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梨花亭詩訂鴛鴦 西子湖萍蹤邂逅
關燈
小
中
大
就向天作謝道:“謝天謝天,此處相逢,莫非是夢!”叫做:
踏破天涯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徐備人複向着惜奴道:“小生遍處尋訪,在丹徒路次,遇着一個解人,方知小姐被強徒戈二賺至溫州。
小姐鳴冤司理,司理把戈二問遣,将小姐托與客商黃少江帶回,因而小生跟尋至此。
杭州一郡,都已探遍,誰知就在腳跟遇着。
小姐,多虧你了。
”那惜奴隻是嗚嗚的哭道:“徐郎,你真是信人也!兒家不惜一死,專欲與你一面。
今既見郎君,侬心願盡矣,願向清波投體,以了殘節。
”說了,就走向湖堤欲跳。
備人連慌一把抱住道:“小姐,你如何發此短見!小生來此,專尋小姐。
令尊大人已在小姐房中,檢出小生的詩稿與書,鳴告在縣。
幸陸父母斷許小生和小姐為夫婦,就是父師為媒,對尊公說過,已應允了。
隻要小姐回去成婚。
”惜奴變愁為喜道:“有這樣事!如今家君可好麼?”備人答道:“無恙。
如今小姐寓居何處?”惜奴答道:“現同個褚媽媽居住。
那黃少江這厮,賺了那司理所贈我的銀子百兩,竟不知去向,撇我單身在此。
”備人道:“今日小生也不回敝寓,即同小姐到禇家暫住,擇日歸鄉便是。
”惜奴便道:“如此同行。
” 仍舊提了野菜的籃兒,兩人走到褚家。
褚媽媽出來見了,惜奴備細說此情緣。
褚媽媽不勝欣喜道:“今日待老身做個合卺茶飯,歡聚成姻。
”備人與惜奴各将衷情細訴,正是: 泾原河上巧相逢,綠水青山助冶容。
落盡梨花方始合,春光還放碧欄風。
兩人在褚家歡聚多日,備人日夕打點歸計。
卻說那瓶芳妮子見采公和尚,知了消息,日夜不甯。
那姜尼姑甚是慈悲,一向原要别了嚴奶奶,歸南京松隐舊庵,見徒弟瓶芳不安,說道:“我和你瞞了嚴奶奶,雇了船兒,往南京舊庵住罷。
一則遂我本願,二則免采和尚去通知不便。
”瓶芳感甚,兩人商量已定,原央那鄰舍肐老去雇倩船隻,就要肐老送到南京。
姜尼姑寫了一封書,央人達上嚴奶奶,他自和瓶芳收拾了庵中物件,下了江船。
到得杭州,随雇下河的船,一帆風竟到南京水西門外松隐庵。
肐老先上岸打門,隻見錢諒夫出來開接。
諒夫隻道此人是報惜奴信的,喜不自勝。
見肐老便問:“你是何人,卻為何事?”肐老說:“俺家師父向在溫州,今日歸庵。
”那病老聞得姜師父回來,也出來迎接。
少頃,姜師父率了瓶芳徒弟進庵,見了諒夫,三人各施禮。
姜尼姑問道:“相公尊姓大号,為何事在此小庵作寓?”諒夫道:“小生是吳江縣人,有事在此南都,因城裡下處鬧吵,特借貴庵僑居。
不知師父歸來,有失迎接。
”姜尼姑道:“說那裡話,既是客邊,不過暫寓,相公可遷住外廂,内軒仍舊讓我師徒居住罷。
”諒夫道:“如此多感。
”那瓶芳聽得這人說吳江,心裡有些着忙。
諒夫見此小尼不象個久出家的,聽得他聲息,又是下路,心裡有些疑感。
在庵又住了幾日,一日姜尼姑出外去望舊檀越。
諒夫步到後軒内佛堂,隻見瓶芳正在那裡閱經,見了諒夫,起身打個問訊。
諒夫問道:“師父看的是甚麼經?”瓶芳答道:“是彌陀經。
