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田錄卷二

關燈
真宗朝歲歲賞花釣魚,群臣應制。

    嘗一歲,臨池久之,而禦釣不食,時丁晉公(謂)《應制詩》雲:“莺驚鳳辇穿花去,魚畏龍顔上釣遲。

    ”真宗稱賞,群臣皆自以為不及也。

    趙元昊二子:長曰佞令受,次曰諒祚。

    諒祚之母,尼也,有色而寵,佞令受母子怨望。

    而諒祚母之兄曰沒藏訛★者,亦黠虜也,因教佞令受以弑逆這謀。

    元昊已見殺,訛★遂以弑逆之罪誅佞令受子母,而諒祚乃得立,而年甚幼,訛★遂專夏國之政。

    其後諒祚稍長,卒殺訛★,滅其族。

    元昊為西鄙患者十馀年,國家困天下之力,有事於一方,而敗軍殺将,不可勝數,然未嘗少挫其鋒。

    及其困於女色,禍生父子之間,以亡其身,此自古賢智之君或不能免,況夷狄乎!訛★教人之子殺其父,以為己利,而卒亦滅族,皆理之然也。

    晏元獻公喜評詩,嘗曰:“‘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未是富貴語,不如‘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此善言富貴者也。

    ”人皆以為知言。

    契丹阿保機,當唐末五代時最盛。

    開平中,屢遣使聘梁,梁亦遣人報聘。

    今世傳(一有學士二字)李琪《金門集》有《賜契丹诏》乃為阿布機,當時書诏不應有誤,而自五代以來,見於他書者皆為阿保機,雖今契丹之人,自謂之阿保機,亦不應有失。

    又有趙志忠者,本華人也,自幼陷虜,為人明敏,在虜中舉進士,至顯官。

    既而脫身歸國,能述虜中君臣世次、山川風物甚詳,又雲:“阿保機虜人實謂之阿保謹。

    ”未(一作莫)知孰是。

    (一作也字)此聖人所以慎於傳疑也。

     真宗尤重儒學,今科場條制,皆當時所定。

    至今每親試進士,已放及第,自十人已上,禦試卷子并錄本於真宗影殿前焚燒,制舉登科者亦然。

     近時名畫,李成、巨然山水,包鼎虎,趙昌花果。

    成官至尚書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

    巨然之筆,惟學士院玉堂北壁獨存,人間不複見也。

    包氏宣州人,世以畫虎名家,而鼎最為妙,今子孫猶以畫虎為業,而曾不得其仿佛也。

    昌花寫生逼真,而筆法★俗,(一作劣)殊無古人格緻,然時亦未有其比。

    (一作未有過此者)寇萊公在中書,與同列戲雲:“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适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稱為的對。

     朝廷之制,有因偶出一時而遂為故事者。

    契丹人使見辭賜宴,雜學士員雖多皆赴坐,惟翰林學士★召當直一員,(一作人)馀皆不赴。

    諸王宮教授入謝,祖宗時偶因便殿不禦袍帶見之,至今教授入謝,必俟上入内解袍帶複出見之。

    有司皆以為定制也。

    處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

    〔一〕逋工筆畫,〔二〕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鈎★”,頗為士大夫所稱。

    又《梅花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評(一作能)詩者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又其臨終為句雲:“茂陵他日求遺★,〔三〕猶喜曾無《封禅書》。

    ”〔四〕尤為人稱(一作傳)誦。

    自逋之卒,湖山寂寥,(一作寞)未有繼者。

     俚諺雲:“趙老送燈台,一去更不來。

    ”不知是何等語,雖士大夫(一作君子)亦往往道之。

    天聖中有尚書郎趙世長者,常以滑稽自負,其老也求為西京留台禦史,有輕薄子送以詩雲:“此回真是送燈台。

    ”世長深惡之,亦以不能酬酢為恨。

    其後竟卒於留台也。

    官制(一作稱)廢久矣,今其名稱訛謬者多,雖士大夫皆從俗,不以為怪。

    皇女為公主,其夫必拜驸馬都尉,故謂之驸馬。

    宗室女封郡主者,謂其夫為郡馬,縣主者為縣馬,不知何義也。

    唐制:三衛官有司階、司戈、執幹、執戟,謂之四色官。

    今三衛廢,無官屬,惟金吾有一人,每日於正衙放朝喝,〔五〕不坐直,謂之四色官,尤可笑也。

    〔六〕 京師諸司庫務,皆由三司舉官監當。

    而權貴之家子弟親戚,因緣請托,不可勝數,為三司使者常以為患。

    田元均為人寬厚長者,其在三司,深厭幹請者,雖不能從,然不欲峻拒之,每溫顔強笑以遣之。

    嘗謂人曰:“作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士大夫聞者傳以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

    慶曆中蔡君谟為福建路轉運使,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絕精,(一作精絕)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緻齋,中書、樞密院各賜一餅,四人分之。

