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丹墀上,跟我一起行禮。
」 讓皇族得以瞻仰遺容,是為了澄清可能會有的謠言,說大行皇帝的死因可疑&mdash&mdash這時已經有流言在散佈,一說「四阿哥進了碗參湯,皇上不知道怎麼就駕崩了!」這一層實在冤枉之至,嗣皇帝認為讓大家親眼目睹,遺容一無異狀,是最有力的闢謠的辦法。
可是另有一種流言,他就不知道如何才能抑制了!事實上也正就是他一直在顧慮的,整個得位經過中最大的瑕疵。
硃諭天衣無縫,誰也無法否認,說不是大行皇帝的親筆。
但授受大位,出於這樣的方式,不召顧命大臣當面囑咐,而由侍疾的近臣捧出這樣一道硃諭來宣示,未免太離奇了一點兒。
而使他憂煩的還不止此。
首先是隆科多,找個機會悄悄密陳,在西直門大街遇見胤禮,得知四阿哥即位,形如瘋癲的情形;接著胤祹密奏,太後意頗不愉,而且還似大有憂慮的神氣。
這使得嗣皇帝手足都發冷了!他很清楚,從他的親娘開始,就對他的得位起了疑心,並且反對他這樣做法。
這是大出他估計以外的!照他的想法,太後縱或偏愛小兒子,心有不滿,但到底是母子,如此大事,不能不加以支持,而況太後還是太後,於母親無損。
哪知如今是這樣的反應!自己親娘尚且如此,何況他人?進一步看,因為親娘如此,原來不敢反對他的人,也要反對他了! 因此,他本來預備即刻去叩見母後的,此時不能不重新考慮,萬一見面以後母親說了一兩句不該說的話,立刻便有軒然大波。
說不定就會在大行皇帝靈前,出現兄弟束甲相攻的人倫劇變。
好在太後面前,他亦安置了人,必有密報到來,且觀望著再說。
不過,目前雖不能到母後面前去請安,應該先派人去敬意才是。
於是他派一名親信侍衛到太後所住的永和宮去面奏:「皇上怕見了皇太後,益使得聖母悲痛,目前還不能來請安。
請聖母皇太後務必勉抑哀痛,主持大事。
」 太後的悲痛不可抑止。
心想大行皇帝一生事業,真是古往今來的大英雄,誰知就是身沒之事,本可從容安排的,哪知一再起糾紛,最後出現了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大行皇帝定必死不瞑目。
因此,當嗣皇帝派來的人求見時,太後毫不遲疑地拒絕:「我哪有心思見他。
」 「隻怕是有要緊話說,」常全勸道,「還是接見吧!」 「不!」太後斷然決然地,「有要緊話告訴你好了!」 於是嗣皇帝的話輾轉上達太後,她歎口氣不作聲。
常全可真有些著急了,這樣子是會抑鬱成病的。
老年人這樣憂煩,大非養身之道。
「皇太後可千萬想開一點兒!不為別人,為十四爺,也該保重。
」 一提到十四阿哥胤禎,太後越發心如刀絞,她問:「如果是十四爺當了皇上,你想這會兒是怎麼個情形?」 那還用說嗎?常全心裏在想,十四阿哥是大家公認的小皇帝,一旦接位,當然誰都沒有話說。
太後的人緣好,不然怎麼叫「德」妃呢?如果這會兒皇帝不是四阿哥,是十四阿哥,隻怕一座永和宮擠得插足不下,「皇太後,皇太後」,誰不是叫得極其響亮? 怪不得宜妃說太後「真太後變成假太後」,假太後的味道真不大好受!想來假皇帝的滋味,也好不到哪裏去! 正在這樣越想越遠時,太後開口了。
「我好恨,」她說,「為什麼偏偏那麼巧呢?」 「怎麼?」常全怯怯地問,「巧在哪裏?是什麼巧事啊?」 「偏偏一個行四,一個就行十四,早一點兒,晚一點兒,能把阿哥們的排行錯開來,也就好了。
」 「這,」常全驀地裏意會,眼睛睜得好大地,「真的是巧!」 「再有,為什麼名字也那麼巧,聲音相同不說,形相也差不多!更其一個字畫多,一個筆劃少,如果倒過來,也就好了。
」 這一點常全就不明白了。
不過她不敢亂問,隻怔怔地望著太後。
「唉!莫非真是老天爺安排的!可也安排得太奧妙了一點兒!」 「皇太後,」常全終於乍著膽說,「頭一個巧字兒,奴才明白;第二個可不明白了!」 於是太後將禎字稍添筆劃,即可變為字的奧妙,說與常全。
