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回 麗鳥兒是個頭敵 彈弓兒做了媒人

關燈
道:“歹賊!還要胡講!”衆年兄向章甫道:“且喜這班神棍一個個都捉住在此。

    路次不便,且喚乘轎來,擡年嫂到寓所住下。

    我們商量,尋個風利的衙門,鍛死這班神棍。

    ”章甫道:“年兄說得是。

    ”随即喚兩乘轎兒,擡了巫娘和那随來的婦人,到下處去。

    一班光棍和船隻遂叫地方協同送官。

     卻說永懿侯在北京刑部牢中,爛用錢鈔,别的協謀都處死,獨他未決。

    隻要有一個官兒出來保奏一本,方好問減。

    京中雖有幾個相知,也都怕事,不敢出頭。

    其時章甫在揚州遇見娘子,已将胡凹鼻一班神棍、送到劉理刑手裡。

    那理刑素著廉明,又恨是拐騙良家婦女,雙夾棍,五十毛闆,交監禁保,個個拖牢。

    章甫又尋覓娘子的父弟相會。

    為此二事,在揚州耽閣數月,也不歸家,即同娘子上京會試。

     一路裡同行同坐,兩情如醉如癡。

    招商店常做洞房,騾轎裡時為卧榻。

     看不盡的曉霧籠花,玩不盡的晚煙漾月。

    嬌嬌怯怯,做個馬上琵琶;止止行行,像似路頭蝴蝶。

     穿了些柳城桃塞,渡了些鴉市雞關。

     章甫和娘子已到了北京,覓了一所潔淨的房兒寓下。

    卻是會場時節,章甫勞勞的過了三番。

    停遲幾日,出榜來已登進士。

    傳胪之際,乃是鼎甲。

    二人歡不自勝,章甫即修喜報一封。

    伴書二十四兩,另外又付散碎盤纏二十餘兩,叫青童竟到湖州,迎接恩姑,到京相會。

    巫姬額外人事,姑絨潞綢,附書緻意不盡。

     但巫姬隻是叫章甫打聽永侯下落。

    章甫細察,尚在獄中,到有些生氣,隻是要個官兒出來保奏便好。

    回來對娘子說了,那巫姬便道:“官人,多承你不棄陋質,百般愛我。

    你可思不曾種花,何因結果;不從漁父,怎見奇波麼?”章甫應道:“正是。

    初則恨我那弓兒,後乃虧煞這鳥兒,得和你成其夫婦,下官辦豈敢有忘?”巫娘道:“為叢驅雀,為淵驅魚,那個鹯獺雖癡,若是到那死亡之際,官人你可也憐憫他麼?”章甫道:“鹯獺雖癡,實可憐憫。

    ”巫姬笑一笑道:“那個永侯便是鹯獺了。

    ”章甫解悟:“明日即出本保奏永侯便了。

    ”當晚點了一枝巨燭,草下奏章: 五更三點入鹓行,象簡绯袍拜玉皇。

     隻為恩從怨裡結,至公廷上表私腸。

     章甫這一本,專保奏永懿侯事: 翰林院編修國史臣奚冠謹奏,奏為仇反噬,伏乞宸斷事。

    臣冠一介寒士,甫荷國恩,與永懿侯俞楠素無根 柢。

    計臣在野時,遊學南都,适楠遭甯賊噬扳被逮。

    目擊合郡士民,無不為楠涕泣。

    蓋甯賊叛萌方熾,以 南京舊都兵饷所萃,囑其腹賊吓壓俞楠從中袖手從事。

    楠以太祖在天威靈,不可欺妄,更頌皇上覆冒大 德,不可希冀。

    楠執春秋大義,亂臣賊子人人得誅,憤将說賊正刑,甯賊自此仇痛銜骨。

    幸果仗太祖威靈 皇上大德,一鼓就擒,理宜殄滅。

    甯賊受刑,供扳餘孽,羅織俞楠在案,以忠作叛。

    及楠抵對黨賊實迹, 皆屬撲風捉影。

    是以公論在世,直道由人。

    臣聞已有士民數千,伏阙鳴冤,豈楠僥幸之可緻也。

    今滿朝臣 子無一人出言者,皆畏首畏尾,各保身家。

    然身家一保,則國事屬之何人?緻使天下後世以堂堂照膽之公 庭,陷一冒昧不明之忠士。

    但恐直史在後,美玉微搛,臣所以扼腕而三歎也。

    臣與俞楠素無一面,今矢口 進言,不避斧铖,亦是公論直道之鳴。

    伏懇皇上鑒臣無私,鑒楠無過,庶使效忠者,無不人人自奮,而邦 國永甯,萬壽遐祝,何有極也。

    臣無任激口悚惶,引領雀俟。

    謹奏。

     過本達上天聽,已票得極好: 永懿侯俞楠愚憨不暗口口,已洞矚非協謀,着刑部與保。

     刑部奉了旨意,即時釋放永侯。

    永侯出來曉得新科榜眼奚冠保奏他,死心感激,還不知是甚來由。

    他即備禮儀,持名帖,到章甫下處拜謝。

    章甫出來相見,分賓主坐定。

    永侯道:“學生平昔無尺寸之效,何意蒙老先生孑身保奏。

    真萬死一生,恩如父母,斷當銜結以報。

    ”章甫道:“學生受老先生大恩,保奏一節,尚未雲報。

    ”永侯聽了,呆想半晌道:“學生并未有尺寸之效。

    ”章甫遂道:“當初老先生在金陵時,所畜麗鳥一時飛出牆外。

    學生不知,偶有彈弓在手,應弦打死。

    後見貴姬巫娘投江,學生偶在江邊遇着,撈救詢知情由,乃為此鳥,其時恐老先生督責,隻得載歸家下,已成婚配。

    今得僥幸在京,細訪老先生下落,故特出身保奏,等報大恩于萬一。

    ”永侯訝然道:“原來如此。

    學生隻道小姬投江死了,于今尚在,又得上配,真學生之願也。

    ”章甫笑道:“現在敝寓。

    ”其時巫娘已在簾後視觑,聽得說了,即忙出來拜見永侯。

    永侯随即扶起,轉揖謝巫娘道:“若非足下得生,我也自分必死。

    ”巫娘道:“賤妾有罪,幸侯主恕我。

    ”永侯笑道:“前話不必提了。

    此後我與奚老先生是生死之交,不要說一個巫姬,就是十個巫姬也相贈了。

    ”當下章甫命擺過筵席,款待永侯,歡樂不盡。

    有詩為證,詩曰: 鳥兒頭敵彈弓媒,錦上添花做一堆。

     若個因緣希罕話,日長無事且敲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