    宮人往往縷(一作覆)金花於其上,蓋其貴重如此。

    太宗時有待诏賈玄,以棋供奉,号為國手,迩來數十年,未有繼者。

    近時有李憨子者,頗為人所稱,雲舉世無敵手,然其人狀貌昏濁,垢穢不可近,蓋裡巷庸人也,不足置之★俎間。

    故胡旦嘗語人曰:“以棋為易解,則如旦聰明尚或不能;以為難解,則愚下小人往往造於精絕。

    ”信如其言也。

     王副樞疇之夫人,梅鼎臣之女也。

    景彜初除樞密副使,梅夫人入謝慈壽宮,太後問:“夫人誰家子?”對曰:“梅鼎臣女也。

    ”太後笑曰:“是梅聖俞家乎?”由是始知聖俞名聞於宮禁也。

    聖俞在時,家甚貧,餘或至其家,飲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問其所得,雲:“皇親有好學者宛轉緻之。

    ”餘又聞皇親有以錢數千購梅詩一篇者。

    其名重於時如此。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謝殺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七〕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其笃學如此。

    ”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國朝宰相,最少年者惟王溥,罷相時父母皆在,人以為榮。

    今富丞相(弼)入中書,時年五十二,太夫人在堂康強,後三年,太夫人薨,有司議贈恤之典,雲:“無見任宰相丁憂例。

    ”是歲三月十七日春宴,百司已具,前一夕有旨:“富某母喪在殡,特罷宴。

    ”此事亦前世未有。

    皇佑二年、嘉佑七年季秋大享,皆以大慶殿為明堂,蓋明堂者,路寝也,方於寓祭圜丘,斯為近禮。

    明堂額禦篆,以金填字,門牌亦禦飛白,皆皇佑中所書,神翰雄偉,勢若飛動。

    餘詩雲:“寶墨飛雲動,金文耀日晶”者,謂二牌也。

     錢思公官兼将相,階、勳、品皆第一。

    自雲:“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黃紙書名。

    ”每以為恨也。

     三班院所領使臣八千馀人,〔八〕莅事于外。

    其罷而在院者,常數百人。

    每歲乾元節醵錢飯僧進香,合以祝聖壽,謂之“香錢”,判院官常利其馀以為餐錢。

    群牧司領内外坊監使副判官,〔九〕比他司俸入最優,又歲收糞墼錢頗多,以充公用。

    故京師謂之語曰:“三班吃香,群牧吃糞”也。

     鹹平五年,南省試進士《有教無類賦》,王沂公為第一,賦盛行於世,其警句有雲:“神龍異禀,猶嗜欲之可求;★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

    ”時有輕薄子,拟作四句雲:“相國寺前,熊翻筋鬥;望春門外,驢舞柘枝。

    ”議者以謂言雖鄙俚,亦着題也。

    〔一○〕 國朝之制,自學士已上賜金帶者例不佩魚。

    〔一一〕若奉使契丹及館伴北使則佩,事已複去之。

    惟兩府之臣則賜佩,謂之“重金”。

    初,太宗嘗曰:“玉不離石,犀不離角,可貴者惟金也。

    ”乃創為金★之制以賜群臣,方團球路以賜兩府,禦花在賜學士以上,今俗謂球路為“笏頭”,禦仙花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宋丞相(庠)早以文行負重名於時,晚年尤精字學,嘗手校郭忠恕《佩★》三篇寶玩之。

    其在中書,堂吏書牌尾以俗體書宋為宋,〔一二〕公見之不肯下筆,責堂吏曰:“吾雖不才,尚能見姓書名,此不是我姓!”堂吏惶懼改之,乃肯書名。

    京師食店賣酸★者,皆大出(一作書)牌★於通衢,而俚俗昧於字法,轉酸從食,★從舀。

    有滑稽子謂人曰:“彼家所賣★★,(音俊叨)不知為何物也。

    ”飲食四方異宜,而名号亦随時俗言語不同,至或傳者轉失其本。

    湯餅,唐人謂之“不托”,今俗謂之★★矣。

    晉束皙《餅賦》,有饅頭、薄持、起溲、牢九之号,惟饅頭至今名存,而起溲、牢九皆莫曉為何物,薄持,荀氏又謂之薄夜,亦莫知何物也。

    嘉佑八年上元夜,賜中書、樞密院禦筵于相國寺羅漢院。

    國朝之制,歲時賜宴多矣,自兩制已上皆與。

    惟上元一夕,★賜中書、樞密院,雖前兩府見任使相,皆不得與也。

    是歲昭文韓相(一作公)、集賢曾公、樞密張太尉皆在假不赴,惟餘與西廳趙侍郎(概)、副樞胡谏議(宿)、吳谏議(奎)四人在席。

    酒半相顧,四人者皆同時翰林學士,相繼登二府,前此未有也。

    因相與道玉堂舊事為笑樂,遂皆引滿劇飲,亦一時之盛事也。

     國朝之制:大宴,樞密使、副不坐,侍立殿上,既而退就禦廚賜食,與★門、引進、四方館使列坐庑下,親王一人伴食。

    每春秋賜衣門謝,則與内諸司使、副班于垂拱殿外廷中,而中書則别班謝于門上。

    故朝中為之語曰:“廚中賜食,階下謝衣。

    ”蓋樞密使唐制以内臣為之,故常與内諸司使、副為伍,自後唐莊宗用郭崇韬,與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自此之後,其權漸盛。

    至今(一作本)朝遂号為兩府,事權進用,祿賜禮遇,與宰相均,惟日趨内朝、侍宴、賜衣等事,尚循唐舊。

    其任隆輔弼之崇,而雜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