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白宮狠毒 四萬英鎊炸毀印航機 台北狼狽 十億人民怒指周梓銘
關燈
小
中
大
銘是幾時到台灣來的?香港政府怎會知道得這樣清楚?&rdquo毛人風道:&ldquo這一種人,豬朋狗友不少,他又喜歡賭錢,什麼賭都有他一份,拿到獎金之後,一下子又抖了起來,本來一屁股的債,忽然闊綽起來,那張嘴又不緊,因此他的同事幾乎都知道的了,香港政府追得緊,也就無法保密。
至于他離開香港,那因為風聲太緊了,不得不走,否則給他們捉住,連我們都下不了台,因此當五月十七那天晚上,有架民航機停在機場上,第二天一早,他就來了。
&rdquo 蔣經國沉吟道:&ldquo從此以後,我們對這件事就要密切注意,可不能走漏任何消息了。
周梓銘這個人,你們也該好生安頓才是,看樣子這個人不安份,該怎麼辦,你們随機應變便是。
&rdquo 事實上&ldquo紙包不住火&rdquo,周梓銘終于遭到了香港政府的通緝。
那是九月三日,港府發表了一個特别公報道: &ldquo印度航空公司飛機&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于本年四月十一日失事,經過四個月周密調查後,香港警方于今晨從香港裁判署獲得一項逮捕令,逮捕周梓銘、又名周錫駒、又名周超,控告他協同謀殺。
他從前受雇于香港航空工程公司,在印航機停留啟德機場的那一天,他是在場參加該機清潔工作的。
&ldquo那天下午,&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在從香港赴雅加達途中,機上發生一次爆炸,之後即墜落海裡。
除了三個機上工作人員外,所有機上其他一十九人都告犧牲。
據悉周梓銘已于五月十八日晨自港乘飛機逃往台灣,為此,現正要求台灣當局将他解返香港受審。
&rdquo 蔣經國見事情已經鬧開,承認固然無此勇氣,否認也得想想辦法。
一方面命鄭介民、毛人鳳嚴密控制周梓銘的行動,同時對淡水英國領事的詢問,由省政府交際科來一個&ldquo無可奉告&rdquo。
英、蔣之間已無正式外交關系,對于淡水的英領館,蔣介石要省政府代替外交部和他們聯系,表示并不重視,可又藕斷絲連。
蔣介石父子最後對淡水英領館作了這麼一個答複:&ldquo有關當局無法處理這件事,因為香港當局的要求沒有法律根據。
&rdquo也不管成話不成話,推了個一幹二淨。
但對一般輿論以及港方所指出的周梓銘其人、搭民航機飛台其事,就無法予以推擋,而且連逃台日期都宣布了,更難置之不理。
研究來,研究去,認為封鎖不住,好難遮掩,蔣經國便采用了一個&ldquo妙計&rdquo,但一經宣布,見者大嘩,蔣經國又後悔不疊,認為與其理睬,不如不理,可是既已發表,也隻得捏着鼻子&ldquo頂&rdquo下去,由得海内外譏笑了。
第一個消息,刊在五月二十六日的台北報上,措辭十分尴尬:&ldquo本月十九日下午,由香港飛東京民航隊班機,在松山機場小停時,在貨艙内發現偷渡入境的人兩名。
據悉:該兩人系來自大陸,經港、澳以難民身份偷渡入境,共諜嫌疑甚重,刻正由治安機關偵訊中。
&rdquo 從否認有其事到&ldquo證實&rdquo在那架民航機上确有人來,但系&ldquo共諜&rdquo,并且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這說法立即站不住腳,到五月三十一日,幹脆由中央社發布消息道:&ldquo據治安機關三十日說:五月十九日從香港來台的民航公司班機中,發現有兩個沒有台灣入境證的旅客偷渡入境,當給我治安機關扣留。
治安機關對這兩個旅客的姓名,目前不願發表。
但據稱:他們兩人是由大陸共區逃抵香港的難民,與外傳所謂炸毀載運共黨前往萬隆的飛機一案,完全無關,這兩人正由我治安機關偵訊中。
&rdquo 對于這消息,别說香港居民嗤之以鼻,台灣讀者也都感到好笑:分明是狼狽之至了,還要冠冕堂皇一番,可又難以自圓其說,連&ldquo共諜&rdquo的名字都&ldquo不願發表&rdquo,内中賣的什麼藥,也就不問可知了。
