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上

關燈
大中皇帝多微行坊曲間,跨驢重戴,縱目四顧,往往及暮方歸大内。

    近臣多谏:“陛下不合頻出。

    ”上曰:“吾要采訪民間風俗事。

    隻如明皇帝未平内難已前,在藩邸,間出遊城南韋、杜之曲,間行村落之舍,遇王琚閑話,果贊成大事。

    吾是以要訪人物焉。

    ”一日到天街中,道旁見一人,狀若軍将,坐槐樹下石上。

    見上來,遽起鞠躬而立,上詣之,雲:“姓趙,淮南人也。

    ”問之,雲:“聞杜琮相公出鎮淮南,欲往谒耳。

    ”上曰:“舊識耶?”對雲:“非舊識,始往投誠。

    ”上曰:“公聞杜公何如人也?”對曰:“杜是累朝元老。

    聖上英明,複委用之,非偶然也。

    ”上悅之,诘曰:“懷中何有?”乃一牍,述行止也。

    上留之,戒曰:“但留邸中伺候,杜公必來奉召。

    ”翌日,上以狀授邠公,乃批雲:“授淮南别敕押衙。

    終身獲厚祿焉。

    ”其人感遇,人皆稱之。

     宣宗、即憲皇少于也;皇昆,即穆宗也;穆宗,敬宗之後,文宗、武宗相次即位,宣皇皆叔父也。

    武宗初登極,深忌焉。

    一日,會鞠于禁苑間,武宗召上,遙睹瞬目于中官。

    仇士良躍馬向前曰:“适有旨,王可下馬。

    ”士良命中官與出,軍中奏雲:“落馬已不救矣。

    ”尋請為僧,遊行江表間。

    會昌末,中人請還京,遂即位。

     僖宗皇帝以鹹通三年降誕,十四年七月十九日即位,年十二。

    左軍護軍田令孜輔翊于朝,僖宗呼為“阿父”,朝綱由己,人無敢言。

    每入對敭,皆自備兩牙盤果食,便對禦前,從容良久而退。

    以為常式。

    數年後,扈從幸蜀,轉恣眦睚,殺害孔多。

    及翠華還京,不敢侍從。

    時令孜見陳敬瑄為西川節度,乃求為監軍而殂。

     昭宗皇帝,即僖皇弟也。

    鹹通八年丁亥歲降生,文德元年三月即位,春秋二十二。

    體貌端明,人望偉如也。

    雖運锺艱險,智量過人。

    每與侍臣言論商較時政,曾無厭倦。

    乾甯三年,鳳翔李茂貞與朝臣有隙,将欲篝難,犯幹神京。

    上乃順動欲幸太原,行止渭北,華州韓建迎歸郡中,上郁郁不樂。

    時登城西,齊雲眺望。

    明年秋,制《菩薩蠻》詞二首曰:“登樓遙望秦宮殿,茫茫隻見雙飛燕。

    渭水一條流,千山與萬丘。

    遠煙籠碧樹,陌上行人去,何處是英雄?迎孥歸故宮。

    又一曰:“飄颻且在三峰下,秋風往往堪沾灑。

    腸斷憶仙宮,朦胧煙霧中。

    思夢時時睡,不語常如醉。

    早晚是歸期,穹蒼知不知?” 上戊午年還京。

    庚申歲,以中官多兇惡,欲去其用事者。

    十一月五日,為左軍軍容劉季述、右軍王仲仙、樞密使王彥範、薛齊偓擁禁兵,喚諸道進奏官,僞上表請上順養遜位,扶上出東内,冊德皇監國。

    上明年正月一日反正,誅四輩,改天複元年。

    十一月,朱全忠領兵入河中。

    四月冬節,上又為鳳翔兵士擁幸政城。

    朱全忠将兵迎駕,圍逼晉,涉三載。

    癸亥歲正月二十二日,駕出朱全忠寨中,乃還辇毂。

    甲子歲,全忠迎上幸洛。

    四月改天祐元年,八月十一日乃行篡逆。

    寰海莫不冤痛也。

     京兆尹有生殺之柄,然而清要之官多輕薄之,目為所由之司。

    京國士子進士成名後,便列清途,屈指以期大用。

    故事:若登廊廟,須曾揚曆于字。

    人遂假途于長安、萬年之邑。

    或駕在東洛,亦為河南洛陽之宰。

    數月之後,必遷居閤下,京尹不可侔也。

    兩縣令初欲莅事,須谒謝京尹,皆異常待之。

    庭前鋪置茵褥,府史引一人投刺于尹前雲:某邑令某姓名,贊兩拜而已。

    大尹降西廊迎之,從容便就飯,會府中。

    遂為體例。

     鹹通中,中書侍郎、平章事劉瞻以清儉自守,忠正佐時。

    懿皇以同昌公主薨謝,怒其醫官韓宗紹等。

    絷于霜台,并親屬二三百人散系大理。

    内外憂懼,瞻上疏切谏。

    時路岩、韋保衡恃寵忌之,出瞻為荊南節度使,中外鹹不平之。

    翰林承旨鄭畋為制詞,略曰:“早以文學疊中殊科,風棱甚高,恭慎無玷;而又僻于廉潔,不尚浮華。

    安數畝之居,仍非已有;卻四方之賄,唯畏人知”雲雲。

    韋、路大怒,貶畋為梧州刺史。

    取《十道圖》,檢見驩州去京萬裡,乃谪瞻為驩州司戶參軍。

    舍人李庾行诰詞,駁責深焉。

    将欲加害,時遇懿皇厭代,僖皇初立,用元臣蕭仿佐佑大政。

    仿舉瞻自代,又幽州節度使張公素上疏理之,韋、路意乃止焉。

    俄而路岩出為益帥,保衡又離相位,召瞻為康州刺史,再授虢州。

    瞻旋至湘江,韋保衡南竄,相遇于江中,瞻家人齊登舟外诟罵之,保衡約束家人,無辭以對。

    至賀州驿内伏法,乃是數年前殺楊收閤于中榻上也。

    瞻至湖南,李庾方典是郡,出迎于江次竹牌亭置酒。

    瞻唱《竹枝詞》送李庾,蹑履過溝,竹枝恨渠深女兒。

    庾懾怒,乃上酒于瞻。

    瞻命庾酬唱,庾雲:“不曉詞間音律。

    ”瞻投杯曰:“君應隻解為制詞也。

    ”是夕,庾飲鸩而卒。

    瞻至京,俄入中書。

    時宰相劉邺先與韋、路相熟,深有憂色。

    方判監鐵,乃于院中置會召瞻,飲中寘毒而薨。

    邺尋授淮南節度使,僖皇于麟德殿置宴,伶人有詞曰:“劉公出典揚州,庶事必應大治。

    民瘼康泰矣。

    ”諸伶人皆倡和曰:“此真最藥王菩薩也。

    ”人皆哂之。

    路岩即貶儋州百姓,至江陵,籍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