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集卷四·貶誤

關燈
?”于今青衿之子,無不記者,《談薮》雲:“北齊高祖常宴群臣,酒酣,各令歌。

    武衛斛律豐樂歌曰:‘朝亦飲酒醉,暮亦飲酒醉。

    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帝曰:‘豐樂不谄,是好人也。

    ’” 相傳玄宗嘗令左右提優人黃翻綽入池水中,複出,翻綽曰:“向見屈原笑臣:‘爾遭逢聖明,何爾至此?’”據《朝野佥載》,散樂高崔嵬善弄癡,大帝令沒首水底,少頃,出而大笑,上問之,雲:“臣見屈原,謂臣雲:“我遇楚懷無道,汝何事亦來耶?””帝不覺驚起,賜物百段。

    又《北齊書》,顯祖無道,内外各懷怨毒。

    曾有典禦丞李集面谏,比帝甚于桀、纣。

    帝令縛緻水中,沉沒久之,後令引出,謂曰:“我何如桀、纣?”集曰:“向來彌不及矣。

    ”如此數四,集對如初。

    帝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癡漢!方知龍逢、比幹非是俊物。

    ”遂解放之。

    蓋事本起于此。

     今人每睹棟宇巧麗,必強謂魯般奇工也。

    至兩都寺中,亦往往托為魯般所造,其不稽古如此。

    據《朝野佥載》雲:“魯般者,肅州敦煌人,莫詳年代,巧侔造化。

    于涼州造浮圖,作木鸢,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

    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說其故。

    父後伺得鸢,擊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

    吳人以為妖,遂殺之。

    般又為木鸢乘之,遂獲父屍。

    怨吳人殺其父,于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

    蔔曰般所為也,赍物具千數謝之,般為斷一手,其日吳中大雨。

    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

    六國時,公輸般亦為木鸢以窺宋城。

    ” 俗說沙門杯渡入梁,武帝召之,方弈棋呼殺,阍者誤聽,殺之。

    浮休子雲:梁有頭師,高行神異,武帝敬之。

    常令中使召至,陛奏頭師至,帝方棋,欲殺子一段,應聲曰:“殺。

    ”中使人遽出斬之。

    帝棋罷,命師入,中使曰:“向者陛下令殺,已法之矣。

    師臨死曰:‘我無罪。

    前生為沙彌,誤鋤殺一蚓,帝時為蚓,今此報也。

    ’” 予門吏陸暢,江東人,語多差誤,輕薄者多加諸以為劇語。

    予為兒時,常聽人說陸暢初娶童溪女,每旦,群婢捧,以銀奁盛藻豆,陸不識,辄沃水服之。

    其友生問:“君為貴門女婿,幾多樂事?”陸雲:“貴門禮法甚有苦者,日俾予食辣,殆不可過。

    ”近覽《世說新書》雲:“王敦初尚公主,如廁,見漆箱盛幹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下果,食至盡。

    既還,婢擎金漆盤貯水,琉璃碗進藻豆,因倒著水中,既飲之,群婢莫不掩口。

    ” 焦贛《易林·乾卦》雲:“道涉多版,胡言迷蹇。

    澤喑且聾,莫使道通。

    ”據梁元帝《易連山》,每卦引《歸藏》鬥圖,立成委化。

    《集林》及焦贛《易林·乾卦》卦辭與贛《易林》卦辭同,蓋相傳誤也。

     予别著鄭涉好為查語,每雲:“天公映冢,染豆削棘,不若緻餘富貴。

    ”至今以為奇語。

    釋氏《本行經》雲:“自穿藏阿邏仙言,磨棘畫羽為自然義。

    ”蓋從此出也。

     《續齊諧記》雲:”許彥于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二十餘,卧路側,雲足痛,求寄鵝籠中。

    彥戲言許之,書生便入籠中。

    籠亦不廣,書生與雙鵝并坐,負之不覺重。

    至一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薄設馔。

    ’彥曰:‘甚善。

    ’乃于口中吐一銅盤,盤中海陸珍羞,方丈盈前。

    酒數行,謂彥曰:‘向将一婦人相随,今欲召之。

    ’彥曰:‘甚善。

    ”遂吐一女子,年十五六,容貌絕倫,接膝而坐。

    俄書生醉卧,女謂彥曰:‘向竊一男子同來,欲暫呼,願君勿言。

    ’又吐一男子,年二十餘,明恪可愛,與彥叙寒溫,揮觞共飲。

    書生似欲覺,女複吐錦行障障書生。

    久而書生将覺,女又吞男子,獨對彥坐。

    書生徐起,謂彥曰:‘暫眠遂久留君,日已晚,當與君别。

    ’還複吞此女子及諸銅盤,悉納口中,留大銅盤與彥,曰:‘無以籍意,與君相憶也。

    ’”釋氏《譬喻經》雲:“昔梵志作術,吐出一壺,中有女,與屏處作家室。

    梵志少息,女複作術,吐出一壺,中有男子,複與共卧。

    梵志覺,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

    ”餘以吳均嘗覽此事,訝其說,以為至怪也。

     相傳天寶中,中嶽道士顧玄績嘗懷金遊市中。

    曆數年,忽遇一人,強登旗亭,扛壺盡醉。

    日與之熟,一年中輸數百金。

    其人疑有為,拜請所欲。

    玄績笑曰:“予燒金丹八轉矣,要一人相守,忍一夕不言,則濟吾事。

    予察君神靜有膽氣,将煩君一夕之勞。

    或藥成,相與期于太清也。

    ”其人曰:“死不足酬德,何至是也。

    ”遂随入中嶽。

    上峰險絕,岩中有丹竈盆,乳泉滴瀝,亂松閉景。

    玄績取幹飯食之,即日上章封罡。

    及暮,授其一闆雲:“可擊此知更,五更當有人來此,慎勿與言也。

    ”其人曰:“如約。

    ”至五更,忽有數鐵騎呵之曰避,其人不動。

    有頃,若王者,儀衛甚盛,問:“汝何不避?”令左右斬之。

    其人如夢,遂生于大賈家。

    及長成,思玄績不言之戒。

    父母為娶,有三子。

    忽一日,妻泣:“君竟不言,我何用男女為!”遂次第殺其子。

    其人失聲,豁然夢覺,鼎破如震,丹已飛矣。

    釋玄奘《西域記》雲:“中天婆羅斯國鹿野東有一涸池,名救命,亦曰烈士。

    昔有隐者于池側結庵,能令人畜代形,瓦礫為金銀,未能飛騰諸天,遂築壇作法,求一烈士。

    曠歲不獲。

    後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