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集卷四·貶誤
關燈
小
中
大
人于城中,乃與同遊。
至池側,贈以金銀五百,謂曰:‘盡當來取。
’如此數返,烈士屢求效命,隐者曰:‘祈君終夕不言。
’烈士曰:‘死盡不憚,豈徒一夕屏息乎!’于是令烈士執刀立于壇側,隐者按劍念咒。
将曉,烈士忽大呼空中火下,隐者疾引此人入池。
良久出,語其違約,烈士雲:‘夜分後忄昏然若夢,見昔事主躬來慰谕,忍不交言,怒而見害,托生南天婆羅門家住胎,備嘗艱苦,每思恩德,未嘗出聲。
及娶生子,喪父母,亦不語。
年六十五,妻忽怒,手劍提其子:“若不言,殺爾子。
”我自念已隔一生,年及衰朽,唯止此子,應遽止妻,不覺發此聲耳。
’隐者曰:‘此魔所為,吾過矣。
’烈士慚忿而死。
”蓋傳此之誤,遂為中嶽道士。
相傳雲,一公初谒華嚴,嚴命坐,頃曰:“爾看吾心在何所?”一公曰:“師馳白馬過寺門矣。
”又問之,一公曰:“危乎!師何為處乎刹末也?”華嚴曰:“聰明果不虛,試複觀我。
”一公良久,Г颡,面洞赤,作禮曰:“師得無入普賢地乎?”集賢校理鄭符雲:“柳中庸善《易》,嘗詣普寂公。
公曰:‘筮吾心所在也。
’柳雲:‘和尚心在前檐第七題。
’複問之,在某處。
寂曰:‘萬物無逃于數也,吾将逃矣,嘗試測之。
’柳久之瞿然曰:‘至矣。
寂然不動,吾無得而知矣。
’”又诜禅師本傳雲:“日照三藏詣诜,诜不迎接,直責之曰:‘僧何為俗入嚣湫處?’诜微寅,亦不答。
又雲:‘夫立不可過人頭,豈容В身鳥外?’诜曰:‘吾前心于市,後心刹末。
三藏果聰明者,且複我。
’日照乃彈指數十,曰:‘是境空寂,諸佛從自出也。
’”予按《列子》曰:“有神巫自齊而來,處于鄭,命曰季鹹。
列子見之心醉,以告壺丘子。
壺丘子曰:‘嘗試與來,以吾示之。
’明日,列子與見壺丘子。
壺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殆見吾杜德機也。
’嘗又與來,列子又與見壺丘子。
壺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
’列子明日又與見壺丘子,出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
吾示之以太沖莫朕。
’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丘子,立未定,失而走。
壺丘子曰:‘吾與之虛而猗移,因以為方靡,因以為流波,故逃也。
’”予謂諸說悉互竄是事也。
如晉時有人百擲百盧,王衍曰:“後擲似前擲矣。
”蓋取于《列子》均後于前之義,當時人聞以為名言。
人之易欺,多如此類也。
相傳江淮間有驿,俗呼露筋。
嘗有人醉止其處,一夕,白鳥蛄嘬,血滴筋露而死。
據江德藻《聘北道記》雲:“自邵伯棣三十六裡,至鹿筋。
梁先有邏。
此處足白鳥,故老雲有鹿過此,一夕為蚊所食,至曉見筋,因以為名。
” 昆明池中有冢,俗号渾子。
相傳昔居民有子名渾子者,嘗違父語,若東則西,若水則火。
病且死,欲葬于陵屯處,矯謂曰:“我死,必葬于水中。
”及死,渾泣曰:“我今日不可更違父命。
”遂葬于此。
據盛弘之《荊州記》雲:“固城臨洱水,洱水之北岸有五女墩。
西漢時,有人葬洱,墓将為水所壞。
其人有五女,共創此墩,以防其墓。
”又雲:“一女嫁陰縣很子,子家赀萬金,自少及長,不從父言。
臨死,意欲葬山上,恐子不從,乃言必葬我于渚下碛上。
很子曰:“我由來不聽父教,今當從此一語。
”遂盡散家财,作石冢,以土繞之,遂成一洲,長數步。
元康中,始為水所壞。
今餘石成半榻許,數百枚,聚在水中。
” 今軍中将射鹿,往往射棚上亦畫鹿。
李績封君義《聘梁記》曰:“梁主客賀季指馬上立射,嗟美其工。
繪曰:‘養由百中,楚恭以為辱。
