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關燈
水」,骨肉之間的恩仇經歷得太多了!所以並不因皇帝的激動而慌亂,仍舊保持冷靜,不過很用心地在觀察,在準備皇帝如果問到怎樣的話,該當如何回答。

     「十四叔,」皇帝勉強維持著平靜的聲音,「我想這幾天之中,就到熱河去一趟。

    」 「去看你的生母是不是?」 「是!」皇帝答說,「我要吃我娘製的湯圓。

    」 「不忙!」十四阿哥答說,「我包皇帝吃得到。

    不過,不是在這幾天。

    」 「為什麼?」 「如今不是避暑的時候。

    」十四阿哥答說,「忽然有上諭臨幸木蘭,難免引人猜疑。

    」 皇帝又洩氣了。

    越是洩氣,越覺得自己所處的地位值不值得人去不顧一切地爭,是絕大疑問。

     「唉!」他重重地歎息,「不幸生在帝王家。

    」 「皇帝!」十四阿哥勃然變色,「這話該我說還差不多,你怎麼也說這話?先帝何負於你?」 皇帝畢竟英明,知道自己這話不但失言,而且失卻作為一個愛新覺羅子孫的資格,所以急忙認錯:「十四叔責以大義,我何敢聲辯。

    不過如何得以稍盡烏私之忱,十四叔總也要為我想一想。

    」 十四阿哥點點頭,表示充分同情的態度。

    「如果不是君臨天下,一言一動皆可為天下法,事情就不會這麼麻煩了!」他想了一下說,「如今當然是安排你們母子見面,為唯一大事。

    我想,有兩個辦法。

    」 「是。

    請十四叔指點。

    」 「第一、把你生母從熱河接了來&mdash&mdash」 「不!不!」皇帝不自覺地打斷十四阿哥的話,「此為非禮。

    」 十四阿哥也知道此舉不合禮節。

    從來省親,沒有父母自己送到兒子那裏去的,若是如此,名為「就養」,派人迎接到任所,出城十裡,跪接慈駕,同城的文武官員,執世侄之禮,搞得好風光、好熱鬧。

    如果皇帝是迎養太後,當然亦可照此辦理,無奈不是! 「既然不合禮節,就不必談了。

    」十四阿哥說,「如今,隻有第二個辦法,提早駕幸熱河。

    」 「是!是!」皇帝急忙接口,「我正是此意。

    」 「看起來隻有這個辦法。

    」十四阿哥說,「本來入夏巡幸木蘭,已失卻『避暑』這個題目。

    我看今年定在五月初起駕吧!」 初步結果總算相當圓滿,但艱巨,或者說是麻煩還在後面。

    這一點,隻有十四阿哥看得透。

    皇帝當然亦見識得到,不過他是當局者迷,所以十四阿哥覺得義不容辭地有負起此艱巨的責任。

     在皇帝不知身世之秘之前,無法想像這個秘密一旦揭露,皇帝會有怎樣的反應,因此以後的一切亦就無從想像。

    此刻不同了,皇帝的態度大緻已經明瞭,恰如他跟太後所希望的,不以私情動搖大局,而且看樣子,還可以將皇帝勸得更慎重、更理智地行事。

     十四阿哥在想,皇帝對他的生母,不但在名分上要委屈,而且,這個秘密還要盡可能地少讓人知道。

    倘或傳聞太廣,加枝添葉地說得言之鑿鑿,成了天下一件奇聞,說不定言官就會上摺議論此事。

    那時情況就相當嚴重了,因為會發生一個絕大的難題。

     這個難題是皇帝承認不承認生母?如果承認,立刻又生出一位太後,置當今太後於何地?如果否認,皇帝於心何忍?清朝以孝治天下,皇帝不孝,國將不國,這件事太重大了! 然而紙裏包不住火,唯一的希望是包火的紙是小小的一張薄紙,轉眼之間化為灰燼,火光亦不緻惹人注目。

     十四阿哥又想,皇帝以社稷天下為重,不能不勉抑私情,隻不知幽居二十多年的皇帝的生母又如何?她知道不知道她的兒子是誰?知道不知道她的兒子做了皇帝? 如果不知道,怎麼告訴她?告訴她以後,她能不能像她的兒子那樣冷靜?二十多年形單影隻,想念兒子的淒涼歲月,豈是容易捱得過去的?也許她有個想法,如果蒼天垂憐,兒子做了皇帝,她就會平步登天地出了頭。

    果真如此,就決不能讓她知道真情! 於是十四阿哥又想;此事的癥結已不在皇帝,而在皇帝的生母李氏。

    眼前唯一可以採取的手段是,先派親信到熱河去一趟,打聽李氏的情形。

    或者,可以探探她的口氣,甚至勸一勸她。

     這個人應該派誰?十四阿哥心裏在想:第一、應該是個婦人,才能接近;第二、應該是個誠懇而令人可親的婦人,才能使得李氏願意接近;第三、應該是個極機警,口才極好的婦人,才能從李氏口中查出實話,並能看情形揭破這個秘密。

     具備這幾個條件的婦人,並不難找,難的是決不能找不相幹的婦人,應該在近支親貴的眷屬中去找,因為第一、可共機密;第二、身分相稱,這應該是太後所遣的特使,去向皇帝的生母做說客,當然要很高的身分才配。

     十四阿哥為此特地又請見太後,細陳他的想法,請示太後,可有適當的人選? 「怎麼沒有?」太後很高興地說,「現成有個人在這裏。

    」 「喔,請太後明示。

    」 「皇後的弟婦,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一個『女欽差』。

    」 「再好不過?」十四阿哥問道,「我怎麼沒有聽說?」 「那是你不大問外事的緣故。

    」太後答說,「可惜不能讓你見一見。

    等我來告訴你。

    」 原來皇後富察氏的父親,就是馬齊的胞兄,曾任察哈爾總管的李榮保。

    生子名叫傅恆,是皇後的胞弟,現在是禦前大臣,他的妻子常進宮來看皇後,所以太後亦曾見過。

     照太後的評論,所有王公的福晉之中,她還沒有見過能比得上傅恆夫人一半的。

    她本來也是漢人,姓孫,照例稱孫佳氏,生得極美不必說,但不是令人自慚形穢,高不可攀的美,而是讓人一見,不論男女都想親近的甜媚。

    照相法上說,並不算太好的相,而居然已貴為一品夫人,年紀才二十三、四歲。

     這就夠了,十四阿哥所設想的最主要的一個條件,能讓皇帝的生母樂於親近,自然就有無話不談的時候。

     「傅恆的媳婦還是個才女,一肚子的古話,談一整夜都談不完,她的口才又好,平淡無奇的一件事,到了她嘴裏,有情有緻,中聽得很。

    」太後又說,「而且很識大體,我看派她去,一定不會誤事。

    」 「那可是太好了。

    不過,」十四阿哥說,「此去不是命婦的身分,不知道她肯不肯委屈?」 「我想沒有什麼不肯的。

    」太後想了一下說,「等我親自來跟她說。

    」 「是!請太後一定得跟她說清楚。

    這得隨機應變,還得慢慢兒磨,切忌操之過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