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後的記事,十四阿哥不願公開而已。
即使如此,皇帝已覺得獲益不淺,因為畢竟是十四阿哥親自策劃指揮的大戰役。
調兵遣將,行軍運糧,所記的實在情形,跟想像是大不相同的。
尤其使得皇帝感興趣的是,羈縻邊疆的手段,看了日記,皇帝向十四阿哥請教,如何「臨之以威」? 「要盛陳兵威。
」十四阿哥答說,「人都是愛熱鬧、愛虛榮的,邊方的酋長心目中總覺得天朝大兵,軍容不凡,如果擺出來的隊伍,旌旗不整,刀槍不齊,士兵無精打采,足以啟其輕視之心。
所以必得留心。
每年打圍的作用亦即在此。
」 「是的。
」皇帝問道,「除了打圍以耀軍威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法子?」 十四阿哥想一想答說:「還要結之以恩。
」 「結之以恩!十四叔說得不錯。
不過!」皇帝又問,「若能臨之以威,結之以恩,擱在一起表示出來,不就好嗎?」 「當然。
不過,話是這麼說,怎麼做法可得好好兒琢磨。
」 皇帝確是英明天縱,念頭一轉,便已有了主意。
「十四叔,我有個法子,你看行不行?」皇帝把他的辦法說了出來。
他的想法是,每年避暑都在七月初起程,為的是接下來好連上行圍的季節。
皇帝認為七月起程,炎夏已過,而路上卻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
因此,想改為五月初就起程。
「至於召蒙古、西藏、青海各地番王酋長來行圍,完事總得十一月裏,趕回去雨雪載途,也是一樁苦事。
為示體恤起見,我想行圍一舉,亦不妨提早。
另外我生日是在八月裏,在熱河找個寬敞的地方,盛陳儀衛,召宴外藩,各加賞賚。
這樣,不就是臨之以威,結之以恩擱在一起辦了嗎?」 「是的!」十四阿哥點點頭說,「皇帝的壽辰,本也就該在熱河過。
」。
「喔,十四叔,這也有說法嗎?」 「沒有,沒有!」十四阿哥知道自己失言,急忙否認,「我也是隨口一句話。
」 越是這樣,越惹皇帝懷疑,為什麼我的生日就該在熱河過?莫非我是生在熱河的嗎? 於是,皇帝挑個陪太後一起吃飯的機會,從容問道:「皇額娘,兒子到底生在哪裏?」 這本來也是母子間可以問得的話,不想母以子貴的太後鈕祜祿氏大為緊張。
「你不是生在雍和宮嗎?」她皺著眉問,「你怎麼想起來問這句話?」 「有人說,兒子是生在熱河。
」 「誰說這句話?」太後勃然色變,「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莫非要離間我們母子?」 皇帝一聽大為驚詫,但表面上聲色不動,隻陪笑說道:「皇額娘不必動氣。
兒子是胡說的。
」 「是你自己說的?」太後困惑了,「你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皇帝語塞了,但還得找個搪塞的理由。
「兒子那天看命書,拿自己的八字排了一下,」他說,「照兒子自己推算。
應該生在關外,那就隻有熱河行宮了。
」 「嗨!」太後似乎輕鬆了,「你也真是胡鬧,哪有這樣子排八字的。
」 看樣子太後還真是信了他這套不通的說法。
可是皇帝自己知道,太後的神情,明明在承認,他是生在熱河行宮的。
然則何以生在熱河,偏要說是生在雍和宮呢?這是個什麼講究?皇帝百思不得其解。
※ ※ ※ 很不平常地,太後召見十四阿哥,是派的一個首領太監名叫佟煥的來傳懿旨。
話說得很懇切:太後有事,非得十四阿哥才能辦,務必請去一趟。
不然,太後來看十四坷哥。
十四阿哥困擾異常,太後會有什麼事非找他辦不可。
欲待辭謝,又怕太後真的命駕下顧。
說不得隻好走一趟了。
太後仍舊住在暢春園,十四阿哥一到便即傳見。
十四阿哥磕下頭去,太後趕緊命宮女扶了他起來,並且吩咐:「拿凳子給十四爺!」 坐定下來,十四阿哥說道:「十六年沒有見太後的面了。
」 「是啊!」太後說道:「還是康熙五十九年,你第二次從西寧回京的時候見過,一晃眼十來年,日子可是真快。
」 「日子可也是真慢。
」十四阿哥說道,「有兩年,我是度日如年。
」 太後不作聲,喊道:「佟煥!」 「是!」佟煥大聲答應著。
「你讓他們都出去,遠遠回避。