這是一點就透的事,常全恍然大悟之餘,不覺替太後大為擔憂。
原來常全陪侍太後十七年,對於他們母子之間,以及四阿哥&mdash&mdash嗣皇帝及十四阿哥的家務,亦很瞭解。
如今由於篡改遺詔的秘密一揭破,素性不笨的她,自是豁然貫通,對於四阿哥奪位的佈置,及成功的關鍵,都有些瞭解了。
「照這麼說,隆大人是幫著四阿哥的?」 「那還用說?」太後歎息,「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家為爭皇位鬧得天翻地覆,二阿哥幾乎成了瘋子,如今仍舊關在鹹安宮;大阿哥更慘,圍禁高牆,跟囚犯一樣;十三阿哥呢&mdash&mdash」 太後說不下去。
她對十三阿哥一直存著一份歉疚之心,因為咒魘廢太子二阿哥,主謀是心地糊塗的大阿哥,其實是四阿哥玩的把戲,不知怎麼居然會有十三阿哥替他頂兇,以緻跟大阿哥一樣圍禁高牆。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第二次大封皇子,十三阿哥竟而向隅。
可是如今想來,卻反有些恨他,如果當初不是他篤於手足之情,不多那個事,讓四阿哥去受罪,哪裏會有今天這種神仙都難預測的變化。
「聽說十三阿哥放出來了。
」常全說,「若不是四阿哥當皇上,十三阿哥不能這麼便宜。
」 「還說便宜,有什麼便宜?」太後對十三阿哥畢竟還是感激遠多於怨恨,所以替他抱屈地說,「圍禁高牆十四年,你當那種日子是容易過的嗎?」 碰了個釘子的常全不敢響了。
可是太後一肚子的抑鬱,既然讓她觸動了,不吐不快,所以自己接著話頭,仍舊談隆科多。
「前個幾年,有人擁護八阿哥,有人覺得誰當皇上都好,就是不能不早立太子。
唯有隆大人絕口不提這件事,皇上曾對我說,隻有隆科多知道我的心。
故而才能得寵,哪知道他比誰都陰!你想想,人心多麼險惡!」 「隆大人會跟四阿哥這麼好,實在看不出來。
外人尚且如
」 讓皇族得以瞻仰遺容,是為了澄清可能會有的謠言,說大行皇帝的死因可疑&mdash&mdash這時已經有流言在散佈,一說「四阿哥進了碗參湯,皇上不知道怎麼就駕崩了!」這一層實在冤枉之至,嗣皇帝認為讓大家親眼目睹,遺容一無異狀,是最有力的闢謠的辦法。
可是另有一種流言,他就不知道如何才能抑制了!事實上也正就是他一直在顧慮的,整個得位經過中最大的瑕疵。
硃諭天衣無縫,誰也無法否認,說不是大行皇帝的親筆。
但授受大位,出於這樣的方式,不召顧命大臣當面囑咐,而由侍疾的近臣捧出這樣一道硃諭來宣示,未免太離奇了一點兒。
而使他憂煩的還不止此。
首先是隆科多,找個機會悄悄密陳,在西直門大街遇見胤禮,得知四阿哥即位,形如瘋癲的情形;接著胤祹密奏,太後意頗不愉,而且還似大有憂慮的神氣。
這使得嗣皇帝手足都發冷了!他很清楚,從他的親娘開始,就對他的得位起了疑心,並且反對他這樣做法。
這是大出他估計以外的!照他的想法,太後縱或偏愛小兒子,心有不滿,但到底是母子,如此大事,不能不加以支持,而況太後還是太後,於母親無損。
哪知如今是這樣的反應!自己親娘尚且如此,何況他人?進一步看,因為親娘如此,原來不敢反對他的人,也要反對他了! 因此,他本來預備即刻去叩見母後的,此時不能不重新考慮,萬一見面以後母親說了一兩句不該說的話,立刻便有軒然大波。
說不定就會在大行皇帝靈前,出現兄弟束甲相攻的人倫劇變。
好在太後面前,他亦安置了人,必有密報到來,且觀望著再說。
不過,目前雖不能到母後面前去請安,應該先派人去敬意才是。
於是他派一名親信侍衛到太後所住的永和宮去面奏:「皇上怕見了皇太後,益使得聖母悲痛,目前還不能來請安。
請聖母皇太後務必勉抑哀痛,主持大事。
」 太後的悲痛不可抑止。
心想大行皇帝一生事業,真是古往今來的大英雄,誰知就是身沒之事,本可從容安排的,哪知一再起糾紛,最後出現了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大行皇帝定必死不瞑目。
