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六·宮掖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乎?”少君曰:“可遙見,不可同于帏幄。
暗海有潛英之石,其色青,輕如毛羽,寒盛則石溫,暑盛則石冷,刻之為人像,神悟不異真人。
使此石像往,則夫人至矣。
此石人能傳譯人言語,有聲無氣,故知神異也。
”帝曰:“此石像可得否?”少君曰:“願得樓船,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皆使明于道術。
”赉不死之藥,乃至暗海,經十年而還。
昔之去人,或升雲不歸,或托形假死,獲返者四五人。
得此石,即命工人依先圖刻作夫人形。
刻成,置于青紗幕裡,宛若生時。
帝大悅,問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忽夢而晝。
”“可得近觀乎?”“此石毒,宜遠望,不可逼也。
勿輕萬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
”帝乃從其谏。
見夫人畢,少君乃使舂此石人為丸服之,不複思夢。
帝乃築靈夢台,歲時祀之焉。
孝武帝
孝武帝,景帝子也。
未生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直入崇芳閣。
景帝覺而坐閣下,果見赤龍如霧來。
閉戶牖。
宮内嫔禦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
霞滅,見赤龍盤回棟間。
景帝召占者姚翁以問之。
翁曰:“吉祥也,此閣必生命世之人,攘夷狄而獲嘉瑞,為劉宗盛主也。
然亦有大妖。
”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欲以順姚翁之言也。
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
旬餘,景帝夢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
十四月而生武帝。
景帝曰:“吾夢赤氣化為赤龍,占者以為吉,可名之吉。
”至三歲,景帝抱于膝上撫念之,知其心藏洞徹,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官,恒在陛下前戲弄,亦不敢逸豫以失子道。
”景帝聞,恧然加敬而訓之。
他回複抱置幾前,試問:“兒悅習何書,為朕言之。
”乃誦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策數萬言,無一字遺落。
至七歲,聖徹過人。
景帝令
名徹。
徹及即位,好神仙之道,常禱祈名山大川五嶽以應神。
元封元年正月甲子,登嵩山起道宮。
帝齋七日,禱訖乃還。
至四月戊辰,帝閑居,東方朔、董仲舒在側焉。
忽見一女子,着青衣,非常麗色。
帝愕然問曰:“何人?”曰:“我蘭宮玉女,姓王名登。
為王母所使,從昆侖山來。
”語帝曰:“聞子輕四海之祿,以尋道求生;降尊主之位,而屢禱山嶽。
勤哉有心,似可教者。
從今日清齋,不交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當暫至也。
”帝下席跪謝。
言訖,女子忽然不見。
帝問東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蘭官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出入靈州,交關常陽,傳言玄都阿母。
昔出配于蜀仙人,近又召還,使領命具錄靈官也。
”帝于是登尋真之台,齋戒存道。
其四方之事,權委于冢宰。
到七月七日,乃掃宮掖,設座大殿。
以紫羅薦地,燔百合之香,張雲錦之帏,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葡萄之醴,射監香果,為天宮之馔。
帝乃盛服立于階下,敕端門之内不得有妄窺者。
内外谧寂,以候仙官到。
夜二更之後,忽見西南如白雲起,郁郁直來,徑趨宮廷。
須臾轉近,聞雲中有策鼓之聲,人馬之響。
複半食頃,王母至也。
或駕龍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鶴,或乘軒車,或乘天馬,群仙數千,輝光庭宇。
既至,從官不複知所在,惟見王母乘紫雲之辇,駕九色斑麟,别有五千天仙,側近雲駕,皆身長丈餘,同執彩旄之節,佩金剛靈玺帶,天真之冠,鹹伫殿下。
王母惟将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盼,神華清發,真美人也。
王母東向坐,着黃錦袷襦,霞彩明鮮,金光奕奕,身帶飛火之绶,腰佩分景之劍,頭上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瓊鳳文之舄。
映朗雲棟,神光晔,視之可年三十許。
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顔絕世。
異靈人也。
帝跪拜,問寒暄畢而立。
因呼帝坐。
帝面南。
王母自設天廚,精妙非常。
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蕊,芬芳填累。
清香之酒,非土上所有,甘氣殊絕,奮不能名也。
又命傳女索桃果。
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子,形圓,青色,以呈王母。
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
