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梨花亭詩訂鴛鴦 西子湖萍蹤邂逅
關燈
小
中
大
他的女兒麗貞、侍兒瓶芳。
”備人道:“父師在上,生員實不知情。
”那陸知縣笑道:“隻怕你也說不得個不知情,梨花詩是個媒證,一封回書是個贓證。
你還要賴到那裡去?”備人道:“梨花詩果是生員做的,隻見一日他的侍兒瓶芳持書來與生員,生員果系答他這書。
奸拐事由,實不知情,望父師鑒察。
”陸知縣道:“我看你詩才甚好,就是那張宿直老先生,也愛重你的,你何不遣媒下聘,成此姻事?若如此胡做,有傷名教,斷使不得的。
你不若出此女子,我就為你與張宿直說明。
不必再隐匿支吾了。
”備人謝道:“父師言及于此,生員真感戴不盡。
實是不曾拐他令愛出閣,難道父師許我成婚,生員斷要為此敗倫之事不成!望父師鑒察。
”陸知縣聽了這一席話,想道:“其中必有原故。
”複向備人道:“也罷,我就給與你一紙海捕牌,你各處尋覓。
若見了他令媛時,急來報我,斷為你成其姻事。
你切須上緊在心去尋。
”一面分付口房給牌。
備人當堂叩謝出來。
那知這個戈賊,拐着這兩個婦人,到了杭州,不往城内走,竟沿城落了江船,竟到溫州去。
船到柴埠,随即喚了兩乘竹轎,擡了惜奴和瓶芳,要到城中花牌樓,他的一個姨夫姓姚的屋裡借住。
正在街上走時,卻好撞着溫州推官,姓陳名達,為官清正,是日出郭拜望鄉親。
那惜奴在轎裡看見是官府,連聲叫起屈來。
那陳推官聽見了,叫住了轎子。
惜奴連忙出轎,上前跪禀道:“老爺在上,小婦人姓張,名喚麗貞,系吳江縣人,是好人家兒女。
被這強徒戈二拐騙至此,伏望青天老爺為我作主,将強徒戈二正法明刑,生死感戴!” 一班從人就把戈二拿住。
這奴才也跪禀道:“禀上老爺,莫聽這婦人說。
這婦人是小的妻子,因與外人有奸,要背我丈夫,故如此說。
”惜奴哭道:“清天老爺,這是神光惡棍,利口辯舌,懇求老爺為小婦人作主,救小婦人性命!”陳推官見惜奴情真語切,遂叫人役的:“将戈二發大監監候,婦人張麗貞,發司獄司内裡看好,待我回衙細審。
”一班人都押了去,官府自出郭探鄉親去了。
一時瓶芳見麗貞禀官,兩個轎夫卻扯出瓶芳,擡了空轎走了。
瓶芳也不知路途,信腳一走,已出了三角門外,投奔在一個女庵裡。
這庵名繡佛庵,有個老尼姓姜,一向在南京松隐庵修行。
因本縣鄉紳嚴宅在南京作宦,嚴宅奶奶敦請在此。
這日傍晚,瓶芳入了庵,見了姜師父,備說來由。
姜師父聽了慈憫道:“隻怕女娘出不得家,如今既在難中,權在我位下栖住,我也不久要歸南京本庵,其時帶女娘還鄉便了。
”瓶芳道:“弟子實心要出家,望師父慈悲。
隻是放我姐姐的心不下,他既鳴官,不知如何剖斷。
”姜師父道:“不難。
我鄰舍有個肐老,央他去府前打探實信便是。
” 再說那徐備人,領了這張紙牌,去和那采和尚、錢諒夫商量。
錢諒夫道:“仁兄到隻在三吳遍訪,我小弟競走南京去探。
”采和尚道:“好,好。
我山僧向因溫州嚴老居士請在天甯寺開講,未曾赴得期。
今不若乘便,競走上江赴請,一邊為居士密訪蹤迹便是。
”備人再三謝了和尚、諒夫道:“難得如此美情!”次日各自起程去了。
