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棄暗投明 劉若龍駕機起義 争權奪利 胡光麃失風入獄
關燈
小
中
大
書接上回,話分兩頭。
卻說就在衛立煌自港入穗的前幾天,台灣另有空軍二人駕教練機投奔大陸,蔣介石下令&ldquo盡捕餘黨&rdquo,但毫無所獲,&ldquo可疑分子&rdquo倒是着實不少,苟欲關閉,明明暗暗的監獄就得另造!整個空軍部門陰雲密布,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全台特務人員晝夜出動,雞飛狗跳,烏煙瘴氣,集特工機構于一身的蔣經國入報道: &ldquo連日搜捕,确無同黨,那兩人事先安排周密,别說他們的官長不知道,連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的同學、同僚都不知道。
我們已經重辦了兩人的直接主管,其他有關人員,不如暗中監視,不宜加以逮捕,因為這樣做實在沒有用處。
&rdquo 蔣介石道:&ldquo那兩人的名字我忘了。
&rdquo蔣經國道:&ldquo一個叫劉若龍,一個州宋寶榮。
&rdquo又說:&ldquo阿爸,這幾天抓人抓到手軟,拿警務處的三萬名警察來說,他們因為常常突擊檢查,經常闖到人家去,結果不少警員挨打,這情形很普遍,全省都有,我已經告訴他們不許硬來,把事情鬧大了可不是玩的,因此對于劉若龍、宋寶榮的事、不如收一收。
&rdquo他把聲音放低:&ldquo據報告,空軍方面的情形很不理想。
&rdquo蔣介石咬牙道:&ldquo我每次開軍事會議,總把空軍捧到天上,娘希匹他們可是讓我下不了台哇!以前的不提它,這幾年就有秦保尊、陶開府、胡弘一這幾個&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氣憤難言,當下召集有關人等密議&ldquo亡羊補牢&rdquo之法,決定鎮壓更嚴,以為再沒有軍機可以振翅高飛的了。
那劉若龍、宋寶榮二人的心情,與蔣介石完全相反,在忍受了幾小時橫渡海峽前後的不安和焦急之情外,一直為歡暢所替代,并且這份歡暢必将永無限期,在連日參觀之後,卻又以憤激之情,對他們留在台灣的朋友們作廣播,在叙述起義之後的經過,頌揚大陸大建設之後,說: &ldquo&hellip&hellip共産黨對于我們起義人員量才錄用的政策和獎勵辦法,使我們來自台灣的人都得到了獎賞。
秦保尊、陶開府二位申請繼續深造,已經如願以償,他們現在學習;胡弘一已經分配到了民航局,光榮地走上了革命工作的崗位,我們也會一樣申請的。
我們身在大陸,心頭卻惦念着你們的安危,我們的棄暗投明事先根本沒有任何透露,但你們一定受到牽累,這使我們非常不安,可是沒有辦法,請你們原諒。
我們在起飛前的幾年,聽官方誣蔑大陸的話太多了,現在一一對照,教人又好氣又好笑,可是你們不可不知&hellip&hellip&rdquo 台灣的聽衆們不知道他倆指的是什麼,聽劉若龍的聲音在說:&ldquo原來我們在台灣,知道的東西太少了,台灣,事實上是一個大監獄。
&ldquo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我們兩個人也沒有可能親眼目睹,這是一位印度記者在我們起飛前幾天,當我們在一家餐室吃飯時見到的,他的名字叫做格·克·雷迪,是&lsquo印度時報&rsquo的特派員,那天他對我們說了很多話,可惜我們記不全了。
他說美國每年要花八千萬元美金來維持這批過氣部長、過氣省長、過氣軍長、過氣局長、土匪等驚人的集合體。
這些錢是作為&lsquo調整預算平衡&rsquo的财政饋贈給蔣介石的。
此外美國每年約用三億美元來代付軍饷。
