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回 楊樹根頭開竹花 毒蛇泥馬是冤家
關燈
小
中
大
從來積德勝遺金,迪吉懲兇善惡分。
正直鬼魂堪入聖,冥頑泥馬亦昭靈。
莫言屋漏營謀密,當信天公記載清。
寄與含牙戴發輩,翻然憬悟免沉淪。
世上勸人做好事,開口說要行陰骘,但陰骘兩字,随地可施,随人可做。
今人錯認畢竟要出入水火,救人颠沛,響當當做得幾件事,方才算數。
連婆兒念佛,老兒放生,開口任說我修行,惜些陰骘,心中實有許多希報之念,難道說他必無好處?豈知陰骘之說,正在檢點不及、耳目不到之處,默施恻隐。
俗語說得好: 積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
人不見而天知,方才叫做陰骘。
貴賤窮通,随人心力所能為,順便做去,不消一些閑費。
如姑蘇申瑤泉相公,寓在京師,有一養馬老卒,夏月無事,卧于柳陰之下。
隻見一個黃紗鶴氅,紫楓雲笠,手拄着蛳斑梅絲的竹枝,将老卒面上仔細一看,蹴醒老卒問道:“汝作何事,面生陰骘彩紋?”老卒道:“看馬厮役,有甚麼陰骘所在!但我養的馬匹,水草豆料之外,暑天牽他乘涼,雪天為他遮護,憐他是堕落畜生,饑寒與人一般。
”那道士點點頭兒道:“汝可随我一程。
”老卒一頭跟他走,一頭搖首道:“不然,再陪伴師父走走。
隻是主人之馬有病,一發饑渴不得,改日奉陪罷了。
” 那道士聽了,歎息道:“可喜有根,可惜無福。
”見老卒赤腳,将自己草履脫與老卒,向袖中取出紫藥一丸,授與老卒。
老卒穿着草履,千恩萬謝。
擡頭起來,早早失了道人了。
老卒觀看城市,非複京都。
問之居民,已是雲南省城了。
老卒大驚道:“雲南去京萬裡,身無一文,何由得達!”大叫道:“師父誤我,師父誤我!”衆人見他大驚小怪,問他緣故,老卒把柳陰相遇,贈鞋與藥之事,說與衆人。
衆人道:“你這老子,怎樣修行,有緣遇着張颠仙老爺了?” 隻見一個狡猾小夥上前便問老卒道:“藥在那裡,把我瞧瞧。
”老卒暗道:“這事奇怪,一霎工夫就到萬裡之遠,這藥必有好處!”張得衆人眼慢,把藥吞在肚裡。
藥丸才下,身如一葉之輕,目不暇接,耳不暇聞,就似驟風集雨,呼呼化化的,忽然已到故處。
瑤泉主人已歸家故世了。
一飯之頃,相隔三十餘年。
老卒大悟,不火不食的雲遊去了,後竟不知所之。
正是: 紅顔一春樹,流年一擲梭。
朝騎鸾鳳到碧落,暮看滄田生白波。
可見世上成佛作祖的人,雖然是天分使然,還是根器要緊。
不論宰官厮役,心田總是一樣。
随着你做的事業,将一點忠厚至誠之意,恒久不變。
不貪甚報,不幹甚名,這才方是陰骘。
若畢竟須損己利人,費錢破鈔,這陰骘隻是富貴中人有份,再沒一毫兒輪到貧寒下輩了。
如何一個馬前小卒,神仙與他成此正果?且不要說陽間血性之人,立心忠善,足以緻樣。
就如陰間渺茫之鬼,一念行仁,連那春秋血食、日日香煙的神位,天公也就推尊他了,何況于人,可胡亂作惡,晝做呆事,夜作歹夢,堕入苦海,何日出頭!在下遍訪逸聞,更有一件近事,乃是善鬼為神,泥馬報冤的故事。
有詩為證: 泥馬曾将國祚延,如今顯忌報沉冤。
雖無伏枥長嘶德,卻有靈威果報緣。
話說浙江杭州府北新關外,離城四五十裡地面,有個市鎮。
人煙辏集,百貨俱有,叫做塘栖,乃是南北水路通衢。
其間鄉紳富室頗多,遊手好閑的人卻也不少。