卻說那惜奴在溫州司獄司署中,這獄司姓伍,他的内人甚賢,四尊也給些衣食養他,早晚這伍内人親自搬運茶飯,如同骨肉。
戈二惡奴,陳推官帶出細審兩次,已知是拐騙情由。
争奈這惡奴硬口争執,一時沒有對證實據,止憑兩造口波,未好定罪。
官府也要差人到吳江細探,故此淹獄未決。
一日晚間,惜奴挑燈獨坐,聽着提鈴喝号的聲,不覺淚如雨下。
自道:“當初一點愛才的念頭,指望與徐郎美滿做夫妻,誰知到坐在這個所在!”乃口占一詞: 浪葉移灣粘鲗窟,撇履抛絲,吊影綿阡陌。
想際明明在鄉國,霎時無數煙山隔。
撥霧見天雲又掣,幽系狸坑,有照無晴日,又是黃昏時候也,柝聲敲起掩殘月。
惜奴又自思維道:“我淹禁此獄,已是數月。
官府又似明悉其情的,如何不将戈二問罪,釋放了我?我想當初幽禁在獄的,往往因上書得明。
在男子自鄒陽以下,不可勝數。
在女子密氏之後,亦有數人。
今日兒家情事,正與密氏相類。
我不免寫下一封書,浼獄官達上陳公,或者異冤得雪,留此殘軀,與徐郎半面,那時即死無恨!”遂磨墨援筆,嗚咽而寫。
書曰: 沐恩犯妾張麗貞,叩首叩首上陳:悔此宵一念之差,嘔心有血;緻今日終身之誤,剝面無皮。
妾本吳江望族,曾解披章,閨閣幽姿,未閑窺戶。
北堂恩重,琅函深貯掌中珍;南浦春明,金屋周遮機上錦。
小園開十畝梨花,中亭燕一行詩客。
雀屏奇中,心媒一首陽春;鹑袂私奔,戒途萬濡嚴露。
所期者,風流才士徐生;不虞者,龌龊虧心戈二。
方知假假真真,神呆半晌;已悟生生世世,罪大彌天。
茲蓋伏遇神明出世,雲霧去天,雷霆劈鬼膽,冰鑒照妖形。
惜殘膏之上草,鵑血哀春;泣零線之拖衣,烏哺瞻日。
頃者,延息入囹圄,含心悲塵土。
凄清夜柝,坐來牆角鬼磷寒;憔悴春華,睡起夢中鄉路杳。
畢冤魂于此夕,青草黃泥;返故國于何年,白雲紅樹。
嗚呼!鼫鼠拖腸,蜣螂化羽。
倘青蘋之得薦,尚白圭之可磨。
已決策乎外黃,世無張耳;誰錄瑕于上蔡,人是季孫。
已矣!蛾眉淹然蟻命,圖再新而不得,伏九死以何辭!銘骨輸誠,仰茲遊覆。
惜奴寫完,卻好伍君娘子送茶來,惜奴将此情告訴。
那伍君娘子百口應承說:“明早早堂,我夫君一定為娘子申達。
”伍君娘子别了惜奴。
次日,果然伍獄司做了一個揭帖,在早堂何候陳公,将惜奴此書呈遞。
陳公看了,贊道:“這女子真好才情,惜被此奴所陷。
”登時取出戈二,夾了雙夾棍,打了七十闆,問成邊外沈陽崇武衛軍,即日起解。
那陳公憐才念切,卻好有個商人黃少江,有事在府。
陳公給贈麗貞白銀百兩,要商人帶回吳江原籍。
又親筆寫文照一紙付麗貞,聽其自便。
文照上寫着: 吳江縣鄉宦張翼珍女張麗貞,被強徒戈二局搶至溫。
幸遇本府,麗貞聲告,勘出其情,局搶是實。
已将戈二遠配邊外沈陽崇武軍,永世為軍。
至于麗貞,原籍吳江,據伊口供,親故俱稀。
本府憫其宦裔,苦遭毒手,已給贈路費百兩,聽麗貞擇人而于歸。
或有強徒豪霸,複效戈二之轍者,許麗貞鳴冤地方,申詞官府,将本府批照為證,重懲其罪。
年月日 溫州理刑陳給 印 押 即日陳公當堂,喚那商人黃少江來。
将麗貞交與,文照與銀子付麗貞親收。
麗貞叩謝陳公,出了衙門。
複到司獄司謝了伍君夫婦,暫在黃少江寓所住。
是時那繡佛庵瓶芳,已着那肐漢來打聽。
曉得推官如此斷法,姐姐付客商黃少江帶回了,瓶芳在庵中哭了幾日。