」於是佟煥召集職分高的太監,將那座便殿搜索了一遍,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被遣得遠遠地,他自己站在院子裏。
殿庭深遠,聽不見,也看不見太後與十四阿哥作何密談。
太後卻不僅是她的話不願洩漏,更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舉動,不能落入任何第三者的眼中。
她站起身來,雙膝一彎跪倒在十四阿哥面前。
十四阿哥大驚失色,從椅子上跳起來,然後又跪倒,口中惶急地說道:「太後,快請起來,不成體統。
」 「十四爺,」太後噙著淚說,「我是替你哥哥賠不是&mdash&mdash」 「是、是!」十四阿哥搶著說,「有話請太後起來說。
」 「你讓我把這幾句話說完。
皇上原是該你當。
陰錯陽差,弄成那個局面,說來說去是對不起你!你哥哥雖當了皇上,實在也沒有過過一天心裏舒泰的日子,你苦,他也苦。
」 說到這裏,太後失聲嗚咽,卻又不敢哭響。
十四阿哥回想這十來年的歲月,更想痛痛快快哭一場。
無奈情勢不許,唯有以極難聽的哭聲說道:「太後別說了。
過去的事,再也別提了,請起來吧!」 太後穿的是「花盆底」,跪下容易,起來卻很艱難,因為鞋底中間鼓出一大塊,加以旗袍下襬牽掣,非有人扶,不能起身。
見此光景,說不得隻好仿「嫂溺援之以手」之例,伸手在她肘彎上托了一把,太後才得起身。
雖然十四阿哥不願再提往事,太後卻覺得既然已經說了,就索性說明白些。
「事情弄得這麼糟,說起來,八阿哥也不能說沒有責任。
」她說,「當初把他封為親王,讓他議政,原以為你最聽八阿哥的話,指望他能顧全大局,勸一勸你。
哪知道八阿哥,唉!」她無法再說得下去了。
十四阿哥隻覺心痛,低著頭乞饒似地說:「太後請你別提過去了!咱們隻朝前看吧!」 「是的,十四爺!」太後很快地接口,「我正就是要求你。
皇帝昨兒問了我好些話。
我怕他會動疑心。
十四爺,你跟他說了什麼沒有?」 「我沒有啊!」十四阿哥說,「我不知道我說錯了什麼話?」 「你跟他說過,他應該在關外過生日沒有?」 「喔!」十四阿哥這才想起來,歉疚地說道,「有的。
莫非
即使如此,皇帝已覺得獲益不淺,因為畢竟是十四阿哥親自策劃指揮的大戰役。
調兵遣將,行軍運糧,所記的實在情形,跟想像是大不相同的。
尤其使得皇帝感興趣的是,羈縻邊疆的手段,看了日記,皇帝向十四阿哥請教,如何「臨之以威」? 「要盛陳兵威。
」十四阿哥答說,「人都是愛熱鬧、愛虛榮的,邊方的酋長心目中總覺得天朝大兵,軍容不凡,如果擺出來的隊伍,旌旗不整,刀槍不齊,士兵無精打采,足以啟其輕視之心。
所以必得留心。
每年打圍的作用亦即在此。
」 「是的。
」皇帝問道,「除了打圍以耀軍威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法子?」 十四阿哥想一想答說:「還要結之以恩。
」 「結之以恩!十四叔說得不錯。
不過!」皇帝又問,「若能臨之以威,結之以恩,擱在一起表示出來,不就好嗎?」 「當然。
不過,話是這麼說,怎麼做法可得好好兒琢磨。
」 皇帝確是英明天縱,念頭一轉,便已有了主意。
「十四叔,我有個法子,你看行不行?」皇帝把他的辦法說了出來。
他的想法是,每年避暑都在七月初起程,為的是接下來好連上行圍的季節。
皇帝認為七月起程,炎夏已過,而路上卻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
因此,想改為五月初就起程。
「至於召蒙古、西藏、青海各地番王酋長來行圍,完事總得十一月裏,趕回去雨雪載途,也是一樁苦事。
為示體恤起見,我想行圍一舉,亦不妨提早。
另外我生日是在八月裏,在熱河找個寬敞的地方,盛陳儀衛,召宴外藩,各加賞賚。
這樣,不就是臨之以威,結之以恩擱在一起辦了嗎?」 「是的!」十四阿哥點點頭說,「皇帝的壽辰,本也就該在熱河過。
」。
「喔,十四叔,這也有說法嗎?」 「沒有,沒有!」十四阿哥知道自己失言,急忙否認,「我也是隨口一句話。
」 越是這樣,越惹皇帝懷疑,為什麼我的生日就該在熱河過?莫非我是生在熱河的嗎? 於是,皇帝挑個陪太後一起吃飯的機會,從容問道:「皇額娘,兒子到底生在哪裏?」 這本來也是母子間可以問得的話,不想母以子貴的太後鈕祜祿氏大為緊張。