因此,當嗣皇帝派來的人求見時,太後毫不遲疑地拒絕:「我哪有心思見他。
」 「隻怕是有要緊話說,」常全勸道,「還是接見吧!」 「不!」太後斷然決然地,「有要緊話告訴你好了!」 於是嗣皇帝的話輾轉上達太後,她歎口氣不作聲。
常全可真有些著急了,這樣子是會抑鬱成病的。
老年人這樣憂煩,大非養身之道。
「皇太後可千萬想開一點兒!不為別人,為十四爺,也該保重。
」 一提到十四阿哥胤禎,太後越發心如刀絞,她問:「如果是十四爺當了皇上,你想這會兒是怎麼個情形?」 那還用說嗎?常全心裏在想,十四阿哥是大家公認的小皇帝,一旦接位,當然誰都沒有話說。
太後的人緣好,不然怎麼叫「德」妃呢?如果這會兒皇帝不是四阿哥,是十四阿哥,隻怕一座永和宮擠得插足不下,「皇太後,皇太後」,誰不是叫得極其響亮? 怪不得宜妃說太後「真太後變成假太後」,假太後的味道真不大好受!想來假皇帝的滋味,也好不到哪裏去! 正在這樣越想越遠時,太後開口了。
「我好恨,」她說,「為什麼偏偏那麼巧呢?」 「怎麼?」常全怯怯地問,「巧在哪裏?是什麼巧事啊?」 「偏偏一個行四,一個就行十四,早一點兒,晚一點兒,能把阿哥們的排行錯開來,也就好了。
」 「這,」常全驀地裏意會,眼睛睜得好大地,「真的是巧!」 「再有,為什麼名字也那麼巧,聲音相同不說,形相也差不多!更其一個字畫多,一個筆劃少,如果倒過來,也就好了。
」 這一點常全就不明白了。
不過她不敢亂問,隻怔怔地望著太後。
「唉!莫非真是老天爺安排的!可也安排得太奧妙了一點兒!」 「皇太後,」常全終於乍著膽說,「頭一個巧字兒,奴才明白;第二個可不明白了!」 於是太後將禎字稍添筆劃,即可變為字的奧妙,說與常全。
這是一點就透的事,常全恍然大悟之餘,不覺替太後大為擔憂。
原來常全陪侍太後十七年,對於他們母子之間,以及四阿哥&mdash&mdash嗣皇帝及十四阿哥的家務,亦很瞭解。
如今由於篡改遺詔的秘密一揭破,素性不笨的她,自是豁然貫通,對於四阿哥奪位的佈置,及成功的關鍵,都有些瞭解了。
「照這麼說,隆大人是幫著四阿哥的?」 「那還用說?」太後歎息,「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家為爭皇位鬧得天翻地覆,二阿哥幾乎成了瘋子,如今仍舊關在鹹安宮;大阿哥更慘,圍禁高牆,跟囚犯一樣;十三阿哥呢&mdash&mdash」 太後說不下去。
她對十三阿哥一直存著一份歉疚之心,因為咒魘廢太子二阿哥,主謀是心地糊塗的大阿哥,其實是四阿哥玩的把戲,不知怎麼居然會有十三阿哥替他頂兇,以緻跟大阿哥一樣圍禁高牆。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第二次大封皇子,十三阿哥竟而向隅。
可是如今想來,卻反有些恨他,如果當初不是他篤於手足之情,不多那個事,讓四阿哥去受罪,哪裏會有今天這種神仙都難預測的變化。
「聽說十三阿哥放出來了。
」常全說,「若不是四阿哥當皇上,十三阿哥不能這麼便宜。
」 「還說便宜,有什麼便宜?」太後對十三阿哥畢竟還是感激遠多於怨恨,所以替他抱屈地說,「圍禁高牆十四年,你當那種日子是容易過的嗎?」 碰了個釘子的常全不敢響了。
可是太後一肚子的抑鬱,既然讓她觸動了,不吐不快,所以自己接著話頭,仍舊談隆科多。
「前個幾年,有人擁護八阿哥,有人覺得誰當皇上都好,就是不能不早立太子。
唯有隆大人絕口不提這件事,皇上曾對我說,隻有隆科多知道我的心。
故而才能得寵,哪知道他比誰都陰!你想想,人心多麼險惡!」 「隆大人會跟四阿哥這麼好,實在看不出來。
外人尚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