&ldquo對于蔣介石及其助手來說,台灣是一個小樂園;但對于當地人民來說,台灣是一個大監獄,這個大監獄是蔣經國一手親自指揮下的特務經營的。
在台灣,凡是申請出境的人,一律被視為打算回大陸的共産黨同情者。
台灣在極端恐怖的氣氛籠罩之下,幾乎每天晚上有整個整個地區被封鎖起來,家家戶戶随時可能受到嚴密檢查。
&ldquo美國給蔣介石部隊的裝備,無論怎徉多,怎樣新,但它無法裝備蔣介石的士氣。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明白連做夢都不可能反攻大陸,軍民都不願白白送死,而且事實上根本沒有條件。
&ldquo我們在台灣時,都痛感大陸消息的被封鎖,大陸消息當然有,但一望而知給僞造到離譜。
那位印度記者也對我們說,他曾聽到過不少軍、政人員和民間的偷偷訴苦,他們渴盼知道家人消息,但官方總告訴他們:&lsquo你們的家人已給共軍殺害&rsquo,甚至整個村落、城鎮已遭毀滅,可是有時候聽廣播卻又聽到了這些已經&lsquo毀滅&rsquo了的地方的消息,空軍某某單位某人不是因為&lsquo全家被害&rsquo而幾乎發神經嗎?後來不是聽到了他家人的廣播而又振作過來了嗎?這些例子說不完,那位印度記者說:&lsquo台灣軍民仍然在用不怕死的精神偷聽大陸廣播,他們都知道今日中國已經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外國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欺侮它,在台灣的軍民因此也有了希望。
&rsquo &ldquo那位印度記者的确知道許多為我們所不清楚的事情,我們知道美國顧問有八百人,這是官方宣布,但他所知道的乃是兩千五百名,包括美國的海、陸、空和海軍陸戰隊人員,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美國一定還會大量增加這些軍事人員。
&rdquo 台灣的聽衆,驚奇地傾聽他們既感生疏,卻又如此熟悉的當地情形:&ldquo此外,還有六百名美國人以平民身份住在台灣,内中大都在美國大使館和美國專門性機構中工作。
形成了人數尚未超過四千,但已相當龐大的美國人社會。
&rdquo &ldquo那位印度記者對我們說,&rdquo劉若龍廣播道:&ldquo在台灣的美國人,對那裡舒服而免稅的生活大感興趣。
那邊美國人的寫字間中,每天早晨必然會問到一個問題,而且是當天第一個問題,可是并非問&lsquo戰争&rsquo會不會馬上進行?而是問當天美元對台币的黑市彙率是否又漲了幾點?到當時止,兩者之間的距離是兩倍半,蔣介石的官價已經貶得很低。
&ldquo在軍事方面,以蔡斯将軍為首的美國軍事援助顧問團,是美國政府駐在台灣和沿海島嶼&lsquo幫助自由中國武裝部隊加強台灣、澎湖的防禦并井幫助維持内部安全&rsquo的正式機構,但在實踐中,這個顧問團幾乎已經獲得了對全部國民黨軍隊的作戰控制權,他們在台灣修築了九個美國空軍部隊可以使用的巨大空軍基地,在澎湖建立了海空軍基地,在台灣海面駐紮了美國的海軍部隊,在沿海島嶼上派駐了美國軍事人員。
美國在台灣不但開辦着團一級的訓練班,而且還開辦着從事兩栖作戰、裝甲作戰、炮戰、化學戰等等訓練的軍事學校!&rdquo 台灣聽衆們想道:&ldquo原來美國佬的活動比我們所知道的複雜得多,也可怕得多!&rdquo聽劉若龍廣播下去道:&ldquo此外,還有一些海空軍學校,美國設立了參謀學校和國防學院,都是按照美國同等機構的課程建立的。
去年曾把一千八百名國民黨軍官送到美國和它在太平洋島嶼基地上的軍事學校去。
蔣介石的空軍幹部,大多是在沖繩訓練的,他的海軍軍官,則是在第七艦隊的菲律賓基地訓練的。
