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回 内府浮華
關燈
小
中
大
的東西,然而事實上它們卻隻宜于正當快樂的時候的人,和正當青春時候的人,更不能缺少動的人笑容來做它們的襯托;如其一個年事較高的人,或是一個精神很頹唐的人穿戴了這種飾物,其結果必緻兩敗俱傷。
這話是怎麼講呢?就是說:人的老态和頹唐的形狀,不但将因戴了這些翡翠或玉制的東西而更加明顯起來,便是這引起東西本身,也将顯得毫無光澤了!所以這些東西實在是既能增加人的美麗,也能暴露人的老憊的!你們瞧!肅王福晉那日所戴的一對翡翠耳環是多麼時式啊!但我們卻一些看不出它們有什麼可愛的顔色,實際上也許它們是很好很好的,甚至并不輸如張之洞現在送來的這一對,但都給它們主人的黯淡的容色所掩住了;而同時這主人的臉色也因有了這一對耳環夾在兩旁的緣故,竟分外的老而且疲了,看去真象是一塊具有十數年曆史的枯木一般!” 我們聽了伊這一大篇的解釋,都覺得是再确切也不能的了。
或者有人會猜疑這是因為太後和肅王福晉有何不睦的緣故,所以如此的譏評伊;但我是懂得太後的性格的,而且我知道肅王福晉本人,的确沒有什麼使太後不悅的地方,伊老人家這段話,實在隻是要表明伊自己對于選擇飾物的一些意思而已。
于是太後便把張之洞送來的這幾件玉器依舊象原來一般的安放好,教李蓮英捧去,交給那專管收藏寶物的人一并收藏起來,也許太後從此就把它們完全忘記了,也許當伊在快樂的日子,還會想到要去取出它們來穿戴,這是誰也說不定的! 從這幾件貢品上看來,張之洞真可算是一個深通世故,富于判斷力的老政治家了,他不把别的東西來貢呈太後,而送了這一對翡翠耳環和一雙玉镯來,實在是非常聰明的!他的為人原是有名的精細而幹練,這一次他所以要貢呈這幾件貢品或者也是有些深意的。
第一點,想是因為不久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女人家都習慣着要穿戴翡翠和璞玉一類的飾物;第二點想是他自己也很知道這種東西最是适宜于年輕的人物,他用來獻給太後,暗中就是表示在他的心目中,太後仍是一個很年輕的人咧!要是果然如此,那末他的心思,真是用得深極了。
但也許我已誤解了他的真意了,他的真意或者隻是很普通地想向太後盡些孝心而已。
不但對于各種飾物如此,就是對于衣裝,太後也總是十分注意地挑選着的。
太後對于色調确有很深的研究,那幾種顔色适宜那一個,那幾種顔色可以不緻自相沖突,知道得象美術家一般的清楚;所以在每天舉行早朝之前,當我們這八個女官一齊穿扮好了在伊宮内等候伊老人家的時候,伊往往要很仔細地将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逐一打量過,見有不稱意的,免不得就要大聲喝道:“這一件袍子又穿錯了!你難道自己還不覺得嗎?快去立刻換一件,快去!快去!記着,别的顔色都不行,一事實上要換一件藍色的才好!别再弄錯了!象你此刻所穿的這一件,見了真教人憎厭。
” 有時候,這一個被斥責的女官也許還不能了解伊老人家的意思,雖不敢公然違抗,卻難免有些遲疑不定的神氣,于是太後便不能不再給伊分說得清楚一些。
譬如說:“你還不明白嗎?當我們在不很快樂的時候,一切太淺或太顯的顔色,是會格外擾亂我們的神思的!象你此刻所穿的這一件粉紅色袍子,便是如此。
它的顔色非但和你自己的容顔極不相稱,而且還要使我們瞧的人覺得異樣的刺目,所以必須換去!”宮中那些地位較高的女人裡頭,那瑾妃,——就是珍妃的妹妹——是一個最愚笨的人,在這種事情上,伊往往是給太後責令去更換服色的人。
我可以說如其沒有别人從旁指導伊的話,伊所穿的衣服,必然沒有一次能使太後合意的,所以太後也不常要伊在一起。
逢到一起時,就必須教伊去更換衣服,并且知道伊是很笨的,更懶得和伊說明什麼理由,隻告訴伊應該換那一件,就讓伊照着去換。
好在我們這些人所有的許多衣服,太後每能極耐煩地代我們記得很清楚(因為多半是伊賞賜的),伊所說的總是瑾妃所有的,倒還不緻十分為難伊。
