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回 射圍
關燈
小
中
大
尺的模樣。
而這些竹竿本身的粗細,也各有不同最粗的比人臂還粗,最細的卻隻有大拇指那樣大校它們的式樣,更是奇特到了極點:有的是筆直的,有的是彎曲的,有的是頂上削尖的,有的還結着一個圈兒。
它們的距離,也是絕不一律,從十來丈遠近的地方起始,一直到最盡頭的那堵白牆過止,遠遠近近的都有。
我們看了,簡直莫名其妙,大家隻有瞪出了一雙眸子發呆的份兒,要問也不知從何問起! “這便是箭道!那些豎立着的竹竿,都是練習射箭的人所有的箭靶。
”于是太後自動給我們解說了。
“曆朝的皇帝和随侍他們行獵的近臣,都得常到這裡來練習,各人輪流着射,每次連射三箭;而每次又必各自認定一支不同的竹竿做标的物,務求三箭都能射中。
大概這些竹竿之中,距離遠的,以及太高的,太矮的,或彎曲的,便比較不容易射;必須先從近的,直的,不高不低的練起,由易而難,逐漸的進步。
及至練習到無論那一支竹竿都可以接連射中三箭,這個人的箭術,便算已到了絕頂了;行獵時的成績,無疑地是非常優良的了!而他的聲名,也必将傳遍一國,為人所景仰。
” 我們并沒有走上那箭道上去,隻是站在門邊無遠地張望着,而我們背後那兩個用繩子懸空挂着的鐵環,和這兩扇門,大概不過相距三四步路的地位,正對着這個門框的中央;太後便旋過身來,指着這兩個鐵環說道:“這是專門給初學射箭的人所備的!因為要求射出去的箭能夠有準确的方向,第一便不可不講究射箭的姿勢;而要講究射箭的姿勢,又必先注意兩條臂膀的部位,既不可太高,更不能太低,也就是必須使那張弓擎得恰到好處。
話雖然很簡單,學習起來,卻委實非常不易,而且又不是教師們口頭所能教導得會的,必須本人自己下苦功;要下苦功,這兩個懸空的鐵環便是一件絕好的鋪助品!每個學習弓箭的人,不借重它們是不能希望有進步的!理由是人的肩膀極容易活動,舉弓的時候,往往不免太高,太低,或偏側,不能永遠保持着适當的位置,于是一起首學習就用這兩個鐵環來範鑄他,先将兩手從鐵環中穿過去,恰好使他的肩膀給鐵環吊起,同時在旁指導的人,更酌量了他的身材的長短,把那兩條系着環的繩或拉高些,或是放下些,總是弄到恰巧适宜為度,然後再把弓箭授給他,讓他就在這兩個鐵環的牽制之下,一次一次的學習。
箭就從這後戶中穿出去,落到箭道上;最初隻是毫無目标的亂射,但求他的姿勢能夠準确而已,待過相當的時日之後,他的姿勢已因久受鐵環的束縛而由習慣成為自然了,這樣,他就得脫離了鐵環,走上箭道來專心學習有箭靶的射法了。
你們大概都不曾想到學射竟得下這樣的苦功!” 這又是一課我們向來所不曾聽到過的新功課!我真不由暗暗地佩服太後的見多識廣了!後來伊自己告訴我,伊所以能獲得這引起零星夾雜的知識,全在多看書,可見看書正是一種最良好的習慣。
接着我們又回到了正中的一間小小的便殿上來,太後已準備歸座休息了;忽然又給伊瞧見了一頭形态很生動的木馬,在一個不很明亮的牆角裡兀立着。
它的大小高低,和真正的活馬一般無二,四條腿象生着要一般的深深地植在磚土之下,它的背上,也有一副守整的馬鞍,鞍上釘着無數的發光的金屬帽釘。
——或許從前也是釘的寶石,後來才掉換的。
——伊先是似乎很詫異,便急着走過去仔細察看了一回,慢慢地點着頭,表示伊已經領悟了;可是我們卻還理會不出它的作用來,光緒是始終懶洋洋地絕不注意。
于是太後的話匣子又開了。
“一個行獵的人所最不可缺少的技能就是箭術和騎術,關于箭術的學習,方才我們已經見過了;現在,這一匹木馬便是專門供給練習騎術用的!因為騎術中最主要又是了不容易學習的乃是上馬的迅速和敏捷,譬如我們遇見了一頭野獸,射中了它一箭或兩箭,它已經倒在地上了,似乎它已經死下了,我們便少不得要馳馬過去看一看,它卻依舊躺着不動,這樣我們總以為是可以下馬去剝取它的皮或把它捆起來帶走了;不料才下馬,它倒又跳起來了,這時候,我們就不能不用最純熟的身法,一躍上馬,否則就會中它的狡計而喪命。
所以,我們過去的許多領袖,時常要到這裡來利用這匹木馬練習上馬的身法;往往繼續不斷的練上好見個時辰,累得渾身大汗,才肯
