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四·仙部
關燈
小
中
大
陟覽之,若不聞。
雲既去,窗戶遺芳。
然陟心中不可轉也。
後七日夜,姝又至,騎從如前。
時麗容潔服,豔媚巧言,又白陟曰:“某以業緣遽索,魔障起,蓬山瀛島,繡帳錦宮,恨起紅茵,愁生翠被。
難窺舞蝶于芳草,每妒流營于绮叢。
靡不雙飛,俱能對峙,自矜孤寝,轉懵深閨。
秋卻銀缸,但凝眸于片月;春尋瓊圃,空抒思于殘花。
所以激切前時,布露丹懇,幸垂采納,無阻積誠。
又不知郎君意竟何如?”陟又正色而言曰:“某身居山薮,志已颛蒙,不識鉛華,豈知女色,幸垂速去,無相見尤。
”姝曰:“顧不貯其深疑,幸望容其陋質,辄更有詩一章,後七日複來。
”詩曰: 弄玉有夫皆得道,劉綱兼室盡登仙。
君能仔細窺朝露,須逐雲車拜洞天。
陟覽之,又不過意。
後七日夜,姝又至,柔容冶态,靓衣明眸。
又言曰:“逝波難駐,白日易頹。
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輕漚泛水,隻得逡巡。
微燭當風,莫過瞬息。
虛争意氣,能得幾時?恃賴韶顔,須臾槁木。
所以,君誇容鬓,尚未凋零,固止绮羅,貪窮典籍。
及其衰老,何以維持。
我有還丹,頗能駐命,許其依托,必寫襟懷。
能遣君壽例三松,瞳芳兩目,仙山靈府,任意邀遊。
莫種槿花,使朝晨而騁豔;休敲石火,尚昏墨而流光。
”陟乃怒目而言曰:“我居幽齋,不欺暗室,下惠為師,叔子為證。
是何妖精,苦用淩逼,心如鐵石,元更多言。
倘若遲回,必當窘辱。
”侍衛谏曰:“小娘子回車。
此木偶人,不足與語。
況窮薄當為下鬼,豈神仙配偶耶!”姝長籲曰:“我所以懇者,為是青牛道土之苗裔。
況此時一失,又須曠居六百年。
不是細事。
放戲,此子大是忍人。
”又留詩曰: 蕭郎不顧鳳樓人,雲澀回車淚臉新, 愁想蓬瀛歸去路,難窺舊苑碧桃春。
辎出戶,珠翠響空,泠泠拎箫笙,杳杳雲路。
然陟意不易。
後三年,涉染疾而終。
為太山所追,束以巨鎖。
使者驅之,欲至幽府。
忽遇神仙騎從,清道甚嚴,使者躬身于路左。
曰:“上元夫人遊太山耳。
”俄有仙騎召使者,與囚俱來。
陟至彼仰窺,乃昔日求偶仙姝也。
但左右彈指悲嗟。
仙姝遂索追狀曰:“不能于此人無情。
”遂索大筆判曰:“封陟性雖執迷,操惟堅潔,實由樸戆,難責風情。
宜更延一紀。
”左右令涉跪謝。
使者遂解去鐵鎖,曰:“仙官已釋,則幽府無敢追攝。
”使者卻引歸。
良久蘇息。
後追悔昔日之事,恸哭自咎而已。
嵩嶽嫁女記三禮田者,甚有文道,熟讀群書。
與其友鄧韶,博學相類,皆以人昧不能彰其明。
家于洛陽,元和癸巳歲,仲秋望夕,攜觞晚出建春門,期望月于韶别墅。
行二三裡,遇韶亦攜觞自東來,駐馬道周,未決所适。
有二書生乘骢,複出建春門。
揖謬、韶曰:“二君子挈,得非求今夕望月之地乎?某敝莊,水竹台榭,名聞洛下,東南去此二三裡。
倘能迂辔,冀展傾蓋之分耳。
”韶甚惬所望,乃從而往。