有一條大橋,名曰長橋。
橋腳下有家鐵店,乃是金華人,姓柳,号如山。
他雖是打鐵之人,卻是為人緻誠向善。
夫妻們都吃些短頭素,肯做些好事。
門前雖開鐵店,他卻貼一張大字道:“本店不打一概屠宰刀器。
”有那殺牛宰羊的屠戶,道他生活出得有鋼火,情願肯多出幾分銀子,要他打造,他隻是搖頭不肯。
店中單造的田家器具。
因他約日準有,所以生意頗頗通泰。
年年無是無非,且是飽暖。
一日,這柳如山在門首買鴨蛋,交銀子買倒四十個。
賣蛋的數與如山,如山接過一數,卻是五十個。
如山道:“我隻買得四十個,如何倒是五十?”退十個還與賣蛋之人。
旁邊一個後生,看見退還鴨蛋之事,就看着柳如山道:“你真是個呆卵!送你吃的東西不要吃,倒還了人!”原來這後生就是鎮上住的,好嫖好賭,油嘴油舌,穿幾件綢絹衣服,在市上幌來幌去。
畏他的叫他是楊五叔、楊五官,賤他的叫他是楊阿五,楊小五。
這日見柳如山退還鴨蛋一事,以後往柳家門首經過,便輕嘴薄舌叫道:“柳呆卵,柳呆卵!”如山有時不理,有時應他聲“楊五叔”,這也不在話下。
一日間雨雪凄凄,天色向暮,各家店面将收,行人稀少。
柳如山生活已完,爐寒火冷,抄手坐坐。
但見: 亂飄僧舍,密灑歌樓。
晚來堪畫,一葉漁舟。
柳如山坐不一會子,正欲收店,隻見一位高年長者冒雪而來。
那長者怎生打扮? 頭戴破氈巾,身穿舊直裰。
不着屐,不執傘,不審客從何處來; 有饑色,有寒容,有話一時難問訊。
踉跄好象喪家狗,葳蕤端似雨淋雞。
這長者一徑的走鐵店來,把手高拱道:“老丈,老丈,借坐一坐。
”柳如山見他年紀高大,狀貌可憐,疾忙掇根凳子與他坐了。
就去把風箱拖上幾拖,餘火尚存。
将湯罐擱上,頃刻間泡一碗姜湯,捧與老者吃。
老
正直鬼魂堪入聖,冥頑泥馬亦昭靈。
莫言屋漏營謀密,當信天公記載清。
寄與含牙戴發輩,翻然憬悟免沉淪。
世上勸人做好事,開口說要行陰骘,但陰骘兩字,随地可施,随人可做。
今人錯認畢竟要出入水火,救人颠沛,響當當做得幾件事,方才算數。
連婆兒念佛,老兒放生,開口任說我修行,惜些陰骘,心中實有許多希報之念,難道說他必無好處?豈知陰骘之說,正在檢點不及、耳目不到之處,默施恻隐。
俗語說得好: 積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
人不見而天知,方才叫做陰骘。
貴賤窮通,随人心力所能為,順便做去,不消一些閑費。
如姑蘇申瑤泉相公,寓在京師,有一養馬老卒,夏月無事,卧于柳陰之下。
隻見一個黃紗鶴氅,紫楓雲笠,手拄着蛳斑梅絲的竹枝,将老卒面上仔細一看,蹴醒老卒問道:“汝作何事,面生陰骘彩紋?”老卒道:“看馬厮役,有甚麼陰骘所在!但我養的馬匹,水草豆料之外,暑天牽他乘涼,雪天為他遮護,憐他是堕落畜生,饑寒與人一般。
”那道士點點頭兒道:“汝可随我一程。
”老卒一頭跟他走,一頭搖首道:“不然,再陪伴師父走走。
隻是主人之馬有病,一發饑渴不得,改日奉陪罷了。
” 那道士聽了,歎息道:“可喜有根,可惜無福。
”見老卒赤腳,将自己草履脫與老卒,向袖中取出紫藥一丸,授與老卒。
老卒穿着草履,千恩萬謝。
擡頭起來,早早失了道人了。
老卒觀看城市,非複京都。
問之居民,已是雲南省城了。
老卒大驚道:“雲南去京萬裡,身無一文,何由得達!”大叫道:“師父誤我,師父誤我!”衆人見他大驚小怪,問他緣故,老卒把柳陰相遇,贈鞋與藥之事,說與衆人。