而這些竹竿本身的粗細,也各有不同最粗的比人臂還粗,最細的卻隻有大拇指那樣大校它們的式樣,更是奇特到了極點:有的是筆直的,有的是彎曲的,有的是頂上削尖的,有的還結着一個圈兒。
它們的距離,也是絕不一律,從十來丈遠近的地方起始,一直到最盡頭的那堵白牆過止,遠遠近近的都有。
我們看了,簡直莫名其妙,大家隻有瞪出了一雙眸子發呆的份兒,要問也不知從何問起! “這便是箭道!那些豎立着的竹竿,都是練習射箭的人所有的箭靶。
”于是太後自動給我們解說了。
“曆朝的皇帝和随侍他們行獵的近臣,都得常到這裡來練習,各人輪流着射,每次連射三箭;而每次又必各自認定一支不同的竹竿做标的物,務求三箭都能射中。
大概這些竹竿之中,距離遠的,以及太高的,太矮的,或彎曲的,便比較不容易射;必須先從近的,直的,不高不低的練起,由易而難,逐漸的進步。
及至練習到無論那一支竹竿都可以接連射中三箭,這個人的箭術,便算已到了絕頂了;行獵時的成績,無疑地是非常優良的了!而他的聲名,也必将傳遍一國,為人所景仰。
” 我們并沒有走上那箭道上去,隻是站在門邊無遠地張望着,而我們背後那兩個用繩子懸空挂着的鐵環,和這兩扇門,大概不過相距三四步路的地位,正對着這個門框的中央;太後便旋過身來,指着這兩個鐵環說道:“這是專門給初學射箭的人所備的!因為要求射出去的箭能夠有準确的方向,第一便不可不講究射箭的姿勢;而要講究射箭的姿勢,又必先注意兩條臂膀的部位,既不可太高,更不能太低,也就是必須使那張弓擎得恰到好處。
話雖然很簡單,學習起來,卻委實非常不易,而且又不是教師們口頭所能教導得會的,必須本人自己下苦功;要下苦功,這兩個懸空的鐵環便是一件絕好的鋪助品!每個學習弓箭的人,不借重它們是不能希望有進步的!理由是人的肩膀極容易活動,舉弓的時候,往往不免太高,太低,或偏側,不能永遠保持着适當的位置,于是一起首學習就用這兩個鐵環來範鑄他,先将兩手從鐵環中穿過去,恰好使他的肩膀給鐵環吊起,同時在旁指導的人,更酌量了他的身材的長短,把那兩條系着環的繩或拉高些,或是放下些,總是弄到恰巧适宜為度,然後再把弓箭授給他,讓他就在這兩個鐵環的牽制之下,一次一次的學習。
箭就從這後戶中穿出去,落到箭道上;最初隻是毫無目标的亂射,但求他的姿勢能夠準确而已,待過相當的時日之後,他的姿勢已因久受鐵環的束縛而由習慣成為自然了,這樣,他就得脫離了鐵環,走上箭道來專心學習有箭靶的射法了。
你們大概都不曾想到學射竟得下這樣的苦功!” 這又是一課我們向來所不曾聽到過的新功課!我真不由暗暗地佩服太後的見多識廣了!後來伊自己告訴我,伊所以能獲得這引起零星夾雜的知識,全在多看書,可見看書正是一種最良好的習慣。
接着我們又回到了正中的一間小小的便殿上來,太後已準備歸座休息了;忽然又給伊瞧見了一頭形态很生動的木馬,在一個不很明亮的牆角裡兀立着。
它的大小高低,和真正的活馬一般無二,四條腿象生着要一般的深深地植在磚土之下,它的背上,也有一副守整的馬鞍,鞍上釘着無數的發光的金屬帽釘。
——或許從前也是釘的寶石,後來才掉換的。
——伊先是似乎很詫異,便急着走過去仔細察看了一回,慢慢地點着頭,表示伊已經領悟了;可是我們卻還理會不出它的作用來,光緒是始終懶洋洋地絕不注意。
于是太後的話匣子又開了。
“一個行獵的人所最不可缺少的技能就是箭術和騎術,關于箭術的學習,方才我們已經見過了;現在,這一匹木馬便是專門供給練習騎術用的!因為騎術中最主要又是了不容易學習的乃是上馬的迅速和敏捷,譬如我們遇見了一頭野獸,射中了它一箭或兩箭,它已經倒在地上了,似乎它已經死下了,我們便少不得要馳馬過去看一看,它卻依舊躺着不動,這樣我們總以為是可以下馬去剝取它的皮或把它捆起來帶走了;不料才下馬,它倒又跳起來了,這時候,我們就不能不用最純熟的身法,一躍上馬,否則就會中它的狡計而喪命。
所以,我們過去的許多領袖,時常要到這裡來利用這匹木馬練習上馬的身法;往往繼續不斷的練上好見個時辰,累得渾身大汗,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