’季不能對。
又有步從射版,版記射的,中者甚多。
繪曰:‘那得不射獐?’季曰:‘上好生行善,散不為獐形。
’”自獐而鹿,亦不差也。
今言枭鏡者,往往謂璧間蛛為鏡,見其形規而匾,伏子,必為子所食也。
《西漢》:“春祠黃帝,用一枭破鏡。
”以枭食母,故五月五日作枭羹也。
破鏡食父,如ァ虎眼。
黃帝欲絕其類,故百物皆用之。
傅玄賦雲:“薦祠破鏡,膳用一枭。
” 《朝野佥載》雲:“隋末,有昝君谟善射。
閉目而射,應口而中,雲志其目則中目,志其口則中口。
有王靈智學射于谟,以為曲盡其妙,欲射殺谟,獨擅其美。
谟執一短刀,箭來辄截之。
唯有一矢,谟張口承之,遂齧其镝。
笑曰:‘學射三年,未教汝齧镞法。
’”《列子》雲:“甘蠅,古之善射者。
弟子名飛衛,巧過于師。
紀昌又學射于飛衛,以蒸(一作徵)角之弧,朔蓬之竿,射貫虱心。
既盡飛衛之術,計天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矢鋒相觸,墜地而塵不揚。
飛衛之矢先窮,紀遣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搏之而無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請為父子。
刻臂以誓,不得告術于人。
”《孟子》曰:“逢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唯羿為愈己,于是殺羿。
” 予未虧齒時,嘗聞親故說,張芬中丞在韋南康臯幕中,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籌碗中綠豆擊蠅,十不失一,一坐驚笑。
芬曰:“無費吾豆。
”遂指起蠅,拈其後腳,略無脫者。
又能拳上倒碗(一作枕,非),走十間地不落。
《朝野佥載》雲:“僞周滕州錄事參軍袁思中,平之子,能于刀子鋒杪倒箸揮蠅
至池側,贈以金銀五百,謂曰:‘盡當來取。
’如此數返,烈士屢求效命,隐者曰:‘祈君終夕不言。
’烈士曰:‘死盡不憚,豈徒一夕屏息乎!’于是令烈士執刀立于壇側,隐者按劍念咒。
将曉,烈士忽大呼空中火下,隐者疾引此人入池。
良久出,語其違約,烈士雲:‘夜分後忄昏然若夢,見昔事主躬來慰谕,忍不交言,怒而見害,托生南天婆羅門家住胎,備嘗艱苦,每思恩德,未嘗出聲。
及娶生子,喪父母,亦不語。
年六十五,妻忽怒,手劍提其子:“若不言,殺爾子。
”我自念已隔一生,年及衰朽,唯止此子,應遽止妻,不覺發此聲耳。
’隐者曰:‘此魔所為,吾過矣。
’烈士慚忿而死。
”蓋傳此之誤,遂為中嶽道士。
相傳雲,一公初谒華嚴,嚴命坐,頃曰:“爾看吾心在何所?”一公曰:“師馳白馬過寺門矣。
”又問之,一公曰:“危乎!師何為處乎刹末也?”華嚴曰:“聰明果不虛,試複觀我。
”一公良久,Г颡,面洞赤,作禮曰:“師得無入普賢地乎?”集賢校理鄭符雲:“柳中庸善《易》,嘗詣普寂公。
公曰:‘筮吾心所在也。
’柳雲:‘和尚心在前檐第七題。
’複問之,在某處。
寂曰:‘萬物無逃于數也,吾将逃矣,嘗試測之。
’柳久之瞿然曰:‘至矣。
寂然不動,吾無得而知矣。
’”又诜禅師本傳雲:“日照三藏詣诜,诜不迎接,直責之曰:‘僧何為俗入嚣湫處?’诜微寅,亦不答。
又雲:‘夫立不可過人頭,豈容В身鳥外?’诜曰:‘吾前心于市,後心刹末。
三藏果聰明者,且複我。
’日照乃彈指數十,曰:‘是境空寂,諸佛從自出也。
’”予按《列子》曰:“有神巫自齊而來,處于鄭,命曰季鹹。
列子見之心醉,以告壺丘子。
壺丘子曰:‘嘗試與來,以吾示之。
’明日,列子與見壺丘子。
壺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殆見吾杜德機也。
’嘗又與來,列子又與見壺丘子。
