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火火氣氣 李萬居炮打省主席 遊遊擊擊 史敦普流連大陳島
關燈
小
中
大
他受的了。
&ldquo公布私有财産&rdquo是他自以為一着&ldquo妙計&rdquo,不料弄巧成拙。
市議會開始詢問時,議員葉昌元認為僅僅公布私人财産還不夠,得把每月收入也拿來公布,才算&ldquo好漢&rdquo。
高玉樹暗忖:&ldquo反正我此刻為官不在财富,長線放遠鹞,怕什麼?&rdquo便答複道: &ldquo關于我的每月收入,每月辦公費是一萬元,内中半數需要報銷,半數不必報銷,之外就沒有收入來源了。
萬一各位發現我有意外收入,那就請各位随時指教,我準會把這些臨時增加的收入全部贈送給本市學校,作為對清貧學生的一種獎勵和輔助。
&rdquo議員們一聽大聲吵,有的說他在諷刺議員,有的說簡直是侮辱議會,有的說那分明有辱議會尊嚴,有的說高玉樹該把那席話宣布收回,外加道歉。
面對來自蔣家父子那邊的攻擊,高玉樹成竹在胸,滿不在乎,而他手下的議員喽羅,也就挺身而出為他辯護,并且指責對方态度惡劣,欺人太甚。
而對方妙在不和他們說空話,紛紛發言,要求高玉樹把業已公布的私人财産數字向市議會備案,乃至要求市府科秘,也同時公布他們私人财富。
而至于高玉樹本人,那連動産不動産、包括假如已經有了的黃金美鈔小老婆。
甚至他那親口所說,每月無須報銷的五幹元辦公費,也應該移作清貧學生輔助之用。
這還不算,此外有更&ldquo辣&rdquo的,原來台灣走私成風,漏稅案多到不可數計,為了有所補救,官方所訂辦法之中,凡查出漏稅,然後補稅罰款的數字之中,經辦人和縣市長是有一份&ldquo提成獎金&rdquo的,這數字并無規定,每月不同,但為數極大,市議會為了打擊高玉樹,連這&ldquo提成獎金&rdquo都要他不再入袋,拿出來贈送清貧學生了。
事實擺在面前,對方正在用盡辦法,迫使高玉樹哭笑不得,最終挂冠而去。
但高玉樹不這樣想,認為&ldquo任重緻遠,忍辱求生&rdquo這正是他所應該做的,也即是他的&ldquo朋友&rdquo所希望的,于是他在激辯無效,雞飛狗跳聲中略為思索,對議員們說道:&ldquo剛才有幾位要我道歉,要我收回已經說過的話,兄弟全部做到!&rdquo 台下響起一片掌聲口哨聲,高玉樹鞠過躬,又說:&ldquo我得分開來說。
首先,在我公布的私人财産之中,有一棟用我孩子名義出面的房子,為什麼這樣寫呢?這就說明了在這三年之中,不但我自己名下的财産不會增加,連我家人的财産同樣不會增加!這個,總可取信于人了吧?至于要我把私人财産向議會登記備案的做法,我想這個就不必了,因為既然在報紙上公布過我的财産,備案手續似屬多餘。
&rdquo他一頓,又說: &ldquo公布私人财産是各人的自由,我這樣做,市府各科的主管人員願不願意這樣做?省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長官願不願意這樣做?這些我都管不着,我不能幹涉他人的自由,不管這些人是我的上級抑或下屬!&rdquo這席話把蔣、宋、孔、陳都說在裡面了,詢問者吃了個啞巴虧,不便再提,又聽他說: &ldquo關于稅務罰款提成,市長應得獎金收入也要拿出來,全部移作台北市清貧學生的輔助金,大家以為我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這項收入并非貪污,而且作為一個市長,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的确是沒什麼錢可以拿的了,隻剩下這項罰款提成,似乎不該再推出去了,但我宣布,既然有人要我這樣做,我高玉樹遵命了!&rdquo 哄笑聲中人們聽他說道:&ldquo這是一個并不太少的收入,我這樣做,有人或許會說我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但我想我應該這樣做,我不要了。
&rdquo 台下有人喝采鼓掌,有人&ldquo大開汽水&rdquo,鬧了一陣,又有議員問道: &ldquo台北市的違章建築問題,市長大概已經知道,甚至已有成竹在胸,可以對我們發表政見,談一談的了。
&rdquo 高玉樹一聽眉頭緊皺,雙手連搖,苦笑道:&ldquo是的,我一上任,就留心到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太大,不可輕率從事,否則會出大亂子。