在這氣氛中蔣介石官方又于六月一日通過中央社發了個消息道: &ldquo據新聞局長吳南如告中央社記者稱:偷渡來台之兩乘客,經治安機關調查結果:确系大陸共黨骨幹,因派系鬥争,而來台反正。
現尚繼續查詢中,姓名一時暫難宣布,至共黨誣指自由中國與炸機案有關,乃共黨造謠誣蔑之一貫伎倆,毫無事實根據。
&rdquo 蔣經國要毛人鳳警告周梓銘道;&ldquo從此以後,你得改名換姓做人了,如果再對人說你曾經如何如何,給淡水知道了,查辦起來,我就幫不了忙!&rdquo 蔣介石對香港政府拒絕交出周梓銘,但無法&ldquo拒絕&rdquo舉世的指責!亞非會議如期完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蔣介石父子圖謀暗害的新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受到與會者加倍的敬愛,亞非十四億人民對于周梓銘的憤怒痛斥,當然也加諸于美、蔣身上的!犧牲在沙撈越海面的戰士們,永遠活在人們心裡芝而對于戰友的傷悼,行動便是最有力的&ldquo紀念&rdquo,亞非人民發現敵人原來就是這麼卑劣懦怯的一小撮,鬥志也就更加昂揚起來! 然而事情沒有了結,一九五六年三月廿八那天,英國工黨議員約翰·比爾德在倫敦因為另一件事發表有關印航機的&ldquo内幕消息&rdquo,使美國和蔣介石無所遁形,他說: &ldquo我相信去年四月在印度航空公司&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飛機放置定時炸彈、以緻該機在沙撈越海面失事的兇手(周梓銘),是美國間接付出四萬英鎊收買的。
&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載着出席萬隆會議的紅色中國官員,從香港往雅加達,由于飛機爆炸,十六人喪生。
&rdquo 比爾德說:&ldquo台灣國民黨政府,已經拒絕将這個破壞者交出來。
我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扣留因飛入中國大陸執行轟炸任務迫降香港境内的國民黨飛行員,直到台灣滿足我們的要求為止,這種炸毀&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的行動,顯然是激怒北京政府的行動,可能危害到香港的地位。
&rdquo 英國議員因為美、蔣的胡作非為而擔心香港的地位,蔣介石則始終在擔心自己的地位。
就在亞非會議舉行之時,他異想天開要和萬隆唱一出對台戲,經過挖空心思不斷商議,隻有他和李承晚的&ldquo亞洲人民反共會議&rdquo可以乘機派派用場,就要那個什麼&ldquo亞盟中國總會&rdquo派杭立武為代表和對方商談,說是萬隆的那個會開得教人心煩,&ldquo自由世界&rdquo理該還以顔色,&ldquo亞洲人民反共會議&rdquo隻開過一次,不管成績如何,讓台灣和漢城的報紙登登,無論如何勝過沒有,李承晚無可無不可,雙方言明五月二十三日召開,地點不在漢城便在台北,蔣介石願盡地主之誼,說在台北召開,李承晚也樂得省一筆開支,少一樁麻煩,這回事算是定了。
不料到得五月十七,李承晚見各方反應冷淡,也就變了卦,說是如果這個會隻有他和台灣兩個單位,那麼不開好過開。
再說關于地點問題,他以為&ldquo大韓民國&rdquo勝過&ldquo中華民國&rdquo,應該在漢城召開而非台北,這新的問題使蔣大為着急,忙派杭立武飛往漢城解釋,叮囑道:&ldquo此事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亞洲人民反共會議一定要開!&rdquo 那杭立武第三天就氣急敗壞地回到台北,原來李承晚已使那個會&ldquo不許成功、隻許失敗&rdquo了。
蔣介石氣得說不出話來,杭立武道:&ldquo李承晚認為迄今為止,僅有兩國代表在忙着開會,其他&lsquo亞洲國家&rsquo聲息俱無,他認為這個會不開好過開,太冷落,與&lsquo亞洲人民反共聯盟&rsquo太不調和。
