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王官仗勢催用印 蔣平定計哄賊人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開卷閑将曆代評,褒忠貶佞最分明。
稗官也秉春秋筆,野史猶知好惡情。
忠佞各異,褒貶不同,史筆昭然若揭。
有褒于一時,而即褒于萬世者;亦有貶于一時,而不貶于萬世者。
這套書褒忠貶佞,往往引古來證據。
西漢時,高帝既定天下,置酒宴群臣于洛陽之南宮,因問群臣說:“爾通侯、諸侯、諸将等,試說我所以得天下者何故?項羽所以失天下者何故?”高起、王陵二人齊對說:“陛下使人攻打城池,略取土地,既得地就封那有功之人,與天下同其利,因此人人盡力戰争,以圖功賞。
此陛下之所以得天下也。
項羽則不然,妒賢嫉能,雖戰勝而不錄人之功,雖得地而不與人同利,因此人人怨望,不肯替他出力。
此項羽所以失天下也。
”高帝說:“公等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夫運籌策、定計謀于帷幄之中,而決勝于千裡之外,這事我不如張良。
鎮定國家,撫安百姓,供給軍饷,不至乏絕,這事我不如蕭何。
統百萬之兵,以戰則必勝,以攻則必取,這事我不如韓信。
張良、蕭何、韓信都是人中的豪傑,我能一一信用他。
得此三人之助,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項羽隻有一個謀臣範增,而每事疑猜不能信用,是無一人之助矣,此所以終被我擒獲也。
”群臣聞高帝之說,無不欣悅敬服。
夫用人者恒有馀,自用者恒不足。
漢高之在當時,若用勇猛善戰,地廣兵強,不及項羽遠甚,而終能勝之者,但以其能用人故耳。
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盡其力,而天下歸功焉。
漢高自謂不如其臣,所以能馭駕一時之雄傑也。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且說蔣爺把印交給展爺,展爺實心任事,叫公孫先生裝了印匣,包在包袱,交了展爺。
将印所打掃幹淨,将印放在桌上,展爺在旁一坐,佩定寶劍,目不轉睛,淨看着印匣。
似此護印,萬無一失。
外面一亂,蔣四爺出去一瞧,原來是兩個王官,帶定王府兵丁二十馀人。
這兩個王官全都是六瓣甜瓜巾,青銅的磨額,箭袖袍,絲鸾帶,薄底靴,跨馬服,肋下佩刀。
一個是黃臉面,一個是白銀面,全都是粗眉大眼,半部剛髯,托着個黃包袱。
兵丁給他拉着馬匹,直是喊叫,要請大人用櫻蔣爺到面前與他們道了個辛苦,沖着兩個王官一龇牙。
兩個王官一瞧蔣爺這長短,戴一頂棗紅的六瓣壯帽,棗紅的箭袖袍,絲鸾帶,薄底靴子。
身不滿五尺,四尺多高,形同雞肋,瘦小枯幹,軟弱弱病夫一般,骨瘦如柴,青白面目,兩道眉遠瞧是兩道高崗,近瞧稀稀的幾根眉毛。
尖鼻子,尖峰棱頭骨。
薄片的嘴,芝麻牙,圓眼睛,單眼皮,黃眼珠。
窄腦門,小下巴颏。
兩腮無肉,癟太陽,高顴骨。
細膊脡,小腳吧鴉。
正像是走着跳着是活,倒卧能吃能喝的骷髅骨。
緊七慢八,痨病夠了月分了,小名叫“對付着活着”。
一陣風來了,迎風而倒,附風而僵。
裡頭沒有骨頭架子支着,還能往裡瘦;外頭沒有人皮包着,能把人散了。
王官如何瞧的起蔣爺這個樣兒,對着蔣爺拿着小架子。
蔣爺抱拳笑嘻嘻的問道:“二位老爺貴姓?”王官說:“我叫金槍将王善,他是我兄弟,叫銀槍将王保。
奉王駕之旨,特來請櫻昨日有位先生告訴我們,說大人病了,不能用櫻可也倒是的,人吃五谷雜糧,能不生病嗎?到底給我們個準信,是幾時用印,我們也好回複王爺。
”蔣爺說:“明天二位再辛苦一次。
”王官說:“慢說明天,就是下月明天,也不要緊。
倒是有個準日子,别像昨日那個先生,說完了不能用印就跑了。
明天用印,你作的了主嗎?”四爺說:“我作不了主,是我們大人的吩咐。
”王官說:“你貴姓?”四爺說:“我姓蔣。
”王官回頭叫帶馬,連兵丁俱回王府去了。
蔣爺入内求見大人。
見大人,提說王府差官請印之事:“明天正午,大人必要親身升堂用印,使奸王他們就死了心了。
”大人無奈點頭。
蔣爺出來見先生說:“明日王府請印,你把用印差使讓與我罷。
”先生連連點頭說:“使得,使得,等明日用櫻”一夜無話。
到第二天巳牌時候,外邊一陣喧嘩,王府的差官前來請櫻蔣爺吩咐:“将官人傳到,大人正午升堂用櫻”王府衆人納悶,一個個交頭接耳。
兵丁暗禀差官說:“上院衙能人甚多,可莫教他們拿在裡頭,用上個假櫻老爺們用印時,必須要親身瞧看才好。
”王官說:“那是自然的。
” 天色正午,大人升堂,傳話出來,教差官報門而入。
王善、王保至堂前報名行禮,将文書呈上。
先生接過文書,展開放在公案。
大人看了看,是行兵馬錢糧的文書。
大人吩咐用櫻蔣爺打開了包袱,請鑰匙開鎖,從印匣請出寶印,沖着王府二位差官,特意顯顯,叫他們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王善、王保二人一看寶印,把舌一伸