桃味甘美,口有盈味。
帝辄錄其核,王母問帝。
帝曰:“欲種之。
”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如何。
”帝乃止。
于是,酒觞數笙,王母乃命諸侍玉女咀花,王子登彈八琅之,董雙成吹雲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淩婉華批吾陵之石,範成君擊同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
于是衆聲朗徹,靈音駭空。
又命法嬰歌玄靈之曲。
歌畢,王母曰:“未欲修身,當先營其氣,大仙真經所謂行益者益精,行易者易形;能易能益,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
行益易者,謂常思念靈寶。
靈者,神也。
寶者,精也。
子但愛精握固,閑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
易形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為仙人。
吐納六氣,口中甘香,飲食靈芝,存道其味,微息揖吞,從心所适。
氣者,水也,無所不成,至柔之物,通緻神精矣。
此元殆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設微言,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書之以相付,子善錄百修焉。
”于是,王母言語粗畢,嘯命靈官,使駕龍嚴車欲去。
帝下席叩頭,請留殷勤,乃止。
王母乃遣侍女與上元夫人相問雲:“王九光之母敬謝。
此不相見四千餘年,天事勞我,緻以愆面。
劉徹好道,适來視之。
見徹了了,似可成進,然形慢神穢,腦血淫濁,五髒不淳。
關腎彭孛,骨元津液,脈浮反升,肉多精少,童子不夷,三屍狡亂,玄白失時。
雖當語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吾久不在人間,實力臭濁。
然後時可遊望,以寫思念。
客王對坐,悒悒不樂,夫人可暫來否?若能屈駕,當停相須。
”帝見侍女下殿,俄失所在。
一時頃,侍女至。
夫人随遣一侍女答問雲:“阿環再拜,上問起居。
遠隔绛河,擾以官事,遂替顔色,迨五千年。
仰戀光潤,情系無違。
密香至,奉信,承降尊于劉徹處。
聞命之際,登當命駕。
先被大帝君敕使詣玄洲校定天元,正爾暫去。
如是當還,還便來席,願暫少留。
”帝因問王母:“不審上元何真也?”王母曰:“是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宮,統十方玉女名錄者也。
”俄而夫人至,亦聞雲中有蕭鼓之聲。
既至,從官文武千餘人,并是女子,年皆十八九許。
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目,真靈官也。
夫人年可二
暗海有潛英之石,其色青,輕如毛羽,寒盛則石溫,暑盛則石冷,刻之為人像,神悟不異真人。
使此石像往,則夫人至矣。
此石人能傳譯人言語,有聲無氣,故知神異也。
”帝曰:“此石像可得否?”少君曰:“願得樓船,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皆使明于道術。
”赉不死之藥,乃至暗海,經十年而還。
昔之去人,或升雲不歸,或托形假死,獲返者四五人。
得此石,即命工人依先圖刻作夫人形。
刻成,置于青紗幕裡,宛若生時。
帝大悅,問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忽夢而晝。
”“可得近觀乎?”“此石毒,宜遠望,不可逼也。
勿輕萬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
”帝乃從其谏。
見夫人畢,少君乃使舂此石人為丸服之,不複思夢。
帝乃築靈夢台,歲時祀之焉。
未生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直入崇芳閣。
景帝覺而坐閣下,果見赤龍如霧來。
閉戶牖。
宮内嫔禦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
霞滅,見赤龍盤回棟間。
景帝召占者姚翁以問之。
翁曰:“吉祥也,此閣必生命世之人,攘夷狄而獲嘉瑞,為劉宗盛主也。
然亦有大妖。
”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欲以順姚翁之言也。
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
旬餘,景帝夢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
十四月而生武帝。
景帝曰:“吾夢赤氣化為赤龍,占者以為吉,可名之吉。
”至三歲,景帝抱于膝上撫念之,知其心藏洞徹,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官,恒在陛下前戲弄,亦不敢逸豫以失子道。
”景帝聞,恧然加敬而訓之。
他回複抱置幾前,試問:“兒悅習何書,為朕言之。
”乃誦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策數萬言,無一字遺落。
至七歲,聖徹過人。
徹及即位,好神仙之道,常禱祈名山大川五嶽以應神。
元封元年正月甲子,登嵩山起道宮。
帝齋七日,禱訖乃還。
至四月戊辰,帝閑居,東方朔、董仲舒在側焉。
忽見一女子,着青衣,非常麗色。
帝愕然問曰:“何人?”曰:“我蘭宮玉女,姓王名登。
為王母所使,從昆侖山來。