&rdquo蔣介石隻有跳腳的份兒,大罵李承晚不懂事道: &ldquo從民國三十八年到今天,我們對李承晚實在太客氣了,娘希匹他倒搭起臭架子,自以為是自由世界的反共老前輩,可是這件事就拆穿了他的西洋鏡,他懂個屁!&rdquo又說:&ldquo你告訴他: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三十日,艾森豪威爾總統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宣布的:&lsquo為了不能損害自由中國的士氣,不能斷絕他們的希望,美國決定防守金門馬祖!&rsquo艾森豪威爾都不得不向我低頭,贊成我的防守金馬了,你李承晚還是我的老朋友,你反而瞧不起我姓蔣的麼?你以為沒有第三個國家參加這個會就開不成了麼?你以為除了你我兩國到時就不能夠動動腦筋麼?&rdquo 杭立武道:&ldquo對哪!我就對他們說過了,每逢總統生日,我們就會弄得很熱鬧,譬如把祝賀總統生日的來賓,可以分為&lsquo全球二十四個地區,七十六個單位華僑&rsquo之類。
&rdquo再一想這個例子舉得太笨,等于當着和尚罵賊秃,可又收不回來,正忐忑不安間忽聽得蔣介石間道:&ldquo如果我們單獨發起,你看如何?&rdquo 杭立武倒抽一口涼氣,誠惶誠恐答複道:&ldquo這辦法好!隻是最好先和外交部研究個萬全之策。
&rdquo弦外之音,分明這辦法太糟,蔣介石瞅了杭立武一眼,這當兒蔣經國一頭大汗,進得門來,欲言又止,杭立武正在進退不得,見機而&ldquo行&rdquo,忙不疊告退。
蔣介石問兒子道:&ldquo什麼事如此倉皇?&rdquo 蔣經國道:&ldquo那兩個人,都有下文了。
&rdquo他指的是孫立人和任顯群,後者和他搶女伶,蔣經國吃了個啞巴虧,存心搞他一下,平平自己的氣。
前者與蔡斯的來往忽地冷淡下來,但與美國派在台灣的情報人員卻接觸頻繁,而且根據派在孫立人身邊的人馬密報,這個白宮的愛将似乎有所圖謀。
蔣家父子聞報,一驚非同小可,正在每秒鐘都對他們監視,但台灣這種事情太多,蔣介石一時可想不起那兩個人,蔣經國說了,蔣介石道:&ldquo對于任顯群,你愛怎麼辦便怎麼辦,我不管,對于孫立人,那就聽我的,切忌打草驚蛇,要多注意,再把詳情具報,然後定奪,不許漏掉一個!&rdquo 正是:最怕蕭牆禍起時,孤在宮中那得知。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至于他離開香港,那因為風聲太緊了,不得不走,否則給他們捉住,連我們都下不了台,因此當五月十七那天晚上,有架民航機停在機場上,第二天一早,他就來了。
&rdquo 蔣經國沉吟道:&ldquo從此以後,我們對這件事就要密切注意,可不能走漏任何消息了。
周梓銘這個人,你們也該好生安頓才是,看樣子這個人不安份,該怎麼辦,你們随機應變便是。
&rdquo 事實上&ldquo紙包不住火&rdquo,周梓銘終于遭到了香港政府的通緝。
那是九月三日,港府發表了一個特别公報道: &ldquo印度航空公司飛機&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于本年四月十一日失事,經過四個月周密調查後,香港警方于今晨從香港裁判署獲得一項逮捕令,逮捕周梓銘、又名周錫駒、又名周超,控告他協同謀殺。
他從前受雇于香港航空工程公司,在印航機停留啟德機場的那一天,他是在場參加該機清潔工作的。
&ldquo那天下午,&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在從香港赴雅加達途中,機上發生一次爆炸,之後即墜落海裡。
除了三個機上工作人員外,所有機上其他一十九人都告犧牲。
據悉周梓銘已于五月十八日晨自港乘飛機逃往台灣,為此,現正要求台灣當局将他解返香港受審。
&rdquo 蔣經國見事情已經鬧開,承認固然無此勇氣,否認也得想想辦法。
一方面命鄭介民、毛人鳳嚴密控制周梓銘的行動,同時對淡水英國領事的詢問,由省政府交際科來一個&ldquo無可奉告&rdquo。
英、蔣之間已無正式外交關系,對于淡水的英領館,蔣介石要省政府代替外交部和他們聯系,表示并不重視,可又藕斷絲連。