太後這樣歡喜講究選擇衣服和飾物,固然是一種很浮華的習慣,但說得好聽一些,也何嘗不是伊老人家富于藝術思想的表現呢?我對于伊這一種特長,自從在宮内每天瞧伊穿戴得極悅目,極适宜之後,便深深地拜倒了,至今我還時常引用伊老人家所定的選擇衣飾的标準來更換我自己的衣飾,每能博得多數人的同情。
這話是怎麼講呢?就是說:人的老态和頹唐的形狀,不但将因戴了這些翡翠或玉制的東西而更加明顯起來,便是這引起東西本身,也将顯得毫無光澤了!所以這些東西實在是既能增加人的美麗,也能暴露人的老憊的!你們瞧!肅王福晉那日所戴的一對翡翠耳環是多麼時式啊!但我們卻一些看不出它們有什麼可愛的顔色,實際上也許它們是很好很好的,甚至并不輸如張之洞現在送來的這一對,但都給它們主人的黯淡的容色所掩住了;而同時這主人的臉色也因有了這一對耳環夾在兩旁的緣故,竟分外的老而且疲了,看去真象是一塊具有十數年曆史的枯木一般!” 我們聽了伊這一大篇的解釋,都覺得是再确切也不能的了。
或者有人會猜疑這是因為太後和肅王福晉有何不睦的緣故,所以如此的譏評伊;但我是懂得太後的性格的,而且我知道肅王福晉本人,的确沒有什麼使太後不悅的地方,伊老人家這段話,實在隻是要表明伊自己對于選擇飾物的一些意思而已。
于是太後便把張之洞送來的這幾件玉器依舊象原來一般的安放好,教李蓮英捧去,交給那專管收藏寶物的人一并收藏起來,也許太後從此就把它們完全忘記了,也許當伊在快樂的日子,還會想到要去取出它們來穿戴,這是誰也說不定的! 從這幾件貢品上看來,張之洞真可算是一個深通世故,富于判斷力的老政治家了,他不把别的東西來貢呈太後,而送了這一對翡翠耳環和一雙玉镯來,實在是非常聰明的!他的為人原是有名的精細而幹練,這一次他所以要貢呈這幾件貢品或者也是有些深意的。
第一點,想是因為不久夏天就要到了,在夏天,女人家都習慣着要穿戴翡翠和璞玉一類的飾物;第二點想是他自己也很知道這種東西最是适宜于年輕的人物,他用來獻給太後,暗中就是表示在他的心目中,太後仍是一個很年輕的人咧!要是果然如此,那末他的心思,真是用得深極了。
但也許我已誤解了他的真意了,他的真意或者隻是很普通地想向太後盡些孝心而已。
不但對于各種飾物如此,就是對于衣裝,太後也總是十分注意地挑選着的。
太後對于色調确有很深的研究,那幾種顔色适宜那一個,那幾種顔色可以不緻自相沖突,知道得象美術家一般的清楚;所以在每天舉行早朝之前,當我們這八個女官一齊穿扮好了在伊宮内等候伊老人家的時候,伊往往要很仔細地将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逐一打量過,見有不稱意的,免不得就要大聲喝道:“這一件袍子又穿錯了!你難道自己還不覺得嗎?快去立刻換一件,快去!快去!記着,别的顔色都不行,一事實上要換一件藍色的才好!别再弄錯了!象你此刻所穿的這一件,見了真教人憎厭。
” 有時候,這一個被斥責的女官也許還不能了解伊老人家的意思,雖不敢公然違抗,卻難免有些遲疑不定的神氣,于是太後便不能不再給伊分說得清楚一些。
譬如說:“你還不明白嗎?當我們在不很快樂的時候,一切太淺或太顯的顔色,是會格外擾亂我們的神思的!象你此刻所穿的這一件粉紅色袍子,便是如此。
它的顔色非但和你自己的容顔極不相稱,而且還要使我們瞧的人覺得異樣的刺目,所以必須換去!”宮中那些地位較高的女人裡頭,那瑾妃,——就是珍妃的妹妹——是一個最愚笨的人,在這種事情上,伊往往是給太後責令去更換服色的人。
我可以說如其沒有别人從旁指導伊的話,伊所穿的衣服,必然沒有一次能使太後合意的,所以太後也不常要伊在一起。
逢到一起時,就必須教伊去更換衣服,并且知道伊是很笨的,更懶得和伊說明什麼理由,隻告訴伊應該換那一件,就讓伊照着去換。
好在我們這些人所有的許多衣服,太後每能極耐煩地代我們記得很清楚(因為多半是伊賞賜的),伊所說的總是瑾妃所有的,倒還不緻十分為難伊。
太後這樣歡喜講究選擇衣服和飾物,固然是一種很浮華的習慣,但說得好聽一些,也何嘗不是伊老人家富于藝術思想的表現呢?我對于伊這一種特長,自從在宮内每天瞧伊穿戴得極悅目,極适宜之後,便深深地拜倒了,至今我還時常引用伊老人家所定的選擇衣飾的标準來更換我自己的衣飾,每能博得多數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