各位都知道:台北市今天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份的人口是六十萬,全市共有五萬一千棟房屋,内中有一萬七千多棟倒是違章建築物,占全部數字三分之一以上。
各位可以想想。
如果把這一萬七千多棟房子全部拆掉,恐怕真的要天下大亂了,因此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到實際問題,不宜牽涉太廣,另方面又要正視議員先生的關心,應該踏實從事,我承認這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我的前任個個為此束手無策,因此請各位給我一個時間,讓我想辦法。
&rdquo當下有人問道:&ldquo我們知道高市長在競選時曾走訪違章建築住戶,答應他們住下去,有這事嗎?&rdquo 高玉樹大叫冤枉道:&ldquo絕無此事!&rdquo那議員道:&ldquo我證明确有其事!你到過的地方,找過的人,内中有我的親戚!&rdquo高玉樹道:&ldquo好,當初我發表競選政見時,幸而有錄音帶為憑,否則真是死無對證了!各位可以到市府聽錄音,或者拿到議會來播送也一樣。
我當初确真提到過這回事,但我是這樣說的,我說:如果我當選為台北市長,那麼我對于違章建築的問題,我有我的做法,那是兩個大字:&lsquo合理!&rsquo我一定要合理處置這個問題,對已有的違章建築,決不随便拆除!&rdquo發問者連忙說:&ldquo對咯!你這樣說法,等于宣布你上任之後,決不拆掉違章建築!因此你上任三個多星期以來,旁的德政還沒看到,違章建築卻如雨後春筍一般!他們拿你的競選保證為護身符,一面在交通要道蓋房子,一面在大叫擁護高玉樹,真是德政哩!&rdquo引起一片笑聲。
高玉樹心想:&ldquo老子也不是好惹的,你們代蔣介石攆我下台,對不起,我任期還沒有完結,笑得可别太早了!&rdquo便強笑道: &ldquo關于這個問題,希望各位别這樣想,别這樣說。
從吳三連先生在民國四十年一月十五日當選為台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開始,這個違章建築問題一直鬧到現在,吳先生在任三年,這問題也鬧了三年,有人說他是用&lsquo拆拆拖拖&rsquo的辦法混走三年時間,其實不能怪他的。
台北地方小,省級、中央級機構都在一起,試問連省級、中央級機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小小一個市政府,又頂得了什麼事呢?不瞞各位說,為這問題我曾晉谒行政院俞院長,他指示說:&lsquo如有必須取締的違章建築,就該徹底拆除,不必看面子、顧人情、怕開罪人,中央絕對全力支持&rsquo,我就依照這個去做的,并沒有歡迎新的違章建築誕生!&rdquo &ldquo擁高派&rdquo議員出馬發言道:&ldquo高市長上任未足月,要他把台北市六十萬人口個個弄得好好的,事實上是有困難。
自從大陸淪陷,蔣總統以下男男女女光臨台灣之後,違章建築問題也跟着來了,這不是台灣人搞出來的,也不是市長弄出來的,這個事實,想大家不會反對。
好,當台北人口突然增加,出現違章建築時,政府并沒有改變都市計劃,更沒有增加建築,卻規定了一個大開财源的辦法,那就是化違章為合法的措施:凡違章建築繳納罰款三十枚銀元之後,便可以變成合法建築了。
兄弟有個朋友,他本來不想這樣做的,看見三十枚銀元能解決這個問題,不但他也蓋了,而且蓋了很多,而成本之内,三十枚銀元也成了一項。
&rdquo 衆人聞言皆笑,連&ldquo反高派&rdquo議員也笑出聲來,&ldquo擁高派&rdquo發言人道:&ldquo于是,違章建築越來越多了,隻要工務局和警察局出動到面前,三十枚銀元便雙手奉上,政府袋袋平安,住戶透了口氣。
到上月為止,工務局已經收到這種銀元合新台币十二萬元之多,而且這不過是一千三百多戶違章建築物的罰款,還有一萬六千棟上下違章建築物沒有罰款。
内中因早已造成事實而沒有罰款的占百分之九十,大家可以想想,前任留下來的問題不但多,而且嚴重,因此兄弟認為獨獨指責高市長,實在是有失公平,于理欠妥。