蔣介石父子最後對淡水英領館作了這麼一個答複:&ldquo有關當局無法處理這件事,因為香港當局的要求沒有法律根據。
&rdquo也不管成話不成話,推了個一幹二淨。
但對一般輿論以及港方所指出的周梓銘其人、搭民航機飛台其事,就無法予以推擋,而且連逃台日期都宣布了,更難置之不理。
研究來,研究去,認為封鎖不住,好難遮掩,蔣經國便采用了一個&ldquo妙計&rdquo,但一經宣布,見者大嘩,蔣經國又後悔不疊,認為與其理睬,不如不理,可是既已發表,也隻得捏着鼻子&ldquo頂&rdquo下去,由得海内外譏笑了。
第一個消息,刊在五月二十六日的台北報上,措辭十分尴尬:&ldquo本月十九日下午,由香港飛東京民航隊班機,在松山機場小停時,在貨艙内發現偷渡入境的人兩名。
據悉:該兩人系來自大陸,經港、澳以難民身份偷渡入境,共諜嫌疑甚重,刻正由治安機關偵訊中。
&rdquo 從否認有其事到&ldquo證實&rdquo在那架民航機上确有人來,但系&ldquo共諜&rdquo,并且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這說法立即站不住腳,到五月三十一日,幹脆由中央社發布消息道:&ldquo據治安機關三十日說:五月十九日從香港來台的民航公司班機中,發現有兩個沒有台灣入境證的旅客偷渡入境,當給我治安機關扣留。
治安機關對這兩個旅客的姓名,目前不願發表。
但據稱:他們兩人是由大陸共區逃抵香港的難民,與外傳所謂炸毀載運共黨前往萬隆的飛機一案,完全無關,這兩人正由我治安機關偵訊中。
&rdquo 對于這消息,别說香港居民嗤之以鼻,台灣讀者也都感到好笑:分明是狼狽之至了,還要冠冕堂皇一番,可又難以自圓其說,連&ldquo共諜&rdquo的名字都&ldquo不願發表&rdquo,内中賣的什麼藥,也就不問可知了。
在這氣氛中蔣介石官方又于六月一日通過中央社發了個消息道: &ldquo據新聞局長吳南如告中央社記者稱:偷渡來台之兩乘客,經治安機關調查結果:确系大陸共黨骨幹,因派系鬥争,而來台反正。
現尚繼續查詢中,姓名一時暫難宣布,至共黨誣指自由中國與炸機案有關,乃共黨造謠誣蔑之一貫伎倆,毫無事實根據。
&rdquo 蔣經國要毛人鳳警告周梓銘道;&ldquo從此以後,你得改名換姓做人了,如果再對人說你曾經如何如何,給淡水知道了,查辦起來,我就幫不了忙!&rdquo 蔣介石對香港政府拒絕交出周梓銘,但無法&ldquo拒絕&rdquo舉世的指責!亞非會議如期完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蔣介石父子圖謀暗害的新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受到與會者加倍的敬愛,亞非十四億人民對于周梓銘的憤怒痛斥,當然也加諸于美、蔣身上的!犧牲在沙撈越海面的戰士們,永遠活在人們心裡芝而對于戰友的傷悼,行動便是最有力的&ldquo紀念&rdquo,亞非人民發現敵人原來就是這麼卑劣懦怯的一小撮,鬥志也就更加昂揚起來! 然而事情沒有了結,一九五六年三月廿八那天,英國工黨議員約翰·比爾德在倫敦因為另一件事發表有關印航機的&ldquo内幕消息&rdquo,使美國和蔣介石無所遁形,他說: &ldquo我相信去年四月在印度航空公司&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飛機放置定時炸彈、以緻該機在沙撈越海面失事的兇手(周梓銘),是美國間接付出四萬英鎊收買的。
&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載着出席萬隆會議的紅色中國官員,從香港往雅加達,由于飛機爆炸,十六人喪生。
&rdquo 比爾德說:&ldquo台灣國民黨政府,已經拒絕将這個破壞者交出來。
我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扣留因飛入中國大陸執行轟炸任務迫降香港境内的國民黨飛行員,直到台灣滿足我們的要求為止,這種炸毀&lsquo克什米爾公主号&rsquo的行動,顯然是激怒北京政府的行動,可能危害到香港的地位。
