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回 清廉能使民無訟 忠勇何妨權作奴
關燈
小
中
大
人的頭顱,大小迥然。
又将背後圖書看看,果是钤縫打着。
遂問宣英道:“這件東西,何處來的?”宣英道:“是外父在沈陽做軍門,帶回與生員的。
”察院道:“你曾戴過這帽套麼?”宣英道:“是生員時常戴的,故将名字圖書钤縫為記。
”察院問平必用道:“你是那裡來的?”對道:“向人參客人買的。
是三百兩銀子。
”察院點點頭兒道:“你二人可将平日衣帽進來,不論方巾圓帽顔色道袍。
”兩個走到外面,各問家屬讨了進去。
察院叫他兩個面前穿戴。
老平是大絨道袍,本色絨方巾。
宣英是夾紗片雲披巾,天藍單袖道袍。
察院想道:“披巾單服,便不是配帽套的貨了。
”遂叫平必用,可将帽套去戴。
隻見老平戴上,端端正正,合着頭寸。
叫除下來,與宣英戴。
宣英取來一戴,可憐頭小巾低,帽套大極,脫将下來,連鼻頭眼睛都帶進去了。
察院大笑道:“這頂不是你的!”宣英道:“現有圖書,畢竟是平必用劫去,将生員的分寸拆大了。
”察院番轉绫裡一看,元生不動。
且圖書又是騎着縫的。
遂大怒道:“快取夾棍!”不由分說,把宣英夾将攏來。
宣英熬不過了,叫道:“爺爺饒命!犯人直說:不幹我事,是母舅要買他的,他不肯賣。
母舅隻得假借吊孝,犯人拆開裡子,打上圖書。
預告失單,希圖誣害是實。
”察院叫重責五十,發府收監定罪。
又問舅子是誰,宣英道:“舉人畢榮。
”即将帽套給還平必用,釋放甯家。
立刻叫知縣舉人進來。
一頓發揮;千無恥,萬蠢才,罵個痛快。
竟将知縣史碑參了浮躁,舉人畢榮參了貪劣。
宣英問了一名太上老,死于獄中。
勸人莫做欺心事,撞着清官是對頭。
看官,你聽這一篇話,官可是容易做的!史知縣見有圖書暗記,便章定是指實了。
若不是官察院這點救星,把老平活活埋做強盜。
就是九虛難換一實,審得清時,身家差不多了。
如今更說一個精細清官,乃江西進賢人,姓吉,名禹,号水元,正德年間進士。
母親早亡,父親是個窮秀才,叫做吉聖祥,号道符。
一生方腐古直,教訓兒子,隻教他不可昧了本心,窮達可以任命。
萬一僥幸出身治民,不但說節操清廉,便可任情刻厲,又要加些溫慎,這才是文質并用的吏才。
水元一一記着。
三十多歲,父親亡過,妻又繼逝,幸已入學,他孑身苦讀,不問寒暑。
壁間粘着四守,那四件? 不教書,不赴飲,不見官,不結社。
那吉水元孤孤另另,閉戶絕交,半饑半飽的讀書度日。
光陰迅速,已是四十多歲,看看窮得不象樣了。
人勸他把四守開了,略略應酬世務,也不吃虧。
他到底不變,且說四守實為有益。
人問他有何益處,水元道:“師嚴道尊,方有體面。
我見目下先生,都是瞞心昧己,奉承學生。
嫖賭淫蕩之事,反有自師倡導者,心術已壞,陰骘大傷。
我是認真到底的,怎麼打夥得來!至于飲食宴會之舉,一發可厭,世上每每于此,圖畫厚薄。
秀才赴席,終不盡興,以其不理者衆也,赴之何益!正經官府,都是秀才出身。
及至做官時候,見了秀才,就是眼中之釘,不管幾等秀才,見他時節,堪好橫暈飯豎暈飯,盡情輕薄。
你道這官是秀才可見的麼!若說到今日結社,明日訂盟,這是極沒結果的事了。
古人雲:‘秀才如處女。
’處女可與東西南北未嘗謀面之人,盟兄盟弟擺在嘴上的麼?以此甯窮餓死,我吉禹斷不破守,堕落秀才習氣。
”衆人聽了,個個歎息道:“果是清奇有道之人。
”正是: 無術煉黃金,為士多賤貧。
詩書擁四座,出門無故人。
這吉水元貧到沒些涯際,衆人勸他世務活動些兒。
他道:“吾儒改業,實有憂患之思;講易談命,庶幾古聖甯耐天人之道。
我的數命已是雪亮。
明年大比。
今幸得已取科舉,但明年衣食所需,進場所費,竟無生發,何不小試行道之端!”就尋一塊闆皮,紙兒糊糊,上寫:四守居士儒家數命把招頭靠在自己門首。
一般一個一個問數看星,老吉舍手傳名,據理直談。
好不打發得撇脫,已混過了四五個月。
忽一日,一個儀真人氏,姓米名年,頭戴唐巾,身披闊服,通誠起課,卻是姤卦。
水元問他何用,米年道:“是娶一個婦人,看此人有福有緣,上下和睦麼?”水元道:“除起元配正室之外,都是用得。
姤者遇也,以五陽而遇一陰,乃有陰旺陽朝之象。
況且今日肯龍喝道,朱雀吞聲,紅鸾司事,牽牛打盹,必主婦品雖微,而有非常寵遇之兆。
隻是貞節上次些。
”那米年聽了吉水元這一篇說話,心中暗道:“此課如見一般。
”歡喜得無極,就把自己八字說了,要看終身。
命是屬龍,四柱卻是:甲辰丙寅己卯甲子。
那水元把八字排看道:“奇得緊。