”語帝曰:“聞子輕四海之祿,以尋道求生;降尊主之位,而屢禱山嶽。
勤哉有心,似可教者。
從今日清齋,不交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當暫至也。
”帝下席跪謝。
言訖,女子忽然不見。
帝問東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蘭官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出入靈州,交關常陽,傳言玄都阿母。
昔出配于蜀仙人,近又召還,使領命具錄靈官也。
”帝于是登尋真之台,齋戒存道。
其四方之事,權委于冢宰。
到七月七日,乃掃宮掖,設座大殿。
以紫羅薦地,燔百合之香,張雲錦之帏,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葡萄之醴,射監香果,為天宮之馔。
帝乃盛服立于階下,敕端門之内不得有妄窺者。
内外谧寂,以候仙官到。
夜二更之後,忽見西南如白雲起,郁郁直來,徑趨宮廷。
須臾轉近,聞雲中有策鼓之聲,人馬之響。
複半食頃,王母至也。
或駕龍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鶴,或乘軒車,或乘天馬,群仙數千,輝光庭宇。
既至,從官不複知所在,惟見王母乘紫雲之辇,駕九色斑麟,别有五千天仙,側近雲駕,皆身長丈餘,同執彩旄之節,佩金剛靈玺帶,天真之冠,鹹伫殿下。
王母惟将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盼,神華清發,真美人也。
王母東向坐,着黃錦袷襦,霞彩明鮮,金光奕奕,身帶飛火之绶,腰佩分景之劍,頭上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瓊鳳文之舄。
映朗雲棟,神光晔,視之可年三十許。
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顔絕世。
異靈人也。
帝跪拜,問寒暄畢而立。
因呼帝坐。
帝面南。
王母自設天廚,精妙非常。
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蕊,芬芳填累。
清香之酒,非土上所有,甘氣殊絕,奮不能名也。
又命傳女索桃果。
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子,形圓,青色,以呈王母。
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
桃味甘美,口有盈味。
帝辄錄其核,王母問帝。
帝曰:“欲種之。
”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如何。
”帝乃止。
于是,酒觞數笙,王母乃命諸侍玉女咀花,王子登彈八琅之,董雙成吹雲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淩婉華批吾陵之石,範成君擊同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
于是衆聲朗徹,靈音駭空。
又命法嬰歌玄靈之曲。
歌畢,王母曰:“未欲修身,當先營其氣,大仙真經所謂行益者益精,行易者易形;能易能益,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
行益易者,謂常思念靈寶。
靈者,神也。
寶者,精也。
子但愛精握固,閑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
易形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為仙人。
吐納六氣,口中甘香,飲食靈芝,存道其味,微息揖吞,從心所适。
氣者,水也,無所不成,至柔之物,通緻神精矣。
此元殆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設微言,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書之以相付,子善錄百修焉。
”于是,王母言語粗畢,嘯命靈官,使駕龍嚴車欲去。
帝下席叩頭,請留殷勤,乃止。
王母乃遣侍女與上元夫人相問雲:“王九光之母敬謝。
此不相見四千餘年,天事勞我,緻以愆面。
劉徹好道,适來視之。
見徹了了,似可成進,然形慢神穢,腦血淫濁,五髒不淳。
關腎彭孛,骨元津液,脈浮反升,肉多精少,童子不夷,三屍狡亂,玄白失時。
雖當語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吾久不在人間,實力臭濁。
然後時可遊望,以寫思念。
客王對坐,悒悒不樂,夫人可暫來否?若能屈駕,當停相須。
”帝見侍女下殿,俄失所在。
一時頃,侍女至。
夫人随遣一侍女答問雲:“阿環再拜,上問起居。
遠隔绛河,擾以官事,遂替顔色,迨五千年。
仰戀光潤,情系無違。
密香至,奉信,承降尊于劉徹處。
聞命之際,登當命駕。
先被大帝君敕使詣玄洲校定天元,正爾暫去。
如是當還,還便來席,願暫少留。
”帝因問王母:“不審上元何真也?”王母曰:“是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宮,統十方玉女名錄者也。
”俄而夫人至,亦聞雲中有蕭鼓之聲。
既至,從官文武千餘人,并是女子,年皆十八九許。
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目,真靈官也。
夫人年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