&rdquo 英國議員因為美、蔣的胡作非為而擔心香港的地位,蔣介石則始終在擔心自己的地位。
就在亞非會議舉行之時,他異想天開要和萬隆唱一出對台戲,經過挖空心思不斷商議,隻有他和李承晚的&ldquo亞洲人民反共會議&rdquo可以乘機派派用場,就要那個什麼&ldquo亞盟中國總會&rdquo派杭立武為代表和對方商談,說是萬隆的那個會開得教人心煩,&ldquo自由世界&rdquo理該還以顔色,&ldquo亞洲人民反共會議&rdquo隻開過一次,不管成績如何,讓台灣和漢城的報紙登登,無論如何勝過沒有,李承晚無可無不可,雙方言明五月二十三日召開,地點不在漢城便在台北,蔣介石願盡地主之誼,說在台北召開,李承晚也樂得省一筆開支,少一樁麻煩,這回事算是定了。
不料到得五月十七,李承晚見各方反應冷淡,也就變了卦,說是如果這個會隻有他和台灣兩個單位,那麼不開好過開。
再說關于地點問題,他以為&ldquo大韓民國&rdquo勝過&ldquo中華民國&rdquo,應該在漢城召開而非台北,這新的問題使蔣大為着急,忙派杭立武飛往漢城解釋,叮囑道:&ldquo此事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亞洲人民反共會議一定要開!&rdquo 那杭立武第三天就氣急敗壞地回到台北,原來李承晚已使那個會&ldquo不許成功、隻許失敗&rdquo了。
蔣介石氣得說不出話來,杭立武道:&ldquo李承晚認為迄今為止,僅有兩國代表在忙着開會,其他&lsquo亞洲國家&rsquo聲息俱無,他認為這個會不開好過開,太冷落,與&lsquo亞洲人民反共聯盟&rsquo太不調和。
&rdquo蔣介石隻有跳腳的份兒,大罵李承晚不懂事道: &ldquo從民國三十八年到今天,我們對李承晚實在太客氣了,娘希匹他倒搭起臭架子,自以為是自由世界的反共老前輩,可是這件事就拆穿了他的西洋鏡,他懂個屁!&rdquo又說:&ldquo你告訴他: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三十日,艾森豪威爾總統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宣布的:&lsquo為了不能損害自由中國的士氣,不能斷絕他們的希望,美國決定防守金門馬祖!&rsquo艾森豪威爾都不得不向我低頭,贊成我的防守金馬了,你李承晚還是我的老朋友,你反而瞧不起我姓蔣的麼?你以為沒有第三個國家參加這個會就開不成了麼?你以為除了你我兩國到時就不能夠動動腦筋麼?&rdquo 杭立武道:&ldquo對哪!我就對他們說過了,每逢總統生日,我們就會弄得很熱鬧,譬如把祝賀總統生日的來賓,可以分為&lsquo全球二十四個地區,七十六個單位華僑&rsquo之類。
&rdquo再一想這個例子舉得太笨,等于當着和尚罵賊秃,可又收不回來,正忐忑不安間忽聽得蔣介石間道:&ldquo如果我們單獨發起,你看如何?&rdquo 杭立武倒抽一口涼氣,誠惶誠恐答複道:&ldquo這辦法好!隻是最好先和外交部研究個萬全之策。
&rdquo弦外之音,分明這辦法太糟,蔣介石瞅了杭立武一眼,這當兒蔣經國一頭大汗,進得門來,欲言又止,杭立武正在進退不得,見機而&ldquo行&rdquo,忙不疊告退。
蔣介石問兒子道:&ldquo什麼事如此倉皇?&rdquo 蔣經國道:&ldquo那兩個人,都有下文了。
&rdquo他指的是孫立人和任顯群,後者和他搶女伶,蔣經國吃了個啞巴虧,存心搞他一下,平平自己的氣。
前者與蔡斯的來往忽地冷淡下來,但與美國派在台灣的情報人員卻接觸頻繁,而且根據派在孫立人身邊的人馬密報,這個白宮的愛将似乎有所圖謀。
蔣家父子聞報,一驚非同小可,正在每秒鐘都對他們監視,但台灣這種事情太多,蔣介石一時可想不起那兩個人,蔣經國說了,蔣介石道:&ldquo對于任顯群,你愛怎麼辦便怎麼辦,我不管,對于孫立人,那就聽我的,切忌打草驚蛇,要多注意,再把詳情具報,然後定奪,不許漏掉一個!&rdquo 正是:最怕蕭牆禍起時,孤在宮中那得知。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