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回 列車上之小朝廷
關燈
小
中
大
模樣兒,卻和海獺倒有些相象,大概太後覺得海獺這兩個字,尚不十分受聽,因此改用一個“龍”字。
這條犬是真正的北京種,全身的毛片,作深棕色,但在頸部和頭部上,卻披着一大簇白得象銀子一樣的長毛,仿佛是老年人的頭發。
它的身子很短,很小,腿短而屈,很象一張弓的弓背,鼻子扁得和削平的一樣,而兩個眼睛,卻特别的大,我可以說是從沒有見過這樣大眼睛的狗。
憑着它這樣希奇古怪的相貌推測,大概在北京的許多的狗裡頭,它必然是屬于最優良的一種;所以太後對于這一頭小小的畜生,真是十二分的歡喜,甚至可說是十二分的愛慕。
每天晚上,伊一定要它躺在那座小朝廷裡,但它既是一條皇太後所寵愛的犬,就是躺,也不能象尋常人家的犬一樣的随便躺在地上,它有一個竹筐,作為卧榻。
這個竹筐是很大的,可以裝得下一個小孩子,而且裡面還用極好看的紅緞襯着,不知底細的人見了,再下想不到這是給狗躺的東西。
但它還不止這樣闊綽咧,太後并特地指定一個太監,教他日夜負責侍候這條福祿雙全的小犬。
它當然也有衣服,那是一件象馬身上披的馬铠一樣的甲,面子是紅色的貢緞,夾裡是一種最柔軟的皮革。
在它的頭頸裡,還有三個金鈴系着,兩邊兩個比較小一些,中間一個特别的大;隻要他随便走走,跑跑,跳跳,它自己的身上,便會奏出一種簡單的音樂來。
在它頸部所圍的一條領圈的後面,恰巧貼近它的耳朵的地方,有兩個象兵士們裝在軍帽上的帽章一樣的東西點綴着,都是用絲線做的,一紅一綠,着實好看;待到顔色一舊,便立即更換,所以永遠是非常鮮豔奪目的。
不過有一點,未免美中不足;就是這條狗的享受無論怎樣舒服,但也免不掉要拴上一根皮帶,使它的行動,永遠不得自由。
這條皮帶約莫有四五尺長,上面滿系着許多的小鈴,所以不論那個專門服侍狗的太監把它牽到什麼地方去,都不難一找即得,如其它高興跑得快一些,急一些的話,也許在相隔很遠的所在,也可以聽到鈴聲。
讀者别小看了那個專門服侍這條“禦犬”的太監,他的職務委實是很夠麻煩的,而且責任又奇重。
就象狗所吃的飯食,也得他親自去調弄。
——海龍的飯食當然是非常精緻,而且是時常更換的,但比較吃得最多的是切碎的肝髒,和着肉汁,跟初煮就的白飯一起拌。
——調弄好之後,還得送到張德那裡去,意思是請他看一看,決定好用不好用但張德那裡敢擔這樣大的幹紀,他每次總是恭恭敬敬的捧着這碗狗食,走到太後跟随關去請示。
太後見了,非但不以為忤,且必十分認真地檢查一番,如其發現有什麼不合的地方,譬如嫌飯煮得不熟,嫌肝髒太不鹇,嫌肉湯用得太少等等,伊總是不肯将就放過的。
一定要他們捧回去重弄;這樣,那個專門管狗的太監,便免不掉要受張德的一頓臭罵了,并連那禦膳房裡的廚夫,也得同遭訓斥。
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那個服侍狗的太監老是裝着一副鄭重其事的神氣,挽着那個巨大的竹筐,在車廂的一角上站着。
途中,每逢四子停的時候比較長久一些,我們大家都走下車去閑眺的當兒子,他往往也帶着這個竹筐走下來。
第一步,先是小心翼翼的把筐子安在地上,然後輕輕地将那海龍抱出筐來,替它系上了那條滿挂着無數小鈴的皮帶讓它随便散步。
平常牽狗的人總是人牽狗,而這個太監,決不敢如此大膽,他隻能給狗牽,就是永遠的順從那狗的意思,它要往東,就往東,要往西,便往西,非萬不得已時,人是一些不敢作主的。
我看了,往往要發生一種癡想,不知道那條狗自己可知道不知道它所受的待遇的優渥逾恒,和它所處的地位的重要。
但無論它自己究竟知道不知道,然而這種情形,卻總是真的!并且我可以極肯定地說,萬一不幸在這條狗的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是受了傷,或者是吃壞了東西,或者是突然走失了隻要任何一件事情發生,宮裡面所有的人,一定會一齊大驚小怪起來,其影響必遠出死掉一名太監之上,這是可以毫無疑義的。
不過,這條狗畢竟還是因為靠着皇太後的庇佑,才有這樣的勢派,在京城裡居住的那些大臣們,雖也有多數是歡喜養狗的,但情形當然是相差得無異天地之隔了。