那惜奴又倩客商黃少江訪瓶芳下落,不見蹤影
”備人道:“父師在上,生員實不知情。
”那陸知縣笑道:“隻怕你也說不得個不知情,梨花詩是個媒證,一封回書是個贓證。
你還要賴到那裡去?”備人道:“梨花詩果是生員做的,隻見一日他的侍兒瓶芳持書來與生員,生員果系答他這書。
奸拐事由,實不知情,望父師鑒察。
”陸知縣道:“我看你詩才甚好,就是那張宿直老先生,也愛重你的,你何不遣媒下聘,成此姻事?若如此胡做,有傷名教,斷使不得的。
你不若出此女子,我就為你與張宿直說明。
不必再隐匿支吾了。
”備人謝道:“父師言及于此,生員真感戴不盡。
實是不曾拐他令愛出閣,難道父師許我成婚,生員斷要為此敗倫之事不成!望父師鑒察。
”陸知縣聽了這一席話,想道:“其中必有原故。
”複向備人道:“也罷,我就給與你一紙海捕牌,你各處尋覓。
若見了他令媛時,急來報我,斷為你成其姻事。
你切須上緊在心去尋。
”一面分付口房給牌。
備人當堂叩謝出來。
那知這個戈賊,拐着這兩個婦人,到了杭州,不往城内走,竟沿城落了江船,竟到溫州去。
船到柴埠,随即喚了兩乘竹轎,擡了惜奴和瓶芳,要到城中花牌樓,他的一個姨夫姓姚的屋裡借住。
正在街上走時,卻好撞着溫州推官,姓陳名達,為官清正,是日出郭拜望鄉親。
那惜奴在轎裡看見是官府,連聲叫起屈來。
那陳推官聽見了,叫住了轎子。
惜奴連忙出轎,上前跪禀道:“老爺在上,小婦人姓張,名喚麗貞,系吳江縣人,是好人家兒女。
被這強徒戈二拐騙至此,伏望青天老爺為我作主,将強徒戈二正法明刑,生死感戴!” 一班從人就把戈二拿住。
這奴才也跪禀道:“禀上老爺,莫聽這婦人說。
這婦人是小的妻子,因與外人有奸,要背我丈夫,故如此說。
”惜奴哭道:“清天老爺,這是神光惡棍,利口辯舌,懇求老爺為小婦人作主,救小婦人性命!”陳推官見惜奴情真語切,遂叫人役的:“将戈二發大監監候,婦人張麗貞,發司獄司内裡看好,待我回衙細審。
”一班人都押了去,官府自出郭探鄉親去了。
一時瓶芳見麗貞禀官,兩個轎夫卻扯出瓶芳,擡了空轎走了。
瓶芳也不知路途,信腳一走,已出了三角門外,投奔在一個女庵裡。
這庵名繡佛庵,有個老尼姓姜,一向在南京松隐庵修行。
因本縣鄉紳嚴宅在南京作宦,嚴宅奶奶敦請在此。
這日傍晚,瓶芳入了庵,見了姜師父,備說來由。
姜師父聽了慈憫道:“隻怕女娘出不得家,如今既在難中,權在我位下栖住,我也不久要歸南京本庵,其時帶女娘還鄉便了。
”瓶芳道:“弟子實心要出家,望師父慈悲。
隻是放我姐姐的心不下,他既鳴官,不知如何剖斷。
”姜師父道:“不難。
我鄰舍有個肐老,央他去府前打探實信便是。
” 再說那徐備人,領了這張紙牌,去和那采和尚、錢諒夫商量。
錢諒夫道:“仁兄到隻在三吳遍訪,我小弟競走南京去探。
”采和尚道:“好,好。
我山僧向因溫州嚴老居士請在天甯寺開講,未曾赴得期。
今不若乘便,競走上江赴請,一邊為居士密訪蹤迹便是。
”備人再三謝了和尚、諒夫道:“難得如此美情!”次日各自起程去了。
卻說那惜奴在溫州司獄司署中,這獄司姓伍,他的内人甚賢,四尊也給些衣食養他,早晚這伍内人親自搬運茶飯,如同骨肉。
戈二惡奴,陳推官帶出細審兩次,已知是拐騙情由。
