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關燈
到得保定,年羹堯自然要留宿兩三日。

    因為直隸總督李維鈞,是他的知交。

    李維鈞的嫡子李宗渭,在西寧候補,頗得年羹堯的賞識,關係已到了禍福相共的地步。

     「大將軍,」李維鈞憂心忡忡地說,「皇上對大將軍已起了疑心,千萬留神。

    」 「喔,你何所據而雲然?」年羹堯說,「以你我的交情,你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是!」 李維鈞沉吟了一會兒,終於取出一件硃批的奏摺,讓年羹堯細看。

    原來直隸有個道員叫宋師曾,是年羹堯親信的舊部之人,上年在直隸虧空了四萬七千兩銀子的公款,為人參奏革職,本當抄家賠補,恰好年羹堯進京陛見,為宋師曾乞情。

    一年以前的年羹堯,在皇帝面前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何況這樣的小事?皇帝當即命年羹堯傳諭同時在進京的李維鈞,限宋師曾將虧空在三年內清完,完清之日具摺奏報。

    意思是虧空一清,還可復職。

     四萬七千兩銀子,在督撫實不算大數,李維鈞幫宋師曾的忙,在一年之內就完清了。

    遵照當初的諭旨,且具摺奏報,自不免有代為乞恩之意。

    皇帝就在這個摺子上,長長地批了一大篇。

     硃批中一開頭就提到了年羹堯:「為宋師曾乞恩,係爾之意見,抑或出於年羹堯之意見?若係爾意,朕即施恩,若出於年羹堯之意,朕則不施此恩也!」 隻看到這一段,年羹堯的臉色就變了,強自抑制著內心的震動,繼續往下看。

     「近日年羹堯陳奏數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純,大有舞智弄巧,潛蓄攬權之意。

    爾之獲蒙知遇,特由於朕之賞識,自初次召對時,見爾藹然有愛君之心,見諸詞色,所以用爾。

    自用之後,爾能盡心竭力,為國為民,毫不瞻顧,因而遂取重於朕。

    豈年羹堯所能為政耶?」 看到這裏。

    年羹堯不由得望了李維鈞一眼,心裏有疑問,所謂「毫不瞻顧」,是否說李維鈞曾經一無回護地在皇帝面前道過他的短處? 不過再一看下去,他的疑問立刻就消釋了。

    「近有人奏,爾饋送年羹堯禮物過厚,又覓二女子相贈之說,朕實不信,想斷無此事!但念對朕如此忠誠,與朕如此契合,朕凡有言,何忍隱而不宣?至卿向日與年羹堯之交往,曾經奉有諭,朕亦不怪。

    」 看到這裏,年羹堯不能不問了:「是什麼諭旨?」 「有一次皇上問我,你跟年某人是不是很好?我說是的。

    皇上沒有再說下去。

    硃批上所指的,大概就是這件事。

    」 年羹堯點點頭再往下看。

    「今年羹堯既見疑於朕,故明白諭卿,以便與之疏淡,宜漸漸遠之,不必令伊知覺。

    」 到此時。

    年羹堯的心情比較平靜了。

    「陳常,」他喚著李維鈞的號說,「那麼,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我們朋友的交情,到此中斷了?」 「是何言歟?」李維鈞憤然作色,「倘有此心,何必把硃諭拿出來?」 「是,是!」年羹堯改容相謝,「我錯了!陳常,我想應該及早抽身。

    」 「及早抽身,不如固寵。

    」 「寵何由固?倒要請教。

    」 「無非做一件皇上自己不便做而很想做的事。

    」李維鈞說,「大將軍智慧絕人,莫非還想不透?」 年羹堯沉吟不答,在李維鈞的簽押房裏往來蹀躞,好久才站住腳說:「這件事要做亦嫌晚了。

    如今,倒要留著那個人,作個制衡之計。

    」 所謂「那個人」是指九阿哥,年羹堯想拿他來挾制皇帝,是一著險棋。

    李維鈞頗不以為然,因而勸道:「大將軍,走到這一步,出入甚大,千萬慎重!」 「當然。

    豈有不慎重之理?不過,陳常,你我禍福相共,你得支持我才是。

    」 「這何消說得?卻不知如何支持法?」 「第一、京中的消息,還是要請你格外費心,多多見示;第二、我想在保定置一所房,請代覓。

    」 「置產作何用途?」李維鈞問,「是覓地,還是覓現成房屋?」 「覓現成的好了!亦無非作個退步。

    」年羹堯說,「不日有一筆餉,大概有三十萬,如果交由貴處轉撥,隻撥一半好了,其餘的留在貴處。

    」 此事責任很重,如果為皇帝查到,立即便有殺身之禍。

    但轉念又想,倘或拒絕,年羹堯便會起疑,自己受過他許多好處,這筆帳算起來,眼前便難應付,說不得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 ※ ※ 許多大臣從一清早便在廣寧門外迎接,直到日上三竿,方見大將軍的前導馳到,一撥又一撥,直到近午時分方見年羹堯策馬而來,金黃服飾,三眼花翎,四團龍補褂,白馬紫韁,在旗幟鮮明的護衛夾擁之下,絕塵而去,根本就不理那些紅藍頂子的大官兒。

     一進了城,照規矩宮門請安。

    這本是一個儀式,隻要到一到,便可先回私第休息,那知皇帝已派了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在那裏等著,等他一到,隨即將他留了下來。

     「皇上面諭,大將軍一到,立即召見。

    」馬爾賽說,「請進來吧!」 年羹堯大為詫異,向來無此規矩,便即問道:「莫非弄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