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回 女官和宮女
關燈
小
中
大
往又是但重裝璜,不合實用的;再加每次總是裝在絕大絕大的盒子或箱子裡,鄭重其事的送出去。
他的親戚見了,雖是暗暗在叫苦,表面上卻總得歡歡喜喜的接受下來,還要望阙謝恩,表示非常感激的意思。
事實上他們正象見了讨債的人一般尴尬。
因為每逢太後或皇上賜什麼東西給臣下的時候,臣下就得依着規矩,開發賞錢給那些扛擡來,或跟随來的太監;這種興味盎然一,并且還是有訂定的數目的,象尋常人家饋贈,總依禮物的價值而定賞力的多少。
他們是依着太監的等級而别的:每一個三等或四等太監,就得一律開發紋銀二十兩;較次的每名十兩;經不起各來三名,便非九十兩不辦了,何況每次太後有東西賜出去的時候,那些閑着沒事幹的太監,總喜歡一窩蜂似的跟随着那幾個真正被派去送東西的人,一起前去,這樣他們也就可以同樣的得到賞錢了;至于受太後賞賜的人能不能擔負這樣巨額的賞錢,他們是不問的! 偏是太後不斷的愛把那些不相幹的東西去賞給伊的親戚,因為伊賞得實在太殷勤了,以緻于伊的親戚,竟将所有的錢,全孝敬那些太監;後來竟至無法開銷。
那可不行啊,太監們是非拿到力錢不肯走的!于是他們隻得用一個窮法子來抵擋,便是每逢太監們赉着東西來了之後,先由一個或一部分人送茶送湯的把他們款留住,——那些太監也決不嚷着要走,都很高興地坐下來,天南地北的瞎談,因為他們早已明白這中間的緣故了。
——然後另外由一個打自己的箱籠裡去找些比較值錢的衣服或用具出來,消消地溜出後門去,向當鋪裡當上幾十兩銀子,再回來開發那些太監。
有時候他們自己家裡實在無物可當了,不免就把太後所賜下的東西帶出去暫當一當。
所以太後越是賞賜得殷勤,伊的親戚便越是窮下去,這還有什麼辦法呢?我曾經冷眼從旁細細觀察,這些情形,太後必然也是很明白的;因為受累的人很多,伊的耳目又是十分的周密,一切極微細的事情,尚且有人去告訴伊,何況這些較大的情節?那末伊究竟為着什麼緣故,要這樣想入非非的去陷害伊的親戚呢?這個問題除了伊自己,怕就沒有人能夠解答的了! 做皇親國戚的人竟有如此苦法,讀者大概是不曾意料到的吧!我可以再寫一些給你們看看:大凡和皇上或太後做親戚的,至少總有一個爵位,有了爵位,便得竭力的維持場面,即一衣一物之微,也不能過于惡劣;然而他們實在是沒有什麼錢,可是怕得罪太後起見,他們不得不省吃省用的把所有的力量,全集中在維持空場面上。
這種痛苦,平常人家是永遠想不到的! 其實太後的錢正多着咧!我們不用說國家的庫銀,便是太後自己的私蓄至少也有好幾百萬;伊隻須累累拔一根汗毛,就可以救濟伊的那親戚,而且又不須動用朝廷的公款,誰敢批評一句!無奈伊自己不屑舉一舉手啊!我對于伊這種幸災樂禍,毫無慈悲心的行為,實在非常的不滿。
我們的同伴中,帶有一位是元大奶奶。
(譯者按:元大奶奶并不姓“元”,元是伊的小名。
伊的父親,便是本書中要角之一——内務府大臣慶善。
)這個人卻有一段特别的曆史,也可以說是一段很慘痛的曆史,因為伊從小就憑父母作主,配給皇太後的兄弟的兒子,——便是太後内侄——做妻子。
不料待到一切事情都準備好,結婚的目子也已擇定,突然那位未婚夫竟死了,照中國舊時代的習慣,伊雖然并不曾和那位未婚夫發生過真正的夫妻關系,但是也得照樣的嫁過去,替他守寡,永遠不想再嫁别人了;而元大奶奶的稱謂,也畢竟加到了伊的頭上去!伊其時還隻是一個十八歲的天真活潑的小姑娘咧,可是在名義上,伊已經變成了一個含苦居孀的小寡婦了!中國舊禮教的殘酷,确是無可掩飾的事實。
當我在宮中和伊相會的時候,伊恰好是二十四歲;而伊的神态,卻已跟四五十歲的老婦人一般無二了。
在伊的一生中,可說是不再有什麼幸福或快樂而言!伊絕對不許和任何一個男人談話,也不能随便的縱聲大笑;而且必須永遠的留在宮内,一直到伊靈魂脫離伊的軀殼為止。