&ldquo最近,蔣介石和美國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之後,美國又訂出了規矩,蔣介石國防部所拟定的所有軍事行動計劃,必須首先由蔡斯的軍事援助顧問團批準才準實行。
&ldquo而且,美國人為了加強對蔣介石的管理,蔣介石日常對大陸投彈或者散發傳單,都要事先得到蔡斯那個團體的批準,飛機才準起飛。
假如是一般的軍事行動,則由各該單位的美國軍事援助顧問給予必要的批準;如果這行動稍為嚴重一些,就得把問題提交蔡斯本人。
&rdquo 台灣聽衆于是更清楚了蔡斯的身份,原來他是&ldquo太上總統&rdquo,&ldquo白色天皇&rdquo指的是麥克阿瑟,而蔣介石的地位當然不如裕仁。
蔣家父子當然知道這些廣播的效果,除了嚴防軍民偷聽,還有個問題好難得到解答:那是:年輕的一代投奔大陸,&ldquo他生也晚&rdquo,與對方沒甚血海深仇,也無顧慮,可以理解,但像衛立煌情況就不相同。
蔣經國憂形于色,捧住有關衛立煌的資料,低聲說:&ldquo像翁文灏這一類是文人,沒有殺過他們的人;像傅作義這一類是短兵相接,後無退路;但像衛立煌他分明與他們積怨極深,何以膽敢前往?縱使他無意來台,也不防遠走高飛。
&rdquo他打開卷宗,指着一份報紙道: &ldquo阿爸,那是他悄悄地到達廣州之後,我們派記者訪問他的,寫的明白。
&rdquo蔣介石一手接過,繃着臉道:&ldquo我自己看。
&rdquo隻見上面寫道: &ldquo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因有雜牌部隊叛變,觀察大勢不佳,遂于十月份一日下午二時搭最後一架飛機由東塔機場匆促起飛,離開沈陽降落葫蘆島,逗留數日後續飛北平,參謀長趙家骧、政委會副主任高惜冰、遼省主席王鐵漢、沈陽市長董文琦、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八十三軍軍長龍天武等随行。
後于十一月廿六偕夫人韓權華及公子等自平飛穗治病。
&ldquo民國廿一年,衛立煌升任第十四軍軍長後,負責剿共任務,攻占共軍大别山之根據地金家寨,甚獲蔣總統之獎勵。
為紀念其功勳,遂将金家寨由鎮升縣,改名&lsquo立煌縣&rsquo。
迄七七抗戰&hellip&hellip後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并繼陳誠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坐鎮昆明,籌劃反攻緬甸。
民國卅四年春,以主力強渡怒江,攻克騰沖、龍陵,策應駐印軍作戰,摧毀日軍五十六師團主力,直搗畹町,并與駐印軍會師芒市,使中印公路得以打通,皆衛将軍動員軍民工兵之力也,此役,&lsquo常勝将軍&rsquo英名著于世界。
勝利後衛将軍奉命赴歐美考察軍事,貢獻中央軍制改革之建議,極蒙蔣總統所器重。
卅七年一月十七日,衛将軍出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兼東北剿共總司令&hellip&hellip&rdquo接着報道他在東北之敗,蔣介石&ldquo面不改色&rdquo,他将親自主持會戰、親自發号施令的大敗責任全部擱在衛立煌身上,當然也讀到了&ldquo中央乃将之撤職,監察委員侯天民、曹德宣、何濟周等廿七人且向中樞提案列舉,予以嚴懲,而振紀綱&hellip&hellip&rdquo 蔣介石把報紙交還兒子,冷冷地說:&ldquo你想說什麼?&rdquo蔣經國道:&ldquo衛立煌光棍一個前往大陸,台灣又隔一個海,我們不怕其他軍人跟着走。
