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棄暗投明 劉若龍駕機起義 争權奪利 胡光麃失風入獄
關燈
小
中
大
兒們用過這個絕招。
&rdquo 那人道:&ldquo一點不錯,在胡光麃是求之不得,他已經是個光棍,他的公司又是個空架子,他在美國和日本的存款,又早已等着他去揮霍了,不過郭紫峻既然開了炮,我看他要脫身也不容易了。
&rdquo 事實正是這樣:自從俞鴻鈞答複立委、該案轉司法機關依法偵查後,便轉入不利于胡的途徑,那俞鴻鈞給司法行政部下命令道:&ldquo關于揚子木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光麃連續騙取國家财物一案,及各有關主管辦理機關人員有無讀職舞弊情事,交該部轉傷最高法院檢察署依法偵查辦理具報!&rdquo谷鳳翔接到命令立刻轉傷最高法院檢察署照辦,并且一反常态,為了狠狠打擊&ldquo吳國祯體系&rdquo,居然&ldquo歡迎&rdquo新聞記者随時随地可以采訪這個消息。
但谷鳳翔的官腔太爛。
竟然對司法行政部以往封鎖新聞的做法表示&ldquo顯屬無稽&rdquo,并且對若幹家報紙所說封鎖消息事要&ldquo查詢消息來源&rdquo,甚至對胡光麃案曾經幾乎&ldquo和解&rdquo一事都忘了,力斥其非,于是若幹報紙便對他展開了攻擊,說郭紫峻确曾質詢胡案,也曾提到過台銀貸款、十萬隻茶箱沒有下文,卻在高院&ldquo成立和解&rdquo時,這問題連俞鴻鈞都沒否認,而谷鳳翔指為&ldquo無稽&rdquo,未免&ldquo無稽&rdquo之甚了。
蔣介石聞報焦急,吩咐谷鳳翔道:&ldquo此事不宜旁生枝節,給我快點解決,扯得那麼遠幹什麼?&rdquo又問發展情形,谷鳳翔道:&ldquo最高檢察署奉命偵查,已函請保安司令部千萬勿讓胡光麃出境,高檢署連星期日都取消了休息。
高院檢察長趙琛,曾向俞院長報告辦案經過,每兩天要去一次,碰到特别重要的随時請示。
俞院長保證政府以全力辦好這件案子,高院短短幾天中已搜集到有關資料兩大箱之多!&rdquo蔣介石急道:&ldquo要仔細審閱!&rdquo谷鳳翔道:&ldquo正在仔細審閱,本來今天一早可以看完,無奈這是一本爛賬,要看得懂,看得通,倒是不容易!至于案中牽涉之人,如非必要,當不提名。
&rdquo 蔣介石道:&ldquo不能光看文件,也該到有關地方去看看。
&rdquo谷鳳翔道:&ldquo是,是,已經出動了八個人,查過不少地方了。
&rdquo 胡案确乎在無法隐瞞的窘境下進行,高檢署派出調查科長徐聖熙,會同法官兩名,書記官兩名,法警三名,浩浩蕩蕩撲向南陽街揚子木材公司、再去臨沂街六十一巷二十号胡光麃家中、末了上台銀查帳,一口氣搞了九小時,内中對胡的偵訊便占了五個半小時。
俞鴻鈞應召向蔣介石報告道: &ldquo胡案愈來愈明朗,這幾天他已在監視之中,四天沒出大門一步了。
高檢署在他家中搜出的文件,與案情有極大關連。
&rdquo蔣介石道:&ldquo可要小心了,現在是盟邦重視,群情憤激,和台銀同揚子公司為十萬隻茶箱涉訟完全不同。
立法院的質詢,更應該小心應付。
&rdquo俞鴻鈞道:&ldquo這個可以放心,立院兩次質詢,我們已作緊急處理,而且保證他不會出境,一切由司法機關依法偵辦,立委們的火氣都大為降低,行政院的書面報告和口頭勸慰,是發生了作用,相信事情不會再在法庭外面吵的了。