壺丘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
’列子明日又與見壺丘子,出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
吾示之以太沖莫朕。
’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丘子,立未定,失而走。
壺丘子曰:‘吾與之虛而猗移,因以為方靡,因以為流波,故逃也。
’”予謂諸說悉互竄是事也。
如晉時有人百擲百盧,王衍曰:“後擲似前擲矣。
”蓋取于《列子》均後于前之義,當時人聞以為名言。
人之易欺,多如此類也。
相傳江淮間有驿,俗呼露筋。
嘗有人醉止其處,一夕,白鳥蛄嘬,血滴筋露而死。
據江德藻《聘北道記》雲:“自邵伯棣三十六裡,至鹿筋。
梁先有邏。
此處足白鳥,故老雲有鹿過此,一夕為蚊所食,至曉見筋,因以為名。
” 昆明池中有冢,俗号渾子。
相傳昔居民有子名渾子者,嘗違父語,若東則西,若水則火。
病且死,欲葬于陵屯處,矯謂曰:“我死,必葬于水中。
”及死,渾泣曰:“我今日不可更違父命。
”遂葬于此。
據盛弘之《荊州記》雲:“固城臨洱水,洱水之北岸有五女墩。
西漢時,有人葬洱,墓将為水所壞。
其人有五女,共創此墩,以防其墓。
”又雲:“一女嫁陰縣很子,子家赀萬金,自少及長,不從父言。
臨死,意欲葬山上,恐子不從,乃言必葬我于渚下碛上。
很子曰:“我由來不聽父教,今當從此一語。
”遂盡散家财,作石冢,以土繞之,遂成一洲,長數步。
元康中,始為水所壞。
今餘石成半榻許,數百枚,聚在水中。
” 今軍中将射鹿,往往射棚上亦畫鹿。
李績封君義《聘梁記》曰:“梁主客賀季指馬上立射,嗟美其工。
繪曰:‘養由百中,楚恭以為辱。
’季不能對。
又有步從射版,版記射的,中者甚多。
繪曰:‘那得不射獐?’季曰:‘上好生行善,散不為獐形。
’”自獐而鹿,亦不差也。
今言枭鏡者,往往謂璧間蛛為鏡,見其形規而匾,伏子,必為子所食也。
《西漢》:“春祠黃帝,用一枭破鏡。
”以枭食母,故五月五日作枭羹也。
破鏡食父,如ァ虎眼。
黃帝欲絕其類,故百物皆用之。
傅玄賦雲:“薦祠破鏡,膳用一枭。
” 《朝野佥載》雲:“隋末,有昝君谟善射。
閉目而射,應口而中,雲志其目則中目,志其口則中口。
有王靈智學射于谟,以為曲盡其妙,欲射殺谟,獨擅其美。
谟執一短刀,箭來辄截之。
唯有一矢,谟張口承之,遂齧其镝。
笑曰:‘學射三年,未教汝齧镞法。
’”《列子》雲:“甘蠅,古之善射者。
弟子名飛衛,巧過于師。
紀昌又學射于飛衛,以蒸(一作徵)角之弧,朔蓬之竿,射貫虱心。
既盡飛衛之術,計天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矢鋒相觸,墜地而塵不揚。
飛衛之矢先窮,紀遣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搏之而無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請為父子。
刻臂以誓,不得告術于人。
”《孟子》曰:“逢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唯羿為愈己,于是殺羿。
” 予未虧齒時,嘗聞親故說,張芬中丞在韋南康臯幕中,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籌碗中綠豆擊蠅,十不失一,一坐驚笑。
芬曰:“無費吾豆。
”遂指起蠅,拈其後腳,略無脫者。
又能拳上倒碗(一作枕,非),走十間地不落。
《朝野佥載》雲:“僞周滕州錄事參軍袁思中,平之子,能于刀子鋒杪倒箸揮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