問題是他出走的影響,以這樣一個将領尚且能獲得共黨諒解,我總感到如芒刺在背,心神不甯。
&rd
卻說就在衛立煌自港入穗的前幾天,台灣另有空軍二人駕教練機投奔大陸,蔣介石下令&ldquo盡捕餘黨&rdquo,但毫無所獲,&ldquo可疑分子&rdquo倒是着實不少,苟欲關閉,明明暗暗的監獄就得另造!整個空軍部門陰雲密布,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全台特務人員晝夜出動,雞飛狗跳,烏煙瘴氣,集特工機構于一身的蔣經國入報道: &ldquo連日搜捕,确無同黨,那兩人事先安排周密,别說他們的官長不知道,連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的同學、同僚都不知道。
我們已經重辦了兩人的直接主管,其他有關人員,不如暗中監視,不宜加以逮捕,因為這樣做實在沒有用處。
&rdquo 蔣介石道:&ldquo那兩人的名字我忘了。
&rdquo蔣經國道:&ldquo一個叫劉若龍,一個州宋寶榮。
&rdquo又說:&ldquo阿爸,這幾天抓人抓到手軟,拿警務處的三萬名警察來說,他們因為常常突擊檢查,經常闖到人家去,結果不少警員挨打,這情形很普遍,全省都有,我已經告訴他們不許硬來,把事情鬧大了可不是玩的,因此對于劉若龍、宋寶榮的事、不如收一收。
&rdquo他把聲音放低:&ldquo據報告,空軍方面的情形很不理想。
&rdquo蔣介石咬牙道:&ldquo我每次開軍事會議,總把空軍捧到天上,娘希匹他們可是讓我下不了台哇!以前的不提它,這幾年就有秦保尊、陶開府、胡弘一這幾個&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氣憤難言,當下召集有關人等密議&ldquo亡羊補牢&rdquo之法,決定鎮壓更嚴,以為再沒有軍機可以振翅高飛的了。
那劉若龍、宋寶榮二人的心情,與蔣介石完全相反,在忍受了幾小時橫渡海峽前後的不安和焦急之情外,一直為歡暢所替代,并且這份歡暢必将永無限期,在連日參觀之後,卻又以憤激之情,對他們留在台灣的朋友們作廣播,在叙述起義之後的經過,頌揚大陸大建設之後,說: &ldquo&hellip&hellip共産黨對于我們起義人員量才錄用的政策和獎勵辦法,使我們來自台灣的人都得到了獎賞。
秦保尊、陶開府二位申請繼續深造,已經如願以償,他們現在學習;胡弘一已經分配到了民航局,光榮地走上了革命工作的崗位,我們也會一樣申請的。
我們身在大陸,心頭卻惦念着你們的安危,我們的棄暗投明事先根本沒有任何透露,但你們一定受到牽累,這使我們非常不安,可是沒有辦法,請你們原諒。
我們在起飛前的幾年,聽官方誣蔑大陸的話太多了,現在一一對照,教人又好氣又好笑,可是你們不可不知&hellip&hellip&rdquo 台灣的聽衆們不知道他倆指的是什麼,聽劉若龍的聲音在說:&ldquo原來我們在台灣,知道的東西太少了,台灣,事實上是一個大監獄。
&ldquo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我們兩個人也沒有可能親眼目睹,這是一位印度記者在我們起飛前幾天,當我們在一家餐室吃飯時見到的,他的名字叫做格·克·雷迪,是&lsquo印度時報&rsquo的特派員,那天他對我們說了很多話,可惜我們記不全了。
他說美國每年要花八千萬元美金來維持這批過氣部長、過氣省長、過氣軍長、過氣局長、土匪等驚人的集合體。
這些錢是作為&lsquo調整預算平衡&rsquo的财政饋贈給蔣介石的。
此外美國每年約用三億美元來代付軍饷。
&ldquo對于蔣介石及其助手來說,台灣是一個小樂園;但對于當地人民來說,台灣是一個大監獄,這個大監獄是蔣經國一手親自指揮下的特務經營的。
