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鐵流洶湧 包圍圈始終難合攏 山脈起伏 沖鋒号最是寒敵膽

關燈
在雲霧裡,人馬從上面奔騰下來,象一支從天而降的隊伍。

    我們的後衛,英勇的粉碎蔣軍的&ldquo堵截&rdquo,一氣翻過一千九百多公尺的王家山(系大别山主峰之一),到宿營地已經夜半。

     次日清晨,又接着翻那上下各二十裡路的大牛山,山陡,天氣炎熱,大家争飲飛瀑,以後有很多人患染痢疾、瘧疾。

    至山麓時,已是下午四時光景,這便是安徽立煌境了。

     渡過了磨子潭,我們得到情報:蔣介石已在着手調集三個正規師和十個保安團,在六(安)合(肥)之間的平原上,重新布置一個包圍圈,企圖将我們整個殲滅。

    旅首長号召全體指戰員,要發揚人民軍隊的頑強鬥争傳統,以三晝夜的急行軍(結果後來走了五晝夜),越過合葉公路和淮南鐵路。

    在這短短幾天内,蔣軍的兵力集中、布署和工事構築,是沒有完成可能的。

    指戰員們,回憶翻過大别山的經驗,有信心的說:山裡一天能走六十裡,平原要走一百二十裡! 沿途都是些小山包,逐漸走上平坦的道路,小宣傳員唱着:&ldquo快到平原了,哪呀咦伊嗨&hellip&hellip&rdquo走不到兩裡路,又要渡過一道小河,砂子跟着水滲進布鞋裡去,把已給雨水浸軟的腳皮擦破。

    脫除鞋子來看,腳趾、腳邊緣,一塊塊的露出鮮紅的肉,十個有九個都是這樣的。

    很多人将布鞋挖開個窟窿,使傷口減少磨擦,但塵土飛黏在上面,給起很厚的蓋,走時痛得更加難受!中午匆忙地吃過一頓稀飯,跑到午夜,實在餓了。

    白茫茫的夜霧,使你看不見人家。

    水點&ldquo滴滴嗒嗒&rdquo地落在鬥篷上。

    大家争取原地休息的時間,躺在濕淋淋的草地上,有的披上白色的單子在打盹。

    但前頭一有移動,就站起來,拼命跟上。

    村落稀少,糧食缺乏,不曉得說了多少好話,老鄉們才提來兩個南瓜。

    有些連隊卻餓着肚子,靜靜地躺在老鄉門前廣場上,因為他們不願違犯群衆紀律。

    黎明就出發,由子毛坦廠住有蔣軍三百多人,行軍的方向又從朝北改為向東。

    七月十三日的午夜,月光如銀,這支鐵流從大别山脈傾瀉下來,向皖中平原奔騰過去&hellip&hellip 人馬奔馳在六合的平原上,高粱不絕地向我們點頭,天空卻傳來軋軋的機聲。

    全旅分為三路,通過合葉公路,向官亭高劉集前進,擊退保安團和土頑固的阻攔。

    快到官亭的大路上,有很多還未挖竣的戰壕,新鮮的黃土堆積在旁邊。

    記者在官亭街上遇到剛從合肥回來的商人,他說:&ldquo合肥城裡的廣西軍都拖到六安去了,留下的隻有些省保安團&rdquo。

    另一個賣馍馍的老闆說:&ldquo這一拐一拐的隊伍,打起仗來,渾身是勁,真是從未見過!&rdquo &ldquo排長,你該休息一下罷?&rdquo坐在草地休息的戰士這樣說。

     &ldquo毛澤東的旗幟在那裡,我就跟到那裡,死掉就算!&rdquo熊其新的語氣是那樣堅決,一拐一拐地走過去了。

    戰士們立即爬起來,咬住牙關,跟在後面走。

    他是三團八連的排長,兩隻腳闆爛得好似蜂巢樣,用灰布裹住,總是站在全排的先頭。

    休息時,不是幫戰士弄飯便是找夫子。

    二團第二營營長吳占魁扛起槍來了。

    聽說是射手染痢疾。

    大家痛恨休息,前頭不動,就會捱後頭的罵,腳闆走麻痹了,沒有覺得痛楚,無數發紅的眼睛,無數瘋狂的步伐&hellip&hellip 十六日晌午,我們繞過吳山廟,蔣軍躲在西南兩邊的碉堡裡射擊。

    繼走一夜,遠遠望見淮南路的電線杆。

    渡過兩條護路溝,跨上鐵路(實在是公路,鐵軌拆掉了),那圓形的碉堡,寂寞無人,隊伍已經過完,抵達下塘集(離鐵路約十裡左右),桂頑一三八師一個團才分路趕來追擊。

    六合平原的包圍圈,就這樣給我們突破。

    不,那是個還未合攏的包圍圈。

     薄蓦,噼噼啪啪的槍聲又響起來了,隊伍集合在一個大草坪上,司令員(注:指旅長皮定鈞,因為他過去是豫西第一支隊司令員,戰士們都是這祥稱呼他)拿着望遠鏡在發現敵人。

    &ldquo咄!大别山,磨子潭都過了,這算什麼!&rdquo戰士們有信心地說。

    皖東的大嫂子們用那石柱樣的天足,敏捷地牽着背騎病号的驢子趕來,驢子&ldquo嘎!呀!&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