衆人道:“你這老子,怎樣修行,有緣遇着張颠仙老爺了?” 隻見一個狡猾小夥上前便問老卒道:“藥在那裡,把我瞧瞧。
”老卒暗道:“這事奇怪,一霎工夫就到萬裡之遠,這藥必有好處!”張得衆人眼慢,把藥吞在肚裡。
藥丸才下,身如一葉之輕,目不暇接,耳不暇聞,就似驟風集雨,呼呼化化的,忽然已到故處。
瑤泉主人已歸家故世了。
一飯之頃,相隔三十餘年。
老卒大悟,不火不食的雲遊去了,後竟不知所之。
正是: 紅顔一春樹,流年一擲梭。
朝騎鸾鳳到碧落,暮看滄田生白波。
可見世上成佛作祖的人,雖然是天分使然,還是根器要緊。
不論宰官厮役,心田總是一樣。
随着你做的事業,将一點忠厚至誠之意,恒久不變。
不貪甚報,不幹甚名,這才方是陰骘。
若畢竟須損己利人,費錢破鈔,這陰骘隻是富貴中人有份,再沒一毫兒輪到貧寒下輩了。
如何一個馬前小卒,神仙與他成此正果?且不要說陽間血性之人,立心忠善,足以緻樣。
就如陰間渺茫之鬼,一念行仁,連那春秋血食、日日香煙的神位,天公也就推尊他了,何況于人,可胡亂作惡,晝做呆事,夜作歹夢,堕入苦海,何日出頭!在下遍訪逸聞,更有一件近事,乃是善鬼為神,泥馬報冤的故事。
有詩為證: 泥馬曾将國祚延,如今顯忌報沉冤。
雖無伏枥長嘶德,卻有靈威果報緣。
話說浙江杭州府北新關外,離城四五十裡地面,有個市鎮。
人煙辏集,百貨俱有,叫做塘栖,乃是南北水路通衢。
其間鄉紳富室頗多,遊手好閑的人卻也不少。
有一條大橋,名曰長橋。
橋腳下有家鐵店,乃是金華人,姓柳,号如山。
他雖是打鐵之人,卻是為人緻誠向善。
夫妻們都吃些短頭素,肯做些好事。
門前雖開鐵店,他卻貼一張大字道:“本店不打一概屠宰刀器。
”有那殺牛宰羊的屠戶,道他生活出得有鋼火,情願肯多出幾分銀子,要他打造,他隻是搖頭不肯。
店中單造的田家器具。
因他約日準有,所以生意頗頗通泰。
年年無是無非,且是飽暖。
一日,這柳如山在門首買鴨蛋,交銀子買倒四十個。
賣蛋的數與如山,如山接過一數,卻是五十個。
如山道:“我隻買得四十個,如何倒是五十?”退十個還與賣蛋之人。
旁邊一個後生,看見退還鴨蛋之事,就看着柳如山道:“你真是個呆卵!送你吃的東西不要吃,倒還了人!”原來這後生就是鎮上住的,好嫖好賭,油嘴油舌,穿幾件綢絹衣服,在市上幌來幌去。
畏他的叫他是楊五叔、楊五官,賤他的叫他是楊阿五,楊小五。
這日見柳如山退還鴨蛋一事,以後往柳家門首經過,便輕嘴薄舌叫道:“柳呆卵,柳呆卵!”如山有時不理,有時應他聲“楊五叔”,這也不在話下。
一日間雨雪凄凄,天色向暮,各家店面将收,行人稀少。
柳如山生活已完,爐寒火冷,抄手坐坐。
但見: 亂飄僧舍,密灑歌樓。
晚來堪畫,一葉漁舟。
柳如山坐不一會子,正欲收店,隻見一位高年長者冒雪而來。
那長者怎生打扮? 頭戴破氈巾,身穿舊直裰。
不着屐,不執傘,不審客從何處來; 有饑色,有寒容,有話一時難問訊。
踉跄好象喪家狗,葳蕤端似雨淋雞。
這長者一徑的走鐵店來,把手高拱道:“老丈,老丈,借坐一坐。
”柳如山見他年紀高大,狀貌可憐,疾忙掇根凳子與他坐了。
就去把風箱拖上幾拖,餘火尚存。
将湯罐擱上,頃刻間泡一碗姜湯,捧與老者吃。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