「你不是生在雍和宮嗎?」她皺著眉問,「你怎麼想起來問這句話?」 「有人說,兒子是生在熱河。
」 「誰說這句話?」太後勃然色變,「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莫非要離間我們母子?」 皇帝一聽大為驚詫,但表面上聲色不動,隻陪笑說道:「皇額娘不必動氣。
兒子是胡說的。
」 「是你自己說的?」太後困惑了,「你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皇帝語塞了,但還得找個搪塞的理由。
「兒子那天看命書,拿自己的八字排了一下,」他說,「照兒子自己推算。
應該生在關外,那就隻有熱河行宮了。
」 「嗨!」太後似乎輕鬆了,「你也真是胡鬧,哪有這樣子排八字的。
」 看樣子太後還真是信了他這套不通的說法。
可是皇帝自己知道,太後的神情,明明在承認,他是生在熱河行宮的。
然則何以生在熱河,偏要說是生在雍和宮呢?這是個什麼講究?皇帝百思不得其解。
※ ※ ※ 很不平常地,太後召見十四阿哥,是派的一個首領太監名叫佟煥的來傳懿旨。
話說得很懇切:太後有事,非得十四阿哥才能辦,務必請去一趟。
不然,太後來看十四坷哥。
十四阿哥困擾異常,太後會有什麼事非找他辦不可。
欲待辭謝,又怕太後真的命駕下顧。
說不得隻好走一趟了。
太後仍舊住在暢春園,十四阿哥一到便即傳見。
十四阿哥磕下頭去,太後趕緊命宮女扶了他起來,並且吩咐:「拿凳子給十四爺!」 坐定下來,十四阿哥說道:「十六年沒有見太後的面了。
」 「是啊!」太後說道:「還是康熙五十九年,你第二次從西寧回京的時候見過,一晃眼十來年,日子可是真快。
」 「日子可也是真慢。
」十四阿哥說道,「有兩年,我是度日如年。
」 太後不作聲,喊道:「佟煥!」 「是!」佟煥大聲答應著。
「你讓他們都出去,遠遠回避。
」於是佟煥召集職分高的太監,將那座便殿搜索了一遍,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被遣得遠遠地,他自己站在院子裏。
殿庭深遠,聽不見,也看不見太後與十四阿哥作何密談。
太後卻不僅是她的話不願洩漏,更有一個意想不到的舉動,不能落入任何第三者的眼中。
她站起身來,雙膝一彎跪倒在十四阿哥面前。
十四阿哥大驚失色,從椅子上跳起來,然後又跪倒,口中惶急地說道:「太後,快請起來,不成體統。
」 「十四爺,」太後噙著淚說,「我是替你哥哥賠不是&mdash&mdash」 「是、是!」十四阿哥搶著說,「有話請太後起來說。
」 「你讓我把這幾句話說完。
皇上原是該你當。
陰錯陽差,弄成那個局面,說來說去是對不起你!你哥哥雖當了皇上,實在也沒有過過一天心裏舒泰的日子,你苦,他也苦。
」 說到這裏,太後失聲嗚咽,卻又不敢哭響。
十四阿哥回想這十來年的歲月,更想痛痛快快哭一場。
無奈情勢不許,唯有以極難聽的哭聲說道:「太後別說了。
過去的事,再也別提了,請起來吧!」 太後穿的是「花盆底」,跪下容易,起來卻很艱難,因為鞋底中間鼓出一大塊,加以旗袍下襬牽掣,非有人扶,不能起身。
見此光景,說不得隻好仿「嫂溺援之以手」之例,伸手在她肘彎上托了一把,太後才得起身。
雖然十四阿哥不願再提往事,太後卻覺得既然已經說了,就索性說明白些。
「事情弄得這麼糟,說起來,八阿哥也不能說沒有責任。
」她說,「當初把他封為親王,讓他議政,原以為你最聽八阿哥的話,指望他能顧全大局,勸一勸你。
哪知道八阿哥,唉!」她無法再說得下去了。
十四阿哥隻覺心痛,低著頭乞饒似地說:「太後請你別提過去了!咱們隻朝前看吧!」 「是的,十四爺!」太後很快地接口,「我正就是要求你。
皇帝昨兒問了我好些話。
我怕他會動疑心。
十四爺,你跟他說了什麼沒有?」 「我沒有啊!」十四阿哥說,「我不知道我說錯了什麼話?」 「你跟他說過,他應該在關外過生日沒有?」 「喔!」十四阿哥這才想起來,歉疚地說道,「有的。
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