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五·宮掖部一

關燈
作色不悅。

    司馬喜曰:“趙,強國也,其請之必矣,王如不與,即社稷危矣,與之巨為諸候笑。

    ”中山王曰:“為将奈何?”司馬喜曰:“王立為後,以絕趙王之意。

    世無請後者,雖欲得請之鄰國,不與也。

    ”中山王遂立為後,趙王亦無請言也。

     秦宣太後 秦宣太後愛魏醜夫。

    大後病将死,出令曰:“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

    ”魏子患之。

    庸芮為魏子說太後曰:“以死者為有知乎?”曰:“無知也。

    ”曰:“若太後之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為空以生所愛,葬于無知之死人哉。

    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

    太後救過且不贍,何暇私魏醜夫乎?”太後曰:“善。

    ”乃止。

     呂不韋  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

    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

    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

    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号日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

    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日夏姬,母愛子楚,為秦質子于趙。

    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子楚秦諸庶孽孫質于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

    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

    ”不韋目:“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

    ”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

    不韋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适嗣者,獨華陽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又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無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争為太子矣。

    ”子楚曰:“然,為之奈何。

    ”呂不韋曰:“子貧客于此,非有以奉獻于親及結賓客也。

    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于為适嗣。

    ”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不韋乃以五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

    而複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

    因言:“子楚賢知,結諸侯,賓客遍天下。

    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

    ’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大喜。

     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吾聞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早自結于諸子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适而子之,夫在則重尊,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言而萬世之利也。

    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今子楚賢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為适,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誠以此時拔以為适,夫人則竟世有寵于秦矣。

    ”華陽夫人以為然。

    乘太子閑,從容言:“子楚,質于趙者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

    ”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願得子楚立以為适嗣,以托妾身。

    ”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适嗣。

    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饋遺子楚,而請呂不韋傅之,子楚以此名譽益盛于諸侯。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

    子楚從不韋飲,見而悅之,因起為壽請之。

    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娠,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玉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子楚與不韋謀,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亡赴秦軍,遂以得歸。

    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

    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

    秦王立,一年薨,谥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所養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後,真母夏姬尊以為夏太後。

    莊襄王元年,以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

    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不韋為相國,号稱仲父。

     秦王年少,太後時時竊私通不韋。

    不韋家童萬人。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緻士厚遇之。

    食客三千人。

    始皇帝益壯,太後淫不止,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後聞之,以啖大後。

    大後聞,果欲私得之。

    不韋遂進,詐令人以腐罪告。

    不韋又陰謂太後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

    ”太後乃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

    拔其須眉為宦者,遂得侍大後。

    太後私與通,絕愛之,有娠。

    太後恐人知之,詐蔔當避時,徙宮居雍,嘗從,賞賜甚厚,事皆決于。

    家童數千人,諸客求宦,為舍人千餘人。

     始皇九年,有告實非宦者;常與太後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後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

    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九月,夷三族,殺太後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後于雍,諸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衆,王不忍緻法。

    秦王十年十月,诏免相國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