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回 布賈冤随布賈翻 盜情難過盜婆關

關燈
隻為花開笑口開,黃鹂又叫兩三回。

     垆頭有酒莫辭醉,天下有山都看來。

     請把眉頭休打結,再将腸路少安排。

     聽人說個新文去,也好将來刷悶懷。

     我今謅這幾句話,非是勸人遊遊蕩蕩,聽講笑話過日子。

    乃是勸人放開肚腸,莫使機心。

    不要日裡忙忙碌碌,茶飯不得安享一餐,夜裡魂魄飛揚,好夢不能做得一個,着何要緊!隻為不信那“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兩句話兒,所以誤了一生,到頭來始知是錯。

    我共你都是耳目聰明的男子,也是前世修來的。

    若能安分守己,依着好人言語,定不教凍死餓死。

    還有一種疲聾殘疾之人,看之十分可憐,其間亦大有好歹不同。

     話說嘉靖年間,南京城裡有個瞽者,日聞賣卦,夜裡燒送禍福。

    姓楊,号了仙,半中年紀,未娶妻子。

    每恨自己前世不修,以緻無目,不敢打奢華發達的妄想,苦苦惱惱傍個舅子家過日子。

    一日晚來,他的燒送行中朋友拉他到人家酌獻,連他四個,一齊去做生意。

    直至半夜天氣才散,一齊走到半路,三個朋友作别分路去了。

    了仙拿着引路榜兒,的的搭搭摸回,已将到家,想道肚裡吃得頂滿,何不解解去睡。

    步攏牆去,忽然腳尖頭一踢,幾乎絆了一交。

    了仙彎腰摸摸,卻還一個袱包。

    就在袱包上坐了一會,并沒有一個人來走響。

    了仙就背了到家,止有一個小厮在家開門。

    眼花烏暗,也不問他。

    他竟拿在自己床上放了,脫衣睡覺。

    睡到五鼓,爬将起來,拿了袱包,又将自己青布海青裹上,用繩結好,急急背了出門。

    摸到前街那拾包之處,将包放下。

    此時天還未亮,坐在包上,就如釘釘的一般,寸步不移。

     少頃,天色漸明,行人漸多。

    耳中隻聽得嚷嚷,有一個鄉下人聲音,哀哀苦苦訴說:“昨日黃昏時分,同十來歲一個兒子,走到此處,天色昏暗。

    因要解手,将個袱包放下,叫這兒子坐在上面,等我解完了,你就背背,分付得明明白白。

    誰知我解完了手,叫他快走去去,肚裡饑了,好到下處主人家吃飯去。

    我便先走,兒子立起身趕着。

    這小使一來因天色昏暗,恐失了隊。

    二來肚饑,聽說吃飯,小的們一發肚腸癢,十頭丢了九頭。

    我又昏頭答腦,不曾問得他一句,把一個袱包忘失背了。

    直到主人家,方知沒了袱包,将兒子打下一頓。

    主人家再三勸道:‘南京街道,晝夜行人不絕,一千個也沒有了,打他也沒帳。

    且到明早去叫喊明白,倘有人拾得者,财物與他對分,或者你造化,撞着做好事的,還了你也不見得。

    ’我這袱包内,有銀子十七兩,綿綢三匹,首飾一包。

    隻因要嫁女兒,進城來置辦些物件:染這三匹綿綢,安排些首飾,都是賣田的東西。

    如今沒了,怎麼開交?嫁女的事,日子又近了!”不覺哀苦發急之極。

    行人沸沸之聲,東說西說,楊了仙坐在包上,細細都聽在肚裡,悄地對一個呱子說:“小哥,你去對那失袱包的人說,叫他來問我一數,便知袱包下落,不要他銅錢,快來就是。

    ”那呱子忙跑去說了。

    鄉人即來問數,說一個醜時。

    楊了仙叫列位略去開些,附着鄉人耳朵,說了幾句話,立起身,了仙背了包子,鄉人随他同走,走到了仙家裡。

    了仙道:“老丈,老丈,包兒端然在這裡。

    我适才不便還你,恐被地方人見了,有那遊手好閑的,就要動手動腳打開看看,看時必有所失。

    我雖不要你謝,地方人使有索東道的、索謝錢的,反多事了。

    我特同你到家還你,你将上面青道袍還我,你自拿了包去。

    ”那鄉人忙解下青道袍,見袱結如舊,一些不動,笑嘻嘻背上道:“造化還好,果然撞着好人,改日怎麼報你!”謝道又謝,去了。

     了仙依舊洗面整冠,開店端坐,專等主顧來問蔔,且是日興一日。

    了仙一心好行方便,忽一日,一個乞丐走上他門,叫道:“瞎子,瞎子,與我些錢!”了仙道:“有錢。

    ”慨然與他三文。

    乞丐又道:“瞎子,瞎子,你曉得天下有空青,人間無瞽目麼?”了仙道:“空青怎能夠得?”那乞丐呵呵大笑道:“好道器也,好道器也!”遂對了仙道:“聞得你有德行,我今特來救你。

    汝且過來,我對汝說。

    ”即向了了仙耳邊,輕輕道了幾句。

    授與空青一粒,丹經一部。

    道:“吾尹蓬頭也”,飄然而去。

     了仙次日整冠焚香,對天拜禱,将空口口口水向眼上一抹兩抹,那眼睛就如脫下皮子的般,口然一口,口口口口重生口口口口活不煞,自三歲喪了目,今日口口口口口口般口口見,說不盡反瞽還光之樂。

    口口口口口口仙口得口口口口之言,飄然懷了丹書,竟口口口口口口去,你道如何:不是口口口口客,口為口口會中人。

     看官們,你道天下的人,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論有眼沒眼,連官府也不必刑罰,也不消口口。

    又有一個瞽目先生,且聰明又伶俐,又有志氣,又有機變,口遺下萬古臭名,做了千秋話靶。

    聞者酸心,聽者肉顫。

    這瞽者是近代人,生長杭州府海甯縣,六歲上出痘子,雙口上生了痘子,以此壞了兩隻眼睛。

    他姓李,幼年叫做阿口,後來學成蔔課之業,搬在嘉興城内開店,起個号兒,叫做李心所。

    這心所眼睛雖瞎,會抹骨牌,善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