像這種事最好不聞不問,越問是非越多。
皇帝卻忍不住要發牢騷。
「你看,」他說,「皇後說的話多可笑,道是我來的次數太多了,怕太後心裏不高興。
其實我隔一兩天才來一次,太後那裏晨昏定省,一天兩次,試問孰多孰少?」 傅夫人暗暗心驚!她在想,皇後的話,不會無因而發,也許意在言外。
她跟皇帝的這段情,皇後一定有所聞了。
這樣說法,明指太妃,暗中指的是她。
這一層與自己切身利害有關,她認為不宜緘默。
「皇上,」她很認真地問,「莫非皇後別有用意?」 「你說!是何用意?」 「怕是指我而言。
」 「我想不會的。
」 「何以見得?」 「我早說過,皇後左右的人都在我掌握之中。
」 「也許,」傅夫人遲疑著,不知道自己的話該不該說下去,但終於忍不住說了,「也許皇後是從太後宮中得到的消息。
」 「這輪著我問你了,何以見得?」 「我是猜測。
」傅夫人說,「宮中人這麼多,難免走漏消息。
」 皇帝想了一會,皺著眉說:「太後宮裏的人,我不便過於幹涉。
」他接著又說,「不要緊!我可以宰雞駭猴,讓他們有所警惕。
」 「皇上也不必操之過急,凡事總以化解為上。
」 「是啊!我一心想化解,可是,人實在奇怪,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不獨小人,無不皆然。
」皇帝又說,「為政之道,寬猛相濟,禦人亦復如此。
從先帝崩逝,我一切施為,務求寬大,以期彌補先帝之失。
那知居然有人公然昌言,如今上條陳,隻要將先朝時事翻案,就是好條陳。
這是蓄意搗亂,可惡之極。
因此,我已經降旨。
將此人鎖拿來京,非處以極刑不可!」 「這,這個人是誰啊?」 「是雲南巡撫王士俊。
」 傅夫人將皇帝的這番話,跟他接位以來務從寬大的作為細想了一遍,也禁不住感慨。
「做人難,真是做人難。
嚴了不好,寬了也不好。
」她緊接著又說,「不過寧失之寬!」 皇帝不答,他不願意與婦人談正事。
「福如!」他問,「你看,我生日那天,應該孝敬娘一點什麼?」 「孝心!」傅夫人簡截了當地說。
「那不用說。
不過孝心存在心裏,也不能擺在嘴上,總得借點什麼,才能有所表現。
」 傅夫人想了一會兒笑道:「有倒有幾樣東西,不過說出來好像荒謬,成了笑話。
」 「你不妨說來我聽聽。
」 「太妃常跟我說,不知道皇上小的時候怎麼樣,每天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我想,皇上如果能揀一套小時候的衣服玩具,送來給太妃,讓太妃能夠體會皇上那時候過的是怎麼樣的日子,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嗎?」 「這&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