”諒夫道:“小生也一向在這一着子上留心,隻是不曾得個下落。
正要請教。
”瓶芳笑道:“相公你問道于盲,這一着子教我如何說得出!”諒夫遂笑一笑道:“師父是那裡人氏,為何青年便出了家?”那瓶芳見諒夫這個人到也溫存忠厚,自忖一忖道,“我便把衷腸訴他,況他是吳江人,不知與徐備人相與否?教他捎個信兒與備人,速速去尋姐姐也好。
”遂向諒夫道:“弟子也是吳江人,今見相公是個君子,敢以誠言相禀,幸乞見憐。
吳江徐備人相公可認得否?”諒夫道:“呀,他是我的好友。
我小生賤字諒夫。
”瓶芳省得道:“啊,就是錢諒夫相公!”諒夫道:“師父為何曉得?” 瓶芳道:“弟子非别,便是張宿直老爺家養女,名喚瓶芳。
”諒夫聽了,歡喜道:“原來在此相值,我小生正為備人,來尋小姐和足下。
今小姐在那裡?”瓶芳道:“不要說起!當日相約,原是備人徐相公,誰知他的逆奴戈二,扮做徐官人,晚色不辨,一時倉卒,随他上船。
到了溫州,俺姐姐在司理告發,已将這逆奴問邊。
小姐聞司理付一個客商黃少江帶回。
弟子又是中途拆散,投了這位師父為徒子,故得來此。
千乞相公寄信與徐備人,叫他去尋覓小姐要緊。
”諒夫道:“足下有所不知,自你兩位出去了,你家老爺在房中搜出詩稿,竟将備人告在知縣陸父師處。
蒙父師許斷成婚,給了一張牌。
如今徐備人往杭州去尋覓,那采公和尚在溫州來訪,足下可曉得麼?”瓶芳笑道:“采公弟子曾見,象似也曉得弟子下落的。
因我師父要來南都,隻得随到于此。
”諒夫喜道:“好,好,我此來不為無功。
如今宿直許了姻事,日夜思想二位歸家。
據我愚見,足下即該同我還鄉。
況宿直老爺老而無子,晚景悲傷,足下如此青年出家,豈是了事!”瓶芳道:“果如相公這般說,我便同相公回去也好,隻要禀過師父。
”諒夫道:“這個自然。
” 正說話間,隻見姜尼姑已歸。
兩人見了,就将此事細訴一遍。
姜尼姑百口勸瓶芳回去,又道:“我正要覓個便人,送你回去,況有錢相公的便。
如今家中既妥,回去不妨事。
你如此青年,原不可出家。
”當日商量已定,次日諒夫雇了船隻,同瓶芳下船。
姜尼姑送了一程,各各揮淚而别。
正是: 彩雲飛去又還來,綠樹堂前簾正開。
多少落花收不得,這回方見老春媒。
卻說那采公,寫書通知張宿直,宿直急差兩個人到溫州。
見了采公,指引到繡佛庵去,這兩個尼僧已無蹤迹,兩個差來的人自回去了。
徐備人和惜娘在褚家住了半月。
褚媽媽苦口勸歸。
備人又說:“嶽父應許我成姻,現有陸父師主媒,珠還合浦,破鏡重圓,古人以為美談。
我和你十分僥幸,莫作等閑。
不如依媽媽說,回去是正理。
”惜奴方允,同了備人歸去。
褚媽送至關口,涕淚相别。
雇了一隻浪船,到得家時,隻見那諒夫也同着瓶芳到了。
張宿直聞之,喜出望外。
宿直将瓶芳認為義女,與諒夫成姻。
已知惜奴與備人成婚,正值梨花大開,也不喚傧相,就在梨花亭上,做個極盛喜慶的筵席。
惜奴與瓶芳相見,哽咽一場。
兩女與宿直父親相見,舊話不提,也大痛哭。
這兩個女婿,宿直原是愛其才學,最得意的。
從此夫和婦睦,父慈子孝,歡樂無量。
成親次日,備人就去拜謝陸知縣。
且喜采公又歸,備人、諒夫都去酬謝他來。
有詩為證,詩曰: 借題寫我意中愁,可惜文鴛落虎丘。