&rdquo &ldquo反高派&rdquo的議員再問:&ldquo今天我們不談題外文章,問的是&lsquo問題&rsquo,答的也是&lsquo問題&rsquo,無論誰做市長,凡解決不了問題的人,就該讓旁人來做!&rdquo 高玉樹聞言困窘,強笑道:&ldquo是哪,如果在我任内沒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隻得讓賢咯!可是我上任還不到一個月!&rdquo &ldquo反高派&rdquo議員發言道:&ldquo這樣說起來,高市長三年之後,恐怕能夠答複我們的德政,看來和今天也差不多。
&rdquo笑聲中他大聲說:&ldquo我們都知道,違章建築物,最嚴重的地區在羅斯福路。
在那條路上,就有一千七百餘戶之多!吳三連做市長時,他所想到的好主意,乃是對每戶輔助搬遷費,或者另撥土地由他們搬過去,但是直到吳三連下任,這個主意仍然是一個主意,并未施行。
而高市長上任伊始,因為有諾言在先,羅斯福路的違章建築更多了。
&rdquo又引哄堂大笑。
&ldquo擁高派&rdquo的議員發言道:&ldquo羅斯福路是台北的交通要道,相當于以前的上海南京路,或者是今天香港的彌敦道,市面熱鬧,行人衆多,因此一個小吃店的頂手費,便要一萬元之巨!要他們拆遷那些棚戶、木屋,辛辛苦苦經營的買賣,勢必引起糾紛。
即使有賠償費或者另撥地皮,但那些錢夠不夠用?換了個地方是不是有生意,這些都是問題,因此高市長正在慎重考慮,他既沒有忽視前任的意見,也沒有拒絕任何人可供參考的建議,而至于什麼&lsquo諾言&rsquo,那是沒有的,高市長剛才還說這有錄音帶為憑,他不可能亂說。
&rdquo &ldquo反高派&rdquo道:&ldquo我們台灣人,不願意看見台灣一塌糊塗,更不希望作為一個中央政府、省府和市府齊集的台北市,給弄得烏煙瘴氣!高市長其實應該對省府交代清楚:台北市違章建築物的創始者、違章犯法者,不是我們台灣人而是他們自己!&rdquo 高玉樹一聽便搖手道:&ldquo這種說法,殊有未便,大家都是中國人,犯不着這樣做,也不該這樣說。
&rdquo但他又禁不住暗示道:&ldquo問題關鍵不在這批外省人,大家要看得遠一點才好。
&rdquo 另一名&ldquo反高派&rdquo議員發問道:&ldquo我自問不會看遠,隻會看近,那近在眼前的東西,可是真難搞,高市長
&ldquo公布私有财産&rdquo是他自以為一着&ldquo妙計&rdquo,不料弄巧成拙。
市議會開始詢問時,議員葉昌元認為僅僅公布私人财産還不夠,得把每月收入也拿來公布,才算&ldquo好漢&rdquo。
高玉樹暗忖:&ldquo反正我此刻為官不在财富,長線放遠鹞,怕什麼?&rdquo便答複道: &ldquo關于我的每月收入,每月辦公費是一萬元,内中半數需要報銷,半數不必報銷,之外就沒有收入來源了。
萬一各位發現我有意外收入,那就請各位随時指教,我準會把這些臨時增加的收入全部贈送給本市學校,作為對清貧學生的一種獎勵和輔助。
&rdquo議員們一聽大聲吵,有的說他在諷刺議員,有的說簡直是侮辱議會,有的說那分明有辱議會尊嚴,有的說高玉樹該把那席話宣布收回,外加道歉。
面對來自蔣家父子那邊的攻擊,高玉樹成竹在胸,滿不在乎,而他手下的議員喽羅,也就挺身而出為他辯護,并且指責對方态度惡劣,欺人太甚。
而對方妙在不和他們說空話,紛紛發言,要求高玉樹把業已公布的私人财産數字向市議會備案,乃至要求市府科秘,也同時公布他們私人财富。
而至于高玉樹本人,那連動産不動産、包括假如已經有了的黃金美鈔小老婆。
甚至他那親口所說,每月無須報銷的五幹元辦公費,也應該移作清貧學生輔助之用。
這還不算,此外有更&ldquo辣&rdquo的,原來台灣走私成風,漏稅案多到不可數計,為了有所補救,官方所訂辦法之中,凡查出漏稅,然後補稅罰款的數字之中,經辦人和縣市長是有一份&ldquo提成獎金&rdquo的,這數字并無規定,每月不同,但為數極大,市議會為了打擊高玉樹,連這&ldquo提成獎金&rdquo都要他不再入袋,拿出來贈送清貧學生了。
事實擺在面前,對方正在用盡辦法,迫使高玉樹哭笑不得,最終挂冠而去。
但高玉樹不這樣想,認為&ldquo任重緻遠,忍辱求生&rdquo這正是他所應該做的,也即是他的&ldquo朋友&rdquo所希望的,于是他在激辯無效,雞飛狗跳聲中略為思索,對議員們說道:&ldquo剛才有幾位要我道歉,要我收回已經說過的話,兄弟全部做到!&rdquo 台下響起一片掌聲口哨聲,高玉樹鞠過躬,又說:&ldquo我得分開來說。