&rdquo 不料另有一名立法委員劉兆勳不肯買帳,就在胡案質詢進入低潮時放了一炮,他認為俞鴻鈞的書面報告大都不符事實,而官商勾結更是無法掩飾,卻又為行政院所否認,便列舉五點駁斥,俞鴻鈞十分緊張,隻見上面寫道: &ldquo第一:農民銀行以供銷公司名義貸與胡光麃美金五萬元,該公司以此款用作商業投資,并非如書面報告中協助政府發展農業。
多年來政府對此何不予以檢查?&rdquo這個問題有如一拳擊向這位行政院長胸口,作聲不得。
&ldquo第二:中信局兩次貸款胡光麃,其貸款本息絕不止報告中所列之七百餘萬,胡屢借不還,該局主管及經辦人員,竟一意孤行,毫不考慮該公司之信用破産,反而繼續貸款,有增無減,顯屬有相互勾結圖利之嫌。
&rdquo 俞鴻鈞緊皺眉頭,暗忖此人對此事所說極是,隻是此乃&ldquo公開秘密&rdquo,一旦拆穿,必有牽連,心中着急。
再看: &ldquo第三:台銀貸款胡光麃,十萬隻茶箱尚未交貨,即全部付清價款,且胡屢次背信,發生問題後好幾年之久,才向法院告訴,其經辦人員顯有勾結舞弊之情事。
&ldquo第四:揚子公司承制一百艘登陸艇,根據書面報告,系胡個人向美國當局之契約行為,但若無政府支持,一個普通商人這一筆生意似乎不可能。
而且,美國顧問團與胡訂約前,必征詢中國政府之意見,倘政府以胡信譽掃地情形坦白告之,則此項契約不緻簽定,以緻發生偷工減料贻誤軍機之不良後果,政府當局實難辭其咎&rdquo。
那劉兆勳還有第五點質詢道:&ldquo胡光麃向美援會申請結彙木材案,經該會移送法院提起公訴有案,惟其外彙結彙乃由該會所核準者,其間有無責任,亦應予以徹查。
&rdquo 俞鴻鈞所受質詢猶不止此,内中有人在會場之外,激昂慷慨地說道:&ldquo院長大人哪,這件事可不能馬馬虎虎算了,遠在立法院開炮之前,已經有人向法院密告,你如果真想好好地弄清楚這件事,最好讓法院把那密告人找出來,一定幫忙不小!此外,中信局對揚子木材公司的貸款如此順利,一次不夠,還有兩次,甚至三次,内中必有道理。
老實告訴你吧,院長先生,中信局經辦貸款單位的負責人曾一再反對,拒不付款,後來由尹仲容自己出馬,親筆批了個&lsquo準予貸款&rsquo的手谕,這才使胡光麃賊不空手,這關鍵務請司法機關鄭重調查。
&rdquo俞鴻鈞忙不疊說:&ldquo對對,是要這樣,我一定通知他們。
&rdquo但那人卻說下去道:&ldquo慢着,我還沒說完,還有一點,當立法院開炮前後,你知道胡光麃是住在臨沂街的,好,中信局的幾名科長,偷偷摸摸一連兒晚到他家裡去了,這個中情形還用得着猜麼?一定是對這件案子唯恐查出勾結行為,而在共商對策,你說對麼?這個也得請法院嚴加調查!&rdquo 于是當胡光麃在四月一甘八給解上台北地院,傳訊三小時後,為了怕他逃亡,怕他&ldquo亂說&rdquo,這名鳄魚頭終于給扣押起來了。
他供述了揚子木材公司的業務情形,他與中信局、台灣銀行的往來情形,以及他和其他各方面的來往情形,不少人感到汗毛凜冽,尹仲容便是其中一名,立刻遞出了辭呈。
那辭呈分遞給行政院長俞鴻鈞和财政部長徐柏園,請辭本兼各職,他寫道:&ldquo仲容謂以辁才,自三十九年出任中央信托局局長,瞬逾四載。
去年六月以來一再請辭,雖疊奉面準,但迄未蒙派員接替。
茲因揚子公司貸款案責言交至,仲容自信此案既交法院,事實如何,終必大白,然在此群情疑惑之際,實不宜繼續到局辦公,自應重申前請,懇叩派員接替,公私均感。
