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飛來紅帽 孫立人撤職查辦 繳了白卷 蔣經國功敗垂成

關燈
,閑得發慌,骨頭都要長鏽了。

    自從辭去參軍長之後,隻要天氣晴朗,一清早我就在院子裡騎開了腳踏車,團團打轉,也不知道要轉多少圈。

    同時又太靜了,便在車後帶了一條小狗,讓他跟着我打轉。

    &rdquo 陳誠其實早知道這些事情的了,卻佯笑道:&ldquo那你太太呢?她不會吵醒嗎?&rdquo孫立人道:&ldquo她早起床,早在菩薩面前念經文了。

    &rdquo陳誠&ldquo哦&rdquo了一聲道:&ldquo孫将軍的精神真是了不起,老骥伏枥,志在千裡,孫将軍并不老,更是不得了哪!&rdquo說罷卻感失言,幸得黃伯度插嘴道:&ldquo不過從明天開始,孫将軍要喬遷了,南昌街的房子讓給他們用,&rdquo也岔開話題道:&ldquo台北,房荒一天比一天厲害,各機關為了房子幾乎吵得頭破血流!&rdquo那當兒陳誠有客來訪,說聲&ldquo少陪&rdquo,徑去會客。

    孫立人問清楚下午四點才同全體調查委員會面,暗忖&ldquo我才不怕你們這一套!&rdquo當下黃伯度領入客房,倒頭便睡。

    四時許複随陳誠到達會場,與幾名調查委員相見了,王雲五将調查報告書交與陳誠,耳語一番,陳誠便說:&ldquo由于共諜郭廷亮事件而引起的孫立人将軍自請處分案,經九人調查委員會調查終結。

    這件案子從開始到公布,前後曆時兩個月零十七天,其間外交部長葉公超、教育部長張其昀等都居于顧問地位,應該提供參考意見。

    至于為調查委員會辦理閱卷和拟稿等文書工作的人,主要是總統府第一局局長黃伯度,第二局局長傅亞夫。

    至于那個一萬八千字的調查報告,幾乎是王雲五一人的大手筆。

    這個報告書哪,在我國真是史無前例,無例可援,王雲五遍閱美國國會調查委員會的書籍、刊物,詳加研究,甚至報告書的形式也取法于美國國會調查小組委員會的。

    &rdquo 陳誠盡自鼓吹這個長、那個短的,孫立人在&ldquo被告席&rdquo上暗自好笑,心想:&ldquo你們那兒是來調查我,分明在為姓蔣的鋪下台路!這麼緊張的什麼共諜案,到發表案情時連新聞記者都沒有一個,僅由行政院新聞局分發中西文調查書,可是我老孫卻完了!看你們得意到幾時!&rdquo說也有趣,蔣介石為了酬謝這九個大員,當真在翌日公布那天晚上舉行&ldquo賜宴&rdquo。

     無論如何,孫立人已經從蔣家父子眼中拔掉了,他死不掉,但權力全部消失,美方懷恨,卻又&ldquo滿意&rdquo于蔣的&ldquo刀下留人&rdquo,無論如何算是打了一個勝仗。

    蔣介石在慶功宴中神采奕奕,對那班調查委員、元老重臣說道: &ldquo我們要大家看看,孫立人即在應訊期間,調查委員仍待以上将之禮,因為他雖辭職,辭職書長達萬言,我足足看了一整天,但不曾被免官褫勳。

    今天一早在我的明令中,也沒有免除他的官位,他仍然是有陸軍二級上将的資格。

    &rdquo蔣介石話題一轉:&ldquo不過從今以後,你們凡是參加過調查工作的人,不論是誰,對外對内都不可發表任何孫案感想,連私人日記書信都不可記載其事。

    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談孫立人這個人了!&rdquo 陳誠見衆人不敢出聲,笑道:&ldquo總統對孫立人的雲天厚誼,孫立人自己也十分感激。