首先,在我公布的私人财産之中,有一棟用我孩子名義出面的房子,為什麼這樣寫呢?這就說明了在這三年之中,不但我自己名下的财産不會增加,連我家人的财産同樣不會增加!這個,總可取信于人了吧?至于要我把私人财産向議會登記備案的做法,我想這個就不必了,因為既然在報紙上公布過我的财産,備案手續似屬多餘。
&rdquo他一頓,又說: &ldquo公布私人财産是各人的自由,我這樣做,市府各科的主管人員願不願意這樣做?省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長官願不願意這樣做?這些我都管不着,我不能幹涉他人的自由,不管這些人是我的上級抑或下屬!&rdquo這席話把蔣、宋、孔、陳都說在裡面了,詢問者吃了個啞巴虧,不便再提,又聽他說: &ldquo關于稅務罰款提成,市長應得獎金收入也要拿出來,全部移作台北市清貧學生的輔助金,大家以為我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這項收入并非貪污,而且作為一個市長,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的确是沒什麼錢可以拿的了,隻剩下這項罰款提成,似乎不該再推出去了,但我宣布,既然有人要我這樣做,我高玉樹遵命了!&rdquo 哄笑聲中人們聽他說道:&ldquo這是一個并不太少的收入,我這樣做,有人或許會說我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但我想我應該這樣做,我不要了。
&rdquo 台下有人喝采鼓掌,有人&ldquo大開汽水&rdquo,鬧了一陣,又有議員問道: &ldquo台北市的違章建築問題,市長大概已經知道,甚至已有成竹在胸,可以對我們發表政見,談一談的了。
&rdquo 高玉樹一聽眉頭緊皺,雙手連搖,苦笑道:&ldquo是的,我一上任,就留心到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太大,不可輕率從事,否則會出大亂子。
各位都知道:台北市今天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份的人口是六十萬,全市共有五萬一千棟房屋,内中有一萬七千多棟倒是違章建築物,占全部數字三分之一以上。
各位可以想想。
如果把這一萬七千多棟房子全部拆掉,恐怕真的要天下大亂了,因此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到實際問題,不宜牽涉太廣,另方面又要正視議員先生的關心,應該踏實從事,我承認這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我的前任個個為此束手無策,因此請各位給我一個時間,讓我想辦法。
&rdquo當下有人問道:&ldquo我們知道高市長在競選時曾走訪違章建築住戶,答應他們住下去,有這事嗎?&rdquo 高玉樹大叫冤枉道:&ldquo絕無此事!&rdquo那議員道:&ldquo我證明确有其事!你到過的地方,找過的人,内中有我的親戚!&rdquo高玉樹道:&ldquo好,當初我發表競選政見時,幸而有錄音帶為憑,否則真是死無對證了!各位可以到市府聽錄音,或者拿到議會來播送也一樣。
我當初确真提到過這回事,但我是這樣說的,我說:如果我當選為台北市長,那麼我對于違章建築的問題,我有我的做法,那是兩個大字:&lsquo合理!&rsquo我一定要合理處置這個問題,對已有的違章建築,決不随便拆除!&rdquo發問者連忙說:&ldquo對咯!你這樣說法,等于宣布你上任之後,決不拆掉違章建築!因此你上任三個多星期以來,旁的德政還沒看到,違章建築卻如雨後春筍一般!他們拿你的競選保證為護身符,一面在交通要道蓋房子,一面在大叫擁護高玉樹,真是德政哩!&rdquo引起一片笑聲。
高玉樹心想:&ldquo老子也不是好惹的,你們代蔣介石攆我下台,對不起,我任期還沒有完結,笑得可别太早了!&rdquo便強笑道: &ldquo關于這個問題,希望各位别這樣想,别這樣說。
從吳三連先生在民國四十年一月十五日當選為台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開始,這個違章建築問題一直鬧到現在,吳先生在任三年,這問題也鬧了三年,有人說他是用&lsquo拆拆拖拖&rsquo的辦法混走三年時間,其實不能怪他的。