&rdquo 俞鴻鈞接到這份辭呈,立即批準,但派何人去接?卻傷腦筋,也虧他想得出,指定&ldquo國際基金委員會中華民國候補理事、兼中華民國駐國際開發銀行代表&rdquo俞國華接充,但那俞某人在美國,尚未返台,另派中信局理事會主席何墨林暫代。
但俞鴻鈞另有一功,對尹仲容請辭經濟部長一事不予批準,理由是&ldquo與胡案無關&rdquo。
至于尹、何辦理交代之日,則定為四月廿三。
這件事至此告一段落。
但民間對蔣的憤懑卑視,則更形高漲,隻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報紙之上,街頭巷尾,胡案也就成為熱門話題。
特别是立法院似乎志在打擊尹仲容的做法,更使人們感到興趣。
原來當立法院某次質詢台灣物價高漲,如何得了時,這位部長先生卻在台上大剌剌地說了句:&ldquo這有什麼了不起的!&rdquo乃使舉座震驚,千夫所指,因此當胡案既發,&ldquo立院同人&rdquo對他自難放過,大炮小炮集中而攻之,群起而攻之,直到一九六三年春夭尹仲容在台憂郁而已,&ldquo炮聲&rdquo雖已零落,卻未中止。
話說一九四九年前,蔣介石末代王朝用以掌握全國經濟命脈的機構,不外乎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托局,以及郵彙局,當時稱之為&ldquo四行兩局&rdquo。
這幾個機構把發行币制、貸款放款、國際貿易等等一古腦兒劃進他們的業務範圍,變成了蔣、孔、宋、陳四大家族跌不破、打不爛的金飯碗,與此相反,全國老百姓卻整日價在痛苦的日子裡跌跌撞撞,破爛不堪!一旦天搖地動的場面出現,這&ldquo四行兩局&rdquo也就垮了台,剩一個空招牌逃到台灣,已經談不上什麼業務,而且衆多的行局業務已回到老百姓手裡,在台灣的皇親國戚在數量上固然少得可以,在平時也根本用不着上班,獨有中信局例外。
原來中信局的業務在于國際貿易,國民黨在大陸時,這項肥缺反正由孔、宋輪流擔任,而與蔣介石一齊&ldquo享用&rdquo。
迫逃入台灣,中信局就耍了套&ldquo空手入白刃&rdquo的花招,來了個&ldquo空手入貨倉&rdquo,把台灣八成以上的國際貿易一把抓了,采購進口物資,輸出台糖台米,無一不由該局經手,凡買棉花小麥大豆,以及辦理&ldquo美援&rdquo物資,也無一不屬于該局業務範圍之内,而作為局長其人,也必參加有關機構的&ldquo美援&rdquo運用與管理外彙,因此這個局長固然是肥缺,也是個忙人,正因為&ldquo經手三分肥&rdquo,這肥缺必然由四大家族&ldquo世襲&rdquo,曾經追随宋子文二十幾年的尹仲容,便在一九五○年冬天該局改組時,繼何墨林抓住了這個肥缺。
當時正值陳誠繼魏道明出掌台灣省府。
衆叛親離,班底不全,另起爐竈,幹部奇缺,到處找人幫忙,&ldquo國舅爺&rdquo宋子文就把尹仲容介紹與他,而在老蔣&ldquo複職&rdquo,閻錫山下台,陳誠組閣時就把尹仲容這着棋子往中信局一擱。
可是當一九五四年六月間,尹仲容當了經濟部長之後,照理這個中信局長是兼不下去的了,不獨因為中信局的業務繁忙,難以兼顧;而且這個局隸屬财政部,尹以經濟部長兼中信局長,公事上卻要請示财政部,實在有點滑稽。
于是傳說紛紛,有人說他實在舍不得中信局這個肥缺,而且物資局将合并在中信局之内,肥缺将更肥了,他才不肯走!而尹仲容對他的友人部屬也