争奈這惡奴硬口争執,一時沒有對證實據,止憑兩造口波,未好定罪。
官府也要差人到吳江細探,故此淹獄未決。
一日晚間,惜奴挑燈獨坐,聽着提鈴喝号的聲,不覺淚如雨下。
自道:“當初一點愛才的念頭,指望與徐郎美滿做夫妻,誰知到坐在這個所在!”乃口占一詞: 浪葉移灣粘鲗窟,撇履抛絲,吊影綿阡陌。
想際明明在鄉國,霎時無數煙山隔。
撥霧見天雲又掣,幽系狸坑,有照無晴日,又是黃昏時候也,柝聲敲起掩殘月。
惜奴又自思維道:“我淹禁此獄,已是數月。
官府又似明悉其情的,如何不将戈二問罪,釋放了我?我想當初幽禁在獄的,往往因上書得明。
在男子自鄒陽以下,不可勝數。
在女子密氏之後,亦有數人。
今日兒家情事,正與密氏相類。
我不免寫下一封書,浼獄官達上陳公,或者異冤得雪,留此殘軀,與徐郎半面,那時即死無恨!”遂磨墨援筆,嗚咽而寫。
書曰: 沐恩犯妾張麗貞,叩首叩首上陳:悔此宵一念之差,嘔心有血;緻今日終身之誤,剝面無皮。
妾本吳江望族,曾解披章,閨閣幽姿,未閑窺戶。
北堂恩重,琅函深貯掌中珍;南浦春明,金屋周遮機上錦。
小園開十畝梨花,中亭燕一行詩客。
雀屏奇中,心媒一首陽春;鹑袂私奔,戒途萬濡嚴露。
所期者,風流才士徐生;不虞者,龌龊虧心戈二。
方知假假真真,神呆半晌;已悟生生世世,罪大彌天。
茲蓋伏遇神明出世,雲霧去天,雷霆劈鬼膽,冰鑒照妖形。
惜殘膏之上草,鵑血哀春;泣零線之拖衣,烏哺瞻日。
頃者,延息入囹圄,含心悲塵土。
凄清夜柝,坐來牆角鬼磷寒;憔悴春華,睡起夢中鄉路杳。
畢冤魂于此夕,青草黃泥;返故國于何年,白雲紅樹。
嗚呼!鼫鼠拖腸,蜣螂化羽。
倘青蘋之得薦,尚白圭之可磨。
已決策乎外黃,世無張耳;誰錄瑕于上蔡,人是季孫。
已矣!蛾眉淹然蟻命,圖再新而不得,伏九死以何辭!銘骨輸誠,仰茲遊覆。
惜奴寫完,卻好伍君娘子送茶來,惜奴将此情告訴。
那伍君娘子百口應承說:“明早早堂,我夫君一定為娘子申達。
”伍君娘子别了惜奴。
次日,果然伍獄司做了一個揭帖,在早堂何候陳公,将惜奴此書呈遞。
陳公看了,贊道:“這女子真好才情,惜被此奴所陷。
”登時取出戈二,夾了雙夾棍,打了七十闆,問成邊外沈陽崇武衛軍,即日起解。
那陳公憐才念切,卻好有個商人黃少江,有事在府。
陳公給贈麗貞白銀百兩,要商人帶回吳江原籍。
又親筆寫文照一紙付麗貞,聽其自便。
文照上寫着: 吳江縣鄉宦張翼珍女張麗貞,被強徒戈二局搶至溫。
幸遇本府,麗貞聲告,勘出其情,局搶是實。
已将戈二遠配邊外沈陽崇武軍,永世為軍。
至于麗貞,原籍吳江,據伊口供,親故俱稀。
本府憫其宦裔,苦遭毒手,已給贈路費百兩,聽麗貞擇人而于歸。
或有強徒豪霸,複效戈二之轍者,許麗貞鳴冤地方,申詞官府,将本府批照為證,重懲其罪。
年月日 溫州理刑陳給 印 押 即日陳公當堂,喚那商人黃少江來。
将麗貞交與,文照與銀子付麗貞親收。
麗貞叩謝陳公,出了衙門。
複到司獄司謝了伍君夫婦,暫在黃少江寓所住。
是時那繡佛庵瓶芳,已着那肐漢來打聽。
曉得推官如此斷法,姐姐付客商黃少江帶回了,瓶芳在庵中哭了幾日。
那惜奴又倩客商黃少江訪瓶芳下落,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