這條犬是真正的北京種,全身的毛片,作深棕色,但在頸部和頭部上,卻披着一大簇白得象銀子一樣的長毛,仿佛是老年人的頭發。
它的身子很短,很小,腿短而屈,很象一張弓的弓背,鼻子扁得和削平的一樣,而兩個眼睛,卻特别的大,我可以說是從沒有見過這樣大眼睛的狗。
憑着它這樣希奇古怪的相貌推測,大概在北京的許多的狗裡頭,它必然是屬于最優良的一種;所以太後對于這一頭小小的畜生,真是十二分的歡喜,甚至可說是十二分的愛慕。
每天晚上,伊一定要它躺在那座小朝廷裡,但它既是一條皇太後所寵愛的犬,就是躺,也不能象尋常人家的犬一樣的随便躺在地上,它有一個竹筐,作為卧榻。
這個竹筐是很大的,可以裝得下一個小孩子,而且裡面還用極好看的紅緞襯着,不知底細的人見了,再下想不到這是給狗躺的東西。
但它還不止這樣闊綽咧,太後并特地指定一個太監,教他日夜負責侍候這條福祿雙全的小犬。
它當然也有衣服,那是一件象馬身上披的馬铠一樣的甲,面子是紅色的貢緞,夾裡是一種最柔軟的皮革。
在它的頭頸裡,還有三個金鈴系着,兩邊兩個比較小一些,中間一個特别的大;隻要他随便走走,跑跑,跳跳,它自己的身上,便會奏出一種簡單的音樂來。
在它頸部所圍的一條領圈的後面,恰巧貼近它的耳朵的地方,有兩個象兵士們裝在軍帽上的帽章一樣的東西點綴着,都是用絲線做的,一紅一綠,着實好看;待到顔色一舊,便立即更換,所以永遠是非常鮮豔奪目的。
不過有一點,未免美中不足;就是這條狗的享受無論怎樣舒服,但也免不掉要拴上一根皮帶,使它的行動,永遠不得自由。
這條皮帶約莫有四五尺長,上面滿系着許多的小鈴,所以不論那個專門服侍狗的太監把它牽到什麼地方去,都不難一找即得,如其它高興跑得快一些,急一些的話,也許在相隔很遠的所在,也可以聽到鈴聲。
讀者别小看了那個專門服侍這條“禦犬”的太監,他的職務委實是很夠麻煩的,而且責任又奇重。
就象狗所吃的飯食,也得他親自去調弄。
——海龍的飯食當然是非常精緻,而且是時常更換的,但比較吃得最多的是切碎的肝髒,和着肉汁,跟初煮就的白飯一起拌。
——調弄好之後,還得送到張德那裡去,意思是請他看一看,決定好用不好用但張德那裡敢擔這樣大的幹紀,他每次總是恭恭敬敬的捧着這碗狗食,走到太後跟随關去請示。
太後見了,非但不以為忤,且必十分認真地檢查一番,如其發現有什麼不合的地方,譬如嫌飯煮得不熟,嫌肝髒太不鹇,嫌肉湯用得太少等等,伊總是不肯将就放過的。
一定要他們捧回去重弄;這樣,那個專門管狗的太監,便免不掉要受張德的一頓臭罵了,并連那禦膳房裡的廚夫,也得同遭訓斥。
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那個服侍狗的太監老是裝着一副鄭重其事的神氣,挽着那個巨大的竹筐,在車廂的一角上站着。
途中,每逢四子停的時候比較長久一些,我們大家都走下車去閑眺的當兒子,他往往也帶着這個竹筐走下來。
第一步,先是小心翼翼的把筐子安在地上,然後輕輕地将那海龍抱出筐來,替它系上了那條滿挂着無數小鈴的皮帶讓它随便散步。
平常牽狗的人總是人牽狗,而這個太監,決不敢如此大膽,他隻能給狗牽,就是永遠的順從那狗的意思,它要往東,就往東,要往西,便往西,非萬不得已時,人是一些不敢作主的。
我看了,往往要發生一種癡想,不知道那條狗自己可知道不知道它所受的待遇的優渥逾恒,和它所處的地位的重要。
但無論它自己究竟知道不知道,然而這種情形,卻總是真的!并且我可以極肯定地說,萬一不幸在這條狗的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是受了傷,或者是吃壞了東西,或者是突然走失了隻要任何一件事情發生,宮裡面所有的人,一定會一齊大驚小怪起來,其影響必遠出死掉一名太監之上,這是可以毫無疑義的。
不過,這條狗畢竟還是因為靠着皇太後的庇佑,才有這樣的勢派,在京城裡居住的那些大臣們,雖也有多數是歡喜養狗的,但情形當然是相差得無異天地之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