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蔣家父子 内定嚴家淦當副統 美齡赴美 邀請孫公子繼副座

關燈
,而宋也當有同感,于是決定由他繼陳誠職位。

     那一日蔣經國輕車簡從,直趨嚴家,海闊天空,聊了一陣,忽地笑道: &ldquo靜波先生可曾知道,有人在&lsquo總統&rsquo面前,推薦你擔任副總統一職。

    &rdquo 嚴家淦心中暗驚,強笑道:&ldquo那不會是誤傳吧?我無德無能,怎能如此,一定是那一位老前輩對我過分誇獎,近乎開我玩笑,吃我豆腐啦!&rdquo 蔣經國搖手道:&ldquo不,是我的意思!&rdquo 聞道是蔣經國的意思,嚴家淦更加緊張。

    因為盡管他并非官場&ldquo科班出身&rdquo,究竟已經有了近二十年&ldquo官場經驗&rdquo,官場如商場,他熟悉了這些行情,尤其是小蔣單刀直入的做法,說明了在蔣是&ldquo不許失敗&rdquo,在嚴是&ldquo隻許成功&rdquo,而目的并非&ldquo覓副&rdquo,而是為老蔣安排後事,及早消弭可見的&ldquo宮廷隐憂&rdquo。

     小蔣見他瞠目結舌,暗忖:&ldquo敢情是喜歡得發呆了&rdquo。

    便道:&ldquo靜波先生道德文章,人所共欽,如蒙俯允,我就可以回報家父,當按照程序進行。

    &rdquo 嚴家淦正在發愁,暗忖自己的道德既沒有什麼特别,文章從來沒有寫過,他說得溜嘴,連&ldquo俯允&rdquo都出之于口,不答應是不行的了。

    人家分明說你是因&ldquo屈就&rdquo而&ldquo俯允&rdquo,不答應的話就該有造反的意思,&ldquo讓你老子下台去!我老子上台才不算屈就&rdquo,一一不就連腦袋都保不住了嗎? 毋須噜嗦,蔣經國滿意而歸,嚴家淦緊張到死,他并沒有什麼智囊、顧問,但好歹還有一些辦事的,也就來了個緊急會議,衆人聞言忘記了習慣上的道賀,卻異口同聲驚呼&ldquo那還得了&rdquo,嚴家淦急道: &ldquo我明白,可是我推不掉,這是用不着解釋的,他們對我有興趣,是因為我對政治不大有興趣。

    相反,如果我對政治大有興趣,他們對我就毫無興趣了。

    &rdquo 衆人皆曰有理,問題是如何是好? 嚴家淦終于歎道:&ldquo不用我說,你們都會知道我的意思,我一不想真的當什麼副座,何況這個位子是沒有實權的;二不想和任何人争出風頭,何況台灣官兒太多,紗帽太少,這個位子本身已夠受注意的了。

    所以,我隻想聽聽大家的主意,怎樣能夠做到沒有人對我注意,也沒有人對我懷疑,那我願已足,隻要留下一副老骨頭,太太平平過幾年,我就夠了。

    &rdquo 嚴某左右以理财見稱,談到&ldquo為副之道”可真要了命。

    有人終于出了個主意道: &ldquo拿做生意來說,譬如台糖外銷,台蕉外銷,樟腦西瓜外銷等等,事先必須做一樣工作,那就是市場調查,包括銷貨地的同類商品來貨情況,價格和運輸情形,成本和訂貨計算,批發和零售價格等等,弄清楚了,一定賺錢,弄不清楚,賠本有份,因此對于這個副總統的行情,我們也不妨作如是觀,調查一下陳誠擔任這個位子時,什麼地方和他們意見一緻,什麼地方背道而馳,特别是為什麼他會這樣死&hellip&hellip&rdquo衆人聞言,皆曰有理,也就七嘴八舌,幫嚴家淦調查&ldquo類似商品&rdquo如陳誠者在世時的得失,很容易找到了陳誠速死的道理:他和&ldquo太子爺&rdquo膽敢有所争,有所辯,因此非死不可,别無奧妙,如此而已。

