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上

關燈
産,不知紀極。

    有蚊◆〈巾廚〉一領,輕密如碧煙,人疑其鲛鮹也。

    及新州伏法。

     鹹通中,輔相崔彥昭、兵部侍郎王凝,乃外表兄弟也。

    凝大中元年進士及第,來年,彥昭猶下第。

    因訪凝,凝◆〈衤義〉衣見之,崔甚恚。

    凝又戲之曰:“君卻好應明經科舉也。

    ”彥昭忿怒而出。

    三年乃登第。

    懿皇朝,多自夏官侍郎判鹽鐵,即秉鈞軸。

    一旦凝拜是官,決意入相,彥昭陷之。

    後數月之間,鹽鐵中有隳壞。

    凝罷職,朝廷以彥昭為之,半載而入相。

    彥昭母乃命多制鞋履,謂侍婢曰:“王氏妹必與王侍郎同竄逐,吾要伴小妹同行也。

    ”彥昭聞之,泣拜其母,謝曰:“必無此事。

    ”王凝竟免其責也。

     古者,五行官守皆不失其職,聲色香味俱能别之。

    贊皇公李德裕,博達之士也。

    居廟廊日,有親知奉使于京口。

    李曰:“還日,金山下揚子江中冷水,與取一壺來。

    ”其人舉棹日醉而忘之,泛舟上石城下方憶及。

    汲一瓶于江中,歸京獻之。

    李公飲後,驚訝非常,曰:“江表水味有異于頃歲矣!此水頗似建業石城下水。

    ”其人謝過,不敢隐也。

    有親知授舒州牧,李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數角。

    ”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

    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

    贊皇閱之而受曰:“此茶可消酒肉毒。

    ”乃命烹一瓯,沃于肉食,以銀合閉之。

    诘旦同開視,其肉已化為水矣。

    衆伏其廣識也。

     舊說,海中有派水貫于新羅國,色清而甘。

    或彼國怠于進奉中華,則彼水濁而無味。

    又嶺南荔枝,明皇幸蜀,後江南之人使罕及,此果亦彼中不稔。

    乾符中,僖皇在蜀。

    洞庭柑橘、東都嘉慶李,睦仁柿,亦味醋而澀。

     北省官往日遺補,每上疏谏诤,多謝罪立誓詞。

    右補阙與左拾遺結狀。

    故中朝士人重右補阙、右拾遺也。

     前朝宰相罕有不左降者,唯徐商持政公直,數十年不曾有累。

    其子齊國公彥若,亦以忠于上,和于衆,竟無貶谪之禍。

      盧耽自進士登科後,出将入相,四十九年不曾稱前銜,皆從此任受于彼。

     宰相堂飯,常人多不敢食。

    鄭延昌在相位,一日本廳欲食次,其弟延濟來,遂與之同食。

    延濟手擎博餔,及數口,椀自手中墜地,遂中風痺,一夕而卒。

      太常卿初上,寺内以雅樂全作而呈之。

    少卿初上,以半呈之。

     搢紳子弟皆怯于尚公主,蓋以帝戚強盛。

    公主自置群僚,以至莊宅庫舉盡多主吏,宅中各有院落,聚會不同。

    公主多親戚聚宴或出盤遊,驸馬不得與之相見。

    凡出入間,婢仆不敢顧盼。

    公主則恣行所為,往往數朝不一相見。

    唯于琮相國所尚廣德公主,則賢和不同,乃懿皇親妹。

    于琮遭韋、路所逐,同到昭州。

    于公累起,被中官賜藥酒。

    公主诟罵,奪而擲之。

    常侍于公,手執公腰帶而坐。

    凡所經曆州郡官吏,不敢參迎,道途肩舁,門相對而行。

    累尋被诏卻還辇毂,授太子少傅。

    次除右仆射,所謂公主之力也。

     宮苑之間八節遊從,固多名目。

    每歲櫻桃熟時,兩軍各擇日排宴,祗候行幸,謂之“行從”。

    盛陳歌樂以至盡日,倡優百戲,水陸無不具陳,在處堆積櫻桃,以充看玩也。

     同州有長春宮,其間園林繁茂,花木無所不有,芳菲長如三春節矣。

     中書政事堂後有五房,堂候官共十五人。

    每歲都釀醵錢十五萬貫,秋間于坊曲稅四區大宅,鱗次相列,取便修裝,遍栽花藥,至牡丹開日,請四相到其中,并家人親戚,日迎達官,至暮娛樂。

    教坊聲妓,無不來者。

    恩賜酒食,亦無虛日。

    中官驅高車大馬而至,以取金帛優賞,花落而罷。

     京辇自黃巢退後,修葺殘毀之處。

    鎮州王家有一兒,俗号“王酒胡”,居于上都,巨有錢物,納錢三十萬貫,助修朱雀門。

    上又诏重修安國寺畢,親降車辇以設大齋,乃十二撞新鐘,舍錢一萬貫。

    令諸大臣各取意擊之,上曰:“有人能舍錢一千貫文者,卻打一槌。

    ”齋罷,王酒胡半醉,入來,徑上鐘樓連打一百下,便于西市運錢十萬貫入寺。

     韓建喪母,尋訪松楸之地。

    有術士雲:“隻有一穴可置大段錢物,亦乃不久而散。

    若華州境内,即莫加于此也。

    ”建乃于茲葬母。

    明年大駕來幸,三峰四海之人,罔不輻湊。

    建乃廣收商稅,二載之後,有見錢九百萬貫。

    後三年盡為朱全忠所有。

     兩軍所置街巡,禁止軍中兇暴。

    若百姓為盜鬥,即屬京兆府并兩縣捕賊司。

    軍人百姓不相參雜。

    天下亦如此。

     天街兩畔槐樹,俗号為“槐衙”。

    曲江池畔多柳,亦号為“柳衙”。

    意謂其成行列,如排衙也。

     每歲上巳日,許宮女于興慶宮内大同殿前與骨肉相見。

    縱其問訊,家眷更相贈遺。

    一日之内,人有千萬。

    有初到親戚便相見者,有及暮而呼喚姓第不至者,涕泣而去。

    歲歲如此。

     華清宮湯泉内,天寶中刻石為座及芙蓉,聞說到今猶在,屋木亦有全者。

    骊山多飛禽,名阿濫堆。

    明皇帝禦玉笛,采其聲,翻為曲子名焉。

    左右皆傳唱之,播于遠近。

    人競以笛效吹,故詞人張祜詩曰:“紅樹蕭蕭閤半開,上皇曾幸此宮來。

    至今風俗骊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