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回 遇太白詳說龜蛇 賽金山不願安身

關燈
卻說柏生發過了累頭山,還往前走,望見一道士,綸巾羽扇,髭髯飄飄,緩步而來。

    柏生發鞠躬而前曰:“老師請了。

    前邊亂山之中突起一峰,是甚麼山哩?”道士答曰:“是賽金山。

    你是向那裡去?”柏生發曰:“我是向苦海鑽雲洞修行的。

    ”道士說:“處處有靈山,洞洞可修行。

    何必向苦海?定尋鑽雲洞。

    ”柏生發問道:“賽金山可有師傅修行,”道土說:“從前卻有,如今無了。

    ”柏生發問說:“是何師傅,因甚去了?”道士說:“其中情由,非一言可盡,請坐下,我與你從頭說來:當初有個毛穎仙來到此山,将山上三窟修成了三個洞。

    一名不敢洞,一名不得洞,一名不能洞。

    他就在這裡修行。

    次後有一人姓羅,名無累,到此拜了毛穎仙為師。

    又有一人姓平,名無心,也拜了毛穎仙為師。

    ”柏生發又問:“羅、平二人是何處人氏?”道士說:“羅無累是羅真人的徒弟,平無心是伯牙的徒弟。

    ”柏生發又問:“二人因何來此,”道士說:“此二人的來曆卻極遠。

    羅真人那日蓬萊赴會回來,打水濂洞所過,遇一娃子,說他父母俱亡,吊下他無處着落,要在羅真人身上寄姓,跟他出家。

    羅真人遂将他收下,因他無家室之累,與他起名就叫無累。

    乃随羅真人入了法門,他就扒牆上壁,全不安生。

    那日羅真人又去赴會,他竟奔入蟾宮,将桂折了一枝,把洞童兒就學與羅真人。

    羅真人說:這個東西,後來必然惹禍不小。

    因此就把他趕出門去,他就到那山上投了毛穎仙了。

    平無心他一生得意是琴,聞伯牙《高山流水》之曲,心甚慕之,他對伯牙說,他是平汝衡的玄孫平無心,願投門下學琴,伯牙也就收下他了。

    那日伯牙出山訪友,把琴撇在一中,平無心就把琴采得去了。

    行到山下,又怕伯牙找他,因欲隐姓埋名。

    忽然想起他的形體來了,就照他的形體改名換姓,叫做馬有角,繞山摸嶺,走到賽金山,也投了毛穎仙門下了。

    ” 柏生發說:“他二人想是修道已成,會些神妙法兒。

    不然,他一個何以到蟾宮折桂?一個何以采得伯牙之琴?”道士說:“你不知道,他二人原不是凡間之物。

    那平無心,乃是伏羲則以畫卦之龍馬。

    羅元累乃是禹王借以演疇之洛龜。

    二聖既倚他作出許多制度以治世,就用不着他了。

    古佛也就将他收去了,藏在陰司洞中,用符帖封了,再不許他出世。

    隻因大唐時,唐僧取經一到西天,他師徒們在古佛那裡住了幾日。

    孫悟空遊在陰司洞前,就揭了符帖,進洞裡去看。

    那兩個東西。

    原是開天辟地的神物,善能變化,一見洞門開了,遂化成黑白二氣,望空而去了。

    落到中國,又化作人形,因而一前一後到了賽金山,拜了毛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