    調查報告書是今天一早發表的,他自己也有一份,想不到下午就到我家裡來,要我向總統道謝,說是過去他服務軍旅很久,這次可以脫下軍服,也不錯。

    他說他過去曾在美國普渡大學讀工程,想利用這點學問,今後為國家在工程方面服務,幹老本行報國。

    但是一旦反攻大陸軍事行動開始,國家需要他帶兵打仗時,他願重披戰袍&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聞言打了個抖索,強笑道:&ldquo不錯不錯,這個以後再說,現在我們再也不談他了。

    &rdquo 但作為蔣介石的&ldquo喉舌&rdquo一一台北&ldquo中央日報&rdquo不能不在第二天發表一篇社評,以對這件台灣大事作個交代,可是又不想表示重視,于是采用一天同刊兩篇社論的辦法,而以&ldquo孫立人免予議處&rdquo為題作為第二篇,擱在下面,先捧老蔣,說:&ldquo總統以孫立人雖有應負之重大咎責,姑念其久曆戎行,于抗戰有功,并于本案發生後自認咎責,深切痛悔,特準其自新,免予議處,交由國防部随時察考,以觀後效!&rdquo 接着說:&ldquo共諜郭廷亮,借孫立人命其在軍中主持聯絡工作,煽動勾結,企圖實施叛變的陰謀,達成颠覆政府的目的。

    證以郭廷亮的供詞所稱:&lsquo兵運&rsquo工作分三個階段,及企圖将所謂&lsquo苦谏&rsquo變成&lsquo兵谏&rsquo,将&lsquo兵谏&rsquo激成&lsquo兵變&rsquo,其用心之險、設謀之毒,可以概見。

     &ldquo關于孫立人個人在本案中所應負的責任,雖則調查委員會,并未因江雲錦等衆口一辭的指出孫立人對于有關陰謀行動,曾經參與,遽采為确定之罪證,但綜觀全部事實,孫立人确有難辭之咎。

    &rdquo &ldquo中央日報&rdquo提出四點,以證實孫立人的&ldquo難辭其咎&rdquo: 第一點說在軍中不該形成私人派系關系,而孫立人竟以第四軍官訓練班為骨幹,以其個人為中心而進行聯絡組織,這就不免于違法密結私黨之嫌;第二點指孫利用郭廷亮主持上項聯絡組織工作,改為&ldquo共諜&rdquo大開方便之門,至少應負失察之咎;第三點指孫殉情姑息,知情不報,難卸包庇縱容之責;第四點指孫對圖逃疑犯劉凱英,明知其為逃官,仍資以路費,&ldquo助其脫逃,若課以刑責,又豈隻詢私庇護而已哉!&rdquo 對美國更是極盡&ldquo打招呼&rdquo之能事,那社論說:&ldquo盡管在江雲錦等口供中,一緻指認孫立人對于有關陰謀行動,曾經參與,甚至是居于主謀地位,但調查委員會終以未獲直接證據,或其他旁證,乃本者罪疑唯輕之旨,不作孫立人為主謀之認定。

    &rdquo 不少人密切注意孫案的調查報告,以為這一萬八千字必有詳細交代,想不到一旦公布,香港除蔣的幾家報紙以外,無不感到詫然,類似的意見合了一句戲白,叫做&ldquo你不說倒也罷了,你越說我越胡徐。

    &rdquo有代表性的說法是:&ldquo孫案初起,人們以為郭廷亮确有問題,孫立人牽涉不深;但讀了調查報告書後,則感到孫立人确有問題,郭廷亮莫名其妙了!&rdquo 反共反蔣者挖苦蔣介石的對美國交代道:&ldquo過去不少案件都無下文,這次總算有了交代,有點&lsquo法治精神&rsquo。

    &rdquo接着提出疑點道:&ldquo一個少校有了間諜嫌疑,竟把總司令都告拖垮,那麼今後如再發生共諜案,陸總和參總大概也要換撤罷?此其一。

     &ldquo孫立人去職既不能以&lsquo失察&rsquo為理由,那麼真正理由何在?由冗長的報告書中看出,真正的理由乃是他指示所屬&lsquo督訓組&rsquo在他訓練出來的第四軍官訓練班人員中作聯系工作,卻并無任何組織,是則&lsquo黃埔同學會&rsquo何以未聞取締查辦?過去各将領在中下級軍官中成立的聯誼性組織也何以未聞取締查辦?此其二。