     嚴家淦明白,這是&ldquo太子爺&rdquo極其嚴重的問題,&ldquo傳子&rdquo志在必得,&ldquo傳副&rdquo不過說說,陳誠太笨,居然認真起來,一百個陳誠都會迫使對方&ldquo讓賢&rdquo,不管用什麼方式去&ldquo讓&rdquo,陳誠隻是精神崩潰,大傷元氣,因而采用了&ldquo早死&rdquo之法而已。

     嚴家淦本來無意做&ldquo皇帝&rdquo,目前又不能不上台唱戲,而且想出國經商也不可以,也隻能雙手捧住腦袋,在保全&ldquo吃飯家夥&rdquo的問題上,研究起陳誠何以失寵于蔣的道理。

     找曆史人物的背景并不困難,找陳誠的背景更加容易,嚴某手下在研究陳誠的一生之後,吃驚于對老蔣如此愚忠的陳誠,最後還是不免于&ldquo氣死&rdquo。

    而&ldquo氣死&rdquo的内容,則是為了和&ldquo傳子&rdquo争奪&ldquo台灣的傳副地位&rdquo,而這個&ldquo地位&rdquo又恰巧來之于老蔣,表面上看來錯綜複雜,事實上卻又如此簡單:蔣介石一切為了自己。

    陳誠并非不知道有此&ldquo險遇&rdquo,但終以為&ldquo名正言順&rdquo,誰也不能改變,可是最後動手&ldquo改變&rdquo者就是老蔣自己。

     這一&ldquo教訓&rdquo對嚴某而言,說得上萬分緊張,于是手下齊出主意,認為一旦公布,由嚴坐上&ldquo副位&rdquo之後,幹脆每天辦公之前,先到蔣經國家中&ldquo請示&rdquo,如此一來,老蔣固然&ldquo龍顔大悅&rdquo,小蔣更是&ldquo無可懷疑&rdquo,但精神上有些什麼反應?也隻能在所不計。

     再研究下去,陳誠和何應欽暗鬥激烈時,曾組織一個名曰&ldquo幹城社&rdquo的小團體,以自己為中心,以&ldquo效忠領袖&rdquo為口号,以這其将級官員為骨幹,以&ldquo國之幹城&rdquo為己任,可是事聞于蔣之後一&ldquo幹城&rdquo也就消弭于無形。

    原來老蔣反對,可又不說理由。

    實&ldquo理由&rdquo已經說明,那就是陳誠可以組成&ldquo幹城社&rdquo,但必須以蔣為中心,以&ldquo無條件效忠蔣家&rdquo為口号,否則有颠覆之嫌,有&ldquo造反&rdquo之虞。

    這一教訓對嚴某而言,那是不言而喻的了,自己決不可搞小組織。

     陳誠和宋美齡關系較密,其妻為宋的義女,自以為&ldquo無&lsquo内&rsquo顧之憂&rdquo,沒想到這一關系正是雙方無可緩沖的&ldquo死棋&rdquo,嚴某之妻好在并非宋某之女,今後當是可能和未家之人往返,否則&ldquo後果堪虞&rdquo。

     陳誠在對美關系上并無&ldquo嫡系&rdquo,隻有&ldquo半個&rdquo可以在美國替他說話的大員:俞大維,但俞大維正是蔣經國的親家。

    蔣孝章愛上了俞大維的兒子,明知&ldquo使君有婦&rdquo,卻非要他離婚改娶不可,俞家焉敢&ldquo抗命&rdquo?而嚴家又怎敢造次?嚴家淦手下的&ldquo研究結果&rdquo,便是今後對宋美齡也罷。

    張美齡、王美齡也罷,反正不能有什麼來往,好在自己有子女在美,有事不必找官方人員,以免發生難以解釋、後果嚴重的&ldquo誤會&rdquo。

     再看陳誠組閣的名單,嚴家淦越看越緊張,因為顯然是使蔣家父子坐立不安的格局。

    美方所以欣賞陳誠,就反共這一點來說,因為據說他确比蔣家來得&ldquo簡單明了&rdquo,際此日暮途窮之時,美方對台灣實在擔心極了,因此希望陳誠重新組閣之後,能使這個奄奄一息的&ldquo病人&rdquo有所轉機,可是美方能夠不理蔣方是否&ldquo受得&rdquo,陳誠就不能不理,而且不能不死。

