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回 桑葉的奇迹
關燈
小
中
大
,太後又這樣提醒着我:“那時候便格外好看了,你不可不去看看!”
依理想來,老佛爺自己必然已曾屢次去看過這種育蠶缫絲的把戲了;園裡既是每年要養蠶,伊當然是每年都看見的。
但是伊有時候的行為,卻真象小孩子,對于看蠶,更是非常的起勁,似乎看十次,看一百次,都看不厭的;隻要遇到政務稍暇的時候,伊往往就會想到要去看看那些正在日夜長大的春蠶。
這一日,那些管理育蠶的女孩子們告訴我說,有大批的幼蠶已長成了,當日就要開始把整張的大桑葉充喂料了。
于是便有許多的太監打園外去挑來了好幾擔的鮮桑葉,挑來之後,卻還不能馬上應用咧;必須用熱度不很高的溫水,一張一張地小心擦洗,務必不使葉上再有半點污垢留着。
大概每一大竹盤的春蠶必有兩個女孩子當心着:當這一個在洗刷桑葉的時候,那一個便用幹淨的手巾把已洗好的桑葉揩幹,一張張地平放那竹盤中去。
蠶兒一見了桑葉,——也許不是看見的,而是用觸覺觸到的——便立即張口大嚼起來;你如其把頭湊得低一點,便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它們的嘴巴在不停的活動,更可以看它們從一個很小的小孔吃起,吃到可以把它們自己的身子穿過去,而所費的時間是很短的,所以每一天上,必須加兩次桑葉:一次在早上,一次在晚上;到得後來,還得加三次。
喂大桑葉的第一日的下午,我再去觀看時,隻見各個盤内的桑葉,多半已僅留一些葉筋了,有幾條貪嘴的蠶兒,兀是在筋上齧着;我覺得當蠶兒在吃桑葉的時候,那種形态真是很難看的,并且還可以聽見它們的咀嚼聲。
而在這些專充育蠶用的大屋子裡,所蓄的蠶大概總在幾千條以上,因引我們一走進去,便要以聽見一陣陣悉悉沙沙的聲音,仿佛是雨點打在枯草上的響聲。
憑是太後為養蠶而置的設備這樣的考究,育蠶的那些女孩子們也是格外的小心,但每一天工夫,總不免要有好幾十條蠶——約占千分之二三——因為種種的緣故而死去的。
不過我們雖發現了死蠶,卻絕對不許說“一條蠶死了,”隻能默默地把它拈出來的。
不便如此,養蠶的迷信的習慣還多着呢!無論什麼人都不準指着某一條蠶說“不好”或“難看”,或其他的不好的話;如其這樣說了,那末這些蠶後來所吐出來的絲,必須也要“不好”或“難看”了。
而在這些專門育蠶的女孩子的頭上,且還各用一條很闊的緞帶紮着,使伊們的頭發,一些不會散亂出來,據說這是給蠶兒看樣的;它們看了之後,所吐的絲也就一些不會散亂了。
這些女孩子的腰間,另外還拴着一條顔色很鮮豔的帶子。
把伊們的腰部束得很細,據說這也是給蠶兒看樣的;它們看了,所結的繭子便能一般也是中間極細而兩端粗圓,樣子非常好看了。
這些女孩子們在蠶室裡面不但不能說不好的話,而且還得象教育一個小孩子一般的時時向那些蠶兒說幾句恭維的或激勵的話,那末到最後收成的時候,才可以得到很精美的蠶絲。
蠶兒本身的顔色雖然一般都是灰白的,但它們所吐的絲,卻有純白色和金黃色之分,而以金黃色的為更可貴一些。
“現在已經是蠶兒吐絲作繭的時候了!”有一天早上,太後又想到了伊所蓄着的春蠶,便引着我們,一起再去參觀。
當伊老人家在向我們滔滔地講論的時候,那些育蠶的姑娘們正在忙着工作咧!在這些日子裡,伊們确然是很忙的;但一年中其餘的日子,伊們卻都可飽食無事,在園内高卧了。
“我們這裡是和外間不同的!尋常人家,大都把幹柴紮成了短短的一束,就把快要吐絲的蠶捉上去,讓它們作起繭來;這種法子所得的絲往往不很光潔。
所以我們是用特制的小匣子的。
每一匣裝四條蠶”太後用手指那邊堆得很高的許多紙匣子,繼續向我說道:“它們進去之後,便自會各據一角,不相侵犯地做起繭子來。
你不信可以時常來看!” 我當真服從了伊的話,從此越發地常來看了。
這是果然很有趣的!大凡一條蠶将到吐絲的時候,便不再吃桑葉了,好象是已經吃得太飽;這時候它的身子已很粗很長了,而且已變為一種透明的顔色,于是那些育蠶的女孩子們便輕輕地把它們分别納入那些小匣子中去,每匣四條,蓋上了匣蓋平放着,讓它們努力作起繭來。
大概經過了五六天工夫,打開匣子看時,四個白色或金黃色的繭子,已在匣子的四角上端端正正地結好了。
不過據說一匣子四條蠶,必須是同一顔色的,要是有三條白的,一條是黃的,那一條黃的結了一半,便決不肯再結了;所以必須預先鑒别好,不能混亂的。
繭子打匣内摘取下來之後,最殘忍的一幕便出現了!他們不顧蠶蛹的生死,一起把繭子丢下那沸水中去,活活地将那蠶蛹燙死。
