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回 嚴子常再造奇恩 成壽叔重施巧報
關燈
小
中
大
了去。
驚得這一幹人也有跌折腿的,也有磕斷牙齒的,也有溜在樹上去的,也有酥軟卧倒在草裡的。
獨成五台和那妻妾攪做一堆蹲着,看見虎去,慌忙尋覓兒子,已不見了。
有幾個跟随的人道:“親眼看見公子虎銜去的了。
”成五台聽見,和那妻子放聲大哭,叫人各處追趕。
這個山僻去處,都是那漫天漫地的草木,那裡去追趕!成五台隻是要死,沒奈何,隻得走到前邊,借了一家人家歇下。
拿些銀子,雇些人手,并身邊跟随人役,連夜打起火把滿山搜尋。
直尋到五鼓回來,吃些早飯,又去各山搜尋。
那知這虎銜了這個成大官人,竟踉踉跄跄,一陣披靡臊腥之氣,卻往子常門首經過。
子常正開門納涼,月也照人,認得是屋後的大蟲,拖着東西,随手執了門闩,趕将上去,喝聲:“孽畜!你又害傷甚物,快快放下!”隻見那畜生掇轉身來,眼睛就是燈籠,把銜的個人掉在地下,将嘴蹲一蹲,竟自去了。
子常連罵道:“孽畜孽畜,前日救你,你今害人!”正是: 畜生不解人恩德,救得他時又害人。
子常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小官人,卻生得眉軒目朗,齒白唇紅。
不是富豪子弟,必是宦勢門楣。
隻是驚得酥軟,毫不傷損。
心裡轉道:“必是這孽畜銜來的了。
”遂負了進門,将湯灌醒。
那小官人跪着子常道:“不才卻被虎銜,幸得老先生救我!”子常扶起坐定,那小官人道:“家父原任福建邵武知縣,如今任滿回京朝觐,路過七裡龍地面,被虎陡然跳出銜了來。
不知此是甚麼地方了,望先生憐憫,将我送到前途家父處,自當銜環重報,決不食言!”子常聽了,不覺一股子義氣沖着:“我就帶些盤費,送公子尋覓你那老先生去。
”随即和那公子吃了些茶飯,即下了山,徑沿大路向前訪問。
行了一日,隻見那行路客人沸沸的說這樁事。
子常邀住了客人盤問,道:“那官兒還在某家歇着,叫人找尋他的公子哩。
”得了此信,一徑的走到彼處。
成五台和那妻妾一見了兒子大椿,也不問個來由,一齊上前捧了,哭得個頭昏颠倒。
成五台道:“兒啊,我今日和你父子相逢,知是睡裡夢裡?”有詩為證: 玉簪跌折還成接,寶劍敲殘又複磨。
世上幾多生死别,那能重上望鄉坡。
那孩兒即将虎攫情由,備細向父親說了一遍。
成五台說:“這個先生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了。
”命那妻妾,自身和兒子一齊跪了,向子常納頭便拜。
那子常也回禮不疊。
就扯着子常坐定,細問姓名、家居何處。
子常道:“學生在山間久住,已忘卻姓名的了。
”死不肯說。
五台遂對妻妾兒子道:“孩兒是活寶,财物是死寶。
這先生如此大恩,暫将所帶來的财物,盡行相贈,另日訪了先生的下落,再好酬謝。
”那嚴子常一笑道:“學生不過一點方便之心,那裡要财物!”竟不顧要去,被五台抵死的扯住。
他因苦得身軟,并無氣力。
隻見那兒子忙向前來,把子常抱住。
子常蹭着要脫,那些妻妾也來抵死攔住。
此時隻有五台骨肉數人,跟随的人都打發去尋兒子,一個也不在。
扯攪了好一會,子常捉個空兒,竟一溜煙的跑脫了。
五台和那兒子趕了一程,力盡而回,歸來和那妻妾說,隻好望空拜謝罷了。