問其姓氏,多他語對。
行數裡,桂輪已升。
至一車門,始人,甚荒涼。
又行數百步,有異香迎前而來,則豁然真境矣。
飛泉交流,松桂夾道,奇花異草,照燭如晝;好鳥騰翥,風和月瑩。
韶請疾馬飛觞。
書生曰:“足下中,厥味何如?”韶曰:“乾和五,雖上清醍醐,計不加此味也。
”書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釀于百花之中,不知與足下五孰愈耳。
”謂小童曰:“折燭夜一花,傾與二君子嘗。
”其花四出而深紅,圓如小瓶,徑三寸餘,綠葉,形類杯,觸之有餘韻。
小童折花至,傾于竹葉中,凡飛數巡,其味甘香,不可比狀。
飲訖,又東南行數裡,至一門。
書生揖二客下馬,仍以燭夜花中之餘,赉諸從者。
飲一杯,皆大醉,各止于戶外。
乃引客人,則有鸾鶴數十,騰舞來迎,步而前,花轉繁,酒味尤美,其百花皆芳香壓枝于路旁。
凡曆池館台榭,率皆陳設盤筵,若有所待,但不留韶坐。
韶飲多,行又甚倦,請暫憩盤筵。
書生曰:“坐有何難,但不利于君耳。
”韶诘其由。
曰:“今夕,中天群仙會于茲,嶽籍君神魄不離腥,請以知禮導升降,此皆諸仙位坐,不宜塵觸耳。
”言訖,見直北花燭亘天,蕭韶沸空。
駐雲母雙車于金堤之上,設水精方盤于瑤幄之内。
群仙方奏霓裳羽衣曲,書生前進請命,再拜夫人。
夫人摹帷笑曰:“下城之人而能知禮,然服食之氣然猶射人,不可近它。
貴婿可各賜薰髓酒一杯。
”韶飲訖,覺肌膚溫潤,稍異常人,噓吸皆異香氣。
夫人問左右:“誰人召來?”曰:“衛符卿、李八百。
”夫人曰:“便令此二童接待。
”于是二童引韶于群仙之後。
縱目,問曰:“相者誰?”曰:“劉綱。
”“侍者誰?”曰:“茅盈東鄰女。
”“彈筝擊築者誰?”曰:“麻姑、謝自然。
”“幄中坐者誰?”曰:“西王母。
” 俄有一人,駕鶴而來。
王母曰:“久望。
”有玉女問曰:“禮生來未?”于是,引韶進,立于碧玉堂下左。
劉君笑曰:“适緣蓮花峰士奏章,事須決遣。
尚多未來客,何言久望乎?”王母曰:“奏章事者,有何所為?”曰:“浮梁縣令宋延年,以其人因賄賂履官途,以苛虐為官政,生情于案犢,忠恕之道蔑聞,惟雜于貨财,巧僞之計更作,自贻覆,以促餘齡,但以蓮華峰叟受托于人。
奏章甚懇,特緩死限,量延五年。
”問:“劉君誰?”曰:“漢朝天子。
”續有一人,駕黃龍,戴黃旗,導以笙歌,從以嫔嫡,及瑤幄而下。
王母複問曰:“李君來何遲?”曰:“為敕龍神設水旱之計,作猕淮蔡,以殲妖逆。
”漢主曰:“奈百姓何?”曰:“上帝亦有此間,予一表斷其惑矣。
”曰:“可得聞乎?”曰:“不能悉記,略舉大綱耳。
表雲:‘某孫某,克丕業,德洽兆庶,臨履深薄,匪敢怠荒。
不勞師車,平中夏、西蜀之孽;不費天府,掃東吳、上黨之妖。
九在已見其廓清,一方尚屯其氣。
伏以虺蜴肆毒痛于淮蔡,豺狼尚惜其口喙,蝼蟻猶固其封疆。
若遣時豐人安,是稔群醜;但使年饑疠作,必搖人心。
如此倒戈而攻,可以席卷。
禍三州之逆黨,所損至微;安六合之疾田亡,其利則厚。