在台灣,凡是申請出境的人,一律被視為打算回大陸的共産黨同情者。
台灣在極端恐怖的氣氛籠罩之下,幾乎每天晚上有整個整個地區被封鎖起來,家家戶戶随時可能受到嚴密檢查。
&ldquo美國給蔣介石部隊的裝備,無論怎徉多,怎樣新,但它無法裝備蔣介石的士氣。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明白連做夢都不可能反攻大陸,軍民都不願白白送死,而且事實上根本沒有條件。
&ldquo我們在台灣時,都痛感大陸消息的被封鎖,大陸消息當然有,但一望而知給僞造到離譜。
那位印度記者也對我們說,他曾聽到過不少軍、政人員和民間的偷偷訴苦,他們渴盼知道家人消息,但官方總告訴他們:&lsquo你們的家人已給共軍殺害&rsquo,甚至整個村落、城鎮已遭毀滅,可是有時候聽廣播卻又聽到了這些已經&lsquo毀滅&rsquo了的地方的消息,空軍某某單位某人不是因為&lsquo全家被害&rsquo而幾乎發神經嗎?後來不是聽到了他家人的廣播而又振作過來了嗎?這些例子說不完,那位印度記者說:&lsquo台灣軍民仍然在用不怕死的精神偷聽大陸廣播,他們都知道今日中國已經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外國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欺侮它,在台灣的軍民因此也有了希望。
&rsquo &ldquo那位印度記者的确知道許多為我們所不清楚的事情,我們知道美國顧問有八百人,這是官方宣布,但他所知道的乃是兩千五百名,包括美國的海、陸、空和海軍陸戰隊人員,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美國一定還會大量增加這些軍事人員。
&rdquo 台灣的聽衆,驚奇地傾聽他們既感生疏,卻又如此熟悉的當地情形:&ldquo此外,還有六百名美國人以平民身份住在台灣,内中大都在美國大使館和美國專門性機構中工作。
形成了人數尚未超過四千,但已相當龐大的美國人社會。
&rdquo &ldquo那位印度記者對我們說,&rdquo劉若龍廣播道:&ldquo在台灣的美國人,對那裡舒服而免稅的生活大感興趣。
那邊美國人的寫字間中,每天早晨必然會問到一個問題,而且是當天第一個問題,可是并非問&lsquo戰争&rsquo會不會馬上進行?而是問當天美元對台币的黑市彙率是否又漲了幾點?到當時止,兩者之間的距離是兩倍半,蔣介石的官價已經貶得很低。
&ldquo在軍事方面,以蔡斯将軍為首的美國軍事援助顧問團,是美國政府駐在台灣和沿海島嶼&lsquo幫助自由中國武裝部隊加強台灣、澎湖的防禦并井幫助維持内部安全&rsquo的正式機構,但在實踐中,這個顧問團幾乎已經獲得了對全部國民黨軍隊的作戰控制權,他們在台灣修築了九個美國空軍部隊可以使用的巨大空軍基地,在澎湖建立了海空軍基地,在台灣海面駐紮了美國的海軍部隊,在沿海島嶼上派駐了美國軍事人員。
美國在台灣不但開辦着團一級的訓練班,而且還開辦着從事兩栖作戰、裝甲作戰、炮戰、化學戰等等訓練的軍事學校!&rdquo 台灣聽衆們想道:&ldquo原來美國佬的活動比我們所知道的複雜得多,也可怕得多!&rdquo聽劉若龍廣播下去道:&ldquo此外,還有一些海空軍學校,美國設立了參謀學校和國防學院,都是按照美國同等機構的課程建立的。
去年曾把一千八百名國民黨軍官送到美國和它在太平洋島嶼基地上的軍事學校去。
蔣介石的空軍幹部,大多是在沖繩訓練的,他的海軍軍官,則是在第七艦隊的菲律賓基地訓練的。