世上絕無黃袂客,眼前都是黑心虬。
文章按古非諧俗,趣味逢人作好逑。
把酒一杯說一遍。
春梨鋪雪遍矶頭。
徐備人複向着惜奴道:“小生遍處尋訪,在丹徒路次,遇着一個解人,方知小姐被強徒戈二賺至溫州。
小姐鳴冤司理,司理把戈二問遣,将小姐托與客商黃少江帶回,因而小生跟尋至此。
杭州一郡,都已探遍,誰知就在腳跟遇着。
小姐,多虧你了。
”那惜奴隻是嗚嗚的哭道:“徐郎,你真是信人也!兒家不惜一死,專欲與你一面。
今既見郎君,侬心願盡矣,願向清波投體,以了殘節。
”說了,就走向湖堤欲跳。
備人連慌一把抱住道:“小姐,你如何發此短見!小生來此,專尋小姐。
令尊大人已在小姐房中,檢出小生的詩稿與書,鳴告在縣。
幸陸父母斷許小生和小姐為夫婦,就是父師為媒,對尊公說過,已應允了。
隻要小姐回去成婚。
”惜奴變愁為喜道:“有這樣事!如今家君可好麼?”備人答道:“無恙。
如今小姐寓居何處?”惜奴答道:“現同個褚媽媽居住。
那黃少江這厮,賺了那司理所贈我的銀子百兩,竟不知去向,撇我單身在此。
”備人道:“今日小生也不回敝寓,即同小姐到禇家暫住,擇日歸鄉便是。
”惜奴便道:“如此同行。
” 仍舊提了野菜的籃兒,兩人走到褚家。
褚媽媽出來見了,惜奴備細說此情緣。
褚媽媽不勝欣喜道:“今日待老身做個合卺茶飯,歡聚成姻。
”備人與惜奴各将衷情細訴,正是: 泾原河上巧相逢,綠水青山助冶容。
落盡梨花方始合,春光還放碧欄風。
兩人在褚家歡聚多日,備人日夕打點歸計。
卻說那瓶芳妮子見采公和尚,知了消息,日夜不甯。
那姜尼姑甚是慈悲,一向原要别了嚴奶奶,歸南京松隐舊庵,見徒弟瓶芳不安,說道:“我和你瞞了嚴奶奶,雇了船兒,往南京舊庵住罷。
一則遂我本願,二則免采和尚去通知不便。
”瓶芳感甚,兩人商量已定,原央那鄰舍肐老去雇倩船隻,就要肐老送到南京。
姜尼姑寫了一封書,央人達上嚴奶奶,他自和瓶芳收拾了庵中物件,下了江船。
到得杭州,随雇下河的船,一帆風竟到南京水西門外松隐庵。
肐老先上岸打門,隻見錢諒夫出來開接。
諒夫隻道此人是報惜奴信的,喜不自勝。
見肐老便問:“你是何人,卻為何事?”肐老說:“俺家師父向在溫州,今日歸庵。
”那病老聞得姜師父回來,也出來迎接。
少頃,姜師父率了瓶芳徒弟進庵,見了諒夫,三人各施禮。
姜尼姑問道:“相公尊姓大号,為何事在此小庵作寓?”諒夫道:“小生是吳江縣人,有事在此南都,因城裡下處鬧吵,特借貴庵僑居。
不知師父歸來,有失迎接。
”姜尼姑道:“說那裡話,既是客邊,不過暫寓,相公可遷住外廂,内軒仍舊讓我師徒居住罷。
”諒夫道:“如此多感。
”那瓶芳聽得這人說吳江,心裡有些着忙。
諒夫見此小尼不象個久出家的,聽得他聲息,又是下路,心裡有些疑感。
在庵又住了幾日,一日姜尼姑出外去望舊檀越。
諒夫步到後軒内佛堂,隻見瓶芳正在那裡閱經,見了諒夫,起身打個問訊。
諒夫問道:“師父看的是甚麼經?”瓶芳答道:“是彌陀經。
”諒夫道:“小生也一向在這一着子上留心,隻是不曾得個下落。
正要請教。
”瓶芳笑道:“相公你問道于盲,這一着子教我如何說得出!”諒夫遂笑一笑道:“師父是那裡人氏,為何青年便出了家?”那瓶芳見諒夫這個人到也溫存忠厚,自忖一忖道,“我便把衷腸訴他,況他是吳江人,不知與徐備人相與否?教他捎個信兒與備人,速速去尋姐姐也好。