伏請神龍施水,厲鬼行災。
由
雲既去,窗戶遺芳。
然陟心中不可轉也。
後七日夜,姝又至,騎從如前。
時麗容潔服,豔媚巧言,又白陟曰:“某以業緣遽索,魔障起,蓬山瀛島,繡帳錦宮,恨起紅茵,愁生翠被。
難窺舞蝶于芳草,每妒流營于绮叢。
靡不雙飛,俱能對峙,自矜孤寝,轉懵深閨。
秋卻銀缸,但凝眸于片月;春尋瓊圃,空抒思于殘花。
所以激切前時,布露丹懇,幸垂采納,無阻積誠。
又不知郎君意竟何如?”陟又正色而言曰:“某身居山薮,志已颛蒙,不識鉛華,豈知女色,幸垂速去,無相見尤。
”姝曰:“顧不貯其深疑,幸望容其陋質,辄更有詩一章,後七日複來。
”詩曰: 弄玉有夫皆得道,劉綱兼室盡登仙。
君能仔細窺朝露,須逐雲車拜洞天。
陟覽之,又不過意。
後七日夜,姝又至,柔容冶态,靓衣明眸。
又言曰:“逝波難駐,白日易頹。
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輕漚泛水,隻得逡巡。
微燭當風,莫過瞬息。
虛争意氣,能得幾時?恃賴韶顔,須臾槁木。
所以,君誇容鬓,尚未凋零,固止绮羅,貪窮典籍。
及其衰老,何以維持。
我有還丹,頗能駐命,許其依托,必寫襟懷。
能遣君壽例三松,瞳芳兩目,仙山靈府,任意邀遊。
莫種槿花,使朝晨而騁豔;休敲石火,尚昏墨而流光。
”陟乃怒目而言曰:“我居幽齋,不欺暗室,下惠為師,叔子為證。
是何妖精,苦用淩逼,心如鐵石,元更多言。
倘若遲回,必當窘辱。
”侍衛谏曰:“小娘子回車。
此木偶人,不足與語。
況窮薄當為下鬼,豈神仙配偶耶!”姝長籲曰:“我所以懇者,為是青牛道土之苗裔。
況此時一失,又須曠居六百年。
不是細事。
放戲,此子大是忍人。
”又留詩曰: 蕭郎不顧鳳樓人,雲澀回車淚臉新, 愁想蓬瀛歸去路,難窺舊苑碧桃春。
辎出戶,珠翠響空,泠泠拎箫笙,杳杳雲路。
然陟意不易。
後三年,涉染疾而終。
為太山所追,束以巨鎖。
使者驅之,欲至幽府。
忽遇神仙騎從,清道甚嚴,使者躬身于路左。
曰:“上元夫人遊太山耳。
”俄有仙騎召使者,與囚俱來。
陟至彼仰窺,乃昔日求偶仙姝也。
但左右彈指悲嗟。
仙姝遂索追狀曰:“不能于此人無情。
”遂索大筆判曰:“封陟性雖執迷,操惟堅潔,實由樸戆,難責風情。
宜更延一紀。
”左右令涉跪謝。
使者遂解去鐵鎖,曰:“仙官已釋,則幽府無敢追攝。
”使者卻引歸。
良久蘇息。
後追悔昔日之事,恸哭自咎而已。
嵩嶽嫁女記三禮田者,甚有文道,熟讀群書。
與其友鄧韶,博學相類,皆以人昧不能彰其明。
家于洛陽,元和癸巳歲,仲秋望夕,攜觞晚出建春門,期望月于韶别墅。
行二三裡,遇韶亦攜觞自東來,駐馬道周,未決所适。
有二書生乘骢,複出建春門。
揖謬、韶曰:“二君子挈,得非求今夕望月之地乎?某敝莊,水竹台榭,名聞洛下,東南去此二三裡。
倘能迂辔,冀展傾蓋之分耳。
”韶甚惬所望,乃從而往。
問其姓氏,多他語對。
行數裡,桂輪已升。
至一車門,始人,甚荒涼。
又行數百步,有異香迎前而來,則豁然真境矣。
