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君子坦蕩蕩 張學良新竹賦詩 此人常戚戚 湯恩伯南京賦閑

關燈


    &ldquo 莫德惠忙戴眼鏡接過細讀,隻見上面寫道: 十載無多病,故人亦未疏,餘生烽火後,唯一願讀書。

     莫德惠讀過,不斷向張打量,連稱好詩。

    張學良道:&rdquo柳老要否知道,這四句詩從何而來?&ldquo &rdquo當然當然。

    &ldquo莫德惠道:&rdquo世兄請與我一說。

    &ldquo &rdquo是這樣的。

    &ldquo張學良道:&rdquo第一句&rsquo十載無多病&lsquo,就我本身言,隻鬧了一次盲腸炎,在貴陽開的刀,這裡指的是害了不團結之病,内戰之病,病不多。

    &ldquo &rdquo哦!嗯!&ldquo莫德惠暗吃一驚。

     &rdquo第二句&rsquo故人亦未疏&lsquo,就我個人言,被囚中尚得柳老探看,故人本已琉遠了,但也可以說尚未硫遠。

    就國家言,雖然經過了團結抗戰這一階段,故人是進步了。

    但現在,故人又恢複了舊态,又退步了,又從事内戰了,又與西安事變前相差無幾了,相去不遠了。

    &ldquo 莫德惠大出意外。

     &rdquo第三句&rsquo餘生烽火後&lsquo,漫天烽火之下,凡得生存之人,都是餘生,被囚之人不啻時時都在烽火之中,活着也是餘生呢。

    第四句&rsquo唯一願讀書&lsquo,被囚之人無事可作,隻有讀書,即使自由了,但既不願參加内戰,又不象已往那樣有力量調停内戰,促成團結,也還是無事可作,隻有讀書,所以說&rsquo願&lsquo。

    讀書可以明理,明理可以斷事,也自有快樂。

    &ldquo 莫德惠絕對沒有料到,他還沒開口談到正題,張學良卻已把大門關了。

     于是莫德惠岔開話題道:&rdquo這一次來,主席和夫人要我給你帶些吃的,另外還有兩本書。

    &ldquo 張學良謝過,忙問:&rdquo書?那很好,我隻缺乏這個。

    是兩本什麼呢?&ldquo莫德惠便在行囊中鄭重取出,雙手交付道:&rdquo是《明季裨史》,和《烈皇小識》。

    &ldquo張學良苦澀地一笑道:&rdquo柳老,人們都知道我在研究明史,實在很不好意思,我懂得的東西,實在有限得很。

    &ldquo &rdquo你太客氣了。

    &ldquo莫德惠道:&rdquo人們都知道你在研究明史,而且很有成績,是麼?&ldquo 張學良指指趙四小姐道:&rdquo倒是辛苦了她,她為我抄東抄西,已經寫了好多好多字。

    &ldquo接着朝莫德惠皺眉道:&rdquo說到明史,真是令人感慨。

    李自成等人領導的農民暴動為什麼産生?魏忠賢等搞的那個東廠特務機構,制造了多少罪惡?魏家黨徒對當時代表正論的東林複社備極摧殘,結果釀成了怎樣的社會危機?剛愎自用,是非莫辯的烈皇祟祯是怎樣自取滅亡?他在煤山自殺時,又如何表示了他那個冥頑不靈的個性?&ldquo &rdquo啊啊!&ldquo莫德惠驚歎道:&rdquo你真是了不起,你的學問,真是教人佩服!&ldquo他不敢随便表示意見,卻拿出一封信道:&rdquo這是東北元老甯武的信,要求我設法使你早點恢複自由,你且先看。

    &ldquo 張學良一聽笑容頓斂,熱淚盈眶,隻見信上這樣寫着:&rdquo柳老鄉仁兄大鑒,近閱京滬各報,忻委榮任府委,賀賀,吾鄉水火久矣,漢卿幽禁迄今,一般鄉友責望綦殷。

    弟深知兄于鄉于友,熱情素笃,此番參加中樞,相信對于以上問題必獲有默契。

    弟蟄伏鄉野,人微言輕,至望兄台就近力促當局立複漢卿自由,迅解鄉人倒懸,以新天下耳目,而慰東北隅望,不勝翹企感禱之至。

    &ldquo 莫德惠歎道:&rdquo甯武這位老先生,真是熱情得很。

    他對我并不很滿意,但為了你的問題,願意來這一信,可見東北同鄉,對你的問題是如何重視了。

    &ldquo 張學良淡淡一笑道:&rdquo我看報紙,知道朋友們在懷念我,實在便我慚愧。

    劉副官上次從台北回來,告訴我在什麼地方看到這個捎息,說甯老先生對我的問題大為不滿,對新聞記者抨擊當局,這使我很是不安。

    &ldquo &rdquo是嗎?&ldquo莫德惠裝作聞所未聞道:&rdquo有這種事嗎?我倒沒聽說。

    &ldquo接着迫問:&rdquo那甯老先生怎麼說呢?&ldquo張學良苦笑道:&rdquo還提這個作甚?&ldquo但莫德惠一定要聽,張學良便想了想道:&rdquo他說我功在黨國,抗日情緒甚高,但抗戰勝利兩年,張某還在軟禁之中。

    東北父老屢次籲請釋放張某,迄無結果。

    張某一家飄流四方,本人輾轉囚送台灣,東北人士對此極表憤慨,衆怒難犯,勿使東北釀成第二台灣事變&hellip&hellip&ldquo 正是:無罪卻長囚,憤慨也徒然。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