不過有一點是伊的造化!就是伊的天性是很愚笨木讷
他的親戚見了,雖是暗暗在叫苦,表面上卻總得歡歡喜喜的接受下來,還要望阙謝恩,表示非常感激的意思。
事實上他們正象見了讨債的人一般尴尬。
因為每逢太後或皇上賜什麼東西給臣下的時候,臣下就得依着規矩,開發賞錢給那些扛擡來,或跟随來的太監;這種興味盎然一,并且還是有訂定的數目的,象尋常人家饋贈,總依禮物的價值而定賞力的多少。
他們是依着太監的等級而别的:每一個三等或四等太監,就得一律開發紋銀二十兩;較次的每名十兩;經不起各來三名,便非九十兩不辦了,何況每次太後有東西賜出去的時候,那些閑着沒事幹的太監,總喜歡一窩蜂似的跟随着那幾個真正被派去送東西的人,一起前去,這樣他們也就可以同樣的得到賞錢了;至于受太後賞賜的人能不能擔負這樣巨額的賞錢,他們是不問的! 偏是太後不斷的愛把那些不相幹的東西去賞給伊的親戚,因為伊賞得實在太殷勤了,以緻于伊的親戚,竟将所有的錢,全孝敬那些太監;後來竟至無法開銷。
那可不行啊,太監們是非拿到力錢不肯走的!于是他們隻得用一個窮法子來抵擋,便是每逢太監們赉着東西來了之後,先由一個或一部分人送茶送湯的把他們款留住,——那些太監也決不嚷着要走,都很高興地坐下來,天南地北的瞎談,因為他們早已明白這中間的緣故了。
——然後另外由一個打自己的箱籠裡去找些比較值錢的衣服或用具出來,消消地溜出後門去,向當鋪裡當上幾十兩銀子,再回來開發那些太監。
有時候他們自己家裡實在無物可當了,不免就把太後所賜下的東西帶出去暫當一當。
所以太後越是賞賜得殷勤,伊的親戚便越是窮下去,這還有什麼辦法呢?我曾經冷眼從旁細細觀察,這些情形,太後必然也是很明白的;因為受累的人很多,伊的耳目又是十分的周密,一切極微細的事情,尚且有人去告訴伊,何況這些較大的情節?那末伊究竟為着什麼緣故,要這樣想入非非的去陷害伊的親戚呢?這個問題除了伊自己,怕就沒有人能夠解答的了! 做皇親國戚的人竟有如此苦法,讀者大概是不曾意料到的吧!我可以再寫一些給你們看看:大凡和皇上或太後做親戚的,至少總有一個爵位,有了爵位,便得竭力的維持場面,即一衣一物之微,也不能過于惡劣;然而他們實在是沒有什麼錢,可是怕得罪太後起見,他們不得不省吃省用的把所有的力量,全集中在維持空場面上。
這種痛苦,平常人家是永遠想不到的! 其實太後的錢正多着咧!我們不用說國家的庫銀,便是太後自己的私蓄至少也有好幾百萬;伊隻須累累拔一根汗毛,就可以救濟伊的那親戚,而且又不須動用朝廷的公款,誰敢批評一句!無奈伊自己不屑舉一舉手啊!我對于伊這種幸災樂禍,毫無慈悲心的行為,實在非常的不滿。
我們的同伴中,帶有一位是元大奶奶。
(譯者按:元大奶奶并不姓“元”,元是伊的小名。
伊的父親,便是本書中要角之一——内務府大臣慶善。
)這個人卻有一段特别的曆史,也可以說是一段很慘痛的曆史,因為伊從小就憑父母作主,配給皇太後的兄弟的兒子,——便是太後内侄——做妻子。
不料待到一切事情都準備好,結婚的目子也已擇定,突然那位未婚夫竟死了,照中國舊時代的習慣,伊雖然并不曾和那位未婚夫發生過真正的夫妻關系,但是也得照樣的嫁過去,替他守寡,永遠不想再嫁别人了;而元大奶奶的稱謂,也畢竟加到了伊的頭上去!伊其時還隻是一個十八歲的天真活潑的小姑娘咧,可是在名義上,伊已經變成了一個含苦居孀的小寡婦了!中國舊禮教的殘酷,确是無可掩飾的事實。
當我在宮中和伊相會的時候,伊恰好是二十四歲;而伊的神态,卻已跟四五十歲的老婦人一般無二了。
在伊的一生中,可說是不再有什麼幸福或快樂而言!伊絕對不許和任何一個男人談話,也不能随便的縱聲大笑;而且必須永遠的留在宮内,一直到伊靈魂脫離伊的軀殼為止。
不過有一點是伊的造化!就是伊的天性是很愚笨木讷