&rdquo 那人道:&ldquo一點不錯,在胡光麃是求之不得,他已經是個光棍,他的公司又是個空架子,他在美國和日本的存款,又早已等着他去揮霍了,不過郭紫峻既然開了炮,我看他要脫身也不容易了。
&rdquo 事實正是這樣:自從俞鴻鈞答複立委、該案轉司法機關依法偵查後,便轉入不利于胡的途徑,那俞鴻鈞給司法行政部下命令道:&ldquo關于揚子木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光麃連續騙取國家财物一案,及各有關主管辦理機關人員有無讀職舞弊情事,交該部轉傷最高法院檢察署依法偵查辦理具報!&rdquo谷鳳翔接到命令立刻轉傷最高法院檢察署照辦,并且一反常态,為了狠狠打擊&ldquo吳國祯體系&rdquo,居然&ldquo歡迎&rdquo新聞記者随時随地可以采訪這個消息。
但谷鳳翔的官腔太爛。
竟然對司法行政部以往封鎖新聞的做法表示&ldquo顯屬無稽&rdquo,并且對若幹家報紙所說封鎖消息事要&ldquo查詢消息來源&rdquo,甚至對胡光麃案曾經幾乎&ldquo和解&rdquo一事都忘了,力斥其非,于是若幹報紙便對他展開了攻擊,說郭紫峻确曾質詢胡案,也曾提到過台銀貸款、十萬隻茶箱沒有下文,卻在高院&ldquo成立和解&rdquo時,這問題連俞鴻鈞都沒否認,而谷鳳翔指為&ldquo無稽&rdquo,未免&ldquo無稽&rdquo之甚了。
蔣介石聞報焦急,吩咐谷鳳翔道:&ldquo此事不宜旁生枝節,給我快點解決,扯得那麼遠幹什麼?&rdquo又問發展情形,谷鳳翔道:&ldquo最高檢察署奉命偵查,已函請保安司令部千萬勿讓胡光麃出境,高檢署連星期日都取消了休息。
高院檢察長趙琛,曾向俞院長報告辦案經過,每兩天要去一次,碰到特别重要的随時請示。
俞院長保證政府以全力辦好這件案子,高院短短幾天中已搜集到有關資料兩大箱之多!&rdquo蔣介石急道:&ldquo要仔細審閱!&rdquo谷鳳翔道:&ldquo正在仔細審閱,本來今天一早可以看完,無奈這是一本爛賬,要看得懂,看得通,倒是不容易!至于案中牽涉之人,如非必要,當不提名。
&rdquo 蔣介石道:&ldquo不能光看文件,也該到有關地方去看看。
&rdquo谷鳳翔道:&ldquo是,是,已經出動了八個人,查過不少地方了。
&rdquo 胡案确乎在無法隐瞞的窘境下進行,高檢署派出調查科長徐聖熙,會同法官兩名,書記官兩名,法警三名,浩浩蕩蕩撲向南陽街揚子木材公司、再去臨沂街六十一巷二十号胡光麃家中、末了上台銀查帳,一口氣搞了九小時,内中對胡的偵訊便占了五個半小時。
俞鴻鈞應召向蔣介石報告道: &ldquo胡案愈來愈明朗,這幾天他已在監視之中,四天沒出大門一步了。
高檢署在他家中搜出的文件,與案情有極大關連。
&rdquo蔣介石道:&ldquo可要小心了,現在是盟邦重視,群情憤激,和台銀同揚子公司為十萬隻茶箱涉訟完全不同。
立法院的質詢,更應該小心應付。
&rdquo俞鴻鈞道:&ldquo這個可以放心,立院兩次質詢,我們已作緊急處理,而且保證他不會出境,一切由司法機關依法偵辦,立委們的火氣都大為降低,行政院的書面報告和口頭勸慰,是發生了作用,相信事情不會再在法庭外面吵的了。