不一會,一行人尋覓的回來。
知這節送來奇事,大家歡天喜地,收拾起程。
已拟生離别,誰知聚首緣。
再說那個洛麻村西二十裡,有個鼻赭山,山中有個賊寨。
那山賦喚做劉疙瘩,聚有五七百人。
夜裡沿江抄劫,日間就在各處村坊,搜尋富戶打糧。
斟酌今日要動手某家,明日要動手某家,驟地差數十個人來,将這些人家的要緊眷屬拿上山寨,待你拿些金銀珠寶來贖。
一日竟下顧這麻洛村,有個方傑,算做村中溫飽人家。
那方傑老兒号泗水,止生一女,名喚瓊兒。
他婆老兩口和這瓊兒,正在那裡吃着早飯,隻見數十個兇人,執着器械打将進來,唬得這三日人沒處躲命。
其中一個,竟趕來将瓊兒一把背着便走。
老兒、婆兒哭哭啼啼向前求扯,被這些強人打下幾個悶棍,道:“你這老子好不曉事,咱們拿到山寨裡,你自懷了些寶鈔來見大王,贖去便了!”一夥的搶着望西奔去了。
那老兒、婆兒嗚嗚咽咽哭得個眼枯。
騰挪了幾日,隻得收拾些銀子,央及一個的當好友,同上山寨去見那賊頭。
那賊頭見這女子生得美貌,怎見得: 翠松松新月眉兒,生活活杏子眼兒。
朱滲滲櫻桃嘴兒,黑漆漆鴉翎發兒。
粉堆堆瓜子臉兒,輕袅袅花朵身兒。
窄尖尖筆苗腳兒,嬌滴滴箫管聲兒。
那強盜阿哥,看了這點點年紀美貌不凡,便想着那緊揪揪、香噴噴、光油油,篦箕大一塊嫩紅紅的物件,定要留他,不肯與他贖回。
将來的銀兩撒做滿地。
那賊頭對方老子說:“你要贖那女兒回家去,除非是拿一雙明珠來,才還你的女兒。
”那老子聽了這話,心中自躊躇道:“要添些銀子,還是好計較的事情;若要一雙明珠,我這鄉村中那裡設法出來!”隻是向着那賊頭磕頭哀告,磕得個額角粉碎,鮮血淋淋的,都滴染在衣襖面上。
那賊頭道:“你這呆老子,你果然有了一雙明珠拿來,我若不還
驚得這一幹人也有跌折腿的,也有磕斷牙齒的,也有溜在樹上去的,也有酥軟卧倒在草裡的。
獨成五台和那妻妾攪做一堆蹲着,看見虎去,慌忙尋覓兒子,已不見了。
有幾個跟随的人道:“親眼看見公子虎銜去的了。
”成五台聽見,和那妻子放聲大哭,叫人各處追趕。
這個山僻去處,都是那漫天漫地的草木,那裡去追趕!成五台隻是要死,沒奈何,隻得走到前邊,借了一家人家歇下。
拿些銀子,雇些人手,并身邊跟随人役,連夜打起火把滿山搜尋。
直尋到五鼓回來,吃些早飯,又去各山搜尋。
那知這虎銜了這個成大官人,竟踉踉跄跄,一陣披靡臊腥之氣,卻往子常門首經過。
子常正開門納涼,月也照人,認得是屋後的大蟲,拖着東西,随手執了門闩,趕将上去,喝聲:“孽畜!你又害傷甚物,快快放下!”隻見那畜生掇轉身來,眼睛就是燈籠,把銜的個人掉在地下,将嘴蹲一蹲,竟自去了。
子常連罵道:“孽畜孽畜,前日救你,你今害人!”正是: 畜生不解人恩德,救得他時又害人。
子常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小官人,卻生得眉軒目朗,齒白唇紅。
不是富豪子弟,必是宦勢門楣。
隻是驚得酥軟,毫不傷損。
心裡轉道:“必是這孽畜銜來的了。
”遂負了進門,将湯灌醒。
那小官人跪着子常道:“不才卻被虎銜,幸得老先生救我!”子常扶起坐定,那小官人道:“家父原任福建邵武知縣,如今任滿回京朝觐,路過七裡龍地面,被虎陡然跳出銜了來。
不知此是甚麼地方了,望先生憐憫,将我送到前途家父處,自當銜環重報,決不食言!”子常聽了,不覺一股子義氣沖着:“我就帶些盤費,送公子尋覓你那老先生去。