     那名單之外,嚴家班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是名單之定也,頗多周折。

    原來的行政院副院長一席屬王雲五,而前任副院長黃少谷則出任外交部長,至于前任外交部長葉公超則出使美國,衆人對葉公超的出使感到奇怪,因為他這個&ldquo夫人夾袋中人物&rdquo在位九年,能夠做些手腳,為什麼要把他外調,寓意何在? 但是,還來不及研究下去,一項&ldquo新聞&rdquo突地爆出:宋美齡要去美國。

     在這緊張關頭,她來這一手,用意何在,真是茶杯裡的風波,小朝廷為之震撼,因為即使誰也不知道&ldquo夫人何故飛美&rdquo,但誰都知道&ldquo夫人此去,必有問題&rdquo。

    而這個問題,連蔣介石都感頭痛。

     他反對她離去。

     他勸她,陳誠死後,副統一席勢必有人頂替,可是有資格的人好像不少,随便抓抓就有一大把,但真能上台的就太少,甚至一個也不理想。

    找到嚴家淦,目的隻為了聽話,應該同意,不必再到美國&ldquo覓寶&rdquo。

    她力主以孫科代替嚴家淦,理由是孫的名氣比嚴大得多,再說這是中山先生的兒子,蔣家因孫家&ldquo發達&rdquo,自不能忘記了孫家的恩典,此所以她非去不可。

     蔣介石怎會不知道&ldquo夫人&rdquo的心事?那是因為嚴某太聽話之故,一旦自己兩腳一蹬,兒子抓權,用&ldquo副統&rdquo為盾牌和&ldquo夫人&rdquo鬥法的結果,夫人勢必全軍盡沒,因此她把孫科找來,以便來日可以合力對付兒子。

     宋美齡主意已定,也就動程,到得紐約,忙找孫科,要他回台灣當副總統。

    孫科聞言哭笑不得,說是台灣朝野對他并不諒解,報紙上明罵暗諷,并未停過,他想到台灣玩一趟尚且顧慮多多,要他到台灣當副總統的話,簡直是受洋罪了。

    何況他已經沒什麼錢,路費縱由官方負擔,但他兩地開支,官方欠款,并無着落,連一個子兒也還不出。

     宋美齡要宋子文勸他,宋子文聲明&ldquo不管&rdquo,于是孔祥熙夫婦就纏着孫科不放,孫科做夢也沒想到忽然交起&ldquo倒黴運&rdquo來,暗忖他乃&ldquo國父&rdquo之子,是有名的&ldquo太子道&rdquo,但今日的台北,&ldquo太子道&rdquo可屬于他人,這口氣也難咽下,于是提出條件,願意一談。

     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宋美齡來說隻要孫科肯當&ldquo副統&rdquo,任何問題可以解決;在孫科來說隻要升官發财,要他幹什麼都無所謂,特别是&ldquo傀儡職&rdquo更堪勝任,無奈老小二蔣要嚴家淦出來的主意已定,宋美齡盡管氣得沒有辦法,也隻能徒呼負負。

     而在小蔣看來,對宋美齡是有點麻煩,但孫科并非對手,即使在&ldquo大選&rdquo時有人提出孫科,在票數上也讨不到便宜,何況如果&ldquo副總統人選由總統提名&rdquo的話,孫科就連影子都不複見。

     這麼着,嚴家&ldquo班&rdquo又研究起&ldquo陳誠得失&rdquo來,在那張&ldquo内閣名單&rdquo上,發現争吵之後,結果隻有少數部門換了人,例如教育部、蒙藏委員會和僑務委員會,其餘各部門皆由原有人馬蟬聯,可是不管部的政務委員多了三個,蔣經國、薛嶽、王世傑。

     更有&ldquo味道&rdquo的地方,在于留任的舊人,确乎說明了一些問題。

    譬如國防部長俞大維乃陳誠親戚,在台衆所周知,且為美方&ldquo欣賞之人&rdquo,隻是身體太差,經常生病,時常在美國,也不想回台做官,無奈陳誠力邀,也隻得半在美國半在台,實際上是為陳壯壯膽子,但隻做到&ldquo壯膽&rdquo為止,俞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