&rdquo 不料另有一名立法委員劉兆勳不肯買帳,就在胡案質詢進入低潮時放了一炮,他認為俞鴻鈞的書面報告大都不符事實,而官商勾結更是無法掩飾,卻又為行政院所否認,便列舉五點駁斥,俞鴻鈞十分緊張,隻見上面寫道: &ldquo第一:農民銀行以供銷公司名義貸與胡光麃美金五萬元,該公司以此款用作商業投資,并非如書面報告中協助政府發展農業。
多年來政府對此何不予以檢查?&rdquo這個問題有如一拳擊向這位行政院長胸口,作聲不得。
&ldquo第二:中信局兩次貸款胡光麃,其貸款本息絕不止報告中所列之七百餘萬,胡屢借不還,該局主管及經辦人員,竟一意孤行,毫不考慮該公司之信用破産,反而繼續貸款,有增無減,顯屬有相互勾結圖利之嫌。
&rdquo 俞鴻鈞緊皺眉頭,暗忖此人對此事所說極是,隻是此乃&ldquo公開秘密&rdquo,一旦拆穿,必有牽連,心中着急。
再看: &ldquo第三:台銀貸款胡光麃,十萬隻茶箱尚未交貨,即全部付清價款,且胡屢次背信,發生問題後好幾年之久,才向法院告訴,其經辦人員顯有勾結舞弊之情事。
&ldquo第四:揚子公司承制一百艘登陸艇,根據書面報告,系胡個人向美國當局之契約行為,但若無政府支持,一個普通商人這一筆生意似乎不可能。
而且,美國顧問團與胡訂約前,必征詢中國政府之意見,倘政府以胡信譽掃地情形坦白告之,則此項契約不緻簽定,以緻發生偷工減料贻誤軍機之不良後果,政府當局實難辭其咎&rdquo。
那劉兆勳還有第五點質詢道:&ldquo胡光麃向美援會申請結彙木材案,經該會移送法院提起公訴有案,惟其外彙結彙乃由該會所核準者,其間有無責任,亦應予以徹查。
&rdquo 俞鴻鈞所受質詢猶不止此,内中有人在會場之外,激昂慷慨地說道:&ldquo院長大人哪,這件事可不能馬馬虎虎算了,遠在立法院開炮之前,已經有人向法院密告,你如果真想好好地弄清楚這件事,最好讓法院把那密告人找出來,一定幫忙不小!此外,中信局對揚子木材公司的貸款如此順利,一次不夠,還有兩次,甚至三次,内中必有道理。
老實告訴你吧,院長先生,中信局經辦貸款單位的負責人曾一再反對,拒不付款,後來由尹仲容自己出馬,親筆批了個&lsquo準予貸款&rsquo的手谕,這才使胡光麃賊不空手,這關鍵務請司法機關鄭重調查。
&rdquo俞鴻鈞忙不疊說:&ldquo對對,是要這樣,我一定通知他們。
&rdquo但那人卻說下去道:&ldquo慢着,我還沒說完,還有一點,當立法院開炮前後,你知道胡光麃是住在臨沂街的,好,中信局的幾名科長,偷偷摸摸一連兒晚到他家裡去了,這個中情形還用得着猜麼?一定是對這件案子唯恐查出勾結行為,而在共商對策,你說對麼?這個也得請法院嚴加調查!&rdquo 于是當胡光麃在四月一甘八給解上台北地院,傳訊三小時後,為了怕他逃亡,怕他&ldquo亂說&rdquo,這名鳄魚頭終于給扣押起來了。
他供述了揚子木材公司的業務情形,他與中信局、台灣銀行的往來情形,以及他和其他各方面的來往情形,不少人感到汗毛凜冽,尹仲容便是其中一名,立刻遞出了辭呈。
那辭呈分遞給行政院長俞鴻鈞和财政部長徐柏園,請辭本兼各職,他寫道:&ldquo仲容謂以辁才,自三十九年出任中央信托局局長,瞬逾四載。
去年六月以來一再請辭,雖疊奉面準,但迄未蒙派員接替。
茲因揚子公司貸款案責言交至,仲容自信此案既交法院,事實如何,終必大白,然在此群情疑惑之際,實不宜繼續到局辦公,自應重申前請,懇叩派員接替,公私均感。
