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拜見漢王道:“妾今往北和番,乞恩與父母一别。
”漢王準奏。
旨下召到一雙皇親,上殿拜王二十四拜,口呼萬歲,漢王連叫平身,一旁賜坐。
國丈夫婦謝坐,坐定問道:“我主召臣,有何見谕?”漢王便把延壽将人圖獻與番邦,挑動幹戈,累得孤損兵折将,無可奈何,衆臣保本,甯舍美人,要保江山,今日命你女兒前去和番,與父母當殿告别的話說了一遍。
國丈夫婦聽說,苦在心頭,免不得萬分傷心。
昭君見了父母,倒身下拜,俯伏地下,十分悲痛,昏死在地。
國丈夫婦離坐,急急扶起昭君,連叫:“娘娘蘇醒。
”過了一會,方醒過來,含着眼淚叫聲:“爹爹、母親空養女兒一場,辜負兩大人養育之恩,如今事到臨頭,不由自主了。
”國丈道:“娘娘前去和番,乃是赤心報國,萬死難辭,若老臣可以替得娘娘,死也甘心。
”昭君道:“女兒被奸臣所害,若生一個兄弟,學成武藝,也可代國家報仇,無奈是個妹子!爹娘難為撫養,從今不要紀念女孩了。
”說罷,至親三口抱頭大哭。
漢王也是淚流不止。
昭君又叫聲:“陛下,可憐苦命的二老,望陛下好好看待。
”漢王道:“這個自然,不消美人吩咐。
” 昭君又要請正宮林後拜别,漢王傳旨到正宮,召林後在殿後宮門内與昭君告别。
昭君一見林後,哭倒在地,林後急急扶起,叫聲:“賢妹,少要悲傷,這是命裡所招。
想當初受苦冷宮,方脫災難,封為西宮,才得姊妹相親,誰知未滿一載,又被奸賊獻圖北地,引起刀兵,殺害忠良,又害賢妹和番,去吃千辛萬苦。
為國忠良,皇天自然保佑,但你我姊妹今日分别,不知會面何時?”說罷,扯住昭君,放聲大哭。
昭君淚珠紛紛,叫聲:“恩人,前在冷宮,多蒙搭救,在宮又承厚待,死當結草,報不盡娘娘的大恩。
奴今為國和番,隻算忍恥偷生,今與娘娘一别,要得會面,除非夢裡相尋。
”說罷,一陣傷悲,好似萬箭鑽心,愁腸莫能訴泣。
林後不住地飲泣吞聲,國丈夫婦心如刀割,漢王哭倒龍牀之上。
昭君含悲又叫聲:“爹娘呀!妹妹撫養成人,長大擇個平人匹配為婚,不要貪戀富貴,一入皇宮,又要擔心了。
似今日女兒與爹娘活活分離,譬如未養孩兒罷!爹娘須要保重。
”又叫聲:“蒼天呀!但願國家早出英雄良将,殺得番将無路可投,奴方想有回頭之日,再見皇爺、國母、爹爹、母親,骨肉聚首。
若是天不随人願,怕隻怕千個昭君,也活不成了。
”說罷,又拜漢王、國母道:“奴的雙親,總要看顧。
”漢王叫聲:“妃子放心,你的父母,自當恩養,死後送老歸山,俱在孤王。
妃子隻管在雁門等候,孤王一定點兵,不分晝夜前來搭救,若一旦不測,身死也要帶兵到番,切齒報仇,定将美人骸骨取回中原,孤方甘心。
”昭君道:“但願陛下不忘此仇。
”又道:“陛下,奴今往北和番,有一件事,乞我主準奏。
”漢王問是何事。
未知昭君說出什麼事來,且聽下回解。
”漢王準奏。
旨下召到一雙皇親,上殿拜王二十四拜,口呼萬歲,漢王連叫平身,一旁賜坐。
國丈夫婦謝坐,坐定問道:“我主召臣,有何見谕?”漢王便把延壽将人圖獻與番邦,挑動幹戈,累得孤損兵折将,無可奈何,衆臣保本,甯舍美人,要保江山,今日命你女兒前去和番,與父母當殿告别的話說了一遍。
國丈夫婦聽說,苦在心頭,免不得萬分傷心。
昭君見了父母,倒身下拜,俯伏地下,十分悲痛,昏死在地。
國丈夫婦離坐,急急扶起昭君,連叫:“娘娘蘇醒。
”過了一會,方醒過來,含着眼淚叫聲:“爹爹、母親空養女兒一場,辜負兩大人養育之恩,如今事到臨頭,不由自主了。
”國丈道:“娘娘前去和番,乃是赤心報國,萬死難辭,若老臣可以替得娘娘,死也甘心。
”昭君道:“女兒被奸臣所害,若生一個兄弟,學成武藝,也可代國家報仇,無奈是個妹子!爹娘難為撫養,從今不要紀念女孩了。
”說罷,至親三口抱頭大哭。
漢王也是淚流不止。
昭君又叫聲:“陛下,可憐苦命的二老,望陛下好好看待。
”漢王道:“這個自然,不消美人吩咐。
” 昭君又要請正宮林後拜别,漢王傳旨到正宮,召林後在殿後宮門内與昭君告别。
昭君一見林後,哭倒在地,林後急急扶起,叫聲:“賢妹,少要悲傷,這是命裡所招。
想當初受苦冷宮,方脫災難,封為西宮,才得姊妹相親,誰知未滿一載,又被奸賊獻圖北地,引起刀兵,殺害忠良,又害賢妹和番,去吃千辛萬苦。
為國忠良,皇天自然保佑,但你我姊妹今日分别,不知會面何時?”說罷,扯住昭君,放聲大哭。
昭君淚珠紛紛,叫聲:“恩人,前在冷宮,多蒙搭救,在宮又承厚待,死當結草,報不盡娘娘的大恩。
奴今為國和番,隻算忍恥偷生,今與娘娘一别,要得會面,除非夢裡相尋。
”說罷,一陣傷悲,好似萬箭鑽心,愁腸莫能訴泣。
林後不住地飲泣吞聲,國丈夫婦心如刀割,漢王哭倒龍牀之上。
昭君含悲又叫聲:“爹娘呀!妹妹撫養成人,長大擇個平人匹配為婚,不要貪戀富貴,一入皇宮,又要擔心了。
似今日女兒與爹娘活活分離,譬如未養孩兒罷!爹娘須要保重。
”又叫聲:“蒼天呀!但願國家早出英雄良将,殺得番将無路可投,奴方想有回頭之日,再見皇爺、國母、爹爹、母親,骨肉聚首。
若是天不随人願,怕隻怕千個昭君,也活不成了。
”說罷,又拜漢王、國母道:“奴的雙親,總要看顧。
”漢王叫聲:“妃子放心,你的父母,自當恩養,死後送老歸山,俱在孤王。
妃子隻管在雁門等候,孤王一定點兵,不分晝夜前來搭救,若一旦不測,身死也要帶兵到番,切齒報仇,定将美人骸骨取回中原,孤方甘心。
”昭君道:“但願陛下不忘此仇。
”又道:“陛下,奴今往北和番,有一件事,乞我主準奏。
”漢王問是何事。
未知昭君說出什麼事來,且聽下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