”随即和那公子吃了些茶飯,即下了山,徑沿大路向前訪問。
行了一日,隻見那行路客人沸沸的說這樁事。
子常邀住了客人盤問,道:“那官兒還在某家歇着,叫人找尋他的公子哩。
”得了此信,一徑的走到彼處。
成五台和那妻妾一見了兒子大椿,也不問個來由,一齊上前捧了,哭得個頭昏颠倒。
成五台道:“兒啊,我今日和你父子相逢,知是睡裡夢裡?”有詩為證: 玉簪跌折還成接,寶劍敲殘又複磨。
世上幾多生死别,那能重上望鄉坡。
那孩兒即将虎攫情由,備細向父親說了一遍。
成五台說:“這個先生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了。
”命那妻妾,自身和兒子一齊跪了,向子常納頭便拜。
那子常也回禮不疊。
就扯着子常坐定,細問姓名、家居何處。
子常道:“學生在山間久住,已忘卻姓名的了。
”死不肯說。
五台遂對妻妾兒子道:“孩兒是活寶,财物是死寶。
這先生如此大恩,暫将所帶來的财物,盡行相贈,另日訪了先生的下落,再好酬謝。
”那嚴子常一笑道:“學生不過一點方便之心,那裡要财物!”竟不顧要去,被五台抵死的扯住。
他因苦得身軟,并無氣力。
隻見那兒子忙向前來,把子常抱住。
子常蹭着要脫,那些妻妾也來抵死攔住。
此時隻有五台骨肉數人,跟随的人都打發去尋兒子,一個也不在。
扯攪了好一會,子常捉個空兒,竟一溜煙的跑脫了。
五台和那兒子趕了一程,力盡而回,歸來和那妻妾說,隻好望空拜謝罷了。
不一會,一行人尋覓的回來。
知這節送來奇事,大家歡天喜地,收拾起程。
已拟生離别,誰知聚首緣。
再說那個洛麻村西二十裡,有個鼻赭山,山中有個賊寨。
那山賦喚做劉疙瘩,聚有五七百人。
夜裡沿江抄劫,日間就在各處村坊,搜尋富戶打糧。
斟酌今日要動手某家,明日要動手某家,驟地差數十個人來,将這些人家的要緊眷屬拿上山寨,待你拿些金銀珠寶來贖。
一日竟下顧這麻洛村,有個方傑,算做村中溫飽人家。
那方傑老兒号泗水,止生一女,名喚瓊兒。
他婆老兩口和這瓊兒,正在那裡吃着早飯,隻見數十個兇人,執着器械打将進來,唬得這三日人沒處躲命。
其中一個,竟趕來将瓊兒一把背着便走。
老兒、婆兒哭哭啼啼向前求扯,被這些強人打下幾個悶棍,道:“你這老子好不曉事,咱們拿到山寨裡,你自懷了些寶鈔來見大王,贖去便了!”一夥的搶着望西奔去了。
那老兒、婆兒嗚嗚咽咽哭得個眼枯。
騰挪了幾日,隻得收拾些銀子,央及一個的當好友,同上山寨去見那賊頭。
那賊頭見這女子生得美貌,怎見得: 翠松松新月眉兒,生活活杏子眼兒。
朱滲滲櫻桃嘴兒,黑漆漆鴉翎發兒。
粉堆堆瓜子臉兒,輕袅袅花朵身兒。
窄尖尖筆苗腳兒,嬌滴滴箫管聲兒。
那強盜阿哥,看了這點點年紀美貌不凡,便想着那緊揪揪、香噴噴、光油油,篦箕大一塊嫩紅紅的物件,定要留他,不肯與他贖回。
将來的銀兩撒做滿地。
那賊頭對方老子說:“你要贖那女兒回家去,除非是拿一雙明珠來,才還你的女兒。
”那老子聽了這話,心中自躊躇道:“要添些銀子,還是好計較的事情;若要一雙明珠,我這鄉村中那裡設法出來!”隻是向着那賊頭磕頭哀告,磕得個額角粉碎,鮮血淋淋的,都滴染在衣襖面上。
那賊頭道:“你這呆老子,你果然有了一雙明珠拿來,我若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