&rdquo 俞鴻鈞接到這份辭呈,立即批準,但派何人去接?卻傷腦筋,也虧他想得出,指定&ldquo國際基金委員會中華民國候補理事、兼中華民國駐國際開發銀行代表&rdquo俞國華接充,但那俞某人在美國,尚未返台,另派中信局理事會主席何墨林暫代。
但俞鴻鈞另有一功,對尹仲容請辭經濟部長一事不予批準,理由是&ldquo與胡案無關&rdquo。
至于尹、何辦理交代之日,則定為四月廿三。
這件事至此告一段落。
但民間對蔣的憤懑卑視,則更形高漲,隻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報紙之上,街頭巷尾,胡案也就成為熱門話題。
特别是立法院似乎志在打擊尹仲容的做法,更使人們感到興趣。
原來當立法院某次質詢台灣物價高漲,如何得了時,這位部長先生卻在台上大剌剌地說了句:&ldquo這有什麼了不起的!&rdquo乃使舉座震驚,千夫所指,因此當胡案既發,&ldquo立院同人&rdquo對他自難放過,大炮小炮集中而攻之,群起而攻之,直到一九六三年春夭尹仲容在台憂郁而已,&ldquo炮聲&rdquo雖已零落,卻未中止。
話說一九四九年前,蔣介石末代王朝用以掌握全國經濟命脈的機構,不外乎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托局,以及郵彙局,當時稱之為&ldquo四行兩局&rdquo。
這幾個機構把發行币制、貸款放款、國際貿易等等一古腦兒劃進他們的業務範圍,變成了蔣、孔、宋、陳四大家族跌不破、打不爛的金飯碗,與此相反,全國老百姓卻整日價在痛苦的日子裡跌跌撞撞,破爛不堪!一旦天搖地動的場面出現,這&ldquo四行兩局&rdquo也就垮了台,剩一個空招牌逃到台灣,已經談不上什麼業務,而且衆多的行局業務已回到老百姓手裡,在台灣的皇親國戚在數量上固然少得可以,在平時也根本用不着上班,獨有中信局例外。
原來中信局的業務在于國際貿易,國民黨在大陸時,這項肥缺反正由孔、宋輪流擔任,而與蔣介石一齊&ldquo享用&rdquo。
迫逃入台灣,中信局就耍了套&ldquo空手入白刃&rdquo的花招,來了個&ldquo空手入貨倉&rdquo,把台灣八成以上的國際貿易一把抓了,采購進口物資,輸出台糖台米,無一不由該局經手,凡買棉花小麥大豆,以及辦理&ldquo美援&rdquo物資,也無一不屬于該局業務範圍之内,而作為局長其人,也必參加有關機構的&ldquo美援&rdquo運用與管理外彙,因此這個局長固然是肥缺,也是個忙人,正因為&ldquo經手三分肥&rdquo,這肥缺必然由四大家族&ldquo世襲&rdquo,曾經追随宋子文二十幾年的尹仲容,便在一九五○年冬天該局改組時,繼何墨林抓住了這個肥缺。
當時正值陳誠繼魏道明出掌台灣省府。
衆叛親離,班底不全,另起爐竈,幹部奇缺,到處找人幫忙,&ldquo國舅爺&rdquo宋子文就把尹仲容介紹與他,而在老蔣&ldquo複職&rdquo,閻錫山下台,陳誠組閣時就把尹仲容這着棋子往中信局一擱。
可是當一九五四年六月間,尹仲容當了經濟部長之後,照理這個中信局長是兼不下去的了,不獨因為中信局的業務繁忙,難以兼顧;而且這個局隸屬财政部,尹以經濟部長兼中信局長,公事上卻要請示财政部,實在有點滑稽。
于是傳說紛紛,有人說他實在舍不得中信局這個肥缺,而且物資局将合并在中信局之内,肥缺将更肥了,他才不肯走!而尹仲容對他的友人部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