”遂對米年道:“尊造奇不可言。
八字互
又将背後圖書看看,果是钤縫打着。
遂問宣英道:“這件東西,何處來的?”宣英道:“是外父在沈陽做軍門,帶回與生員的。
”察院道:“你曾戴過這帽套麼?”宣英道:“是生員時常戴的,故将名字圖書钤縫為記。
”察院問平必用道:“你是那裡來的?”對道:“向人參客人買的。
是三百兩銀子。
”察院點點頭兒道:“你二人可将平日衣帽進來,不論方巾圓帽顔色道袍。
”兩個走到外面,各問家屬讨了進去。
察院叫他兩個面前穿戴。
老平是大絨道袍,本色絨方巾。
宣英是夾紗片雲披巾,天藍單袖道袍。
察院想道:“披巾單服,便不是配帽套的貨了。
”遂叫平必用,可将帽套去戴。
隻見老平戴上,端端正正,合着頭寸。
叫除下來,與宣英戴。
宣英取來一戴,可憐頭小巾低,帽套大極,脫将下來,連鼻頭眼睛都帶進去了。
察院大笑道:“這頂不是你的!”宣英道:“現有圖書,畢竟是平必用劫去,将生員的分寸拆大了。
”察院番轉绫裡一看,元生不動。
且圖書又是騎着縫的。
遂大怒道:“快取夾棍!”不由分說,把宣英夾将攏來。
宣英熬不過了,叫道:“爺爺饒命!犯人直說:不幹我事,是母舅要買他的,他不肯賣。
母舅隻得假借吊孝,犯人拆開裡子,打上圖書。
預告失單,希圖誣害是實。
”察院叫重責五十,發府收監定罪。
又問舅子是誰,宣英道:“舉人畢榮。
”即将帽套給還平必用,釋放甯家。
立刻叫知縣舉人進來。
一頓發揮;千無恥,萬蠢才,罵個痛快。
竟将知縣史碑參了浮躁,舉人畢榮參了貪劣。
宣英問了一名太上老,死于獄中。
勸人莫做欺心事,撞着清官是對頭。
看官,你聽這一篇話,官可是容易做的!史知縣見有圖書暗記,便章定是指實了。
若不是官察院這點救星,把老平活活埋做強盜。
就是九虛難換一實,審得清時,身家差不多了。
如今更說一個精細清官,乃江西進賢人,姓吉,名禹,号水元,正德年間進士。
母親早亡,父親是個窮秀才,叫做吉聖祥,号道符。
一生方腐古直,教訓兒子,隻教他不可昧了本心,窮達可以任命。
萬一僥幸出身治民,不但說節操清廉,便可任情刻厲,又要加些溫慎,這才是文質并用的吏才。
水元一一記着。
三十多歲,父親亡過,妻又繼逝,幸已入學,他孑身苦讀,不問寒暑。
壁間粘着四守,那四件? 不教書,不赴飲,不見官,不結社。
那吉水元孤孤另另,閉戶絕交,半饑半飽的讀書度日。
光陰迅速,已是四十多歲,看看窮得不象樣了。
人勸他把四守開了,略略應酬世務,也不吃虧。
他到底不變,且說四守實為有益。
人問他有何益處,水元道:“師嚴道尊,方有體面。
我見目下先生,都是瞞心昧己,奉承學生。
嫖賭淫蕩之事,反有自師倡導者,心術已壞,陰骘大傷。
我是認真到底的,怎麼打夥得來!至于飲食宴會之舉,一發可厭,世上每每于此,圖畫厚薄。
秀才赴席,終不盡興,以其不理者衆也,赴之何益!正經官府,都是秀才出身。
及至做官時候,見了秀才,就是眼中之釘,不管幾等秀才,見他時節,堪好橫暈飯豎暈飯,盡情輕薄。
你道這官是秀才可見的麼!若說到今日結社,明日訂盟,這是極沒結果的事了。
古人雲:‘秀才如處女。
’處女可與東西南北未嘗謀面之人,盟兄盟弟擺在嘴上的麼?以此甯窮餓死,我吉禹斷不破守,堕落秀才習氣。
”衆人聽了,個個歎息道:“果是清奇有道之人。
”正是: 無術煉黃金,為士多賤貧。
詩書擁四座,出門無故人。
這吉水元貧到沒些涯際,衆人勸他世務活動些兒。
他道:“吾儒改業,實有憂患之思;講易談命,庶幾古聖甯耐天人之道。
我的數命已是雪亮。
明年大比。
今幸得已取科舉,但明年衣食所需,進場所費,竟無生發,何不小試行道之端!”就尋一塊闆皮,紙兒糊糊,上寫:四守居士儒家數命把招頭靠在自己門首。
一般一個一個問數看星,老吉舍手傳名,據理直談。
好不打發得撇脫,已混過了四五個月。
忽一日,一個儀真人氏,姓米名年,頭戴唐巾,身披闊服,通誠起課,卻是姤卦。
水元問他何用,米年道:“是娶一個婦人,看此人有福有緣,上下和睦麼?”水元道:“除起元配正室之外,都是用得。
姤者遇也,以五陽而遇一陰,乃有陰旺陽朝之象。
況且今日肯龍喝道,朱雀吞聲,紅鸾司事,牽牛打盹,必主婦品雖微,而有非常寵遇之兆。
隻是貞節上次些。
”那米年聽了吉水元這一篇說話,心中暗道:“此課如見一般。
”歡喜得無極,就把自己八字說了,要看終身。
命是屬龍,四柱卻是:甲辰丙寅己卯甲子。
那水元把八字排看道:“奇得緊。
”遂對米年道:“尊造奇不可言。
八字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