繭子在沸水内浸了一兩個鐘頭之後,便得用一把竹制的短帚不停的攪着,攪到有一個繭子上可以抽出一根絲頭來了,便停了攪
但是伊有時候的行為,卻真象小孩子,對于看蠶,更是非常的起勁,似乎看十次,看一百次,都看不厭的;隻要遇到政務稍暇的時候,伊往往就會想到要去看看那些正在日夜長大的春蠶。
這一日,那些管理育蠶的女孩子們告訴我說,有大批的幼蠶已長成了,當日就要開始把整張的大桑葉充喂料了。
于是便有許多的太監打園外去挑來了好幾擔的鮮桑葉,挑來之後,卻還不能馬上應用咧;必須用熱度不很高的溫水,一張一張地小心擦洗,務必不使葉上再有半點污垢留着。
大概每一大竹盤的春蠶必有兩個女孩子當心着:當這一個在洗刷桑葉的時候,那一個便用幹淨的手巾把已洗好的桑葉揩幹,一張張地平放那竹盤中去。
蠶兒一見了桑葉,——也許不是看見的,而是用觸覺觸到的——便立即張口大嚼起來;你如其把頭湊得低一點,便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它們的嘴巴在不停的活動,更可以看它們從一個很小的小孔吃起,吃到可以把它們自己的身子穿過去,而所費的時間是很短的,所以每一天上,必須加兩次桑葉:一次在早上,一次在晚上;到得後來,還得加三次。
喂大桑葉的第一日的下午,我再去觀看時,隻見各個盤内的桑葉,多半已僅留一些葉筋了,有幾條貪嘴的蠶兒,兀是在筋上齧着;我覺得當蠶兒在吃桑葉的時候,那種形态真是很難看的,并且還可以聽見它們的咀嚼聲。
而在這些專充育蠶用的大屋子裡,所蓄的蠶大概總在幾千條以上,因引我們一走進去,便要以聽見一陣陣悉悉沙沙的聲音,仿佛是雨點打在枯草上的響聲。
憑是太後為養蠶而置的設備這樣的考究,育蠶的那些女孩子們也是格外的小心,但每一天工夫,總不免要有好幾十條蠶——約占千分之二三——因為種種的緣故而死去的。
不過我們雖發現了死蠶,卻絕對不許說“一條蠶死了,”隻能默默地把它拈出來的。
不便如此,養蠶的迷信的習慣還多着呢!無論什麼人都不準指着某一條蠶說“不好”或“難看”,或其他的不好的話;如其這樣說了,那末這些蠶後來所吐出來的絲,必須也要“不好”或“難看”了。
而在這些專門育蠶的女孩子的頭上,且還各用一條很闊的緞帶紮着,使伊們的頭發,一些不會散亂出來,據說這是給蠶兒看樣的;它們看了之後,所吐的絲也就一些不會散亂了。
這些女孩子的腰間,另外還拴着一條顔色很鮮豔的帶子。
把伊們的腰部束得很細,據說這也是給蠶兒看樣的;它們看了,所結的繭子便能一般也是中間極細而兩端粗圓,樣子非常好看了。
這些女孩子們在蠶室裡面不但不能說不好的話,而且還得象教育一個小孩子一般的時時向那些蠶兒說幾句恭維的或激勵的話,那末到最後收成的時候,才可以得到很精美的蠶絲。
蠶兒本身的顔色雖然一般都是灰白的,但它們所吐的絲,卻有純白色和金黃色之分,而以金黃色的為更可貴一些。
“現在已經是蠶兒吐絲作繭的時候了!”有一天早上,太後又想到了伊所蓄着的春蠶,便引着我們,一起再去參觀。
當伊老人家在向我們滔滔地講論的時候,那些育蠶的姑娘們正在忙着工作咧!在這些日子裡,伊們确然是很忙的;但一年中其餘的日子,伊們卻都可飽食無事,在園内高卧了。
“我們這裡是和外間不同的!尋常人家,大都把幹柴紮成了短短的一束,就把快要吐絲的蠶捉上去,讓它們作起繭來;這種法子所得的絲往往不很光潔。
所以我們是用特制的小匣子的。
每一匣裝四條蠶”太後用手指那邊堆得很高的許多紙匣子,繼續向我說道:“它們進去之後,便自會各據一角,不相侵犯地做起繭子來。
你不信可以時常來看!” 我當真服從了伊的話,從此越發地常來看了。
這是果然很有趣的!大凡一條蠶将到吐絲的時候,便不再吃桑葉了,好象是已經吃得太飽;這時候它的身子已很粗很長了,而且已變為一種透明的顔色,于是那些育蠶的女孩子們便輕輕地把它們分别納入那些小匣子中去,每匣四條,蓋上了匣蓋平放着,讓它們努力作起繭來。
大概經過了五六天工夫,打開匣子看時,四個白色或金黃色的繭子,已在匣子的四角上端端正正地結好了。
不過據說一匣子四條蠶,必須是同一顔色的,要是有三條白的,一條是黃的,那一條黃的結了一半,便決不肯再結了;所以必須預先鑒别好,不能混亂的。
繭子打匣内摘取下來之後,最殘忍的一幕便出現了!他們不顧蠶蛹的生死,一起把繭子丢下那沸水中去,活活地将那蠶蛹燙死。
繭子在沸水内浸了一兩個鐘頭之後,便得用一把竹制的短帚不停的攪着,攪到有一個繭子上可以抽出一根絲頭來了,便停了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