     &ldquo至于&lsquo兵谏&rsquo,強迫政府進行改革,孫立人心目中應行的改革是否應行,是另一問題&hellip&hellip但孫氏本人堅決否認有此意思,少數下級軍官的證供當不足為據,因為他們無法猜測别人心裡的&lsquo動機&rsquo,他們又可能與孫氏有私怨,聲機打落水狗,并借以邀功。

    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并無其他證明孫立人确曾準備&lsquo兵谏&rsquo,既然如此,自然應以無罪論,否則即等于&lsquo莫須有&rsquo!此其三。

    &rdquo這還不算,反共反蔣者再問: &ldquo郭廷亮案部分。

    報告中并未舉出确鑿證據,證明郭廷亮系共黨間諜,這一部分既無證人,又無證物,所舉證詞,似乎隻是郭廷亮本人的供詞,疑點甚多。

     &ldquo一、既無證人,又無證物,是怎祥破獲他的間諜活動的?二、既無證人證物,郭廷亮怎會供認他是共諜,目尋死路?三、假定郭系共諜,在台必有同夥,給他下命令或接受他的命令,對中共方面也應有通訊聯絡方式,何以長期孤零零地無聯系地進行工作?四、郭廷亮的供證,是否&lsquo苦打成招&rsquo?或經過别人歪曲?&rdquo 最後一點又掴了老蔣一記耳光道:&ldquo這次九人委員會的調查工作,自始至終是秘密進行的,事後報告中又沒有提出更多更确鑿的實證來。

    相反的,在王雲五起草的報告中,字裡行間,都用了很多假定的語氣,這種調查,在基本上已失去了法治的精神。

    &rdquo &hellip&hellip 對于外間七七八八的意見,蔣家父子隻是在心頭暗笑:饒你有多大本領,反正孫立人已經垮台,除非出現奇迹,今生今世,他是再也擡不起頭來的了。

     然而蔣家父子心頭也非真的坦然,表面上的&ldquo勝利狀&rdquo并不等于心頭的歡欣感。

    相反的是&ldquo美援&rdquo在&ldquo軍援&rdquo方面仍然遲遲其來,而&ldquo經援&rdquo則不獨無增,而且在減。

     那一日蔣介石聞道李宗仁在美國又有新聞,問葉公超道:&ldquo這個人的臭嘴不掩住,我們的麻煩還在後頭,你不能想想辦法麼?&rdquo葉公超道:&ldquo不理他還要好些,理他,在他是求之不得,在我們則得不償失。

    &rdquo蔣介石聞言默然,想想也對。

    葉公超道:&ldquo這次他的談話,一望而知是假的。

    他說孫立人在東北與副總統不和,某次曾告訴李宗仁說:此去東北,如遭陳誠排擠,那他會給他一個電報,用&lsquo老友某某病危&rsquo字句代替,李宗仁說後來他果然接到了這個電報&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不想聽這些,問了些日内瓦會議之類,遣走外交部長,囑咐兒子道: &ldquo對彭孟緝說,關于對孫的察考,希望他根據我的意思,切忌接近任何人,可是又不能讓他死掉,連自殺都不許可!如果在這方面出了事,那就很糟!&rdquo蔣經國唯唯,卻說:&ldquo據報,美國大使館今天派人到軍防部問孫立人的下文。

    &rdquo蔣介石皺眉道:&ldquo這樣不識相哪!&rdquo蔣經國道:&ldquo也不,他們自以為做得很漂亮,問我們要一份孫案調查報告書的英文本,沒有表示什麼,隻說想知道孫立人關在什麼地方,受怎樣的察考。

    又說孫立人不壞,希望他沒什麼,早日複出,共同防共。

    &rdquo蔣介石一聽又傷起腦筋來,感到他在美國老闆的心目中,确乎不如老孫,萬分難堪。

     正是:志在吞台非援蔣,美國就是這心腸。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