”遂向諒夫道:“弟子也是吳江人,今見相公是個君子,敢以誠言相禀,幸乞見憐。
吳江徐備人相公可認得否?”諒夫道:“呀,他是我的好友。
我小生賤字諒夫。
”瓶芳省得道:“啊,就是錢諒夫相公!”諒夫道:“師父為何曉得?” 瓶芳道:“弟子非别,便是張宿直老爺家養女,名喚瓶芳。
”諒夫聽了,歡喜道:“原來在此相值,我小生正為備人,來尋小姐和足下。
今小姐在那裡?”瓶芳道:“不要說起!當日相約,原是備人徐相公,誰知他的逆奴戈二,扮做徐官人,晚色不辨,一時倉卒,随他上船。
到了溫州,俺姐姐在司理告發,已将這逆奴問邊。
小姐聞司理付一個客商黃少江帶回。
弟子又是中途拆散,投了這位師父為徒子,故得來此。
千乞相公寄信與徐備人,叫他去尋覓小姐要緊。
”諒夫道:“足下有所不知,自你兩位出去了,你家老爺在房中搜出詩稿,竟将備人告在知縣陸父師處。
蒙父師許斷成婚,給了一張牌。
如今徐備人往杭州去尋覓,那采公和尚在溫州來訪,足下可曉得麼?”瓶芳笑道:“采公弟子曾見,象似也曉得弟子下落的。
因我師父要來南都,隻得随到于此。
”諒夫喜道:“好,好,我此來不為無功。
如今宿直許了姻事,日夜思想二位歸家。
據我愚見,足下即該同我還鄉。
況宿直老爺老而無子,晚景悲傷,足下如此青年出家,豈是了事!”瓶芳道:“果如相公這般說,我便同相公回去也好,隻要禀過師父。
”諒夫道:“這個自然。
” 正說話間,隻見姜尼姑已歸。
兩人見了,就将此事細訴一遍。
姜尼姑百口勸瓶芳回去,又道:“我正要覓個便人,送你回去,況有錢相公的便。
如今家中既妥,回去不妨事。
你如此青年,原不可出家。
”當日商量已定,次日諒夫雇了船隻,同瓶芳下船。
姜尼姑送了一程,各各揮淚而别。
正是: 彩雲飛去又還來,綠樹堂前簾正開。
多少落花收不得,這回方見老春媒。
卻說那采公,寫書通知張宿直,宿直急差兩個人到溫州。
見了采公,指引到繡佛庵去,這兩個尼僧已無蹤迹,兩個差來的人自回去了。
徐備人和惜娘在褚家住了半月。
褚媽媽苦口勸歸。
備人又說:“嶽父應許我成姻,現有陸父師主媒,珠還合浦,破鏡重圓,古人以為美談。
我和你十分僥幸,莫作等閑。
不如依媽媽說,回去是正理。
”惜奴方允,同了備人歸去。
褚媽送至關口,涕淚相别。
雇了一隻浪船,到得家時,隻見那諒夫也同着瓶芳到了。
張宿直聞之,喜出望外。
宿直将瓶芳認為義女,與諒夫成姻。
已知惜奴與備人成婚,正值梨花大開,也不喚傧相,就在梨花亭上,做個極盛喜慶的筵席。
惜奴與瓶芳相見,哽咽一場。
兩女與宿直父親相見,舊話不提,也大痛哭。
這兩個女婿,宿直原是愛其才學,最得意的。
從此夫和婦睦,父慈子孝,歡樂無量。
成親次日,備人就去拜謝陸知縣。
且喜采公又歸,備人、諒夫都去酬謝他來。
有詩為證,詩曰: 借題寫我意中愁,可惜文鴛落虎丘。
世上絕無黃袂客,眼前都是黑心虬。
文章按古非諧俗,趣味逢人作好逑。
把酒一杯說一遍。
春梨鋪雪遍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