台北地方小,省級、中央級機構都在一起,試問連省級、中央級機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小小一個市政府,又頂得了什麼事呢?不瞞各位說,為這問題我曾晉谒行政院俞院長,他指示說:&lsquo如有必須取締的違章建築,就該徹底拆除,不必看面子、顧人情、怕開罪人,中央絕對全力支持&rsquo,我就依照這個去做的,并沒有歡迎新的違章建築誕生!&rdquo &ldquo擁高派&rdquo議員出馬發言道:&ldquo高市長上任未足月,要他把台北市六十萬人口個個弄得好好的,事實上是有困難。
自從大陸淪陷,蔣總統以下男男女女光臨台灣之後,違章建築問題也跟着來了,這不是台灣人搞出來的,也不是市長弄出來的,這個事實,想大家不會反對。
好,當台北人口突然增加,出現違章建築時,政府并沒有改變都市計劃,更沒有增加建築,卻規定了一個大開财源的辦法,那就是化違章為合法的措施:凡違章建築繳納罰款三十枚銀元之後,便可以變成合法建築了。
兄弟有個朋友,他本來不想這樣做的,看見三十枚銀元能解決這個問題,不但他也蓋了,而且蓋了很多,而成本之内,三十枚銀元也成了一項。
&rdquo 衆人聞言皆笑,連&ldquo反高派&rdquo議員也笑出聲來,&ldquo擁高派&rdquo發言人道:&ldquo于是,違章建築越來越多了,隻要工務局和警察局出動到面前,三十枚銀元便雙手奉上,政府袋袋平安,住戶透了口氣。
到上月為止,工務局已經收到這種銀元合新台币十二萬元之多,而且這不過是一千三百多戶違章建築物的罰款,還有一萬六千棟上下違章建築物沒有罰款。
内中因早已造成事實而沒有罰款的占百分之九十,大家可以想想,前任留下來的問題不但多,而且嚴重,因此兄弟認為獨獨指責高市長,實在是有失公平,于理欠妥。
&rdquo &ldquo反高派&rdquo的議員再問:&ldquo今天我們不談題外文章,問的是&lsquo問題&rsquo,答的也是&lsquo問題&rsquo,無論誰做市長,凡解決不了問題的人,就該讓旁人來做!&rdquo 高玉樹聞言困窘,強笑道:&ldquo是哪,如果在我任内沒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隻得讓賢咯!可是我上任還不到一個月!&rdquo &ldquo反高派&rdquo議員發言道:&ldquo這樣說起來,高市長三年之後,恐怕能夠答複我們的德政,看來和今天也差不多。
&rdquo笑聲中他大聲說:&ldquo我們都知道,違章建築物,最嚴重的地區在羅斯福路。
在那條路上,就有一千七百餘戶之多!吳三連做市長時,他所想到的好主意,乃是對每戶輔助搬遷費,或者另撥土地由他們搬過去,但是直到吳三連下任,這個主意仍然是一個主意,并未施行。
而高市長上任伊始,因為有諾言在先,羅斯福路的違章建築更多了。
&rdquo又引哄堂大笑。
&ldquo擁高派&rdquo的議員發言道:&ldquo羅斯福路是台北的交通要道,相當于以前的上海南京路,或者是今天香港的彌敦道,市面熱鬧,行人衆多,因此一個小吃店的頂手費,便要一萬元之巨!要他們拆遷那些棚戶、木屋,辛辛苦苦經營的買賣,勢必引起糾紛。
即使有賠償費或者另撥地皮,但那些錢夠不夠用?換了個地方是不是有生意,這些都是問題,因此高市長正在慎重考慮,他既沒有忽視前任的意見,也沒有拒絕任何人可供參考的建議,而至于什麼&lsquo諾言&rsquo,那是沒有的,高市長剛才還說這有錄音帶為憑,他不可能亂說。
&rdquo &ldquo反高派&rdquo道:&ldquo我們台灣人,不願意看見台灣一塌糊塗,更不希望作為一個中央政府、省府和市府齊集的台北市,給弄得烏煙瘴氣!高市長其實應該對省府交代清楚:台北市違章建築物的創始者、違章犯法者,不是我們台灣人而是他們自己!&rdquo 高玉樹一聽便搖手道:&ldquo這種說法,殊有未便,大家都是中國人,犯不着這樣做,也不該這樣說。
&rdquo但他又禁不住暗示道:&ldquo問題關鍵不在這批外省人,大家要看得遠一點才好。
&rdquo 另一名&ldquo反高派&rdquo議員發問道:&ldquo我自問不會看遠,隻會看近,那近在眼前的東西,可是真難搞,高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