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十五·戚裡部一
關燈
小
中
大
士張九臯聲稱籍甚。
客有出入九公主之門者,為其緻公主邑,司業京兆試官,令以九臯為解頭。
維方将應舉,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
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争。
吾為之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後五日當詣此。
”維即依命,如期而至。
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谒貴主,何門可見哉。
子能如我之教乎?”維曰:“謹奉命。
”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遺維衣之,仍命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内,故攜酒樂奉宴。
”即令張筵。
諸伶旅進。
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于前行。
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
”即令獨奏新曲。
聲調哀切,滿座動容。
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号《郁輪袍》。
”公主大奇之。
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詞學,無出其右。
”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
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
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
維風流蘊藉,語言諧獻,大為諸貴之所欽矚。
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
”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
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臯矣。
”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他人所托。
”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
”維起謙謝。
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
維遂作解頭,一舉登第。
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最幼女。
帝遷房陵,而主生。
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兒。
姝秀辯敏,後尤愛之。
下嫁武崇訓。
帝複位,光豔動天下。
侯王柄臣,多出其門,嘗作诏請帝署可,帝笑而從之。
又請為皇太女,右仆射魏元忠谏:“不可。
”主曰:“元忠,山東木強,烏足論國事,阿武子尚為天于,天子女有不可乎?”與太平等七公主俱開府,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赀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号斜封官。
主營第,及安樂佛廬,皆憲寫宮省,而工緻過之。
嘗請昆明池為私沼。
帝曰:“先帝未有以與人者。
”主不悅,自鑿定昆池,延袤數裡。
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沼累石肖華山,約橫斜,回淵九折,以石瀵水,又為寶爐镂怪獸神禽,間以珊瑚磲貝,不可涯計,崇訓死,主改降武延秀。
先是,延秀自突厥還,善突厥舞而貌韶秀,妖麗自喜,數與内庭宴。
主見而悅之,即與亂。
至是日,假後車,自宮送至第,帝與後為禦安福門臨觀,诏雍州長史窦懷貞為禮會使,弘文學士為傧,相王障車捐賜金帛不赀。
翌日,大會群臣太極殿。
主被翠服出,向天子再拜。
南面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
武攸暨與太平公主偶舞,為帝壽。
賜群臣帛數十萬。
帝禦承天門,大赦,因賜民三日,内外官賜勳祿禮,官屬兼階爵。
奪臨川長公主宅以為第,旁徹民廬,第成,野藏空殚,假萬騎仗内,音樂送主還第。
天子親幸宴。
近臣崇訓子方數歲,拜太常卿,封鎬國公。
公主滿孺月,帝後複幸第,大赦天下。
臨淄王誅韋庶人,主方覽鏡畫眉,聞亂,走至右延門,兵及而死。
同昌公主外傳
鹹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于廣化裡,錫錢五百萬貫,仍罄内庫寶貨以實其宅。
而房栊戶牖無不以衆寶飾之;更以金銀為井欄、藥臼、食櫃、水槽、铛釜、盆甕之屬;仍縷金為笊籬、箕筐;制水晶、火齊、琉璃、玳瑁等床,悉支以金龜、銀塹;更琢五色玉為器什;合百寶為圓案;更賜金麥銀粟共數斛,此皆太宗朝條支國所獻也。
堂中設連珠之帳,續真珠以成也。
卻寒簾,類玳瑁斑,有紫色,雲“卻寒之鳥骨所為也”。
則未知出在何國,更有鹧鸪枕,翡翠匣,神絲繡被。
其枕,以七寶合為鹧鸪;匣為翡翠毛羽;神絲繡被三千鴛鴦,仍間以奇花異葉,則精巧瑰麗,可得而知矣。
其上綴以靈粟之珠,如粟粒,五色輝煥。
更帶蠲忿犀、如意玉,其犀圓如彈丸,入土不朽爛,帶之令人蠲忿怒。
如意玉類桃實,上有七孔,雲通明之象。
更有瑟瑟幕,紋布中,火蠶綿,九玉釩。
其幕色如瑟瑟,闊三丈,長一百尺,輕明虛薄,無以為比。
向空張之,則疏朗之紋,如碧絲之貫其珠,雖大雨暴降,不能濕漏,雲“以蛟人瑞香膏所傅故也”。
紋布中,手中也,潔白如雪,光軟,拭水不濡,用之彌年,亦未嘗生垢膩。
二物稱得鬼谷國。
火繭綿,雲出火洲,絮衣一襲,用之一兩,稍過度,則蒸之氣不可近。
雲九玉钗,上刻九駕,皆九色,其上有字,曰“玉兒”,工巧妙麗,殆非人制。
有得于金陵者,因以獻公主,酬之甚厚。
一日晝寝,夢绛衣奴緻語雲:“南齊潘淑妃,取九鸾钗。
”及覺,具以夢中之言,言于左右。