&ldquo最近,蔣介石和美國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之後,美國又訂出了規矩,蔣介石國防部所拟定的所有軍事行動計劃,必須首先由蔡斯的軍事援助顧問團批準才準實行。
&ldquo而且,美國人為了加強對蔣介石的管理,蔣介石日常對大陸投彈或者散發傳單,都要事先得到蔡斯那個團體的批準,飛機才準起飛。
假如是一般的軍事行動,則由各該單位的美國軍事援助顧問給予必要的批準;如果這行動稍為嚴重一些,就得把問題提交蔡斯本人。
&rdquo 台灣聽衆于是更清楚了蔡斯的身份,原來他是&ldquo太上總統&rdquo,&ldquo白色天皇&rdquo指的是麥克阿瑟,而蔣介石的地位當然不如裕仁。
蔣家父子當然知道這些廣播的效果,除了嚴防軍民偷聽,還有個問題好難得到解答:那是:年輕的一代投奔大陸,&ldquo他生也晚&rdquo,與對方沒甚血海深仇,也無顧慮,可以理解,但像衛立煌情況就不相同。
蔣經國憂形于色,捧住有關衛立煌的資料,低聲說:&ldquo像翁文灏這一類是文人,沒有殺過他們的人;像傅作義這一類是短兵相接,後無退路;但像衛立煌他分明與他們積怨極深,何以膽敢前往?縱使他無意來台,也不防遠走高飛。
&rdquo他打開卷宗,指着一份報紙道: &ldquo阿爸,那是他悄悄地到達廣州之後,我們派記者訪問他的,寫的明白。
&rdquo蔣介石一手接過,繃着臉道:&ldquo我自己看。
&rdquo隻見上面寫道: &ldquo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因有雜牌部隊叛變,觀察大勢不佳,遂于十月份一日下午二時搭最後一架飛機由東塔機場匆促起飛,離開沈陽降落葫蘆島,逗留數日後續飛北平,參謀長趙家骧、政委會副主任高惜冰、遼省主席王鐵漢、沈陽市長董文琦、新一軍軍長潘裕昆、八十三軍軍長龍天武等随行。
後于十一月廿六偕夫人韓權華及公子等自平飛穗治病。
&ldquo民國廿一年,衛立煌升任第十四軍軍長後,負責剿共任務,攻占共軍大别山之根據地金家寨,甚獲蔣總統之獎勵。
為紀念其功勳,遂将金家寨由鎮升縣,改名&lsquo立煌縣&rsquo。
迄七七抗戰&hellip&hellip後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并繼陳誠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坐鎮昆明,籌劃反攻緬甸。
民國卅四年春,以主力強渡怒江,攻克騰沖、龍陵,策應駐印軍作戰,摧毀日軍五十六師團主力,直搗畹町,并與駐印軍會師芒市,使中印公路得以打通,皆衛将軍動員軍民工兵之力也,此役,&lsquo常勝将軍&rsquo英名著于世界。
勝利後衛将軍奉命赴歐美考察軍事,貢獻中央軍制改革之建議,極蒙蔣總統所器重。
卅七年一月十七日,衛将軍出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兼東北剿共總司令&hellip&hellip&rdquo接着報道他在東北之敗,蔣介石&ldquo面不改色&rdquo,他将親自主持會戰、親自發号施令的大敗責任全部擱在衛立煌身上,當然也讀到了&ldquo中央乃将之撤職,監察委員侯天民、曹德宣、何濟周等廿七人且向中樞提案列舉,予以嚴懲,而振紀綱&hellip&hellip&rdquo 蔣介石把報紙交還兒子,冷冷地說:&ldquo你想說什麼?&rdquo蔣經國道:&ldquo衛立煌光棍一個前往大陸,台灣又隔一個海,我們不怕其他軍人跟着走。
問題是他出走的影響,以這樣一個将領尚且能獲得共黨諒解,我總感到如芒刺在背,心神不甯。
&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