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三·龍神部 靈應傳

關燈
禦整肅。

    悠忽行百餘裡,有甲馬三百騎,已來迎候。

    驅殿有大将軍之行李,餘亦甚得志。

    指顧之間,望見一城,雉牒穹崇,溝洫深浚。

    餘惝恍不知所自。

    俄于郊外備帳樂,設亭,宴罷人城,觀者如堵。

    傳呼小使,交錯其間。

    所經之門,不記重數。

    及至一處,有如公署。

    左右使餘下馬易衣,趨見貴主。

    貴主使人傳命,請以賓主之禮見。

    餘自謂,既受公文器甲臨戎之具,即是臣也。

    遂堅辭,具戎服入見。

    貴主使人複命請去橐,賓主之間,降殺可也。

    餘遂舍器仗而趨人,見貴主坐于廳上。

    餘拜,一如君臣之禮。

    拜訖,連呼登階。

    餘亦再拜,升自西階。

    見紅妝翠眉、蟠龍髻鳳而侍立者二十餘輩;彈弦握管、花異服而執役者又數十輩。

    腰金拖紫、曳組攢簪而趨隅者,又非止一人也;輕裘大帶、白玉橫腰,而森羅于階下者,其數甚多。

    次命召女客五六人,各有侍者十數輩,差肩接迹,累累而進,餘亦低視長揖,不敢施拜。

    坐定,有大校數人,皆令與坐。

    舉酒進樂。

    酒至,貴主斂袂舉觞,将欲興詞,叙向來征聘之意。

    俄聞烽燧四起,叫噪喧呼雲:‘朝那賊部,步騎數萬人,今日平明,攻破堡寨,尋已人界,數道齊進,煙火不絕。

    請發兵救應。

    ’侍坐者相顧失色,諸女不及叙别,狼狽而散。

    餘及諸校,降階拜謝,伫立聽命。

    貴主降軒謂餘曰:‘吾受明公非常之惠,憫以孤,繼發師徒,拯其患難。

    然以車甲不利,權略是思。

    今不羞鄙陋,所以命将軍者,正謂此危急也。

    幸不以幽僻為辭,少匡不迨。

    ’遂别賜戰馬二匹,黃金甲一副,族旗旄钺、珍寶器用,充庭溢目,不可勝計。

    彩女二人,給以兵符,錫赉甚豐。

    餘拜捧而出,傳呼諸将,指揮部伍,内外響應。

     “是夜出城,相次探報,皆雲‘賊勢漸雄’。

    餘素谙其山川地理,形勢孤虛。

    遂引軍夜出,去城百餘裡,分布要害。

    明懸賞罰,号令三軍。

    設三伏以待之。

    遲明,排布已畢。

    賊侈其前功,頗甚輕進,猶謂孟遠之統衆也。

    餘自引輕騎,登高視之,見煙塵四合,行陣整肅。

    餘先使輕兵搦戰,示弱以誘之。

    接以短兵,且行且戰。

    金革之聲,天地裂坼。

    餘引兵詐北,彼乃盡銳前趨,鼓噪一聲,伏兵盡起。

    十裡轉戰,四面夾攻。

    彼軍敗績,死者如麻,再戰再奔,朝那狡童,漏刃而去。

    從亡之卒,不過十人。

    餘選生馬二十騎追之,果生置于麾下。

    由是,血肉漬草木,脂膏潤原野,腥穢蕩空,戈甲山積。

    賊師以輕車馳送貴主,貴主登平朔樓以受之。

    舉國士民,鹹來會集。

    引于樓前,以劄責問。

    惟稱死罪,竟絕他詞。

    遂令押赴都市腰斬。

    臨刑,有一使乘傳,來自王所,持急诏令,促赦朝那隊,曰:‘朝那之罪,吾之罪也。

    汝可赦之,以輕吾過。

    ’貴主以父母再通音問,喜不自勝。

    顧謂諸将曰:‘朝那妄動,即父之命也。

    今使赦之,亦父之命也。

    昔吾違命,乃貞節也。

    今若又違,是不祥也。

    ’遂釋其縛,使單車送歸。

    未及朝那,包羞而卒于路。

    餘以克敵之功,大被寵賜,尋備禮。

    拜平難大将軍,食朔方一萬三千戶,别賜宅第、輿馬、寶器、衣服、婢仆、園林、邸第、麾幢、铠甲,次及諸将,賞赉有差。

    明日,大宴,與坐者不過五六人。

    前所見六七女,皆來侍坐。

    豐姿豔态,愈更動人。

    笑語竟夕,酣飲甚歡。

    酒至,貴主觞筋言曰:‘妾之不幸,少處空閨。

    天賦孤貞,不從嚴父之命。

    屏居于此三紀矣。

    蓬首灰,心,未得其死。

    鄰童迫脅,幾至颠危。

    若非相公之殊惠,将軍之雄武,則息國不言之婦,又為朝那之囚耳。

    永言斯惠,終天不忘。

    ’遂以七寶鐘酌酒,使人持送鄭将軍。

    吾因避席,再拜而飲。

    餘自是頗動歸心,詞理懇切,遂許給假一月。

    宴罷,明日,辭謝訖,擁其麾下三十餘人,返于來路。

    所經之處,聞雞犬,頗甚酸辛。

    俄頃到家,見家人聚哭,靈帳俨然。

    麾下一人,令餘促人棺縫之中。

    餘拟前,而為左右所聳。

    俄聞震雷一聲,醒然而悟。

     承符自此不事家産,惟以後事付孥李。

    果經一月,無疾而終。

    其初欲暴卒,每告其所親曰:“餘本機钤人用,效節戎行。

    雖奇功蔑聞,而薄效粗立。

    泊遭釁累,譴谪于茲。

    平生志氣,郁然未申。

    丈夫終當扇長風,摧巨浪,挾泰山以壓卵,決東海以沃螢。

    奮其鷹犬之心,為人雪不平之事。

    吾朝夕當有所受。

    與子分襟,固不久矣。

    ”其月十三日,有人自薛舉城,晨發十餘裡,天初平曉,忽見前有車塵競起,族旗煥赫,甲馬數百人。

    中擁一人,氣概洋洋然。

    逼而視之,鄭承符也。

    此人驚訝移時,因仁立于路左。

    瞥見如風雲,抵善女湫而去,俄無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