公主薨,其钗亦亡其處。
韋氏異其事,遂以實話于門人。
或曰:“玉兒即潘妃小字。
”逮諸珍異,不可具載。
漢至唐,公主出降之盛,未之有也。
公主乘七寶步辇,四
客有出入九公主之門者,為其緻公主邑,司業京兆試官,令以九臯為解頭。
維方将應舉,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
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争。
吾為之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後五日當詣此。
”維即依命,如期而至。
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谒貴主,何門可見哉。
子能如我之教乎?”維曰:“謹奉命。
”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遺維衣之,仍命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内,故攜酒樂奉宴。
”即令張筵。
諸伶旅進。
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于前行。
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
”即令獨奏新曲。
聲調哀切,滿座動容。
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号《郁輪袍》。
”公主大奇之。
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詞學,無出其右。
”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
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
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
維風流蘊藉,語言諧獻,大為諸貴之所欽矚。
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
”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
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臯矣。
”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他人所托。
”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
”維起謙謝。
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
維遂作解頭,一舉登第。
帝遷房陵,而主生。
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兒。
姝秀辯敏,後尤愛之。
下嫁武崇訓。
帝複位,光豔動天下。
侯王柄臣,多出其門,嘗作诏請帝署可,帝笑而從之。
又請為皇太女,右仆射魏元忠谏:“不可。
”主曰:“元忠,山東木強,烏足論國事,阿武子尚為天于,天子女有不可乎?”與太平等七公主俱開府,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赀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号斜封官。
主營第,及安樂佛廬,皆憲寫宮省,而工緻過之。
嘗請昆明池為私沼。
帝曰:“先帝未有以與人者。
”主不悅,自鑿定昆池,延袤數裡。
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沼累石肖華山,約橫斜,回淵九折,以石瀵水,又為寶爐镂怪獸神禽,間以珊瑚磲貝,不可涯計,崇訓死,主改降武延秀。
先是,延秀自突厥還,善突厥舞而貌韶秀,妖麗自喜,數與内庭宴。
主見而悅之,即與亂。
至是日,假後車,自宮送至第,帝與後為禦安福門臨觀,诏雍州長史窦懷貞為禮會使,弘文學士為傧,相王障車捐賜金帛不赀。
翌日,大會群臣太極殿。
主被翠服出,向天子再拜。
南面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
武攸暨與太平公主偶舞,為帝壽。
賜群臣帛數十萬。
帝禦承天門,大赦,因賜民三日,内外官賜勳祿禮,官屬兼階爵。
奪臨川長公主宅以為第,旁徹民廬,第成,野藏空殚,假萬騎仗内,音樂送主還第。
天子親幸宴。
近臣崇訓子方數歲,拜太常卿,封鎬國公。
公主滿孺月,帝後複幸第,大赦天下。
臨淄王誅韋庶人,主方覽鏡畫眉,聞亂,走至右延門,兵及而死。
而房栊戶牖無不以衆寶飾之;更以金銀為井欄、藥臼、食櫃、水槽、铛釜、盆甕之屬;仍縷金為笊籬、箕筐;制水晶、火齊、琉璃、玳瑁等床,悉支以金龜、銀塹;更琢五色玉為器什;合百寶為圓案;更賜金麥銀粟共數斛,此皆太宗朝條支國所獻也。
堂中設連珠之帳,續真珠以成也。
卻寒簾,類玳瑁斑,有紫色,雲“卻寒之鳥骨所為也”。
則未知出在何國,更有鹧鸪枕,翡翠匣,神絲繡被。
其枕,以七寶合為鹧鸪;匣為翡翠毛羽;神絲繡被三千鴛鴦,仍間以奇花異葉,則精巧瑰麗,可得而知矣。
其上綴以靈粟之珠,如粟粒,五色輝煥。
更帶蠲忿犀、如意玉,其犀圓如彈丸,入土不朽爛,帶之令人蠲忿怒。
如意玉類桃實,上有七孔,雲通明之象。
更有瑟瑟幕,紋布中,火蠶綿,九玉釩。
其幕色如瑟瑟,闊三丈,長一百尺,輕明虛薄,無以為比。
向空張之,則疏朗之紋,如碧絲之貫其珠,雖大雨暴降,不能濕漏,雲“以蛟人瑞香膏所傅故也”。
紋布中,手中也,潔白如雪,光軟,拭水不濡,用之彌年,亦未嘗生垢膩。
二物稱得鬼谷國。
火繭綿,雲出火洲,絮衣一襲,用之一兩,稍過度,則蒸之氣不可近。
雲九玉钗,上刻九駕,皆九色,其上有字,曰“玉兒”,工巧妙麗,殆非人制。
有得于金陵者,因以獻公主,酬之甚厚。
一日晝寝,夢绛衣奴緻語雲:“南齊潘淑妃,取九鸾钗。
”及覺,具以夢中之言,言于左右。
公主薨,其钗亦亡其處。
韋氏異其事,遂以實話于門人。
或曰:“玉兒即潘妃小字。
”逮諸珍異,不可具載。
漢至唐,公主出降之盛,未之有也。
公主乘七寶步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