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到得康熙五十七年十月,皇帝頒了一道上諭,令人大出意外。

    十四阿哥胤禎,本封貝子,晉封為郡王,並授為「撫遠大將軍」,受命出征青海。

     十四阿哥是雍親王胤禛的同母弟,他比一母所生的哥哥,整整小十歲,這年正好三十。

    胤禎向來得皇帝的鍾愛,是宮中人人皆知之事。

    當第一次廢太子以後,八阿哥胤禩活動得很厲害,皇帝勃然震怒,降旨將胤禩鎖交議政處審理,九阿哥胤禟跟胤禩最好,但自知並不見重於皇帝,唯有慫恿胤禎去討情,事雖不成,但胤禎在皇帝面前能說得上話,是得到一個明證了。

     可是,鍾愛是一回事,賦以重任又是一回事。

    胤禎能獲此新命,自然是皇帝的一種暗示。

     暗示便在「大將軍」這個職位上。

    清朝以武功得天下,當初宗室從龍,以戰功定爵位高下,所以「大將軍」這個職銜,不輕易授人。

    除非像皇帝的胞兄裕親王福全那樣,爵位至高,才蒙特授。

    如今拿十四阿哥胤禎看得跟裕親王的身分一樣重,而且越過八、九、十一、十二、十三諸兄而封郡王,顯而易見的,天心默運,大位已有所歸了。

     於是,宮中閒談,都在議論此事,甚至有人公然向德妃賀喜,說她子以母貴,將來必成太後。

    德妃是極謹厚的人,一聽這話,不是掩耳疾走,便是懇切勸告,千萬不要這麼說,倘或傳入皇帝耳中,會起絕大的風波。

     有一次宜妃也半開玩笑地說:「德姊,你將來可得多照應照應我。

    九阿哥跟十四阿哥感情是不錯的,不過九阿哥性子直,到了君臣之分已定的時候,還隻當弟兄和好,自以為他是哥哥,那可得請德姊跟十四阿哥說一說,千萬要寬恕他。

    」 「宜姊,」德妃將她拉到一邊,悄悄說道,「別人面前我不敢胡說,你是最識大體,知道利害輕重的,我不妨跟你實說了吧!不過,你可&mdash&mdash」 「德姊,」宜妃不等她說完,便把話搶了過來,「你這是多叮囑的,我豈能不知道輕重?你要不要我跟你罰咒?」 「不,不,」德妃撫著她的背說,「你別多心。

    我要拿你當外人,我也不跟你說這些話了!」 「是啊!德姊,你知道的,我也沒有拿你當外人。

    」 德妃點點頭,站起身來,四面看清楚了沒有人,才挨著宜妃坐下,輕聲說道:「皇上對我說,今年六十五了,大概總還有十年的壽數,那時幾個年老的阿哥,都過了五十。

    國賴長君,固然不錯,五十歲的人,總是老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治理天下這副擔子,恐怕挑不起來。

    因此,想來想去,決定選十四阿哥!」 「原來如此!皇上的打算一點不錯,那時候十四阿哥四十歲,正是壯年。

    」 「就四十歲也嫌年紀大了,不過,」德妃忽然縮住了口,「唉,不說吧!」 宜妃知道她的意思,必是皇帝跟她說過,年紀輕於十四阿哥的,才具不足,難當大任。

    她不肯隨便批評其他皇子,正是她忠厚之處,使得宜妃更為佩服。

     「德姊,我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問?」 「怕什麼?你儘管說。

    」 「從十四阿哥這件事揭開了以後,照我想,心裏最難過的,隻怕是四阿哥。

    」 「不,」德妃答說,「我先也跟你這麼想,暗地裏留神,他竟一點都不生芥蒂。

    反倒常說,皇帝的打算,大公無私,真是顧到了天下治世。

    」 「這敢情好!」宜妃亦覺欣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和睦睦過日子多好!唉!」她忽然歎口氣,沒有再往下說。

    顯然的,她是感歎這十年來廢立的糾紛。

     ※ ※ ※ 宜妃的眼光很銳利,隻有她一個人看出來,十四阿哥胤禎膺此新命,心裏最不舒服的,便是雍親王胤禛。

     「我就不懂,我哪一點不如第十四的?」他這樣對年側妃說,憤恨之情,溢於言表。

     「王爺,」年側妃悄悄地勸他,「何必這麼說!萬一傳到皇上耳朵裏,又是件不得了的事!」 「我也隻是對你說。

    隻要你不說出去,有誰會知道我說過這話?」 「我當然不會。

    就怕隔牆有耳。

    」 「好了,好了,不要說了。

    」胤禛有些不耐煩,「你明天回家去一趟,問你父親,亮工怎麼好久不給我來信?」 「亮工」是年側妃的二哥年羹堯的號。

    「年」這個姓是獨一無二的,他家祖先本姓嚴。

    明朝出了個進士叫嚴富,放榜時不知怎麼錯「嚴」為「年」,因而嚴富將錯就錯,改名為年富。

     這年富後來做到遼東的巡按禦史,在關外落了籍。

    子孫是明朝的武官,萬曆崇禎年間,明軍一再敗於清兵,到得崇禎末年,一敗塗地,大都投降了清兵,被改編入旗,稱為漢軍,年家屬於漢軍鑲黃旗。

    雖然年羹堯的父親遐齡,已經官居湖廣巡撫,但對親藩來說,仍是下人。

    年遐齡父子在胤禛分府時,為皇帝撥過去服役。

    所以稱為「雍親王門下」,因而胤禛才用那樣的口氣對年側妃說話。

     「是!」她恭順地答說,「明天我就告訴我爹。

    」 於是年遐齡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