稗官也秉春秋筆,野史猶知好惡情。
忠佞各異,褒貶不同,史筆昭然若揭。
有褒于一時,而即褒于萬世者;亦有貶于一時,而不貶于萬世者。
這套書褒忠貶佞,往往引古來證據。
西漢時,高帝既定天下,置酒宴群臣于洛陽之南宮,因問群臣說:“爾通侯、諸侯、諸将等,試說我所以得天下者何故?項羽所以失天下者何故?”高起、王陵二人齊對說:“陛下使人攻打城池,略取土地,既得地就封那有功之人,與天下同其利,因此人人盡力戰争,以圖功賞。
此陛下之所以得天下也。
項羽則不然,妒賢嫉能,雖戰勝而不錄人之功,雖得地而不與人同利,因此人人怨望,不肯替他出力。
此項羽所以失天下也。
”高帝說:“公等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夫運籌策、定計謀于帷幄之中,而決勝于千裡之外,這事我不如張良。
鎮定國家,撫安百姓,供給軍饷,不至乏絕,這事我不如蕭何。
統百萬之兵,以戰則必勝,以攻則必取,這事我不如韓信。
張良、蕭何、韓信都是人中的豪傑,我能一一信用他。
得此三人之助,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項羽隻有一個謀臣範增,而每事疑猜不能信用,是無一人之助矣,此所以終被我擒獲也。
”群臣聞高帝之說,無不欣悅敬服。
夫用人者恒有馀,自用者恒不足。
漢高之在當時,若用勇猛善戰,地廣兵強,不及項羽遠甚,而終能勝之者,但以其能用人故耳。
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盡其力,而天下歸功焉。
漢高自謂不如其臣,所以能馭駕一時之雄傑也。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且說蔣爺把印交給展爺,展爺實心任事,叫公孫先生裝了印匣,包在包袱,交了展爺。
将印所打掃幹淨,将印放在桌上,展爺在旁一坐,佩定寶劍,目不轉睛,淨看着印匣。
似此護印,萬無一失。
外面一亂,蔣四爺出去一瞧,原來是兩個王官,帶定王府兵丁二十馀人。
這兩個王官全都是六瓣甜瓜巾,青銅的磨額,箭袖袍,絲鸾帶,薄底靴,跨馬服,肋下佩刀。
一個是黃臉面,一個是白銀面,全都是粗眉大眼,半部剛髯,托着個黃包袱。
兵丁給他拉着馬匹,直是喊叫,要請大人用櫻蔣爺到面前與他們道了個辛苦,沖着兩個王官一龇牙。
兩個王官一瞧蔣爺這長短,戴一頂棗紅的六瓣壯帽,棗紅的箭袖袍,絲鸾帶,薄底靴子。
身不滿五尺,四尺多高,形同雞肋,瘦小枯幹,軟弱弱病夫一般,骨瘦如柴,青白面目,兩道眉遠瞧是兩道高崗,近瞧稀稀的幾根眉毛。
尖鼻子,尖峰棱頭骨。
薄片的嘴,芝麻牙,圓眼睛,單眼皮,黃眼珠。
窄腦門,小下巴颏。
兩腮無肉,癟太陽,高顴骨。
細膊脡,小腳吧鴉。
正像是走着跳着是活,倒卧能吃能喝的骷髅骨。
緊七慢八,痨病夠了月分了,小名叫“對付着活着”。
一陣風來了,迎風而倒,附風而僵。
裡頭沒有骨頭架子支着,還能往裡瘦;外頭沒有人皮包着,能把人散了。
王官如何瞧的起蔣爺這個樣兒,對着蔣爺拿着小架子。
蔣爺抱拳笑嘻嘻的問道:“二位老爺貴姓?”王官說:“我叫金槍将王善,他是我兄弟,叫銀槍将王保。
奉王駕之旨,特來請櫻昨日有位先生告訴我們,說大人病了,不能用櫻可也倒是的,人吃五谷雜糧,能不生病嗎?到底給我們個準信,是幾時用印,我們也好回複王爺。
”蔣爺說:“明天二位再辛苦一次。
”王官說:“慢說明天,就是下月明天,也不要緊。
倒是有個準日子,别像昨日那個先生,說完了不能用印就跑了。
明天用印,你作的了主嗎?”四爺說:“我作不了主,是我們大人的吩咐。
”王官說:“你貴姓?”四爺說:“我姓蔣。
”王官回頭叫帶馬,連兵丁俱回王府去了。
蔣爺入内求見大人。
見大人,提說王府差官請印之事:“明天正午,大人必要親身升堂用印,使奸王他們就死了心了。
”大人無奈點頭。
蔣爺出來見先生說:“明日王府請印,你把用印差使讓與我罷。
”先生連連點頭說:“使得,使得,等明日用櫻”一夜無話。
到第二天巳牌時候,外邊一陣喧嘩,王府的差官前來請櫻蔣爺吩咐:“将官人傳到,大人正午升堂用櫻”王府衆人納悶,一個個交頭接耳。
兵丁暗禀差官說:“上院衙能人甚多,可莫教他們拿在裡頭,用上個假櫻老爺們用印時,必須要親身瞧看才好。
”王官說:“那是自然的。
” 天色正午,大人升堂,傳話出來,教差官報門而入。
王善、王保至堂前報名行禮,将文書呈上。
先生接過文書,展開放在公案。
大人看了看,是行兵馬錢糧的文書。
大人吩咐用櫻蔣爺打開了包袱,請鑰匙開鎖,從印匣請出寶印,沖着王府二位差官,特意顯顯,叫他們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王善、王保二人一看寶印,把舌一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