飛泉交流,松桂夾道,奇花異草,照燭如晝;好鳥騰翥,風和月瑩。
韶請疾馬飛觞。
書生曰:“足下中,厥味何如?”韶曰:“乾和五,雖上清醍醐,計不加此味也。
”書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釀于百花之中,不知與足下五孰愈耳。
”謂小童曰:“折燭夜一花,傾與二君子嘗。
”其花四出而深紅,圓如小瓶,徑三寸餘,綠葉,形類杯,觸之有餘韻。
小童折花至,傾于竹葉中,凡飛數巡,其味甘香,不可比狀。
飲訖,又東南行數裡,至一門。
書生揖二客下馬,仍以燭夜花中之餘,赉諸從者。
飲一杯,皆大醉,各止于戶外。
乃引客人,則有鸾鶴數十,騰舞來迎,步而前,花轉繁,酒味尤美,其百花皆芳香壓枝于路旁。
凡曆池館台榭,率皆陳設盤筵,若有所待,但不留韶坐。
韶飲多,行又甚倦,請暫憩盤筵。
書生曰:“坐有何難,但不利于君耳。
”韶诘其由。
曰:“今夕,中天群仙會于茲,嶽籍君神魄不離腥,請以知禮導升降,此皆諸仙位坐,不宜塵觸耳。
”言訖,見直北花燭亘天,蕭韶沸空。
駐雲母雙車于金堤之上,設水精方盤于瑤幄之内。
群仙方奏霓裳羽衣曲,書生前進請命,再拜夫人。
夫人摹帷笑曰:“下城之人而能知禮,然服食之氣然猶射人,不可近它。
貴婿可各賜薰髓酒一杯。
”韶飲訖,覺肌膚溫潤,稍異常人,噓吸皆異香氣。
夫人問左右:“誰人召來?”曰:“衛符卿、李八百。
”夫人曰:“便令此二童接待。
”于是二童引韶于群仙之後。
縱目,問曰:“相者誰?”曰:“劉綱。
”“侍者誰?”曰:“茅盈東鄰女。
”“彈筝擊築者誰?”曰:“麻姑、謝自然。
”“幄中坐者誰?”曰:“西王母。
” 俄有一人,駕鶴而來。
王母曰:“久望。
”有玉女問曰:“禮生來未?”于是,引韶進,立于碧玉堂下左。
劉君笑曰:“适緣蓮花峰士奏章,事須決遣。
尚多未來客,何言久望乎?”王母曰:“奏章事者,有何所為?”曰:“浮梁縣令宋延年,以其人因賄賂履官途,以苛虐為官政,生情于案犢,忠恕之道蔑聞,惟雜于貨财,巧僞之計更作,自贻覆,以促餘齡,但以蓮華峰叟受托于人。
奏章甚懇,特緩死限,量延五年。
”問:“劉君誰?”曰:“漢朝天子。
”續有一人,駕黃龍,戴黃旗,導以笙歌,從以嫔嫡,及瑤幄而下。
王母複問曰:“李君來何遲?”曰:“為敕龍神設水旱之計,作猕淮蔡,以殲妖逆。
”漢主曰:“奈百姓何?”曰:“上帝亦有此間,予一表斷其惑矣。
”曰:“可得聞乎?”曰:“不能悉記,略舉大綱耳。
表雲:‘某孫某,克丕業,德洽兆庶,臨履深薄,匪敢怠荒。
不勞師車,平中夏、西蜀之孽;不費天府,掃東吳、上黨之妖。
九在已見其廓清,一方尚屯其氣。
伏以虺蜴肆毒痛于淮蔡,豺狼尚惜其口喙,蝼蟻猶固其封疆。
若遣時豐人安,是稔群醜;但使年饑疠作,必搖人心。
如此倒戈而攻,可以席卷。
禍三州之逆黨,所損至微;安六合之疾田亡,其利則厚。
伏請神龍施水,厲鬼行災。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